?

中西部農村中職教師發展研究

2020-06-28 06:09劉振衣
快樂學習報·教研周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教師發展中職

摘要:從現有的相關研究來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定量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的,這些研究從整體上回答了我國中職師資隊伍面上的問題,但很難深入了解造成這些問題深層的原因。本研究嘗試從教師個人視角運用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法來探討中西部農村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以期給出新的解釋,得出更加全面的認識。需要指出的是,農村職業教育曾經被認為是培養建設農村經濟社會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的教育或以農村生源為主的職業學校,但隨著勞動力的流動和城市化建設的加快,本研究中的農村職業教育是一個地理位置概念,它指的是位于縣或鎮的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高中或技工學校。

關鍵詞:中西部農村;中職;教師發展

一、 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盵1]農村職業教育作為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是解決農村優質發展人力資源短缺的關鍵。農村職業教育在新型農民專業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前不久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盡管近年來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農村職業學校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缺乏高水平教師始終是制約中西部地區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瓶頸。

二、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綜合性抽樣方法,對湖南省華容縣某一職業中學不同專業的10名一線教師進行了半結構深度訪談。選取不同專業的教師是為了保證研究對象的多樣性,也便于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整合。在研究對象的選取中,首先通過前期調研全面了解了該校不同專業10名教師的基本情況。從最大差異抽樣角度出發,為了更加清晰地揭示教齡、專業和性別因素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本研究最終確定了三名研究對象:A,一名教齡十年的服裝設計與制作的教師,平時除了在職校任職以外,還另兼數職;B,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專業教師,曾在此校工作3年,現已辭職且轉行,目前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工作;C,本科畢業后聽從家人的安排進入了這所學校,是一名旅游專業的青年教師。初步選定研究對象之后,筆者向他們介紹了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以確保他們自愿參與且愿意配合訪談。

所調查的這所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成立于1985年,被湖南省政府評為省級重點職業學校。學校還是國家實驗科學科研先進實驗學校,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職業學校教學工作優秀學校。學校開設有計算機科學、服裝設計與制作、旅游服務、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子技術應用、汽車維修、商貿英語等專業,是所在縣城辦學規模最大的職業學校和所在地級市職業教育的窗口學校。目前有2000余名在校學生。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師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人力支撐,其數量、質量、結構對中等職業教育具有重要影響?!睂χ新毥處煹难芯渴墙陙砺殬I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研究一般從問題切入,針對解決問題開展研究。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梳理了近5年來期刊上發表的中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成果,聚焦于目前中職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中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深化其研究,進而提高中職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中職的師資隊伍建設限制著中西部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雖然中西部各地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條件方面專業發展中存在著相似的問題,突出表現為:

(一)自主發展意識淡薄

近幾年來是中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春天,國家對于中職教育十分重視,從2006年開始實施國家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項目開始,就把中職推到了改革大潮中。而教師是所有教育變革執行者和實踐者,會直接決定著改革的成敗,因此,各類職業學校都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與發展。綜合中西部農村教師職業發展情況來看,教育行政部門出于變革的需要,從高密度的輿論宣傳、理念更新到教育部的“雙師型”教師培訓,再到學校層面的教師下企業、教師技能競賽等具體措施,教育行政部門在促進中職教師發展上表現出了很高的期待。這種高期待對在變革浪潮中呈現出從業資本不足的農村中職教師群體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面對改革浪潮,面對行政部門的“雙師型”要求,從教育理念到教學手段再到從業資本都急需“充電”的中職教師,內心焦慮,疲于應付,根本無暇顧及自主發展。

(二)專業能力欠缺

目前,我國針對鄉村學校師資的高等師范教育幾乎為零,大多歸屬到其他類型或層次的師范教育,這使得鄉村職校教師缺乏有針對性的培養渠道。[2]在農村中等職業學校,中年以上年齡結構的教師多數是由普通中學轉過來的,他們大多具備學科知識和通識類知識,但是欠缺職業背景知識;有些中職學校專任教師是從企業中聘請的,他們擁有極豐富的職業背景知識,但是缺乏教育知識和課程教學知識。造成教學偏差的關鍵點有以下兩點:第一,中西部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具備的知識素養跟國家許多一線城市教師具備的知識理論素養差距較大。第二,中西部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上沒有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鄉村教學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制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制約了自身的全面發展。鄉村學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無法及時的把握時事信息,教學模式始終處于停滯不前狀態。很多鄉村教師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再加上一些老師受到守舊派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方面想要取得更高的突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職業倦怠嚴重

教學工作本來就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教師在高社會期望值的夾縫中生存,使得很多的教師在面對高負荷的工作中產生了“職業倦怠病”,現如今中職教師的扮演角色也變得更重化。

農村教師承受著來自教育界、家長和社會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太有規律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讓教師產生職業冷漠感;其次,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經濟收入較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部分地區的教師待遇有了明顯提高,但農村地區的教師待遇仍然較低,這也很容易使教師產生自卑情緒;最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教師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農村中職學校的學生父母很多都在外打工,教師隨即又要背起“學生安全”的大山,教師無法百分百學生的安全。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自己做自己的事”現象嚴重,導致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差。

(四)專業發展渠道不通暢

我們通過采訪C老師,C老師在采訪中這這樣描述:他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難度更高的工作,哪怕每月工資仍然只有兩千元,“但入職以來學到的東西并不多,很大的原因都是自身造成,但是學校沒有挖掘她自身具有的潛力,以剛進來時的能力來衡量教師水準,學校應該承擔一半的責任。此外該老師還表示:“學??赡芤矔信嘤柕臋C會吧,但是我工作了這么久從來沒有出去培訓過,領導偶爾會出差學習之類的,這種機會我們普通教師一般都不知情”。

學校在招聘考核中降低了教師考核的專業標準,造成學校師資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教師教學水平差距甚遠,使得很多教師產生了懈怠心理,優秀的教師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自身會認為反正交的好和教不好都拿一樣的工資,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標準下降,學校的發展形勢也會岌岌可危。

四、 促進中西部農村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農村中職教師社會地位

鄉村教師的發展需求若長期得不到滿足,其社會地位也得不到認可。教師的社會地位,實際上是指教師職業在整個社會職業體系中所處的位置的高度。[3]以下從國家政策層面的薪酬福利制度與教師個人作風層面的師德師風兩方面展開。

第一,各地要積極落實教師所享有的各項權益,提升教師薪酬水平,完善教師補貼和福利制度,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依法保障教師的管理學生權、報酬待遇權、參與管理權、進修培訓權。把教師的身份作為“國家公職人員”,不再具有自由人身份,由此教師流動的無序狀態便有望得以終結。制定職業教育教師減負政策,適當減少專任教師事務性工作。將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為評職的要素之一,不納入績效工資、單位工資及總額基數。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學時(學分)應核定工作量,作為績效工資分配的參考因素。偏老齡化的現象在中西部農村職業中學比較常見,目前農村職業中學教師的教齡津貼一年只有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只有縮小收入差距、提升農村職業中學的教師薪酬水平,完善教師補貼和福利制度,才能提高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吸引年輕教師來為鄉村教育做貢獻。

第二,學校將師德師風、工匠精神、技術技能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二)把好師資來源入口關

探索建立新教師為期1年的教育見習與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制度。在德國,職業學校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碩士畢業——通常是本碩連讀10個學期,再經過18個月的見習培訓,在這期間還要經歷兩次國家考試,考試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成為一名光榮而且收入可觀的職業學校教師。借鑒國外經驗,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求,轉變人才引進方式,增加專業技能、實際工作經驗等要求,在源頭上把控職教師資來源的質量。[4]吸引高校優秀畢業生到中西部農村地區任教,采取薪資、住房、假期等福利吸引全國各高校相關對口專業尤其是職技高師類學校的優秀應屆生,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吸引企業的高質量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構建全面的教師網。進一步調整中西部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和學科專業結構。一方面能使學校招聘到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另一方面可以讓確實具有生產性實踐能力且適合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才進入教育行業提供保障,打破企業能工巧匠進入學校教書育人的壁壘,有效提升中職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對于急需緊缺的高端人才,為其設立專門渠道,通過特殊的流程與政策實現精準引進。[5]著力解決中西部農村中職學校生產條件較差、交通不便等問題,中西部農村學校應加強校際合作,互聘、聯聘教師,利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面向企業和科研機構招聘優秀人才擔任專職和兼職教師。鼓勵教師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教師隊伍始終保持活力。

(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但是,與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短缺,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大力培養中西部農村中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與專業實踐能力是縮小城鄉師資隊伍差距的有力保障。

在招聘之前,學院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學院工作要求、層次規模,分析學院已有的“雙師型”教師結構,制定科學的人才引進計劃。明確招聘崗位要求及教師任教資格,為招聘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6]深化突出“雙師型”導向的教師考核評價改革,建立學校、企業、培訓評價組織多元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中西部農村學校結合實際,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將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也要引入社會評價機制,將師德師風、工匠精神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四)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

為改善職教教師的知識結構,保持教學的先進性,中等職業學校和培訓基地應從教師的實際教學出發,制定科學有效的中職師資培訓體系。

在職業院校教師職稱評聘時,重點考察教師的教學業績和教學研究成果,切實為教師減負,保證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二是針對培訓者的差異性,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需要,培訓基地提供“菜單模式”,制定相對獨立又具有內在聯系的“菜單”供教師自主選擇“下單”,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三是根據中職學校教師的學歷結構,在經費、實踐上予以支持,對學歷未達標者進行補償教育,提高學歷達標率。同時,進一步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層次,攻讀相關專業的教育碩士、博士學位。

參考文獻:

[1]郎友興.鄉村振興戰略“三問”[J],浙江經濟,2018.(6):20-22.

[2]周明星,周先進.鄉村職業教育呼喚"濃鄉型"教師[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1):1.

[3]董澤芳.教育社會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4]陳靈超,涂三廣,董宏建.數據視域下中職師資培養的現狀、成因及發展策略——基于教育部2010-2017中職校(機構)教師隊伍狀況分析[J].職教論壇,2019(01):74-82.

[5]陳建華,高倩.中職師資隊伍結構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教論壇,2017(6):47-51.

[6]趙健.對民辦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招聘工作的思考[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20-222.

作者簡介:劉振衣(1996.7-),女,湖南岳陽,碩士研究生,職業教育(文化藝術方向)。

猜你喜歡
教師發展中職
“課程思政”下中職《基礎會計》的教學改革
新疆中小學和中職學校全面開學
浙江試點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
多媒體技術助力中職美術教學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
民辦本科院校教師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中職數學作業批改中的問題及對策
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和培訓實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