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

2020-07-04 02:04錢校
青年與社會 2020年37期
關鍵詞:手工業商業人口

錢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掌握清朝前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的史實。

了解清朝前期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理解清朝人口增長的原因和表現。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

通過設疑討論、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通過查閱資料等活動,培養學生運用辯證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分析,培養學生歸納相關知識點的能力。

通過探索明清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與人口增長的關系,培養學生從經濟角度分析新的社會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清朝經濟發展的表現、特點和作影響

2. 教學難點:探討清朝前期人口增長的利弊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聯系第三單元所學知識回顧清軍是如何入關的?結合清朝建立的相關史實,自1616年建立后金、1635年改國號為清、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到清朝統一全國。長期戰亂不已導致清朝建立之初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統一中國后發展經濟成為首要任務。

二、講授新課

(一)目標導學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 背景:教師講述

明朝末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 。清初的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2. 表現:學生觀察課件表格、圖像思考總結

(1)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2)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淮河等

(3)莊稼方面種植

(4)經濟作物種植

問題思考:說一說

清朝前期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有利于社會穩定;推動商品經濟發展

學生討論回答

相關史事

清朝以前,江南盛產稻米,養魚業已經很發達,被譽為魚米之鄉,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到了清中期,江漢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區,普遍推廣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種植,糧食產量有較大的提高。當時的湖廣地區成了新的商品糧基地,以致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

(二)目標導學二:手工業的發展表現

結合課件歸納

傳統手工業的發展

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三)目標導學三:商業的發展表現

1. 清朝前期商業發達,商品貿易十分興盛,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

2. 出現了一批工商業市鎮及商業大城市。

3. 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商幫,如山西的晉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幫的活動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問題討論:想一想

材料:(明清時期)商業資本十分活躍,積累了百萬乃至千萬資金。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大小商人,他們在各地設會館、公所、組織商幫……清代,山西票號商、兩淮鹽商、廣東行商,富甲天下,山西莊氏號稱數千萬兩。

——以上資料摘自《簡明中國經濟史》

結合所學,指出商業進一步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知識拓展:康熙時期國庫充盈

清初,統治者注重發展農業和工商業,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滴鯐r期,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約3000萬兩白銀,最高的年份達到4736萬兩。財政收入增多,國力大為增強,為國家的安定提供了財政上的保證。

(四)目標導學四:人口的增長

閱讀課文總結

原因: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國力增強,社會安定。

表現:乾隆末年人口3億,占世界人口1∕3。

影響:導致人口問題,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

研讀材料(小組討論,學生代表回答)

材料一:清朝前期人口增長情況示意圖(看課件)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積簡表(看課件)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隸永定河邊蓄水邊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則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漲,水無所容,甚至漫溢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河灘地畝,盡皆耕種麥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圍打壩,填塞日多”。

依據材料三說明黃河流域出現的突出社會現象。依據材料一、二簡要分析其原因。從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歷史現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現象:人們盲目開墾沿河與沿湖的土地,水流域面積不斷縮小;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水災越來越嚴重。(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人口增長過快,耕地減少,人地矛盾突出。

認識: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言之有理即可)

課堂作業

1. 清朝前期經濟興盛的表現包括()

①耕地面積增加②引進高產作物③經濟作物品種增加,種植面積擴大④出現了新的生產工具曲轅犁和筒車

A、①②④ ? ? B、②③④ ? ? ? C、①③④ ? ? D、①②③

2. 清朝前期,發展興盛的手工業部門包括()

①絲織? ? ? ?②棉織? ? ? ?③印染? ? ? ? ④制瓷

A、①②③ ?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 ?D 、①②③④

3. 據載,乾隆時期已擁有“十萬煙火”,“富甲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是( ? ? )

A、北京 ? ? ? ? B、揚州 ? ? ? ? ?C、蘇州 ? ? ? ? ? D、杭州

4. 明清商業興盛,請問哪兩個地方的商人最為活躍( ?)

A、山西和徽州商人 ? ? ? ? ? ? B、廣州和北京商人

C、湖南和新疆商人 ? ? ? ? ? ? D、福建和浙江商人

5. 下列哪項不能反映“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歷史現象( )

A、江寧著名的機戶李扁擔

B、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C、佛山鎮經營棉織業的手工工場

D、江寧著名機戶李東陽

6. 蘇州城外黃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齒日繁,人物殷富,閭閻(泛指門戶、人家)且千,鱗次櫛比?!睂е逻@一變化的原因是( ? ? )

A、小農經濟發展推動人口增長

B、商品經濟發展帶動市鎮繁榮

C、政府鼓勵墾荒,城郊得到開發

D、對外貿易繁榮,社會財富增加

三、課堂小結:板書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 原因: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墾荒政策

2. 表現:耕地面積擴大;興修水利;糧食產量提高

3. 意義:有利于社會穩定;推動商品經濟發展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 手工業: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

2. 商業:商業發達

三、人口的增長

1. 原因:清前期統治者采取的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

2. 帶來的問題:人地矛盾突出;社會壓力增大

四、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外書和相關影視資料,搜集與康乾盛世有關的史實,下節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教學反思

初一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歷史,在課堂教學時應該直觀明了,結合多媒體課件教學,展示直觀圖片和表格,讓學生更好地直觀了解歷史。通過文字材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猜你喜歡
手工業商業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技能的改進與資源的獲取——以土族《格薩爾》中的傳統手工業為例
商業前沿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商業前沿
中國近現代手工業史及資料整理研究
商業前沿
吉林省手工業合作聯社第九次代表大會在長春召開
商業遙感已到瓜熟蒂落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