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如何實現幼兒勞動教育“勞而有獲”

2020-07-04 02:04趙春蓮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社會勞動教育建議

趙春蓮

摘 要: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師通過對幼兒的勞動實踐活動意識培養,逐步建立幼兒的社會屬性,并完善和提高其適應社會性的能力。幼兒勞動教育的涵蓋面同傳統的勞動概念并無二致,依然遵循著勞動本身所具有的指向性開展。最值得重視的環節是,要遵循孩子們的勞動能力,無論是智力上的還是身體上的,都不要拔苗助長,從而失去了勞動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以下,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幼兒勞動教育中提高孩子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展開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幼兒;勞動教育;社會;能力;建議

在幼兒教育中,作為處于一線教學的教師們,對幼兒階段孩子的個性及特點會有著更為直觀的切身體驗。孩子們如一株株向陽生長的植物,展現出了充沛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體現在強大的好奇心,并且似乎是使不完的精力體力上。但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如果教師真的把孩子們當作植物般放任生長,肆意發展,那么勢必將導致“植物”的生長形態愈發偏離教育的初衷。筆者對這一點的說明,旨在強調幼兒勞動教育的初衷所在?!爸参铩毕蜿柹L,但卻承受不住“拔苗助長”。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勞動教育亦或是其他教育類型,幼兒教師應該做好教師本來的角色,那就是“園丁”。

一、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幼兒社會角色認知

孩子們的成長是從認知外部環境開始的。嬰兒從呱呱落地,發出的第一聲啼哭就表現出因為對外界認知而產生的陌生感。社會化的認知對于幼兒教育也恰恰是源于孩子們天生對外界的陌生感,從而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而進行的疏導教育。勞動就像是一個孩子與社會接觸的橋梁和途徑,因為任何社會形態的演變和進步都是“勞動”產生的成效和結果體現。沒有具體的勞動實踐,教育只是空中樓閣。

筆者認為,幼兒勞動教育首先是能夠完善孩子們的社會化角色認知,并對身邊環境以及人與人的角色功能進行具象化的了解和體驗。這是幼兒社會化屬性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環節。比如,要讓孩子們知道社會中有警察,就有壞人;有醫生,就有病人;有超市,就會有售貨員等等,龐大的社會機器需要不同行業和領域的人通過勞動進行有效正常的運轉。這樣的勞動當與幼兒教育相銜接時,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的機器一樣,教師可以將機器的零部件拆分開來,讓孩子們一點點、一塊塊認識學習。

比如,可以通過勞動與角色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成為“警察”、“老師”或者是“工程師”等等。在一片繁忙場景的工地上,孩子們各司其職地為蓋一棟大樓而忙碌著。有的孩子扮演小工,搬運“磚塊”,有的則扮演“測量人員”,對大樓的建筑面積進行測繪,還有的孩子扮演“電工”,正在焊接板材,自然還少不了工地的“總指揮”,正在看圖紙,身邊還有總指揮的“副手”,在其身邊“提建議”……每個角色分工不同。但對于幼兒而言,角色職能化的區分也許并不那么刻意和重要,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則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一個工地建筑的社會場景,知道工地施工需要的人物角色,需要開展的工作,當然具體怎樣操作,并且操作的效果如何則不在考核的范疇內。

二、改善美化自我生活環境,成為勞動小達人

孩子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都非常熟悉,并具有天然的親切感,教師在幼兒勞動教育中,要首先培養孩子們對改善自我生活環境的意識引導。比如可以在角色游戲過家家中,讓孩子們為小豬佩奇準備一個臥室,或者讓幼兒幫助佩奇媽媽打掃房間等等。在家庭環境中,孩子們對媽媽做家務整理房間的情境并不陌生。而幼兒園作為孩子們生活的第二家園,是不是也應該時刻保持干凈衛生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整理看過的圖畫書,剛剛玩過的玩具要按時歸位,而做游戲時搭建的游戲設施和道具,在游戲結束時,也要整齊地擺放……對于幼兒的勞動教育培養,筆者的建議是要從勞動意識上著手,并非為了勞動而勞動,比如在游戲區域打掃整理上,教師首先要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然自己游戲玩耍而造成的環境秩序不整潔,也應該自己著手去整理。小朋友們都喜歡生活在一個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中,就像飯前要養成洗手的習慣一樣。保持環境衛生,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同樣是一個良好的個人習慣。當孩子們具有了勞動意識,在接下來的勞動教育中才能收獲更為切實的教學成效。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培養勞動意識時,要具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小班的孩子應著重于勞動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塑造;而中班的孩子則應側重于勞動技能的提升上;而大班的孩子則可以適當地增加勞動強度,從勞動精神層次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所創造的精神價值力量。小班的幼兒要讓其獨立完成份內的事情,如穿衣、盛飯、洗手、疊衣服、玩具排排隊;大班的孩子則可以將勞動范疇區域擴大,比如操場上的游戲設備打掃,或者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再或者掃雪、植樹活動等等。大班孩子的勞動教育更需要貼合社會化發展,而不是局限于勞動本身的意義。教師可以延展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讓孩子們具象化社會中各色勞動形態,從心靈上感受勞動創造價值的精神思想。

三、家園合作共同創建幼兒勞動教育氛圍

孩子是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同時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孩子都被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怎樣能夠讓孩子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發展中找準自身定位。這不僅僅是個人發展的問題,而匯聚起來則直接關系到社會發展的方向所在。因此,勞動具有不可磨滅的社會價值,并且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勞動創造歷史的意義不容小覷。正如上文所述,教育離不開勞動,而勞動教育恰恰是對幼兒成長發展的基礎性思想教育。是的,筆者始終堅持勞動教育上的思想價值引導作用,因為意識決定行為,首先意識要對路,接下來才能實現更完美的人生理想。

就此而言,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單獨一方的教育準備和實施活動。在教育問題上,家長應該始終站在第一位,這個第一位的位置也許不是單純知識點上的第一位,而是幼兒精神層次上的積極引導。因此,勞動教育自然離不開父母的參與和配合。在這一點上,筆者不得不客觀地闡述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小公主。其實孩子又懂什么呢?到頭來形成這種現象的“始作俑者”不依然是父母么?所以說,家長要首先轉變勞動觀念,不要排斥勞動,避免孩子造成勞動“似乎是低人一等”的假象和誤導。要讓孩子們熱愛勞動,并且懂得通過和父母一起分擔家務,感受勞動的樂趣,這是一種勞動意識培養最基本的觀念所在。

現代化的幼兒園管理都與現代化的通訊方式——微信、支付寶等等相關聯,家長和教師會經常通過微信群互動,而一個個幼兒園管理APP也相應上線,家長和教師互動交流的平臺很廣泛。比如幼兒園家長班級微信群里,在感恩節這天,教師倡議了“感恩節我愛媽媽”的朋友圈打卡活動。在這樣的家園合作勞動教育活動中,家長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布一個視頻,記錄一下孩子幫忙做家務,用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等相關視頻。以感恩節進行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傳達感恩的精神,從心智上提升孩子們對勞動的精神意義理解,從而延伸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互助、寬以待人……

結束語

幼兒教育開展的方式和途徑多種多樣,勞動教育只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大的理念范疇而言,人類從誕生至今,每一步的艱辛跋涉都是勞動促成的,都與勞動密不可分。當然幼兒勞動教育無須要如此廣闊的空間上去定義宏偉的勞動價值精神。作為孩子們,他們更關注的點則在于是否有趣,是否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筆者認為,這恰恰是進行幼兒勞動教育的關鍵所在。正如文章中始終闡釋的觀點,幼兒勞動教育的本身意義并非在于讓幼兒掌握勞動技能,而是培養其勞動意識。這是遵循偉大的哲學定律使然,也同樣是幼兒成長教育的精神意義。在談到勞動的精神層次教育上,勞動教育便成為更為寬泛和具有學術價值的存在。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延展為幼兒的主流價值觀教育思想,可以具象為孩子們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等。

這是對幼兒勞動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勞動作為身體力行活動形態的精神意義升華。畢竟簡單粗暴的勞動行為具有行為能力的人都可以完成,既然提高到教育層次,自然是需要從精神意義上進行引領?,F代化的教育要避免培養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所謂知識分子,社會發展需要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具有實踐精神的開創者。因此,幼兒勞動教育精神意義上的引導是首位,最終才能實現“勞而有獲”,在幼兒的心靈中種下“百善孝為先”的種子。

參考文獻

[1]林玉春.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1).

[2]李建寧.德育教育與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J].中外交流,2019(33).

[3]張麗萍.淺析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19(29).

[4]李冬梅.勞動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新教育[J].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2).

猜你喜歡
社會勞動教育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