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啟示錄:科學技術與自然倫理間的悖論

2020-07-04 03:18趙琳
戲劇之家 2020年19期
關鍵詞:弗蘭肯斯坦自然倫理

趙琳

【摘 要】除了面目猙獰、相貌丑陋的怪物,瑪麗·雪萊在《弗蘭肯斯坦》中還刻畫了一個對科學力量孜孜不倦追求,以致達到癲狂狀態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他憑一己之力成功扭轉了自然,創造出了一個無父無母的人造人。瘋狂科學家的這一“創造”不僅是對達爾文進化論以來的自然科學理論的違反,更是對自古以來人倫道德的背叛。而這一“瘋狂科學家”的形象正是科學與自然、倫理背道而馳的縮影。小說所提出的議題相比成書時間的1818年,在300年后的今天似乎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弗蘭肯斯坦;科學;自然;倫理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9-0008-03

“弗蘭肯斯坦”這個詞如今在西方國家已經演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連過萬圣節,人們都要裝扮成小說《弗蘭肯斯坦》中怪物的樣子來企圖嚇走“惡靈”。其實,“弗蘭肯斯坦”是這本小說中瘋狂科學家的名字,而他所創造的那個無父無母、相貌丑陋的“怪物”實則是無名無姓的。出自19世紀小說家瑪麗·雪萊之手,《弗蘭肯斯坦》目前已經有不計其數的仿寫、戲劇、漫畫等多種改編形式,關于它的影視作品也超過百部。這足以證明這部小說在西方文化中的影響力。

這部小說被稱為恐怖科幻小說的開山鼻祖,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其中對于科學與自然關系的議題在當今社會仍然十分流行。不得不說,出生于1797年并且在19歲時就寫下這樣一部曠世奇作的瑪麗·雪萊所具有的超前意識及前瞻性。她所構想的“人造人”概念在300年后的今天仍然沒有實現,但結合近兩年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的“基因編輯”實驗,這一假設并非天方夜譚。小說悲劇性結局的現實意義更多是在于人們對自然倫理的深深思考。畢竟,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弗蘭肯斯坦”式的威脅。人類對于科學力量的狂熱追求從未停止,正是這種狂熱導致了主人公悲劇性的命運??茖W與自然,這二者間的悖論似乎是人類生存永恒不斷的議題?!拔覀兊纳鐣幕乃蟹矫?,共同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獨一無二的方式,不研究這些,我們就無法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盵6]48對“弗蘭肯斯坦”這個文化形象的研究,正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

一、瘋狂科學與生態自然

《弗蘭肯斯坦》經常被定義為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完成時間正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鼎盛時期,也是英國工業迅速發展的年代。而浪漫主義正是表達工業革命中被貶低的人的精神。浪漫主義強調人類自身未知感性的一面,而瑪麗·雪萊的作品當中透露的是對于害怕、恐怖等情感的推崇。浪漫主義提倡本能,崇尚自然、野性。雪萊對于這種“野性”是充滿畏懼之心的,正如她在1831年的序言中提到的,當時作為一個小姑娘,“怎么能想到一個這么驚悚的想法”,她想創作的故事是可以“直言對大自然的神秘恐懼,喚醒恐怖”。[2]7

這樣一個恐怖的故事來源于她的一個可怕的夢境,“我看到一位臉色蒼白的學生跪在他拼合的怪物旁邊。我看到一個驚悚的幽靈彌漫開來,然后由于某種強大的引擎,它出現了生命跡象,處于半復活狀態。那簡直是太恐怖了?!盵2]7小說浪漫主義主題的背后,正是雪萊為人類無限制追求終極知識后果的擔憂。弗蘭肯斯坦的悲劇命運讓讀者反思著這樣的問題:無止境追求科學發展是否有違自然倫理?縱觀全文,弗蘭肯斯坦對科學近似瘋狂的追求,想要充當造物主的愿望是不是對大自然的一種蔑視?藝術喚醒驚悚、恐怖,讓我們與大自然心靈相通,正是這部作品的關鍵所在。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寫的:“極度恐怖才能反映人類如何竭盡全力嘲諷造物者驚人的治世機制?!?[2]7

瑪麗·雪萊的構想并非毫無來源,她受到幾位科學家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查爾斯·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謨斯·達爾文,還有意大利物理學家路易吉·伽伐尼。在伊拉斯謨斯·達爾文的長詩《自然的殿堂》中,他認為生命至少從微觀角度而言,是可以從瀕死的物質或者內部物質復活。這種現象被稱為“自然發生說”。而伽伐尼因“蛙腿實驗”而聞名。他證明電擊可以讓死物的肌肉復活,例如死青蛙的腿。事實證明,在當時的歐洲,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而啟蒙運動與實用主義的興起,讓不少有識之士對科學技術趨之若鶩。

小說是以一位叫沃爾頓的北極探險家的四封信開始的。從他寫給姐姐的信中,讀者可以看到“浮士德”的影子。在面對剛剛獲救的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他熱切地訴說著自己的宏偉藍圖,“我會欣然舍棄我的財富,生命及一切希望,來促成這次探險壯舉的成功。為了獲得我所探尋的知識,為了獲得并傳承人類對自然敵人的統治權,區區一個人的生死只不過是小小的代價?!盵5]20 “再沒有比一個恒久不變的目標更能平靜內心:一個讓靈魂可以專注其智慧之眼的焦點?!盵5]6他這樣說道??梢哉f,他對知識的狂熱追求比維克多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認為大自然的力量深不可測,但和《白鯨》中的阿哈博船長一樣,他認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為何不繼續越過這桀驁不馴卻又順良的大自然?又有什么能阻止人類果決的心和堅定的意志?”[5]14自然在他心目中是桀驁的,但同時又是可馴服的,是順良的。這體現出一種以人類作為主宰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斑@種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認為,人類是生物圈的中心,具有內在價值,人是價值的來源,一切價值的尺度,是唯一的倫理主體和道德代理人,其道德地位優于其他一切存在實體?!盵3]12

“近代培根的實驗科學、笛卡爾——牛頓機械自然觀由于片面強調分析方法,強調主客二分凸顯人與自然的分離和對立,進一步強化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無視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價值,極力倡導人類征服、統治、占有自然?!盵3]13無疑,小說中的主人公維克多·弗蘭肯斯坦是信仰科學至上的,他對科學的追求到了瘋狂的程度。自從13歲發現了阿古利巴的書之后,對科學的狂熱企圖心和對自然神秘力量的好奇心驅使他不顧一切探索終極知識。大學期間,他對自然科學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使他的臉色蒼白,足不出戶使他面容憔悴,他不眠不休,“殷切追求自然到其藏身之處?!盵5]53這種不辭勞苦的“創造”最終雖然是成功了,但維克多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以當年輕的沃爾頓興致勃勃地描述著他將如何不顧一切探尋知識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年輕的自己,禁不住掩面大哭。人類的不自量力他此刻才有了深刻體會。想要充當上帝的這種想法是對自然生態的背叛。挪威哲學家阿倫·奈斯的深層生態學的觀點是“把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生態同人文科學的世界觀結合在一起,主張人、自然、社會和諧統一,反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出自然具有獨立價值的點?!盵4]157人類的科學行為不應該毫無節制。

《弗蘭肯斯坦》這樣的作品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有著深刻的寓意。1962年,蕾切爾·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討論了DDT對自然造成的創傷,是標志著人類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著作。DDT可以看成是人類創造的弗蘭肯斯坦衍生產品,而轉基因食品、克隆人、基因編輯技術等弗蘭肯斯坦產品越來越讓人類感到不安。愈演愈烈的生態危機讓我們不禁發問:對科學的不懈追求原本值得肯定,但是毫無底線、不加考慮的探尋,僅僅滿足個人英雄式成就,值得嗎?

二、瘋狂科學與倫理道德

隨著基因、克隆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基因編輯實驗獲得廣泛關注:利用基因技術在嬰兒還在胚胎時期就把一些致病基因去掉,人類就會繁衍出基因優良的“精英”。 這種“精英”在外貌、身體素質、壽命、智力上都是完美無缺的。這讓人不禁想到弗蘭肯斯坦的“造人”目的,他也想要創造完美的人類。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人倫,是否人道?

作為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弗蘭肯斯坦創造的“怪物”看上去反倒更像是一個“合格”的人類。他最初有著善良的人性,雖然樣貌丑陋,但天賦驚人,口才過人。他閱讀的三本書給他造成的影響是后文的伏筆。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讓他同情別人的同時又在思考自己的命運;普魯塔克的《生命》讓這個怪物燃起對善的熱愛,對惡的厭惡;而讓他感觸最深的是《失樂園》。他把弗蘭肯斯坦當成自己的造物主,自己是亞當,但在受到人類的誤解與攻擊之后,又覺得孤獨、無助,甚至連撒旦都不如,自己是比撒旦還丑陋邪惡的怪物。

在整個故事中,怪物的境遇是受到讀者同情的。他在弗蘭肯斯坦死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對沃爾頓說道:“我找不到一個人可以感受我的痛苦,我永遠找不到一絲憐憫,最初我尋找的是高潔的愛心,是快樂的感受,你憎恨我,但是你的嫌惡與我對自己的憎惡是無法比擬的?!盵5]257最初的性本善,是成為他復仇與人性磨滅的根源。

怪物和制造怪物的弗蘭肯斯坦到底誰更具有人性?弗蘭肯斯坦從一開始想要扮演上帝角色的野心就是對人倫道德的一種背叛。他曾經為自己的想法激動不已,“一個新的人種將視我為他們的創造者和根源,任何父親都不可能從子女身上得到他們對我這般絕對的感激?!盵5]52他所制造的怪物無父無母,而在怪物出生之后就對他不聞不問,拋棄了他的“孩子”,不想承擔“父親”的責任。這種行為不光是對自然的背叛,也是對倫理的違背。在創造怪物伊始,他為了得到死去的尸體,“在褻瀆神明的墓穴中探索,我折磨活的動物為了賦予無生命的泥土生命。誰能想象我這秘密進行的辛勞有多恐怖?”[5]53明知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多么恐怖,明知這是褻瀆神明,這是違反道德規則的做法,但這種內心痛苦始終無法與他熱烈追求終極目標的渴望相提并論。小說中弗蘭肯斯坦所在的茵戈斯塔大學由巴伐利亞大公創立于1472年,在解剖學方面極負盛名,在當時也是共濟會及秘密宗教團體的聚會中心,至今這個地方似乎還漂浮著浮士德醫生的影子和神秘科學的味道。弗蘭肯斯坦就是把自己關在這個象征文明與科學,又帶著幾許瘋狂的地方,6年沒有回家,瘋狂地進行著自己的實驗。盡管他聲稱衷心愛戀著伊麗莎白,盡管怪物告訴他:“我會在你的新婚之夜來找你?!盵5]193他卻拋棄她多年,最后在新婚之夜不但沒有寸步不離新娘,還離開婚房,讓喜劇變為悲劇。哈姆雷特式的猶豫徘徊和優柔寡斷漸漸斷送了他的幸福。

對“自我”欲望的滿足和與外界的一種“隔離”暗藏危機,為他的悲劇埋下了種子[1]50。雖然他并沒有刻意去觸犯道德底線,但他的所作所為很難符合道德標準。盡管弗蘭肯斯坦對沃爾頓不停地訴說自己的悔恨,告誡他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但對于榮耀,對于英雄式的成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堅持不懈的。即使當時船隊的許多同伴已經喪生于荒原之中,在他彌留之際,他還能號召船員不要放棄那個空虛夢想,發表激情四射的演講:“哦!做個男子漢吧,或者,做個比男子漢更為男子漢的人。把持目標,堅如磐石。這片冰山或許沒有你們心志般堅硬,它是脆弱的,只要你們說它抵擋不了你們,它就無法抵擋你們。莫在額頭上刻著恥辱的標記回到家人身邊?!盵5]248同樣,沃爾頓在不得不決定返航時,在信里寫道:“我的希望就這樣被怯懦和猶豫不決所毀滅,我將一無所獲又失望地返鄉?!盵5]249所以兩個人對待自然的態度還是一樣的,自然是可被征服的,人的力量與潛力是無限的。弗蘭肯斯坦的悔恨更多是親人朋友死亡帶來的悔意。他對人類及科學與自然的關系依舊保持不變,他的信仰依舊,所以船員們的生命在這項偉大的事業面前不值得一提。與其說他是徹底醒悟,不如說他仍堅持己見。

三、結語

就在2018年,國內發生一起嬰兒基因編輯事件,這一事件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這一實驗帶來的影響目前還尚未可知,但是國家明確提出要嚴肅查處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不端行為,這無不說明對這一技術未來的擔憂??茖W技術與自然倫理之間似乎有道鴻溝,兩者之間總存在著某種悖論。追求真理沒有錯,但有時,人類往往會忽視科學與自然之間有著一條不可跨越的倫理底線,弗蘭肯斯坦在現當代更多是代表著一種文化形象,之所以那么受歡迎,這個形象所蘊含的是現代人對自然的反思?,旣悺ぱ┤R并非全盤否定科學,或者不鼓勵大家探索生命、自然的秘密,但最終實驗是失敗的,這樣的結局是《弗蘭肯斯坦》留給現代人的思想精髓。

參考文獻:

[1]Lazar Allan, Karlan Dan, and Salter Jeremy[M].The 101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Who Never Lived.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Shelley, Mary.Frankenstein[M].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8.

[3]胡志紅.西方生態批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劉玉.美國生態文學及生態批評述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5,(1): 154- 159.

[5]瑪麗·雪萊.科學怪人[M].于而彥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6]王諾.生態批評:發展與淵源[J].文藝研究,2002,(3):48-55.

猜你喜歡
弗蘭肯斯坦自然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弗蘭肯斯坦》中的人文訴求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