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師培復興國學原因探析

2020-07-04 03:34蔡俊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劉師培國學

內容摘要: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受到西方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使得本民族面臨巨大的文化危機,同時,中國思想文化內部也面臨著思想分化的危險,加劇了自身文化的危機感。面對西方文化的侵襲,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并且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發揮自己的作用,就成為當時社會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國粹派“發揚國粹,激揚種性”的愛國思想形成當時主要的社會思潮。劉師培作為國粹派的領軍人物,他的國學思想流變值得我們探討。

關鍵詞:劉師培 國學 原因

一.“國學”思想之源流

(一)深厚的經學背景

劉師培1884年出生于經學世家,曾祖父劉文祺、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都是恪守乾嘉漢學傳統的知名學者,但是三代人的功名仕途都不順利,因此致力于傳統經史研究。劉師培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和熏陶,對于國學傳統耳濡目染,加之他天資聰穎,從開蒙時便飽讀詩書,而且可以過目成誦,可謂天賦異稟。劉師培在母親的教導下,八歲便學會了《周易》的變卦法,十二歲時就已熟讀四書五經,并開始寫貼詩,十四歲開始研究《晏子春秋》。正因如此,父輩對他更加重視和用心培養,培養了劉師培深厚的國學底蘊,也使得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深刻的感情,以至于不管后來的政治立場如何變化,他都沒有放棄傳統學術研究。他短暫的一生都致力于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保存好、發揚好,他主張復興諸子學,打破儒學“唯我獨尊”的社會現象,同時他對于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對于后世學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開明西化,用西方思想重新闡釋傳統文化的內容,同時又希望從古代的“良法美意”中尋找政治革命的依據,他極其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他能夠將保存國粹和倡導西化完美結合的基礎。

(二)“保種、愛國、存學”

1903年劉師培會試落第后結識了章炳麟、鄒容等民主革命者。章太炎認為“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熱腸”[1]276劉師培深受其思想影響,深覺清政府政治的腐敗實際因為中國文化被滿人所竊取,“道”也被竊,所以中國才落后至此,要想國強,必須發揚漢族本位文化,光復漢族的統治才能改變當下國將不國的局面,為此他加入了革命排滿的行列當中,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他認為“中國而欲自強,非以大夏名國不可,以自別為四夷乎!”[2]64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人必須以夏稱國,將漢族與滿足區分開來,“故近年以來,撰《黃帝紀年說》、撰《中國民族志》、撰《攘書》,垂攘狄之經,寓保種之義,排滿之志”[2]113,并結合中國傳統經文典籍的闡釋,從中為排滿革命尋找合理性的證據。作為傳統的知識分子他有著“文化存種”的一種自覺意識,“良知之說,出于《孟子》之性善”,又說“今欲振中國之學風,其惟發明良知之說乎?!盵3]63可見劉師培希望能夠從國粹中尋找出救世、救國的方法和依據。面對西方文化的侵襲,他認為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都能從于中國傳統經典之中找到源頭,所以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我們應該重點將眼光放在發揚國粹之上,這樣才能更好實現國強,抵御外辱,達到文化救國的目的?!洞呵铩分袑τ谝牡胰肭衷缬猩羁痰睦斫夂驼J識,“皆《春秋》內外遠近若一之旨,言當以禮義化夷狄,不當舍禮義從夷狄也?!盵2]67我們應當用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來同化夷狄,使得他們接受中華民族文化,而不是丟棄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味的追求歐化,可以看出劉師培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認可以及對一心醉于歐化的學風提出批評,保種,主要是保存漢種是他主張國粹主義的主要原因。

二.劉師培之“國學”認知

(一)界定“國粹”概念

“國粹二字,于古無征”,[4]1“國粹”以一詞最初源于日本,在日本學術界,“國粹”的含義有三,一是無形的民族精神;二是國家特有遺產;三是其他國家無法模仿的特性。[4]2鄭師渠在分析比對國粹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觀點之后,他認為國粹派口中“用國粹激揚種性”的國粹的含義也有三,一是從廣義上泛指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二是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三是指中國文化中所含的民族精神與特性。顯然,國粹派對“國粹”的本義作了一定的延伸和發展,他們一方面從學術角度上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一方面他們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中尋找能夠激發民族精神的內容,以推動排滿革命的發展。政治上的需要就使得中國晚清國粹主義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特性,一是特定的時代背景要求國粹派要立足于政治立場來弘揚漢族文化,二是面對歐風美雨的侵襲,晚清知識分子做的文化自救,三是深刻的民族危機要求國粹派基于傳統文化激發民族精神,國粹派正是通過這三個特性來擴大排滿革命思想的影響力。1906年,章太炎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中直接提出:“為甚提倡國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愛惜我漢種的歷史。這歷史,就是廣義說的,其中可以分為三項,一是語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跡?!盵1]276他更是直抒保存國粹的政治意圖是“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的熱腸?!边@樣一來,國粹派用保存國粹來激發民族精神,宣傳排滿興漢的政治意圖就初步建立起來。

(二)從“國粹”到“國學”

1904年3月鄧實在《政藝通報》上發表了文章《國學保存論》,在這篇文章里鄧實對“國學”的概念作了界定。他首先提出學術者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寄托所在,所以學術思想即是一個國家的國魂?!坝烧Z言文字演而為特別之禮俗政教,為一國之粹,而后其國乃能久存。至于學術,乃語言、文字、禮俗、政教之所從出也。故一國必自有其學術,謂之國學?!盵5]1904-3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鄧實認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禮俗政教”是傳統文化的精華,而由“一國之粹”所延伸發展而成的學術、語言和文字都是國家的傳統學術,稱為“國學”。對“國粹”一詞概念的豐富和發展其實是歷史時代發展的需要,國粹派需要更深更廣闊的角度復興古學,這可以看作是國粹派為復興國學所作出的努力,因為國粹派認為西方之所以科技發達,經濟生產方式快速變革都是源于他們對古文化的復興和堅持,同時國粹派面對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他們需要強大的文化理論支撐,對“國學”的復興,符合他們這一時期的政治需要,也是他們增強自身文化自信,應對文化差異帶來的心理落差的最合適的途徑。之后黃節又在鄧實對“國學”概念界定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自己關于“國學”的認識,“學于吾中國者,外族專制之學,而非吾民族之學?!盵6]45-46黃節的這一思想給“復興國學”披上了一層推翻清政府,復興漢族政權的政治色彩?!秶鈱W報》作為國粹學派最具權威代表性的刊物,它以“發明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劉師培、黃節、鄧實、馬敘倫等國粹派代表人物都在該刊上發表文章,以昌明國學,并將國學與革命排滿理論結合在一起。

劉師培指出復興國學的必要性,“竊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春秋》大義,九世復仇?!蓖ㄟ^國粹來激動種性,無疑是對民主革命思想最好的宣傳,激揚人們用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的斗志。他在《國粹學報》上發表了大量國學文章,比如《學篇》中的《論古學出于史官》、《周末學術史序》、《東原學案序》、《南北學派不同論》、等,《文篇》中有《文章原始》、《論文雜記》、《臺灣行》等,這種用文化自信來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的方法貫穿于劉師培的國粹主義思想之中。

三.結論

劉師培復興國學的思想動機有兩個,一是通過對傳統經學的復興和闡釋,帶領人們認識和了解所謂同“洪水猛獸”一般的西方思想,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言,中國的讀書人大凡遇到自己不可理解的新知,便會借助自己腦海中已有的傳統知識結構,來解釋很難理解的新知識,而且,經由這樣一些傳統資源的詮釋,來平息遭遇新知識新思想的心靈震撼。所以,古代中國的經典和經學,實質上就是這樣一種資源,它承擔著對各種舊知識進行維護和延續的責任,也承擔著使新的知識、思想、信仰得到理解,并獲得合法合理性的責任。二是為自己排滿興漢的政治革命主張提出理論依據。在劉師培看來,滿族政府之所以衰敗,皆是由于滿族文化不足以平天下,漢族作為黃帝子孫,有資格也有責任繼承和發揚漢族優秀文化,用國粹激揚漢族種性,為革命宣傳立說。

參考文獻

[1]湯志鈞.章太炎政論選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李妙根.國粹與西化——劉師培文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64-67,113.

[3]劉師培.中國民約精義[M].湖南:岳麓書社,,2013:63

[4]鄭師渠.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2.

[5]鄧實.國學保存論[N].政藝通報,1904—3.

[6]張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M].上海:三聯書店1963:45-46.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2018年人文社科研究生項目。

(作者介紹:蔡俊,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中國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劉師培國學
“垂”改成“掉”,好不好?
劉師培的 成功“秘籍”
走入國學館遇見最美的你
國學大考堂
黃侃拜師
大師拜大師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