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社會環境對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影響

2020-07-04 02:04張貴珍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社會環境幼兒影響

張貴珍

摘 要:模仿是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途徑。社會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模仿行為。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所接觸的社會環境主要有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幼兒園環境,如果幼兒處在不良的社會環境中,則容易引發不良的模仿行為。本文通過對三種社會環境的分析,闡述了不良社會環境引發的幼兒不良模仿行為及影響,得出家庭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第一要素;社區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重要因素;幼兒園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主要因素。

關鍵詞:社會環境;幼兒;不良模仿行為;影響

模仿,是指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受到他人行為的刺激或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與他人相仿的行為。幼兒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學習他所接觸的環境中所呈現的行為、現象從而獲得發展。因此,環境對幼兒模仿行為起著尤為重要的影響。

近五年來,學者們對幼兒模仿行為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分析,對幼兒產生模仿行為的原因、類型、特征等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一些對策。而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的是社會環境對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影響。社會環境主要指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幼兒園環境及大眾傳媒。社會環境猶如一個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環境,會引發出幼兒一些有意或無意的模仿,3-6歲的幼兒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還比較差,其模仿特點具有盲目性,無法分辨被模仿對象的好與壞。

本文將分別從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和幼兒園環境這三個方面,闡述社會環境對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影響。

一、家庭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第一要素

家庭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過程中接觸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家庭中最直接、最早與孩子接觸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及親情讓孩子對父母有著高度的依戀和去模仿的欲望。除此之外,家庭關系、家長的工作、文化素養等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家長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有意或無意的模仿,從而使他們的認知水平發生變化。因此,家庭環境對幼兒學習與發展尤為重要。

若無良好的家庭環境,容易引發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發生。如在班杜拉與波波玩偶試驗中,班杜拉分別將36名女孩和36名男孩分組進行了實驗,他將其分成了攻擊組和非攻擊組,兩組幼兒分別觀察成人模特進入游戲屋里的行為,10分鐘后又將兒童帶入玩具屋中,非攻擊組的幼兒完全忽略了波波玩偶,玩著零零散散的玩具;而攻擊組則是模仿成人的行為,對玩偶進行擊打,還帶有攻擊性的語言。實驗結果表明,觀察非暴力行為的一組的孩子們會比觀察攻擊性行為一組的攻擊行為弱一些。無論性別怎樣,非攻擊組的孩子們都展現出比對照組孩子的攻擊級別低一點。是成人的暴力行為引導了兒童的暴力行為??梢?,家長或成人的不同示范,會引發幼兒不同認知行為的發生。雖然實驗所要驗證的是不同的示范作用引發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概率。但從中卻表明,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學習成人的榜樣行為,引發了不良的攻擊性模仿行為,家長或成人的行為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班杜拉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弊鳛楦改副仨毸茉旌米约旱男蜗?,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自然很快就會學會,并且模仿。

家長除了要為幼兒做好榜樣之外,還需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盡量為孩子打造一個完整和睦的家庭。不少研究表明,離異或單親環境下成長的幼兒容易產生極端的行為,要不頹廢消極,要不尤為出眾。當一個家庭逐漸走向破碎,對幼兒影響最大的階段則是父母每天吵吵鬧鬧的過程,最后不歡而散,以離婚來告終。有很大一部分幼兒會因此產生暴力行為,當父母在他面前吵架和打架時,對他的心理有了沖擊與碰撞,并在旁邊將整個過程看在眼里,他會模仿家長的態度和行為,當他未來受到攻擊時,以暴力的方式來解決,這就是對他的家庭環境的映射。當然,還有一類則是越挫越勇,努力向上爬的,不論他和分開后的父母中的哪一方住在一起,都會感受到,撫養自己的那一方,不論多辛苦,對自己的不拋棄與不放棄。這一類則會想要努力出人頭地,從而贍養他,安享晚年。

二、社區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重要因素

社區環境是可控性較差的社會環境,是引發幼兒不模仿行為的重要因素。社區環境包括了社區的文化環境、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狀況等,不同社區的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它猶如一個大染缸,悄無聲息地熏染著這里生活的每一個人。良好的社區環境,能夠在無形中影響著一個人形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反之,則會增加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概率。當然,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個良好的社區環境尤為重要,因為它決定了幼兒在社區內觀察、模仿學習的內容。

一個社區若沒有良好的氛圍,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么幼兒會通過模仿,習得一些不良的模仿行為。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孟母三遷”就告訴了我們社區環境的重要性,孟母之所以一直搬家,就是想為孟子選擇一個相對較好的模仿學習的環境??梢?,社區環境對幼兒模仿的重要性。又如,社區的環境衛生較差,人們會隨手亂扔垃圾,垃圾隨處可見,那么,幼兒也會模仿成人亂扔垃圾,就缺乏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的意識。再如,生活在一個吵雜的社區環境里,人們不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約束自己,隨時大吵大鬧,幼兒便會通過模仿,不分情況地大吵大鬧,影響到周圍人。那么,他便缺乏了自我控制與約束的意識。除此之外,社區的人際交往關系,也會影響到幼兒模仿行為,若社區內的人際交往關系和諧,那么幼兒會通過模仿,友好地去對待社區的伙伴,與他們和睦相處;如果社區的人際交往冷漠的話,幼兒則會通過模仿,成為冷漠的人,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與人交往也比較冷漠與被動。

因此,不良的社區環境會誘發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產生。作為家長或成人,應為孩子選擇良好的社區環境。讓幼兒受到良好的社區環境熏染,從而選擇良好的內容與行為來觀察模仿學習。

三、幼兒園環境是影響幼兒不良模仿行為主要因素

幼兒園環境是隨幼兒年齡增長,所處時間最長的環境。其主要包括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指幼兒園園舍建設,投放的材料及環境創設等;精神環境主要包括教師及幼兒同伴,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交往關系并由此帶來的心理氛圍等。

物質環境中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內容的選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的模仿行為。筆者在實習過程中觀察了某幼兒園的墻飾,在幼兒園走道上畫的是一幅黑貓警長將抓到的小老鼠踩在腳下的圖片。在為期三個月的實習過程中,筆者不止一次看到幼兒經過那里時,學習畫面中黑貓警長的正面角色去擊打其他幼兒,嘴里還喊著,“我是黑貓警長,我要打死你們這些壞人”類似的話語。由此可見,幼兒通過模仿幼兒園的墻飾畫面產生了不良的暴力模仿行為,他想要進行角色游戲時并沒有獲得同伴的允許,而是單方面的去擊打同伴。

除了物質環境以外,精神環境對幼兒的模仿行為更大。如教師的行為和語言,年齡較小的幼兒缺乏辨別好壞的能力,常常會把教師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的行為或語言在家長面前重現。多數幼兒更多的是傾向去模仿教師批評不聽話的幼兒語言,當在家中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時,他們便會模仿老師的語氣來發泄自己。他們認為,這句話老師說了小朋友們都怕,只要他說了,或許父母或家長會去順從他??梢?,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幼兒來說頗為重要。

除此之外,同伴關系對幼兒的模仿行為同樣不可忽視。隨著幼兒進入托兒所、幼兒園,交往范圍逐漸擴大,與同伙的相處機會越來越多,同伴的相互模仿則成了他們觀察學習的主要途徑。很多幼兒因不懂得分辨與篩選良好的模仿行為,而盲目學習自己覺得有意思、好玩的同伴行為,如說臟話、辱罵人、挑食、用舌頭舔鼻涕之類的不良行為都會通過模仿習得。教師無法在幼兒園內觀察到所有幼兒的不良模仿行為并及時糾正。因此,家長需要關注幼兒的變化,用幼兒聽得懂的方式告訴他們什么該學,什么不該學。作為教師,在幼兒園中發現幼兒之間相互模仿不良的行為習慣應及時在班上指出,讓每一個幼兒知道原來那樣是不好的行為,不能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其認知水平,減少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發生。

模仿是幼兒觀察學習、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社會環境對幼兒模仿行為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使幼兒通過模仿獲得社會性發展,而不良的社會環境則會引發幼兒不良模仿行為的發生。對于環境,成人所持的態度不該是逆來順受,而是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引導幼兒通過模仿發展自己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有一個好的開端,在健康、和諧、快樂的社會環境中成長,避免其通過模仿染上一些惡習。幼兒所需要的是健康愉快的成長,留下的應該是美好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周梅林.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閆旭蕾,楊萍.家庭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董會芹.學前兒童問題行為與干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4]陳國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李天燕.家庭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6]錢紅.如何利用模仿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J].和諧教育研究,2015(51).

猜你喜歡
社會環境幼兒影響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