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語言學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意義

2020-07-04 03:34葉晨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意義

內容摘要:語言與文學密不可分,但語言學與文學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科。語言學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有重要意義:第一,古漢語的詞匯、語法等知識有助于古文句讀;第二,文字學的相關知識有助于疏通古文文義;第三,音韻學有助于古代文學作品的吟誦和閱讀;第四,訓詁學的相關知識有助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

關鍵詞:語言學 中國古代文學 教學 意義

中國古代文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其知識體系龐雜豐富,與其他學科多有交叉。如語言學與文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科,但語言是文學的重要組成因素,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學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兩個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在中小學的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學基礎,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古代文學的學習。而對于本科及研究生階段的古代文學教學而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嘗試用語言學的相關知識去解決文學問題。具體而言,語言學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古漢語的詞匯、語法等知識有助于古文句讀

由于古文常常不加標點,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斷句。而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在詞匯、語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只有掌握相關語言學的知識,才能正確斷句。

且舉筆者的一個句讀錯例來進行說明。原文如下:“文章之道變化萬千而所以傳世不朽者以理歸中正而已其有揆之于理而未洽乎中正之歸者則作者之本意吾未之得也”。(清夏大霖《屈騷心印·發凡》)由于“乎”字在古漢語中是一個常用的語氣詞,通常被置于疑問句、感嘆句的結尾,表示疑問、祈使等意思。因此在句讀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當成句尾的標志。筆者初時便是將“乎”字視為疑問句的句尾語氣詞,斷句如下:“文章之道,變化萬千,而所以傳世不朽者,以理歸中正而已。其有揆之于理而未洽乎?中正之歸者,則作者之本意吾未之得也?!?/p>

但如果這樣斷句,無論從文意還是語法方面來說都有不通之處,問題就出在“其有揆之于理而未洽乎中正之歸者”的句讀。首先,從文意上來看,“其有揆之于理而未洽乎?中正之歸者,則作者之本意吾未之得也?!贝司湟馑疾豁?,不知所云。其次,從語法上來看,在古漢語中,“者”字往往附著在動詞、形容詞等非名詞及其短語之后,組成“者”字結構,從詞性上看屬于名詞。這里的“中正之歸者”便是這種用法,是名詞性質的,而“則作者之本意吾未之得也”是一個結構完整的句子,二者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

稍作揣度,不難推出此句的正確句讀應如下:“其有揆之于理而未洽乎中正之歸者,則作者之本意吾未之得也?!边@里的“乎”字不是語氣詞,而是介詞,相當于“于”。

因此,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古漢語詞匯、語法知識是幫助他們正確句讀的關鍵,而句讀往往是古籍閱讀和研究的前提,由此可見語言學與文學教育的緊密關聯。

二.文字學的相關知識有助于疏通古文文義

王力在《中國語言學史》中指出,文字學起源于宋代對金文的研究,甲骨文的研究則興起于清末。文字學以文字為研究對象,研究文字的起源、發展、形體等。文字學所涉頗廣,“它已經超出了語文學的范圍,而進入了歷史學和考古學的領域?!盵1]漢字的字形有時代的差異,給學生閱讀古籍帶來一定的困難,文字學的相關知識能幫助學生識別各種古今字、假借字、異體字等,從而梳理文本,有時候甚至還有助于疏通文義。

筆者在查閱古籍時看到這樣一段話:“夏祚字永昌開化梧阪人智勇邁眾甲寅之變紏集鄉勇分兵擊賊佐崔令三復開城皆祚功也”。(清楊廷望《衢州府志》卷三十三《武功》)句讀應如下:“夏祚,字永昌,開化梧阪人,智勇邁眾。甲寅之變,紏集鄉勇,分兵擊賊,佐崔令三復開城,皆祚功也?!?/p>

這一段話總體上淺顯易懂,但“紏”字卻給理解文義帶來困難。關于“紏”的意思,《集韻》、《類篇》、《漢語大詞典》、《康熙字典》皆釋為“絲黃色”,那么“紏集鄉勇”該作何解?似乎文義不通,“紏”或為誤字。但筆者檢索古代文獻,發現“紏集”一詞運用頗為廣泛,如“……假以進貢為由,遣人瞰我虛實,而又紏集虎狼之眾,日漸近我邉方?!保ā队谥颐C集》)“倘賊性不改,陽為守分,陰仍紏集匪黨,聚眾煽惑,拜會結盟……”(《州縣初仕小補》)“處州饑,流民以采礦為名,紏集入境,大肆掠劫?!保ā睹讲亍罚┛梢姟凹}集”確為古漢語詞匯,此處“紏”字不為誤字,但若按“絲黃色”來解釋又說不通。據《康熙字典》,“紏”還有另外一種用法,為俗“糾”字,即“紏”是“糾”的俗字寫法。如果這樣理解,“紏集”即“糾集”,為聚合、結集之義,那么“紏集鄉勇”也就得釋了。

可見,文字學的相關知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疏通文義,理解古文。

三.音韻學有助于古代文學作品的吟誦和閱讀

音韻學是以字音為研究對象、為“正音”服務的一門學問。顧炎武說:“愚以為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諸子百家之書,亦莫不然?!盵2]可見音韻學的重要性。

了解音韻學的基本知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吟誦一些文學作品。明代學者陳第云:“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盵3]古人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所依據的是當時的語音系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語音發生重大變化。我們今天用普通話去吟誦一些古代文學作品,特別是韻文,會發現很多都不押韻,這實際上就是語音演變的結果。杜牧《山行》一詩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個例子,如果依普通話來吟誦這首詩,首句的韻腳“斜”與其他兩個韻腳“家”、“花”似不押韻。但實際上,“斜”字古音讀“xiá”,在作者那個時代這首詩是押韻的。因此,如果要教會學生正確誦讀古代文學作品,必須依賴音韻學的研究成果。

了解音韻學的基本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閱讀一些文學作品。如《紅樓夢》從文體上看雖然是小說,但書中包含詩、詞、曲、賦等大量韻文,涉及很多詩詞格律知識。如第三十七回有這樣一段描寫:

迎春道:“這么著,我就限韻了?!闭f著,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詩來隨手一揭。這首詩竟是一首七言律,遞與眾人看了,都該做七言律。迎春掩了詩,又向一個小丫頭道:“你隨口說個字來?!蹦茄绢^正倚門站著,便說了個“門”字,迎春笑道:“就是‘門字韻,‘十三元了。起頭一個韻定要‘門字?!闭f著又要了韻牌匣子過來,抽出“十三元”一屜,又命那丫頭隨手拿四塊。那丫頭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塊來。寶玉道:“這‘盆‘門兩個字不大好做呢!”[4]

這里的“十三元”是韻部名稱,韻部即押韻字的歸類?!伴T”、“盆”、“魂”、“痕”、“昏”都屬于這一韻部,即押同一韻。古人寫律絕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就押韻而言,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韻。而關于詩歌韻律的相關要求屬于音韻學的范疇,學生如果沒有音韻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便很難讀懂這段內容,也就難以深入了解《紅樓夢》的文學魅力。

四.訓詁學的相關知識有助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理解

訓詁學是中國傳統研究古書詞義的學問。由于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在詞義、語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今人在閱讀古代文學作品時,往往難解文本旨意,這就需要借助訓詁學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讀懂古人究竟在說什么。下面試以對《九章·惜誦》的篇名“惜誦”二字的釋義為例來加以說明。

“惜誦”二字出自楚辭《九章·惜誦》的首句:“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杼情?!庇捎谶@不是一個現代漢語詞匯,如果望文生義可能會導致歧解,這就需要借助訓詁學的研究成果來探求其義。而關于“惜誦”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這里列舉幾家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東漢王逸曰:“惜,貪也。誦,論也……言己貪忠信之道,可以安君。論之于心,誦之于口……”[5]宋洪興祖曰:“惜誦者,惜其君而誦之也?!盵6]宋朱熹曰:“惜者,愛而有忍之意。誦,言也?!盵7]明汪瑗曰:“惜,嘆惜也。誦、頌、訟,古通用。詩曰:‘吉甫作頌。論語曰:‘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大抵古人指己所作之文,自省之言,皆謂之誦。此所謂惜誦,謂己嘆惜而作此篇之文也?!盵8]清王夫之曰:“惜,愛也。誦,誦讀古訓以致諫也?!盵9]清林云銘曰:“惜,痛也,即惜往日之惜。不在位而猶進諫,比之蒙誦,故曰誦?!盵10]

本文重點不在探討哪家說法更為合理,而只是想借所引之例說明:由于語言因時而遷,即便是古人,在解讀前人作品時,也會因為時代的差異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或對或錯的理解,更何況今人?訓詁學幫助我們搭建起一座理解古代漢語的橋梁,使我們能夠讀懂古代文學作品。而訓詁學家們的爭論與探討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視角,使今人正確解讀古代文學作品成為可能。因此,在古代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訓詁學知識,對于學生學習古文是很有必要的。

五.小結

語言是文學的基本要素,語言學的基本知識有助于文學的學習,二者匯通交叉的知識和理論背景有助于解決一系列教學難題。因此,從事文學教育必須打破狹隘的學科偏見,注意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這可以幫助教師打開一個更廣闊的教學視野,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創新,為其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能。

參考文獻

[1]王力.中國語言學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2-3

[2](清)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73

[3](明)陳第.毛詩古音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8:7

[4](清)曹雪芹、(清)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491-492

[5][6](宋)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1

[7](宋)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2

[8](明)汪瑗.楚辭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47

[9](清)王夫之.楚辭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5:66

[10](清)林云銘.楚辭燈[M].臺北:廣文書局,1961:183

(作者介紹:葉晨,南通大學文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楚辭研究)

猜你喜歡
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意義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新形勢下關于《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創新的幾點改革
邊緣化背景下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思考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基于認知語言學的“認知修辭學”——從認知語言學與修辭學的兼容、互補看認知修辭學的可行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