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知識付費過程中的知識焦慮研究

2020-07-04 03:34李珍張婭王壹一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李珍 張婭 王壹一

內容摘要:本研究重點為大學生使用知識付費軟件過程中知識焦慮的影響因素。用知情意模型為理論基礎,以認知、行為意向、情感為知識焦慮的自變量,構建知識焦慮的預測模型。研究發現,知情意對知識焦慮產生正向影響,按影響力大小排序為:行為意向>情感>認知。

關鍵詞:知識焦慮 知識付費軟件 知情意

知識付費體現了信息爆炸時代的知識需求,促進了知識的傳播,但隨之而來的知識焦慮問題也逐漸凸顯??陀^分析,利用知識付費軟件學習,提高了學習的發生率。但2019年《羅振宇的騙局:你得到的到底是知識,還是焦慮?》一文將知識焦慮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由于知識付費發展年限短暫,知識付費產業不夠完善,所以,研究存在一定的同質性,且較多關注平臺商業模式和個人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并不深入[1]。借此契機,筆者將對大學生使用知識付費軟件過程中知識焦慮的影響因素(知情意)進行研究。

一.相關概念

1.知識焦慮

1989年美國學者Wurman首次提出“信息焦慮”的概念,他認為“信息焦慮是數據和知識之間的一個黑洞,在信息不能告知人們需要了解的東西時,它就會產生”[2]。適當的知識焦慮有助于人的進步,但長期處于焦慮狀態,會導致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癥狀。

2.知情意——量表設計理論基礎

認知是主體對客體積極能動的思考、探索和理性把握。情感是人們對自己所認知或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態度和體驗。意志是主體在一定理性支配下自覺地確定活動目的,并為實現預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實踐活動離不開知情意的參與和作用。而在這一過程中,通常認知影響情感,情感影響意志,并且三者交互作用,共同對實踐行為產生影響和制約[3]。

知識焦慮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癥,主要以焦慮情緒體驗為特征。而情緒是心理活動的組織者,并對心理過程進行監督。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維度對被測者學習的心理過程進行測量,并據此來反映知識焦慮程度。

二.問題提出

本研究將結合現有的定性研究與知情意理論,對大學生使用知識付費軟件過程中的知識焦慮進行量化的調查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研究問題:

1.在使用知識付費軟件的過程中,大學生所產生的知情意是否與知識焦慮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2.大學生在學習知識付費產品時是否符合科學的學習規律,并提出相對合理建議。

三.研究程序和工具

本研究收集了342名在校大學生樣本,有效樣本數為337,回收有效問卷率98.5%。其中,在知識付費平臺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的人數占58.16%。研究工具主要是筆者基于知情意編制的大學生知識焦慮量表,通過SPSS進行數據分析。量表采用了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1-非常同意,2-同意,3-不確定,4-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在編制問卷的初期,筆者進行預測試,形成了以認知、行為意向、情感為基礎,包括了性別、年級等人口學統計變量的量表。經過初測符合統計學的信效度要求,量表可以使用。

四.數據分析

1.大學生知識焦慮量表數據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知識焦慮量表中的28個項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獲得KMO和Bartlett的檢驗系數為0.855,說明可以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研究假定,采取斜交矩陣法,6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達到58.811%。但由于部分項目存在于多個因子上,因子載荷過低等原因,刪除4個項目(P11、P16、P21、P31)。對余下24項目再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獲得KMO和Bartlett的檢驗系數為0.769,5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達到63.190%。

2)效度與信度分析

本研究分別取量表得分前27%和后27%的兩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數據差異極其顯著(P<0.01),說明量表的內容效度高,能夠很好地反映大學生知識焦慮程度。根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對該量表中各指標進行合理調整,認知(A)、行為意向(B)、情感(C)信度分別為0.839、0.800、0.808,量表總信度達到0.938。說明量表的測量結果可靠。

3)大學生知識焦慮整體水平

大學生知識焦慮整體得分平均值為69.878,每題平均得分為2.91(SD=13.324);各指標平均值分別為29.50、27.92、9.60,各題平均得分為3.59分、2.54分、2.40分——說明大學生的知識焦慮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得分排序依次為:認知、行為意向、情感。對大學生知識焦慮各維度得分總和分別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各維度在0.01的水平上分別顯著相關,說明各維度與知識焦慮之間相互影響。

2.大學生知識焦慮在三個維度上的描述統計分析

單因素方差結果顯示,在不同性別、學科門類、年級、每月生活費的人口學變量中,與各維度沒有顯著相關性。因此,本研究將呈現描述統計分析。

1)認知

大學生知識焦慮在認知維度得分尤為突出(M=3.59,SD<1)。從條目平均得分來看,大學生知識焦慮主要來源于對今后的就職情況感到擔心焦慮(M=4.10);同時伴隨著自己不具備解決問題的知識、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合理、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知識焦慮。

2)行為意向

大學生在知識焦慮的影響下,行為意向平均得分相對較低(M=2.54)。具體表現為缺乏梳理整合知識的習慣、對學習計劃完成滿意度不高、平臺交互性較差。另外,大學生并不會完全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作者的知識付費產品(M=1.99)。

3)情感

調查顯示,知識付費后大學生學習的滿意度和價值感知較低(M=2.40)。滿意度方面,”我認為知識付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認為為知識付費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知識付費產品能讓我學習到很多知識,希望其他人也能使用”,平均值都小于3。價值感知方面,”我認為為知識付費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的平均得分為2.16分。

3.大學生知識焦慮的預測分析

依據心理學相關理論和客觀事實,可以認為影響大學生知識焦慮(Y)的主要因素有認知(X1)、行為意向(X2)、情感(X3)。對大學生知識焦慮函數影響因素的線性回歸模型估計:Y=β0+β1X1+β2X2+β3X3

1)多重共線性檢驗

方程的R2(調整的可決系數)為0.997,F值為21338.041(對應的p值為0),說明方程總體線性關系顯著,觀察各解釋變量的t統計量值(簡稱t值)及其對應的p值,可以發現其系數顯著,且VIF值小于100,說明解釋變量間應該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如表1,最終可以得到回歸方程:Y=.620X1+1.290X2+1.240X3+3.640

3)預測分析

綜上,認知(X1)、行為意向(X2)、情感(X3)對大學生知識焦慮(Y)有顯著貢獻作用。行為意向對大學生知識焦慮的預測作用優于另外兩個因素;情感居于第二位,說明情感方面能夠相對較好的預測大學生知識焦慮程度;認知因素處于末位,說明從認知層面對大學生知識焦慮的預測作用較少。因此,若從知情意三個方面綜合著手,著重采取行為意向層面的措施,能最大程度的緩解大學生知識焦慮。

五.結論

1.研究結果與建議

1)大學生普遍存在知識焦慮。大學生知識焦慮總體得分趨于中上,且在認知維度得分尤為突出。其知識焦慮主要來自于就職的壓力。

2)強化行為意志驅動學習行為。數據顯示,行為意向平均得分相對較低。大學生在學習知識付費產品時,行為意向應進一步加強。如,加強學習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者參與性,提高知識付費產品的質量,個性化設計知識付費產品等。

3)大學生使用知識付費軟件過程中的知情意與知識焦慮存在顯著相關性。三個單一維度因子都直接貢獻于知識焦慮,其中最顯著的是行為意向。若從知情意三個方面綜合著手,著重采取行為意向層面的措施,能夠最大程度的緩解大學生的知識焦慮。

2.研究不足

(1)研究采取問卷調查法,其特點是答題質量取決于大學生對自己知識的評估水平和其誠信度等因素;(2)各項目言語表述存在冗余;希望未來的研究能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雷兵,王巧霞.國內外知識付費研究進展:一個文獻綜述[J].科技和產業,2019,19(11):102-107+155.

[2]梅松麗,曹錦丹.信息焦慮的心理機制探析[J].醫學與社會,2010,23(10):93-94+99.

[3]劉永明.知情意的實踐論意義[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6):19-21.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19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90299692X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