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在互動裝置藝術中的應用研究

2020-06-29 09:38陳佳佳
大眾科學·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情感性審美體驗互動性

摘要:互動裝置藝術是藝術與科技融合下的新的藝術形式,光的應用在互動裝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光的強度增強了互動裝置的互動性,光的韻律加強了互動裝置的情感性,光的顏色豐富了觀眾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互動裝置;光;互動性;情感性;審美體驗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出現與互聯網的發展,以數字媒體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媒體藝術于20世紀90年代末在中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與普及改變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傳統的架上藝術被打破,非架上藝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喜愛,互動裝置藝術是數字媒體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近二十年開始興起的非架上藝術,觀眾能夠參與作品中,甚至決定作品的呈現狀態,給予了觀眾全新的體驗。

一、裝置藝術和互動裝置藝術的界定

雖然裝置藝術與互動裝置藝術只有兩個字的區別,但是它們在表現形式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區別就在于“互動”這兩個字,就其表面意思來說,首先互動的對象不能是單個的,必須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互動對象;其次互動不能是單向的,必須是雙向的相互作用。

裝置藝術指在一定的空間環境里,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的材料進行藝術性的選擇、利用、改造、組合呈現藝術家想表達的觀念或者藝術理念的藝術形式。簡單地說,就是“空間+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互動裝置藝術指一定的空間環境里,藝術家借助高科技手段,并結合各種綜合材料實現觀眾與作品互動的藝術形式。這種互動是雙向的,作品傳遞信息給觀眾,觀眾反饋信息給作品,作品接受、分析觀眾的信息,再反饋給觀眾新的信息。單個的互動裝置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它必須通過觀眾的共同參與完成作品,并且作品的呈現狀態不只有一種,它會隨著觀眾傳達的信息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友b置藝術是一門交叉藝術,將藝術與科技融合在一起,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藝術感受。

二、互動裝置藝術中的光

互動裝置藝術是一個新的藝術形式,所以它用的媒介材料與傳統藝術不同?;友b置常用的媒介材料有影像、聲音、光等等。這篇文章研究的是光在互動裝置中的應用。

光在藝術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30 年代,藝術家把燈泡運用到藝術創作中,這就是最原始的光藝術;到了上世紀 60 年代左右,藝術家不再只是選擇燈泡為表現媒介,而是利用機械控制的霓虹燈、熒光燈等;到了上世紀 80 年代,藝術家利用計算機控制的激光、鹵素光以及發光二級真空管等作為表現媒介,而到了80 年代末,出現了能夠對外界感知并做出反應的光技術,藝術家開始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光進行控制,使光與周圍的環境或人進行互動,從此光藝術互動裝置誕生。

互動裝置《Nervous Structure》以白墻作為背景,通過投影儀向墻面投射144根有彈性的、垂直的綠色虛擬“尼龍線”,在沒有觀眾參與互動的時,整個作品就是一個靜態的裝置。黑暗的環境讓觀眾沉浸于作品本身,積極地與作品互動。當觀眾參與交互的時,只需將身體或者手在光束間移動,光束會隨著觀眾的動作產生晃動,作品發出舒緩的音樂,就像彈奏古箏一般,光束變成了隱形的琴弦。觀眾在享受互動樂趣的同時,聽到美妙的旋律。該作品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突破了感官的局限,表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給人以視聽覺的享受。

三、光在互動裝置藝術中的應用

在一個互動裝置中,光應用的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氣氛和效果,恰當的光應用能夠正確傳達作品的意圖和思想,讓觀眾獲得視覺享受;而不恰當的光應用,會讓觀眾不能正確理解創作者的意圖和觀念?;友b置中的光有強度、韻律、顏色三個特性,它們對互動裝置能夠產生不同的作用。

(一)光的強度增強了互動裝置的互動性

強度是指光的亮度,光的亮度主要是由電流大小來控制,光的強度與人的心理能夠產生一定的互動。當光的強度非常弱時,人們心理會產生一種對未知的不安與恐慌;當光由弱轉強時會使人的心理產生希望,人們的情緒也由忐忑不安變得比較平靜;當光的強度非常強時,人們眼睛會感到不舒服,產生緊張的心理。該作品充分考慮了光的強度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光的強度適中,使觀眾產生安靜舒緩的心理感受,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興趣與好奇心,讓觀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品中,成為作品的組成部分。裝置的放置環境是一個黑暗半密閉的空間,類似于電影院給觀眾的感受,激起觀眾無限的想象。黑暗的環境不僅可以是觀眾更易于集中注意力于藝術作品,而且有利于模擬虛擬的空間,使觀眾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也有助于增強人與藝術作品之間的互動。

(二)光的韻律加強了互動裝置的情感性

光的韻律指光的變化節奏,當光的變化節奏緩慢時,人們的眼睛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光的變化節奏太快時,人們會產生不安、反感的情緒。從受眾角度來看,隨著消費時代的發展,受眾的審美趣味發生了轉變,以前固定不變的的藝術已經不能滿足于受眾的審美需求,互動式、參與式的藝術作品更能獲得受眾的喜愛。由于該作品是光藝術互動裝置,所以該作品光的韻律是由人控制的,創作者充分考慮了受眾在情感上的需求,利用互動裝置藝術來體現對受眾的人文關懷,受眾能夠主動的與作品進行互動,利用自己的身體或者手在“尼龍線”前搖晃,使光產生節奏變化,就如同彈奏古箏一般,作品會以舒緩的旋律對受眾的行為動作進行反饋。

(三)光的顏色豐富了觀眾的審美體驗

互動裝置作品中的光主要分為兩類,即功能性的光和裝飾性的光。功能性的光起到的作用是強調或者指示,而裝飾性的光起到的作用是美化作品,在互動裝置中應用的較為廣泛。該作品的光是屬于裝飾性的,可以給觀眾帶來一定的審美體驗。作品中的綠色光束給人鎮定舒適的感覺,使觀眾的視覺神經放松。綠色象征了希望、生機、活力,呈現出一種生命之美。這種動態的藝術讓原本“死”的藝術作品“活”動起來,呈現出一種活的形象,一種生命的形式,一種無比生動的動態之美。

這種互動裝置的誘人之處在于光強度、韻律、顏色以及聲音的變化所產生的多感官體驗的沉浸感,觀眾能夠看到、聽到自己的行為動作所帶來的結果,也增強了作品的互動性、情感性以及審美性。

四、結語

互動裝置藝術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完美融合,打破了傳統藝術的固定不變的模式,讓受眾真正的融入到作品中。光的應用在互動裝置藝術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光的強度增強了互動裝置的互動性,光的韻律加強了互動裝置的情感性,光的顏色豐富了觀眾的審美體驗,因此光藝術互動裝置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但是互動裝置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避免將科技與藝術進行表面的嫁接,而不具有文化內涵。光在互動裝置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快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興趣與好奇心,但是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及其文化承載在廣度上和深度上的反復推敲,將藝術與科技、內容與形式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今后每一位創作者在創作道路上需要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曹倩.實驗互動裝置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李四達.藝術與科技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3]李四達.交互設計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劉桂華.多媒體互動裝置作品特征及其影響分析——以米蘭世博會日本館《DIVERSITY》為例.[J].學研探索.2018

作者簡介:陳佳佳(1996-),女,漢族,江蘇鹽城,本科,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猜你喜歡
情感性審美體驗互動性
學齡前兒童科普類書籍設計的多維互動性表達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幾大要素
玩轉表演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和思考
淺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物”化的空間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