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學游戲中培養學生主動性

2020-07-02 03:31季晶晶
頌雅風·藝術月刊 2020年13期
關鍵詞:趣味性解決問題情境

季晶晶

近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課堂思維是否活躍,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需要。需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問題本身的趣味性的高低。二是出現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的情境,學生一旦在認知上有了缺漏或不平衡,就會從心理上產生緊張和憂慮,從而促進其認知結構向平衡與和諧的方向轉變。而這兩方面,數學游戲兼而有之。說到游戲,人人都會眼前一亮,尤其是兒童。的確,游戲本身就是文娛活動的一種,它分為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前者是發展智力,后者是發展體力的。如果老師說“咱們來玩個游戲吧?”學生們一定會興趣盎然,眼神中充滿驚奇與期待。從本質上說,一個數學游戲就是一個數學問題,游戲的趣味性、競爭性強烈地吸引著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不斷形成新的問題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了自身發展。

數學課堂中的游戲要讓學生以自由的精神參與其中,同時結合數學知識迎接游戲,不斷解決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讓學生在游戲后心情怡然,滿足,極具成就感。所以,數學游戲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

皮亞杰的智力發展理論認為:人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要經歷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小學生以具體運算為主,處于具體運算向形式運算的轉變期。中年級的學生具體思維占主要地位。因此,此時的數學游戲要以具體可操作的內容為載體,讓學生的思考不會過于抽象。另外,按心理和社會性的發展階段,此時,學生處于“勤奮感對自卑感”階段,如果兒童在學習,游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和勤奮的人格。據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有坡度和層次,讓學生體驗由不斷探究帶來的成功的滿足。

二、適度的挑戰性

人天生具有追求成就、追求超越、接受挑戰的動機,只要挑戰的難度不是太高,通常會激發出求勝動機。小學數學游戲不能太難,太難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成功的機會,太簡單又沒有挑戰性。因此,需注意難易度要適中,否則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實際操作中的準繩是探索環節問題出示后,學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背后的“玄機”,要有那么三、四個層次的思維探究深度。

三、趣味性

教學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首先得保證思考的趣味性。這里的趣味可以來自師生、生生間的交互性,也可以來自思考本身的娛樂性,競爭性。在設計數學教學時,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把抽象的、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以游戲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競爭性與合作性

競爭符合孩子的天性,也增加了學習的挑戰性與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與興趣。教學時任務的難度以及時間的有限性,探究空間的開放性等均會讓孩子在有趣、緊張和渴求成功的心理學習,既喜歡獨立思考、超越別人,又期待分享、交流,汲取別人思考的價值。競爭性和合作性均能在思考、交流和評價過程中養成。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作為課堂游戲的組織者,老師的引導尤為重要。游戲的設計、實施是否切合實際、有效直接影響學生的探究欲望與方法。

(一)放手游戲,樹立自信

杜威認為:兒童的所有學習都要涉及到“做”;只有通過“做”的過程所獲得的知識才是“真知識”。把數學游戲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一個“做”的環境,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引發對游戲結果、規則的主動思考,從而不斷地生成一個又一個問題情境,促使學生不斷探索,逐漸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狀態。學生能自己探索解決問題,通過具體的經驗去為今后所必須學習的內容做準備,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并成長。

教師所做的就是放手讓學生做游戲,只不過如何在做中安排一定的“序”,促使學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方向,創造“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學生自我成長的最近發展區。

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時,我在創設問題情境后,以比賽的形式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游戲“圍長方形”中,我并沒有直接給予學生圍的方法,而是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讓學生有了圍的方向,之后便放手讓學生用不同道具、方法去試,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感悟一一列舉策略的優越性。

(二)巧設疑問,制造沖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有多種方法,而提問是最主要的方法。提問的目的是要能促進學生思考,而要促進思考必然問題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產生沖突,形成問題情境,這樣的提問才有效。

數學游戲“搶先一步”:甲乙二人輪流向對面走棋子,只進不退,每次至少走1 格或者2 格,誰先堵住對方誰贏。

學生玩了一陣后,有人就迫不及待地說:“我找到方法啦!”“我找到秘訣啦!”

師:哦!你的秘訣是什么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的秘訣是兩人快要走到中間時,輪到我時,我就留下3 格。如果別人走1 格,我就走2 格。別人走2 格,我就走1 格。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

兩個學生到黑板上展示了一下,學生們都明白了。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秘訣時,我有點疑問。你說“輪到我時,我就留下3 格?!蹦阍趺淳湍鼙WC你走1 格或2 格就留下3 格呢?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如果剩下4 格或5 格,而且輪到別人走,你就會(生:輸了)。那怎么辦呢?

學生陷入沉思……

師:我們怎么能找到方法呢?何不將棋盤縮???讓中間剩下7 格試試呢?

在這個游戲活動中,學生在玩游戲中積累了初步的活動經驗,能贏了對手,興致很高,以為掌握了游戲的“秘訣”。然而,這只是這道數學問題的冰上一角。繼續玩下去,學生不會有太多的發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及時提追問:你怎么就能保證你走1 格或2 格就留下3 格呢?引發沖突,引起思考。當學生陷入沉思時,反問:何不將棋盤縮???讓中間剩下7 格試試呢?啟發學生繼續探索下去。老師的著眼點不只是游戲本身,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發現的體驗,讓學生在這種體驗中感受特殊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利用比賽,引發思考

數學游戲的最大特點是極富競爭性。在雙人游戲中,都要分出個高低上下。學生喜歡玩數學游戲,原因正在此。這也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個性特點。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研究其中的數學問題,因此,學生會主動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有利于問題解決。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進行二人比賽、淘汰賽或小組競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喜歡玩數學游戲,但游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玩”的淺層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游戲中的數學本質問題,創設認知失衡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領悟游戲的真正魅力,提高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真正情感。

猜你喜歡
趣味性解決問題情境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情境新穎的概率問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解決問題的設計
面對面溝通交流 實打實解決問題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