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 “眾行”平臺的建設與反思

2020-06-29 09:58查田甜毛史明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平臺大學生

查田甜 毛史明

摘要:為解決大學生對志愿服務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同匱乏的志愿參與途徑之間的矛盾,我們充分利用網絡來建設志愿服務拓展平臺--“眾行”。文章主要記錄大學生志愿服務“眾行”平臺的建設過程與反思。希望為業界人士與大學生相關項目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平臺;建設與反思

引言

目前大學生對精神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滿足感、幸福感和奉獻感,為他人和社會做出更多的服務和奉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眾行項目組以“眾行”為平臺,試圖為紹興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專業、更規范的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機遇。為此,我們以平臺建設為主要目標。展開了一系列的相關前期,中期,后期的建設。并針對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調查工作

為了解紹興市在讀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意愿,我們開展了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紹興市在讀大學生(共12所。其中包括本科院校:紹興文理學知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工道業大學之江學院、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浙江樹人大學楊汛橋?;貐^、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高職高專: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答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上虞校區。)

調查時間:2019年5-6月

調查形式:線上問卷調查、紙質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在調查的1410位大學生中,有604位曾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占總人數的42.9%;有1126位愿意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占總人數的79.9%。關于不參與志愿服務的原因,調查顯示原因為“活動不夠新穎”的有126人,占未曾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總人數的15.6%;認為“有些活動脫離大學生實際能力”的有175人,占21.7%;認為“課業負擔較重”的有105人,占13%;認為“找不到組織”的有218人,占27%;“其他原因”有182人,占22.6%。關于參與志愿活動的目的,調查顯示中認為“積累社會經驗,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275人,占總人數的19.5%;為“關注弱勢群體,幫助困難人群”的有293人,占20.8%;為“ 獲得相應的加分或者獎勵 ”的有356人,占25.3%;為“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有220人,占15.6%;為“其他目的”有226人,占18.9%。

二、平臺具體建設

在充分了解紹興在讀大學生的參與志愿服務的意愿后,采取線下和線上同時行動的方式開展。線上主要圍繞“眾行”平臺開展的一系列創建、宣傳、創作、管理、運行等具體研究。線下主要圍繞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講座宣傳、洽談合作等具體事項進行研究。為此,我們具體建設以團隊的三位隊員為中心,主要劃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平臺運營、幕后、對外事務。

(一)平臺運營

主要負責圍繞眾行平臺開展的一系列創建、宣傳、創作、管理、運行等一系列的平臺活動。自眾行平臺創建以來,發布了關于團隊介紹、問卷調查、活動招募、活動總結、志愿服務活動知識普及等推送。

(二)幕后支持

主要負責協助平臺運營和對外事務,為其提供必備的條件。自建設開始,完成了編寫調查問卷、設計團隊標識、設計團隊旗幟、打印紙質問卷調查稿、處理數據、購買活動紀念品、撰寫宣傳文案等一系列工作。為平臺運營和對外事務的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三)對外事務

主要負責對外事務的銜接,確實落實平臺的建設工作。完成過派發紙質問卷調查、線下進校園宣傳、對外與其他志愿服務平臺洽談、組織志愿者前往開展志愿活動、確保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拍攝志愿活動的照片等工作。

三、問題與反思

到目前為止,平臺建設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我們經過反思,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宣傳工作不到位

宣傳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宣傳問題具體指平臺宣傳、活動宣傳兩個方面。在平臺建立的最初時期、我們采用了線上平臺宣傳、線下宣傳單等手段進行宣傳,以獲取更多的關注。但效果不顯著。這導致了志愿活動招募效果不理想、對外合作工作難以進行等一系列問題。宣傳問題從根本上決定了志愿服務活動的規模和質量。

這證明,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進行平臺建設時,用戶數據才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保障。僅靠線上自身平臺的宣傳和線下紙質宣傳單宣傳遠遠不夠,應積極運用互聯網的流量特點,在其他較大的平臺投以廣告并深入各大高校進行宣傳。真正做到宣傳到位,沖破區域局限性。

(二)缺乏合作對象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極力尋求校外非盈利合作對象。例如:紹興流浪動物組織、秋瑾故居、魯迅故居等組織或集體。因平臺正處于起步階段,各大組織在考察本平臺的數據后絕大多數放棄了合作。這直接導致了志愿服務活動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我們應放更多的精力在平臺的宣傳和建設上,提高用戶關注度、提升用戶體驗感。

(三)平臺建設不夠專業

因不具備專業的平臺建設技術,我們在不斷的摸索和借鑒中建設平臺。這使我們存在對平臺的功能發揮不全面、設計不夠新穎、排版不夠美觀、互動服務發揮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

應學習專業的平臺建設知識和技術,或委托專業團隊對平臺進行管理和建設。以發揮平臺的最大價值。

結束語

綜上是平臺建設的成果和遇到的問題與反思。本項目雖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果。但是積極運用新媒體網絡技術,充分利用新媒體大數據作為支撐,是對新時代網絡新媒體的極大運用和推廣。更是對志愿者活動的招募的新一次革新。大學生志愿活動的開展和互聯網+相結合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方堃.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50(04):68.

[2]盧暄,李新.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優化——基于海南省13所高校的調查[J].公關世界,2020(04):38-44.

[3]蔡斌斌,趙正品,楊躍蓓,et al.論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電子商務,2015,000(012):95-96.

[4]薄海民,高艷.“互聯網+”志愿服務平臺建設策略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11):81-82.

基金項目: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計劃立項《基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拓展的“眾行”平臺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8R433008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平臺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網絡平臺支持《教育技術學》公共課實驗教學模式構建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大學生模擬創業實踐平臺體系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