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生于胃及腹腔的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1例并文獻復習

2020-06-30 01:13楊高亮劉繁榮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20年5期
關鍵詞:樹突濾泡免疫組化

楊高亮,劉 靜,劉繁榮,陳 沙,馮 雨,馮 瓊

濾泡樹突狀細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是少見的中度惡性腫瘤,主要發生于淋巴結內,以頸部、縱隔及腋窩淋巴結常見,腫瘤生長緩慢且無明顯癥狀,可發生遠處轉移并復發[1]。FDCS腫瘤細胞呈梭形或卵圓形,顯示濾泡樹突狀細胞形態特點及免疫表型,組織學形態與其他軟組織腫瘤相似,診斷及鑒別診斷較為困難。本文現報道1例發生于胃和腹腔的FDCS,對其行臨床病理分析并文獻復習,以提高臨床和病理醫師的認識水平。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4歲,半年前發現左上腹出現一包塊,逐漸增大,且伴腹部劇烈疼痛,偶有黑便,遂入院治療。查體未見體表淋巴結腫大,實驗室檢查胃癌標志物未見異常,全腹CT檢查示:賁門壁不均勻增厚,輕度強化;賁門周圍見輕度強化不均勻軟組織腫塊,最大截面積9 cm×6.6 cm,鄰近組織結構明顯受壓推移(圖1);大網膜區見多發大小不等軟組織結節影。臨床考慮“胃腸道間質瘤”。遂行手術治療,術中胃體部可見質硬彌漫性腫塊,腫塊距賁門約5 cm,已穿透漿膜層,表面呈結節樣,胃周3、7、8、9組淋巴結腫大,質硬,并融合成團,大網膜處可見黃豆大小的多中心腫塊,術中診斷為“胃惡性腫瘤”,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食管空腸吻合術(Roux-Y吻合)。

圖1胃小彎側見不均勻輕中度強化軟組織腫塊,邊界清楚(箭頭)

1.2 方法標本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取材,脫水,石蠟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及封固。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兩步法染色,EBER原位雜交,光鏡下閱片。一抗包括:CD21、CD23、CD35、CD68、CD163、vimentin、SMA、desmin、CK、CD117、DOG1、CD34、HMB-45、CD45、ALK、CD1α、CD20、PAX-5、CD2、CD3、CD5、CD7、Ki-67、S-100蛋白,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公司。

2 結果

2.1 眼觀全胃切除標本,大彎長28 cm,小彎長12 cm,附網膜組織,大小17 cm×12 cm×3 cm,小彎漿膜面見結節狀腫物多枚,表面光滑,最大10 cm×9 cm×8 cm,最小2 cm×1.5 cm×1 cm,切面灰白、灰黃色,質硬,可見明顯出血、壞死,網膜內見結節狀腫物多枚,直徑0.5~3 cm,切面同上;胃黏膜面較粗糙。

2.2 鏡檢于胃黏膜下層至漿膜見腫瘤細胞彌漫浸潤性生長,侵及腹膜,腫瘤細胞呈梭形或紡錘體形、圓形、卵圓形,呈束狀、漩渦狀和編織狀分布(圖2),核大似呈空泡狀,胞質中等,核仁可見,間質增生,散在多量小淋巴細胞(圖3);部分區腫瘤細胞被增生的纖維組織分隔,呈結節狀;部分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大呈多邊性,有核分裂象;可見殘存胃腺體和出血壞死區(圖4)。另查見胃大彎及小彎側多枚淋巴結轉移。

2.3 免疫表型腫瘤細胞CD21(圖5)、CD23(圖6)、CD35、CD68、CD163、vimentin(圖7)、SMA均陽性,S-100蛋白局灶陽性,CD45部分陽性,Ki-67增殖指數熱點區約40%。CK、CD117、DOG1、HMB-45、ALK、CD1α均陰性,大部分反應性的小淋巴細胞CD2、CD3、CD5、CD7均陽性,少數散在的淋巴細胞CD20和PAX-5陽性,CD34陽性標記大量增生血管。

2.4 原位雜交本組采用原位雜交法檢測,結果顯示EBER陰性。

2.5 病理診斷結合形態學及免疫組化特點,本例確診為(胃及腹腔腫瘤)FDCS,胃兩端切緣未見腫瘤累及,胃小彎側淋巴結(3/7),胃大彎側淋巴結(4/6),并見多枚腫瘤結節。

3 討論

自1986年Monda等首次報道FDCS以來,目前僅有200多例報道。發生于結外部位的FDCS臨床罕見,僅為散在的個案報道,包括軟組織、肝脾、消化道系統及腹膜后等,而發生于胃的FDCS極其罕見。檢索文獻發現發生于胃的FDCS僅5例[2-6],臨床病理特征詳見表1。本例發生于胃及腹腔的FDCS,胃腸道發生的FDCS臨床無特異性,通常于體檢發現腫塊,6例胃內FDCS中有1例無任何癥狀,其余5例均不同程度表現左上腹痛,伴黑便。6例均表達濾泡樹突狀細胞免疫表型,其中1例不表達CD23。

目前,FDCS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學者提出腫瘤可能起源于造血系或間質細胞,可能與Castleman病、EBV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Castleman病可能是FDCS的前驅病變,Davila等[7]通過全面基因組分析1例甲狀腺的FDCS,檢測到腫瘤細胞EGFR基因突變,與Castleman病相似,推測EGFR通路可能參與該腫瘤的發生。目前,FDCS已有一些遺傳學特征被發現,Ren等[8]對FDCS樣本進行二代測序,發現其存在CHEK2、FAT1、TP53等基因突變;BRAF V600E突變和拷貝數丟失均在FDCS中被發現[9]。傳統的FDCS被定義為無Ig和B/TCR單克隆重排,最新研究報道FDCS瘤細胞中發現IgH/K和TCRβ/γ單克隆性重排[10]。

結外FDCS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腫塊影,腫塊直徑1~22 cm。CT檢查多為邊界清或不清軟組織包塊,可呈分葉狀,密度不均勻,增強表現異常不均勻強化,MRI示腫塊混雜信號影。術前無法確定腫瘤組織學來源,需術后病理確定診斷。本例FDCS發生部位極為罕見,腹部發生的FDCS以肝臟、腹膜后報道多見,本例腫瘤主體位于胃小彎近賁門,侵及腹腔形成多個大小不等的腫瘤結節,且發生胃周淋巴結轉移。形態上腫瘤細胞分布有彌漫性和結節狀區域,腫瘤細胞也呈多種形態,梭形或橢圓形,細胞異型性不明顯,另外有區域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大多邊形,核分裂象多見,可見雙核或多核瘤巨細胞,該區域見出血、壞死,背景以T淋巴細胞為主;局灶區腫瘤細胞呈同心圓、漩渦狀排列,似異位腦膜瘤;還可見擴張的血管樣腔隙,周圍聚集小淋巴細胞,似異位胸腺瘤。免疫組化染色顯示腫瘤細胞表達濾泡樹突狀細胞標志物CD21、CD23、CD35,Ohtake等[11]報道CNA.42、D2-40表達于細胞膜具有特異性,Clusterin和Fascin陽性。因腫瘤可發生于不同部位,且瘤細胞形態學具有多樣性,診斷FDCS較為困難,需結合免疫表型、電鏡及其他分子生物學檢測輔助診斷。

圖2 梭形瘤細胞呈漩渦狀和編織狀分布,間質小淋巴細胞浸潤 圖3 瘤細胞核大呈空泡狀,胞質中等,核仁可見,間質增生,小淋巴細胞浸潤 圖4 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大多邊形,有核分裂象,可見雙核或多核瘤巨細胞,另見殘存胃腺體及壞死 圖5 FDCS的瘤細胞中CD21呈強陽性,EnVision兩步法 圖6 FDCS的瘤細胞中CD23呈陽性,EnVision兩步法 圖7 FDCS的瘤細胞中vimentin呈強陽性,EnVision兩步法

表1 6例胃內FDCS的臨床病理資料

鑒別診斷:(1)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和指狀突樹突細胞肉瘤,前者瘤細胞表達CD1α、Langerin和S-100蛋白,伴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后者更為罕見,發生結外部位主要為皮膚、腎、肺及乳腺等,臨床呈侵襲過程,細胞形態與FDCS相似,形態學鑒別困難,免疫組化不同程度表達Lysozyme和CD45,不表達濾泡樹突狀細胞標志物,兩者可資鑒別。(2)胃腸道間質瘤,本例發生于胃,應引起重視,FDCS術前往往被誤診為胃腸道間質瘤,腫瘤細胞也呈梭形及卵圓形,束狀排列,并可見出血、壞死,但腫瘤間質無大量小淋巴細胞,瘤細胞表達CD117和DOG1,兩者可資鑒別。(3)異位胸腺瘤和異位腦膜瘤,前者腫瘤細胞表達CK,其小淋巴細胞主要為TdT和CD99陽性的未成熟T細胞;兩者均不表達濾泡樹突狀細胞標志物。(4)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主要由肌纖維母細胞和纖維母細胞組成,背景為大量的成熟漿細胞,免疫組化標記均表達SMA、desmin和ALK,可檢測ALK基因重排。(5)淋巴瘤,FDCS瘤細胞彌漫分布易與淋巴瘤混淆,核大多形性瘤細胞與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相似,借助B細胞相關標記及濾泡樹突狀細胞標志物可資鑒別。(6)轉移性或原發低分化癌和肉瘤樣癌,癌細胞表達CK,不表達CD21和CD35。(7)其他具有梭形細胞形態的惡性腫瘤,包括梭形細胞形態的惡性黑色素瘤,可借助免疫組化鑒別。

目前,FDCS的治療手段尚無統一標準,手術完整切除是原發性和復發性病變的治療選擇[12],FDCS臨床罕見,放、化療效果不明顯。FDCS具有不同的臨床過程,呈惰性經過及中度惡性,其生物學行為及預后與患者年齡、腫瘤大小、淋巴漿細胞浸潤、瘤細胞核分裂計數、壞死及淋巴結轉移有關[13]。腫瘤發生于腹腔者轉移潛能高,約占20%[14],本例發生于胃和腹腔,見胃周淋巴結轉移。術后隨訪2個月,患者狀態良好。

猜你喜歡
樹突濾泡免疫組化
神經元樹突棘病理學改變的研究進展
科學家揭示大腦連接的真實結構 解決了樹突棘保存難題
夏枯草水提液對實驗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
嬰幼兒原始黏液樣間葉性腫瘤一例及文獻復習
結直腸癌組織中SOX9與RUNX1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甲狀腺濾泡型癌超聲表現1例
甲狀腺濾泡癌胸壁轉移超聲表現1例
子宮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組化特點分析
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亞型聲像圖及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樹突狀細胞疫苗抗腫瘤免疫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