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粒子植入聯合射頻消融(RFA)治療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ICC)的臨床效果研究*

2020-06-29 01:22
關鍵詞:膽管放射性消融

封 琴 夏 輝

武漢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湖北 武漢 430022

肝內膽管細胞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肝內膽管細胞癌的早期癥狀相對隱匿,病程進展較快,因此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均已發展至中晚期階段[2-3]。本次研究將著重討論在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聯合療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治療措施

1.1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診治處理的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75例,對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42~73歲,平均(53.28±3.29)歲;觀察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42~75歲,平均(55.27±3.28)歲。

1.2治療方法 參照組應用靜脈化療方案,即應用吉西他濱、順鉑化療方案。第一天及第八天,靜脈滴注吉西他濱,滴注劑量為1000 mg/m2,第1、2、3 d,靜脈滴注順鉑,滴注劑量為30 mg/m2。三周為一個周期,共計化療四個周期。觀察組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聯合療法,射頻消融治療儀器為射頻治療儀。首先給予患者CT斷層掃描,明確病灶位置、穿刺位置以及進針方向,隨后通過綜合分析選取適宜的直徑進行消融治療。對于較大的腫瘤,應實施多層次、多點治療[4]。待腫瘤周圍血管凝固后,將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體內。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臨床診治有效性的評估標準為RECIST實體瘤評估標準[5]。完全緩解:全部目標病灶均已徹底消退;部分緩解: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的縮小幅度超過30%;病情穩定: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的縮小幅度低于30%或增加幅度低于20%;病情進展: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的縮小幅度超過20%或產生新病灶。②觀察、對比治療前后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9-9。

2 結 果

2.1兩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對照 接受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提高19.20%(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對照[n(%)]

2.2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對照 接受治療前,兩組的AFP、CEA、CA125、CA19-9水平對照,無明顯差異(P>0.05);接受治療后,兩組的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對照

3 討 論

射頻消融是肝癌的根治性療法之一,適用于絕大多數肝癌患者,具有操作簡便、效益高、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射頻消融療法有助于醫護人員掌握治療范圍,實時監測治療靶區的溫度從而對治療溫度進行有效控制,確保腫瘤完全滅活[6]。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具備局部適形放療的特征,有助于降低熱沉降效應,減輕治療過程對血管及重要器官的損傷,適用于治療肺癌、胰腺癌、肝癌等腫瘤疾病。放射性粒子通過釋放低劑量的低能放射線提高腫瘤細胞的自我增敏能力,從而提升治療效果[7]。腫瘤標志物是指與腫瘤具有緊密關聯性的相關活性物質,包含癌基因、激素、腫瘤相關抗原、受體、癌胚活性蛋白及其他產物。當患者體內產生某種腫瘤后,某種特異性物質也會隨之產生,因此,可借助腫瘤標志物檢測方式來鑒別診斷腫瘤。相關研究證實[8],在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聯合療法進行治療,有助于增強機體的抗腫瘤能力與免疫能力,削減腫瘤標志物水平,從而提高患者的近期療效及遠期生存率。本次研究發現,接受治療后,相較于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提高19.20%;兩組的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

綜上所述,在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聯合療法進行治療,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十分理想。

猜你喜歡
膽管放射性消融
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
肝吸蟲感染致膽管損傷及膽管癌的相關研究進展
肝內膽管結石一例及診斷體會
消融邊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復合空間
中醫治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進展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下膽管引流治療膽管梗阻疾病的臨床分析
消融
腹腔鏡射頻消融治療肝血管瘤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
來自放射性的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