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陳子龍詞中之“春”

2020-07-04 03:34周榮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陳子龍春景詞學

內容摘要:陳子龍前期詞作以個人愛情為背景,抒發關于春的離愁別緒;后期詞作以家國衰亡為背景,表達關于春的深遠寄托。其詞包含大量關于“春”的書寫,這與他在體制上宗法婉約、風格上推崇婉麗、內容上重視情感的詞學觀念有關。陳子龍的詞中之“春”,不僅有效抒發出其個人的“貞心”和“摯念”,更渾化成一個感傷凄迷的藝術世界。

關鍵詞:陳子龍 詞 春

陳子龍(1608-1647),初名介,字人中,改字臥子,號大樽,又號鐵符,松江華亭人。他活動于明末清初,是抗清主將和云間詞派創始人之一。陳子龍被認為是明末詞家之首,對清詞中興有著深遠影響,正如龍榆生指出:“詞學衰于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盵1]陳子龍存詞80余首,有詞集兩種:《江蘺檻》和《湘真閣存稿》,前者約作于崇禎七年春至十年冬,后者約作于順治元年、二年后。[2]其詞前后期情感內容雖有變化,但“春”始終貫穿其中。春景、春境、春事、春情是陳子龍詞不可或缺的部分,僅題目中與春有關的就有40首。陳子龍的詞集,幾乎就是一本“春詞集”;他的詞藝世界,就是一個“春的世界”。

一.春之愁緒:“怨花傷柳”的惆悵

《江蘺檻》以春為背景,以“怨花傷柳”的愁緒為主題:“無過是,怨花傷柳,一樣怕黃昏”(《滿庭芳·和少游送別》)[3]17。此時之“愁”主要來自他與柳如是的愛情悲歡,據陳寅恪《柳如是別傳》[4]考證,從崇禎五年至崇禎八年,陳、柳二人經歷相識、相愛、同居、分離?!督y檻》約寫于此時,記載二人兩情相悅的真實生命體驗,充滿離愁別緒。

以春為對象表達傷春傷懷之愁。此時詞人眼中之春,目擊之處皆是愁緒,并無春之歡快與明朗。詞人直接以春為寫作對象,充分表達出閑愁與傷感。他惜春:“匆匆煙景催芳樹”(《探春令·游絲》);他傷春:“無端午夢逡巡起,春事已飄零”(《眼兒媚·春閨》);他留春:“繞遍閑庭院,牽不住飛花去”(《探春令·游絲》);他怨春:“冰心寂寞恐難禁,早被曉風零亂奈春深”(《虞美人·梅花》)。有時,他對春的態度甚至充滿矛盾:“愁殺匆匆春去早,又恨懨懨春未了”(《木蘭花令·寒食》)。

以春為背景表達別離相思之愁。崇禎八年初夏,在家庭的干預下,陳、柳二人被迫分離。其詞中別離相思之愁甚夥,在《滿庭芳·和少游送別》中寫別離場景:“約略別離時候,綠楊外、多少銷魂”;《浣溪沙·五更》記錄別后相思:“陡然舊恨上心頭”;《踏莎行·寄書》中,詞人“臨行簡點淚痕多,重題小字三聲咽”,可謂深情;在《桃園憶故人·南樓雨暮》中,詞人深感“相思此路無重數”。陳子龍以春為背景,在詞中詳細描述了二人從相識、別離到相思的全過程,其愁苦與春之凄迷融為一體,詞境渾融。

以春為喻體表達美人遲暮之愁。春天作為一個季節,本身就與時間有關,陳詞中也表現出強烈的時間意識。一方面,詞人用春景的美好來比喻美人的青春年華,常用春天的風物和情事勾勒“美人”形象,如寫春風下美人之體態:“愁絕膩香溫玉,弱不勝情”(《玉蝴蝶·美人》);以雪中梅花寫美人倩影:“枝頭殘雪余寒透,人影花陰瘦”(《虞美人·梅花》);以雨中杏花寫美人容顏:“玉顏寂寞淡紅飄”(《畫堂春·雨中杏花》)。另一方面,用春去之無奈比喻韶光的逝去和戀情的終結,往往流露出遲暮之感,如“黃昏又,人落東風后”(《驀山溪·寒食》)、“九十韶光如夢短,染紅搓綠隨深淺”(《漁家傲·春暮》)、“韶光不與昔年同”(《虞美人·立春》)等。此外,由于他與柳如是的戀情缺乏合法性,不免常有憂慮,“明知此會,不得久殷勤?!庇捎诔延袘偾樵缤斫K結的必然感,他對春的遲暮之思也有著更豐富的內涵——愛情的“遲暮”,使得其春詞透露出更為深刻的憂患意識。

二.春之追憶:“香草美人”的寄托

明亡之后,陳子龍弦歌不廢。其后期詞作《湘真閣存稿》依舊以“春”為背景,但主題已變為“追憶”,或憶故人,或憶故國,或兼而有之。此時之“春”,不僅表現出對過往的懷念與追思,更有“香草美人”的深遠寄托,正如前人所論:“乃《湘真》一集,風流婉麗,言內意外,已無遺議?!盵5]

從內容來看,陳子龍追憶的是故人春情和故國春景。陳、柳二人分離十年后,柳如是已下嫁錢謙益三年,雖然“十年夢斷嬋娟”(《望江梅》),但是“花月十年情重”(《宴桃源》),此時懷人之作,體現出詞人的深情與癡情。因為春的零落與人的別離,詞人頗多傷感:“同零落,滿池萍水,夕陽樓閣”(《憶秦娥·楊花》)、“無邊芳草玉驄驕,人去迢遙”(《畫堂春·春陰》)、“甘蕉翠滴當心卷,寫遍相思空自遣”(《青玉案·春雨閨思》)。其實,《湘真閣存稿》對故國的追憶更具有深度和藝術感染力。詞人用春色之凋逝烘托亡國的悲慘:“春無語,杜鵑啼處,淚染胭脂雨”(《點絳唇·春閨》);在春日中反思明亡歷史:“如夢,如夢,《玉樹》數聲殘弄”(《宴桃源》);在春夢中追思明之宗室:“夢里相思,芳草王孫路”(《點絳唇·春閨》);在春景中感傷亡國后的凄涼:“寂寂景陽宮外月,照殘紅”(《山花子·春愁》);在春深時節表達控訴與悲憤:“問天何事,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念奴嬌·和尚木春雪詠蘭》)。通過回憶故國春景表達懷念,通過描寫當下春景觸發感慨,通過感悟春來春去的自然規律凸顯無奈,此即《湘真閣存稿》所流露的故國春景。

從方式來看,陳子龍常運用與春相關的意象進行追憶。諸意象可分為兩類,一類如花、月、蜂蝶、楊柳等,它們本身代表著明媚春天的希望和生命,但在陳詞中卻帶有“弱”“碎”“瘦”“殘”“零落”“無情”等悲傷色彩。它們代表美好卻被摧殘,更深刻地展示出“春殘”的悲劇性。另二類如夕陽、春水、東風、風雨、煙、霧、春云、燕子等,其本身僅是客觀的春天風物,但陳詞則通過它們寄托家國之悲?!跋﹃枴币庀蠼o人迫近衰亡、不可挽回之感:“滿地斜陽”(《訴衷情·春游》)、“只有青山依舊對斜陽”(《虞美人·雜詠》),似乎暗示著明王朝已如夕陽一般垂垂老矣、日薄西山,衰亡不可逆轉。與之類似的還有“春水”意象,亦有“一去不復返”的無奈與悲傷:“無計問東流”(《望江梅·無限意》)?!皷|風”變得“兇惡”,喻指崛起于東北的滿清力量,被詞人用來摧殘春天,如“輕狂無奈東風惡”(《憶秦娥·楊花》)?!帮L雨”的意象在《毛詩》中就有“亂世”之喻,在陳詞中象征著惡劣的外部環境,“嘆繡嶺宮前,野老吞聲,漫天風雨”(《二郎神·清明感舊》)。詞中的“春煙”、“春霧”和“春云”,經常是堆積、籠罩和冷凍的狀態,暗示著明亡后沉重而壓抑的現實世界,如“楊柳籠煙重”(《蝶戀花·春閨》);詞中“燕子”意象不再是春的使者,似乎總是“不諳世事”和“不合時宜”,暗指那些由明入清且出仕新朝的“小人”:“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山花子·春愁》)。

此外,陳子龍也運用前人關于“春”的典故來寄托深思,使得個人的黍離之悲更具有歷史感。以杜甫為例,他寫下眾多關于安史之亂的傷時之作,陳子龍《柳梢青·春望》在詞題、情感、內容上均與杜甫《春望》相似,其“綠柳新蒲,昏鴉春雁,芳草連天”,直接化用自杜甫《哀江頭》“細柳新蒲為誰綠”,其“野老吞聲,漫天風雨”也來自杜甫“少陵野老吞聲哭”之語。

三.春之溯源:詞學理論的探微

從現實角度看,陳子龍的愛情經歷發生于春天,他與云間派成員也多以“春”為主題進行同題唱和,其詞作熱衷于“春”的書寫似乎不足為怪。但深層原因實則與陳子龍的詞學觀念有關,其詞學理論要求下的創作與“春”本身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具有多重契合。

首先,陳子龍有自覺而強烈的尊體意識,體制上尊崇婉約。其詞論中表現出對南唐、北宋詞的重視,其云:“詩余始于唐末,而婉暢濃逸極于北宋?!盵6]“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斯為最盛也?!盵3]1陳子龍最為推崇的當屬李煜和李清照,常以二人作為評詞的參照對象,如他評李雯詞“昆季景、煜,娣姒清照?!盵3]1比起夏之熱烈、秋之肅殺、冬之寒冷,“春”婉約的氣質與婉約詞的內核具有相似性,所以婉約詞人亦多在詞中寫春,李煜和李清照即有大量以春為主題的詞作。陳子龍尊崇婉約派,師法李煜、李清照,詞中對于“春”的書寫也必然受二人影響。

其次,陳子龍在風格上亦宗尚南唐、北宋,偏愛幽約而纏綿、婉麗而俊逸的詞風。他推崇北宋詞的“婉暢秾逸”,[6]贊賞南唐二主到靖康諸家“或秾纖婉麗,極哀艷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3]1認為詞體須纖弱、鮮妍又不藉粉澤,詞要有精妙之言,風流婉麗之語,乃至婉而多思。春天所產生的意象,所形成的意境,以及所發生的情事,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文化傳統中,都具有纏綿而婉麗的特點。春本身具有的花鳥情思這一特質,似乎是陳子龍所推崇詞風的天然素材,作品中春的運用有利于陳子龍婉麗詞風的形成。

最后,陳子龍重視情感表達,認為詞是抒情文體,應該表達真實自然之情,同時認為情感表達需要載體,然后委婉道出:“言情之作,必讬于閨襜之際”,[6]“托貞心于妍貌,隱摯念于佻言”,[6]春季本身就是一個“多情”的季節,“傷春悲秋”更是中國文學的傳統,“春”能充分滿足陳子龍“重情”的需求。另外,他認為情感和“貞心”的表達需要借助于“妍貌”和“閨襜”,春在四季中更具有“妍貌”之質,“閨襜”亦多與女子思春有關,這都使得其詞中大量“春”的書寫成為可能。

注 釋

[1]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1.

[2]魏振東.陳子龍年譜[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4:9.

[3]陳子龍,宋徵輿,李雯.云間三子新詩合稿 幽蘭草 倡和詩余[M].陳立,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本文所引陳子龍詞皆用此本,后不贅述。)

[4]陳寅恪.柳如是別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5]吳梅.詞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0:144.

[6]陳子龍.陳子龍文集:下冊[M].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4.

(作者介紹:周榮,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

猜你喜歡
陳子龍春景詞學
料青山見你應如是
和老師對著干,真好玩
春景
陳子龍論“溫柔敦厚”——兼論中國古代范疇闡釋中的“既/又”思維模式
清代詞學的體系建構及其現代傳承
春天·春景
人間春景
李春景攝影作品選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作的影響
南宋中期詞學理論的拓展與新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