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游戲化中幼兒常規培養的策略

2020-07-04 02:04楊旭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策略

楊旭

摘 要:近幾年,課程游戲化進入了每一個幼教人的心中,幼兒常規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常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充當著無形指揮棒的作用。本文通過觀察幼兒行為,找出方法,反復推敲實踐,找出幾點可行性策略,主要包括:教師商量,達成共識;以點帶面,逐步擊破;行為強化,實現目標;游戲帶入,豐富內容;移情共鳴,促進成長;家園配合,實現共贏。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常規培養;策略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說過:“雖然幼兒園課程主要通過游戲形式表現出來,但最關鍵的還在于游戲精神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具體體現?!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由此可見,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重要,很多專家學者也在不斷探索把游戲滲透到幼兒園各個活動中。2018年4月16日,虞永平教授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發表《把促進幼兒發展作為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根本目標》的文章。指出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提升保育教育質量、積極推動幼兒園課程的改革成為關鍵詞。從此,課程游戲化進入了每一個幼教人的心中。幼兒常規是指幼兒的日常行為規范,常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充當著無形指揮棒的作用。那怎樣在課程游戲化中培養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是很多老師的疑問,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策略。

一、課程游戲化與幼兒常規培養觀念的認知

我理解的課程游戲化從課程、游戲、化三方面入手,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全部課程(一日生活、集中教育、區域活動、戶外游戲)通過幼兒喜歡并樂于接受的游戲形式來表達,并把這種表達背后所隱藏的學習能力和品質等學習要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使幼兒獲得全面發展?;蛘哒f在已有的幼兒園課程實踐基礎上,重視游戲對幼兒發展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常規培養是指幼兒的日常行為規范,是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安排順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個環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幼兒常規培養是活躍在課程中的無形助推器,讓課程豐富有趣又有序開展。

二、課程游戲化中常規培養的策略

(一)教師商量,達成共識

班級常規離不開教師的默契配合,組建班級之初,需要教師共同商議本班常規發展方向,達成最終共識。比如:在班級內培養幼兒三輕四凈的習慣——說話輕、走路輕、拿東西輕、桌子干凈、地面干凈、衣服干凈、碗里干凈。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幼兒這樣做,走路時學習小貓腳步輕輕靜悄悄,說話時說點悄悄話,拿東西前說明輕輕地拿取的東西,讓幼兒明白教師的意圖,形成潛意識的驅使和定式概念,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傊?,形成良好的常規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班級教師共同商議,達成共識,在課程游戲化中按照要求同步組織實施,幼兒明白常規標準。

(二)以點帶面,逐步擊破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以及在教師身上的學習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因此,我們要時刻察覺身邊的良好習慣和不良習慣,以個別帶動整體,及時表揚好的行為習慣或者介入不良行為習慣,從而讓幼兒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為表揚幼兒積極參與勞動這一行為,可以幫個別幼兒照參與活動的照片,用照片讓幼兒觀察學習,分享交流,從而實現激發整體參與勞動。我們要培養幼兒收拾整理玩具的好習慣。在戶外活動中,我們可以找出收拾玩具的小能手,讓這個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勵大家學習,從而帶動全班幼兒共同發展。除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幼兒在教師身上也能學到很多本領,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行為舉止文雅,語言精煉,成為孩子的榜樣。

(三)行為強化,實現目標

行為強化就是根據常規培養目標,抓住重點目標,通過21天行為習慣培養法,或者周月行為積累法等一切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幼兒的行為形成不自覺的行動。在培養幼兒聽預令排隊解散時,我們重復訓練,幼兒逐步知道了“排隊”二字說完就可以輕輕地走上前,“123”說完隊伍已經排整齊。老師在組織解散活動時,當老師沒說解散就要仔細聽,說完“解散”二字就可以參加游戲。如孩子們進入建構區活動時要脫鞋子,鞋子擺放不整齊,我們就在區域活動旁貼線,幼兒鞋尖對齊線,每次進區都強調,幼兒逐步形成了可行性常規,在活動結束時幼兒就能快速有序地找到自己的鞋子。

(四)游戲帶入,豐富內容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種游戲活動的形式培養幼兒一日常規,讓幼兒在玩中學,潛移默化、不自覺地得到常規的培養。我們運用一些節奏強的音樂,讓幼兒明白活動時間,如運用《拍拍手踏踏腳》這首歌曲學習課前回到座位,運用《排排坐吃果果》提醒幼兒可以加餐,運用《我會收拾玩具》暗示幼兒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我們可以經常結合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在穿脫衣服這一常規的實施過程中,一起念《穿衣》、《扣紐扣》兒歌?!洞┮隆纷ヮI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奂~扣:小紐扣,要扣好。從下面,往上扣。一顆顆,要扣牢。排隊時,我們可以念排隊歌:不講話,不打鬧,一個跟著一個走,整整齊齊排好隊,不推也不擠。

(五)移情共鳴,促進成長

移情是指讓幼兒理解并認同某些角色,體會其中的不容易,實現常規培養的目標。在課程游戲化的常規管理中,我經常用這一辦法進行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練習。幼兒大聲講話,教師控制不住場面時,告訴幼兒老師的不容易后,讓幼兒上前扮演教師角色,教師坐下傾聽,再幾次這樣的嘗試后,只要讓幼兒來做老師,幼兒就能明白自己不應該講話了,學會傾聽老師在說什么。班級活動中,我經常和幼兒提及愛與被愛的問題,第一個星期讓幼兒發現老師愛幼兒的表現,第二個星期讓幼兒發現他們愛老師的表現,第三個星期發現哪些行為是互相愛且尊重著對方,第四個星期引導他們學會管理自己也是一種愛,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移情方式,幼兒懂得了愛的常規需互相尊重,我們要知道共同協商的規則。

(六)家園配合,實現共贏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工作也是課程游戲化常規培養中重要的一方面。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著各自所在家庭的教育與影響,幼兒是家長的復印件。為了使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為習慣,我們利用家長園地、個別交談等形式形成家園合力。首先,通過家長會、微信群、離園訪問群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其次,班級培養的常規引導家長配合教師在家鞏固練習,家長不包辦代替、指手畫腳,應該多做觀察者,發現孩子的行為特點。接著,利用家長園地推薦行之有效的常規培養辦法。最后,利用家訪發現幼兒常規培養問題,督促幼兒改正個別不良行為習慣。

三、自身實踐與結論

總之,教育是日積月累、行序漸進的過程?!安ハ乱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币陨戏椒ㄔ谖覀児ぷ鬟^程中,有時需要多策并舉,實現班級常規培養的目標。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不是一朝一夕的說教就能養成的,這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我們需要預先思考,每次仔細地提出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良行為的出現,培養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常規。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

[2]B.D.戴伊著.劉焱譯.盧樂山校.兒童早期教育問題[J].美國紐約學術出版社,1984:60-63.

[3]周小燕.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情境游戲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5):146.

[4]劉晶波.學前教育研究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周念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6]《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課程游戲化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