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開展與應用

2020-07-04 19:08魏寧毅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自然環境

魏寧毅

摘 要:“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哈弗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展與應用》通過開展與孩子共享自然、盤王節、嘎湯帕節、潑水節等系列主題活動,從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出發,注重幼兒的活動過程,力求為幼兒創造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活動中發展自己的智慧。從最初的尋找勐侖元素到自主性地利用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進行美術創作活動,使班級環境創設進入一個全新的畫面,從而覆蓋整個校園文化,成為我園的教學亮點?;诃h境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理念,自課程游戲化實施以來,在環境規劃、設計和創設中,體現以幼兒為本的理念,從布置班級環境和區域游戲環境的創設入手,在園內開展園本教學活動,從而更好地體現課程的理念。尋找勐侖元素為園本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以點代面的作用,引導幼兒園的發展方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資源規劃和改造幼兒園的環境。

關鍵詞:勐侖元素;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民俗文化游戲

一、課題的提出

西雙版納勐侖植物園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在教育創新思想的引領下,為傳承和弘揚雨林文化、民俗文化,建設美好家園,促進各文化交融創新,提升教育內涵,勐臘縣勐侖幼兒園為這片熱土上生活成長的孩子們組織策劃了《與孩子共享自然》科普主題活動,讓孩子在“游戲點亮快樂童年”的活動中,通過游戲尋找蘊含勐侖元素的自然、民俗文化資源,挖掘教學資源,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因素,融教學與自然、與少數民俗文化資源的交融創新,讓勐侖元素在孩子們的心中印刻,從而更加熱愛這片熱土。

以游戲為中心的課程通過游戲的力量促進兒童發展。在課程指導下,課題研究《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展與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帶動園內園本教學活動同步進行,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學習的平臺。課題組成員把尋找勐侖元素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納入幼兒園的整體教學工作中,增強教師與孩子的人文教育,使環境教育與幼兒教育相互整合,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多元發展。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發現美的種子,幼兒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對美術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民間藝人向孩子演示編制籮筐,傣家的紡織、剪紙,傣文化貝葉經的制作,僾尼族的服飾等都是孩子們最好的資源庫,在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孩子們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表達和創造美。

生命來源于自然,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此項研究即尋找勐侖元素在西雙版納州是首次活動。

二、概念界定

勐侖元素:本課題勐侖元素指本地自然資源,如熱帶植物,昆蟲;原著少數民族風俗、服飾、生活用品等。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1.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自然能力,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2. 在游戲活動中探索尋找勐侖元素,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利用多種資源、工具材料及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在活動中選擇自主創新。

3. 培養幼兒和同伴交流體驗創作的靈感,通過繪畫、手工等活動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教室環境,美化生活。

4. 通過課題開展,完善班級管理,促進家園合作,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和整體素質。

(二)研究的內容

1. 探索自然之謎,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尋找勐侖元素《你好,大樹!》。

2. 利用多元化的勐侖元素,開展班級美術教學活動。

3. 家園互動,開展親子活動,把蘊含勐侖元素的資源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同時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4. 在活動中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及材料,投放到美術區域,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

5. 創造機會和條件,帶幼兒觀看地方民俗文化活動,邀請民間藝人進園傳授知識,弘揚民族文化。

6. 以美術活動為主線,提升課程文化,在摸索中創建符合本園教育理念的原生課程。營造優秀的教師隊伍,打造一所富有民族特色、蘊含勐侖元素的幼兒園。

四、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的方法

研究過程中采用總體設計、分段、分科進行研究。主要采取應用研究,輔之以案例分析、觀察法、比較法、教案設計、教學反思、圖片收集、活動簡報、作品呈現、查閱、整理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過程

1. 組織討論科普活動方案,制定戶外活動游戲時間表;

2. 完成《與孩子共享自然》主題活動方案,討論課題生成中項目研究活動的開展,完成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布置任務,把《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開展與應用》納入全學年的教學計劃中,滲透到一日教學活動中,確保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

3. 組織開展《與孩子共享自然》尋找勐侖元素(你好,大樹?。敉庥螒蚧顒?,探索自然之謎讓幼兒親近自然、感受生活;開展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盤王節》《嘎湯帕節》,讓幼兒了解少數民族生活中必要的自然資源,探索勐侖元素,通過欣賞、繪畫、手工制作等方式,體現自然資源的多樣性及可塑性;

4. 完成階段性工作檢查,對各班級環境創設進行審核、整理,提出整改措施;

5. 研究、實踐、實驗階段;

6. 總結、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結題。

五、研究結論

在美術教學中把勐侖元素作為重點納入幼兒認識自然的美術教育;把美術成果用于幼兒園環境創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兒園環境;為幼兒園等級申報做好硬件準備,爭取幼兒園6S創設。

(一)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與應用應遵循的原則

1. 整體性:家園共育,融自然資源及民俗文化為一體,整合教學資源、創設園本教學。

2. 和諧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創設班級和諧環境,打造蘊含民族特色及勐侖元素的校園文化。

(二)具體措施和結論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把環境創設的參與權交給孩子,讓幼兒在多元化的班級環境中創新學習。探索勐侖元素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為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創建良好的學習平臺。

1. 環境中的探索互動《與孩子共享自然》

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中,開拓視野,增長知識,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同時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2. 環境中的游戲體驗:尋找勐侖元素《你好,大樹!》

組織科普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快樂成長。圍繞《你好,大樹!》主題活動尋找勐侖元素,作為課題研究的資源組合,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鋪墊。

根據每一次的探索活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案例,不斷生成課題教學資源,讓幼兒從小認知大樹的存在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強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體驗生態的自然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3. 融合本地民俗文化資源,整合資源教學

多元化的民俗文化《盤王節》《嘎湯帕節》《象象潑水節》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以主題墻承載幼兒學習過程,在開展系列主題活動的同時呈現幼兒作品,展示幼兒的創新思維,引導幼兒設疑提問,學習主動探究,進行觀察記錄,用自我的方式表達作品的意蘊,達到主題墻呼應主題課程內容元素,同時促進班級環境的設置布局,根據近階段學習需要進行隨時調整,體現課程意蘊,彰顯勐侖元素。

4. 成果展示

“幼兒是環境的主人”,環境蘊含著多元化的教育元素,需要教師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課題研究中突出體驗、挑戰、探究、合作的班級文化環境。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創造“有形”且“無形”。在班級環境有限的空間中進行無限的創意,進行合理布局、有效利用。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勐侖元素,在資源利用上,從關注教材文本轉向關注幼兒生活經驗、興趣需要,形成課程資源地圖,把周圍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現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為幼兒學習的載體提取出來,依據《指南》,從幼兒教育五大領域的教育要求分析資源的價值,注重感知體驗、幼兒核心經驗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活動中促進幼兒不同水平的發展。創設生活化、情境化、課程化、游戲化的班級環境,提供低結構、多功能的操作材料,開發利用有價值的課程資源,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讓環境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確立正確的兒童觀、資源觀、課程觀和教育觀,創設以幼兒為中心,以游戲體驗為主旋律的班級環境。

(1)班級教學美工區域活動的開展及環境創設。

(2)幼兒園美工室的開設:以勐侖元素為切入點,開設了蘊含勐侖元素和現代氣息的幼兒美工室,讓幼兒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蘊含民俗文化的展示室。

5. 開展親子活動,組建家園共育。

6.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生態環境從小做起。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園園本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創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

猜你喜歡
自然環境
自然游戲環境在幼兒園中的價值和創設
幼兒園在自然環境下開展游戲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