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物一德澤一畫一巧思”

2020-06-29 19:22俞丹英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課程開發校本課程

俞丹英

摘要:《“一葉一花一籽”植物拼貼畫》課程為“一物一德澤”、“一葉一追尋”、“一花一世界”、“一子一繁華”、“一畫一巧思”五大板塊,主要以植物的花瓣、葉子、種子為素材,輔助以兒童創意的靈感,把它們解構、重組,集繽紛的植物素材妝點出一葉一花一籽的生命力,讓來自于植物的朝氣以另一種姿態展現出來。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旨在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探究意識,懂得熱愛自然、珍惜生命,提高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實踐、合作等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校本課程;植物拼貼畫;課程開發

《“一葉一花一籽”植物拼貼畫》課程是基于“智潤童心慧澤童年”的育人理念的生態式美育課程,起源于學校早期的標本制作興趣活動,基于現代化保鮮技術的植物拼貼畫課程優化與整合,學校前后已有近20年的實踐。學生通過參與植物拼貼畫課程,可以在課程實踐過程中玩中學、玩中做,整個課程實踐活動生動有趣、豐富多彩。

一、課程開發基于“潤澤”

《“一葉一花一籽”植物拼貼畫》課程開發以“認識自然、珍惜生命、創意生活、潤澤童年”為目標,圍繞“潤澤”課程理念開展實施,鼓勵三至六年級年級學生走進大自然,提倡擴大兒童的活動范圍(生態圈),幫助兒童更好地融入周圍的環境、增強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度。

一路走來,我們秉承三大基本原則:1.參與原則。(1)關注自然,采集身邊的植物拼貼材料。(2)同伴合作,制作植物拼貼畫。積累了一定的植物拼貼材料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自由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制作。2.愉悅原則。植物素材的采集是個愉悅的過程。走近大自然,在實踐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世界的精彩,當然還有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拓寬自己對自然的認知;植物貼畫的制作更是一個笑聲不斷、反復求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條條框框,只要想象力足夠豐富,學生想貼什么圖案就什么圖案,想怎么貼就怎么貼。3.融合原則。與科學、美術等學科的融合;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融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二、課程實施彰顯“潤澤”

通過課程的實施,學生不僅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的一葉一花一籽,更是讓自己身心也浸潤在了大自然中,在課程實踐中不斷汲取生命成長的能量。

(1)順課改之風,搭藝術之舟

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提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首要任務,提倡要讓學生在愉快、不經意中受到教育,做到愛學、樂學、善學。我校依托本地鄉土特色開展“一葉一花一籽”植物拼貼畫課程,使學生不僅受到最好的學科教育,而且也受到最好的藝術教育。孩子們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行,不僅受到了藝術的熏陶,也挑選了所需要的一切其他智慧的果實。

(2)賞自然之美,享生活之樂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農村小學與大自然離得最近,而大自然饋贈給了孩子們許多豐富多彩、取之不盡的禮物:繽紛的花朵、多彩的樹葉、新鮮的五谷、各色的果殼……還有許多連名字都叫不上的形形色色的東西。隨著植物拼貼畫課程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更懂得欣賞大自然的美了,更懂得珍惜生命,更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

(3)烹農村之味,結體驗之果

讓農村孩子充分享受藝術的熏陶,就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把大自然饋贈的禮物充分挖掘、利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拼貼,一件件藝術品就在孩子們手中誕生了?;谥参锲促N課程帶來的靈感,很多學生將拼貼畫技法應用到科技節畫中,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植物拼貼畫課程已是我校藝術教育、科普教育中的一塊重要內容。

(4)挖特色之根,提辦學之品質

通過開展植物拼貼畫的研究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創建特色學校,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探索出標本制作的基本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及與各學科之間結合的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標本制作活動,訓練學生利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進行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課程改進助推“潤澤”

為進一步完善植物拼貼課程,大力推進利用鄉土資源,我們不斷在實踐中改進課程,開展植物拼貼畫科普創新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1.傳承與發揚。在現有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標本制作這一特色文化教育活動,在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過程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在活動中進一步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讓學生有更多展示、學習的機會,把這一特色教育發揚光大,走精品化、特色化之路。

2.科普加藝術。以激勵科學探索、藝術陶冶情操、豐富校園文化為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求真、求善、求美過程中發掘自己的潛能,在制作過程中,融入科技創作、文化欣賞、藝術才藝等含量,發展個性、啟迪智慧,使科技藝術氛圍更上一個臺階。

3.生活與創造。通過欣賞何分析標本作品,使學生懂得藝術創造和現實生活、物質材料、藝術想象、審美情趣的關系,加深學生對藝術創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通過對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明白:要想進行藝術創造,首先作者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沒的事物,然后再選擇適合表現美的標本材料,經過自己的藝術想象構思,表達出自己的審美情趣,從而構成藝術作品。

4.常規教育加主題教育。結合主題教育,切實開展各種科普、藝術教育活動,提高標本制作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全體師生的制作整體素質,開展班、組、校創作、制作比賽,提高認識,培養興趣和能力。利用宣傳窗、標本室、校園布置展示學生的才藝,濃厚文化氛圍,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閻浩.核心素養落地的三維通道[J].教學與管理.2018(11):1.

[2]王淑芬.校本課程建設的困境和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8,(6):105-110.

猜你喜歡
課程開發校本課程
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英語課程開發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電子商務網站實務》精品課程建設探討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