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自制益智區操作材料的有效利用

2020-07-04 02:04楊青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自制

楊青

摘 要:益智區是幼兒園的常規區域,自制材料益智區域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園的年齡特點做了進一步的提升,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可以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但是要實現這些功能,就要實現材料制作、使用的有效性。

關鍵詞:自制;益智區;操作材料;有效

自制益智區材料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進行材料收集整理制作,投放在區域中,讓孩子可以自主操作、動手探索的材料。

幼兒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獲得知識能力的源泉?!皟和闹橇υ谒氖种讣馍??!彼?,激發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為幼兒提供可自由操作的材料,創設環境,鼓勵幼兒去探索、動手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自制益智區材料就是基于這個目的而進行收集制作的。

在當前以主題活動為主的幼兒園中,科學領域(數學認知)方面的探索、操作的材料遠遠不足,益智區作為集中教育活動的一個延伸,承擔著重要的任務。所以,在投放材料時,老師不只要收集材料,還要對材料進行一個簡單的加工,讓材料有層次性、挑戰性,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真正的為課程服務。同時,也是為了減輕班級教師收集制作材料的工作量,有效利用自制材料,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一、操作材料制作的有效性

要實現自制區域材料的有效性,教師在制作的時候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指南》為指導,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可操作性、探索性的材料,以滿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需要。

1. 材料要具有層次性和挑戰性。材料的呈現要考慮到孩子當下的學習以及后邊一段時間的發展,要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是否具備對每一個層次的孩子都要挑戰,也就是說要把控好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域。

2. 材料要具有探索性與操作性。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喜歡新奇的事物,只有讓孩子有操作的空間,有新的發現,他們才會感興趣。同時,制作的材料要能和孩子對話,引發孩子不斷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3. 材料要具有游戲性和學習性。孩子天生好奇,自制的材料要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處于主動的探索狀態。幼兒都是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材料的游戲性讓孩子有興趣去操作,在操作中學習,從而能實現材料的價值。

在制作大班益智區材料《正方體·蓋房子》時,教師以《指南》中指出的5—6歲的幼兒,要能用常見的幾何體有創意的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為依據,收集制作了整套操作材料,材料有三個層次,有一星難度的分類,把圖片的正方體或實物的正方體與其他物品分類;有二星難度的制作,利用塑料插接管、彩色卡紙制作正方體感知正方體特征的;有三星難度的正方體拼搭,感知正方體的立體特征。整套材料由難到易循序漸進,操作性比較強,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在操作中有探索,有思考,有發現,有驚喜,體現了制作的有效性。

二、材料教育功能的有效性

材料的教育價值就是指材料是否對幼兒的發展有意義,益智區的教育功能是否有效,主要就是看是否能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是否能夠為課程服務。在制作益智區材料的時候,老師充分考慮孩子的發展需要,考慮到趣味性、操作性、學習性等,要看自制益智區材料是否有有效的教育功能。

1. 提升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自制益智區材料應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和科學領域(數學認知)目標設計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且材料趣味性強,有層次性,對孩子來說有挑戰性,這樣孩子才能在操作在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形象化,讓學習數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在玩中學,促進數學能力的提升。

2. 促進幼兒主動活動。區域活動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被動的學習狀態,而是教師通過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活動材料,引發孩子主動探索、挑戰的欲望,讓幼兒在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學習探索,從而得到發展。而自制益智區材料在此特點上更加突出。

3. 促進幼兒的持續探索。自制益智區材料,是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進行了整理、加工,更具有針對性,充分考慮到材料的層次性、幼兒的可操作性和學習性。孩子會在操作中不斷提高,因為材料具有的層次性會讓幼兒在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從而促進他們不斷的探索。

4. 促進幼兒的相互交流。幼兒在同一空間活動,他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顯得更加親密了,他們在這個小空間里相互學習、交流、模仿。孩子很多時候的靈感往往是來自于同伴的啟發。通過伙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導致的相互激勵和啟發,從而促進自己不斷地在活動區中進行新的探索。

在自制的小班益智區材料《分分樂》中,幼兒通過教師制作的材料:分雞蛋、盲人插花、彈珠向前沖、迷路的珠子、圖形寶寶找媽媽幾個層次的活動,實現指南目標4—5歲幼兒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作為集中教育活動的延伸,孩子在小組的操作探索中,促進了分類能力的發展,孩子在活動中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索。

在大班益智區拼圖游戲中,材料僅僅是一盒不同形狀的彩色木頭片,但是老師設計了一星到九星的梯度,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卡,有的孩子是從難到易,有的是直接挑戰高難度的,但是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都是很感興趣,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三、材料使用的有效性

自制益智區每一份操作材料都是教師花費很多心血制作而成,傳統的益智區自制材料都是在班級中封閉使用,這樣并沒有把材料有效地利用起來。如何才能把自制區域材料高效地利用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材料共享的方法。

1. 自制區域材料的班級循環模式。自制材料按照編號和循環順序,分年級在各班級之間循環流動起來,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循環、流動。孩子在進入班級益智區時,可以進行自主探索。

2. 自制益智區的創設,把材料分年級固定擺放在一個空間,讓同年級的班級循環流動使用,避免了材料交接的困難,教師、幼兒可以自主選擇自己需要或者感興趣的材料,讓材料真正“活”起來,突顯區域活動的價值。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材料輔助教學,真正地把材料用活,從而達到材料的有效利用。

相比于其他領域,數學的邏輯性知識性比較強,數學活動相對顯得枯燥,只是簡單地用聽、看的學習方式,會抹殺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讓益智區充分利用起來,讓幼兒利用自制益智區材料自由、自主、愉悅、創造性地學習,孩子會更加好學、樂學。當然,要讓自制益智區材料真正能為課程服務,就要真正實現材料制作、教育功能和使用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M],2012

[2]王微麗.幼兒園區域活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自制
探秘自制葡萄酒中的科學原理
“出錯”的自制物理器具
巧用自制體育器械, 豐富幼兒戶外活動
自制玩教具在五大領域課程的研發與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