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苑雜談

2020-07-04 03:34涂玉國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作家創作

涂玉國

1.寫作也要冷處理

2019年12月24日,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協主席李修文在襄陽講課時談到,他獲得魯獎的作品《山河袈裟》其實早就寫好了,放了六七年時間后才出版。不僅此書,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這樣,往往寫好了放一段時間甚至幾年后,覺得修改成熟了,才會出版或發表。

這種把文章寫好了放一放、不急于發表或出版的做法,是一種冷靜客觀的創作態度,是一種用時光和歲月精細打磨的工匠精神,是一種對自己作品高度負責的使命和擔當,一個作家只有具備了這種平和、平常、平靜的心態,才能寫出精品力作來。

文學創作是一項艱辛的智力勞動,醞釀與構思的過程如十月懷胎,往往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和發酵,等到作品“一朝分娩”后,那種喜悅與激動往往難以抑制,希望迅速發表并被廣大讀者閱讀認知就成了最大心愿,但是這種急于求成的一時沖動,往往缺少客觀冷靜,缺少深度思考與琢磨,導致作品發表后,人冷靜下來時,才會發現作品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悔之晚矣。魯迅先生曾說過,很多作家往往悔其少作,大約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吧。

去年底,作家徐則臣在南京的一次文學峰會上說,“我們不少作家幾十年來都在不斷地重復自己,看起來著作等身,其實,只不過寫了一篇文章而已?!彼J為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家寫得太快,寫得太多,沒有在寫作時等一等,停一下,想一想。

很多時候,停一下,是為了走得更快;慢一點,才能走得更久遠。有則諺語說,“腳步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睘榱俗岇`魂跟上自己行進的步伐,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身心合一,方能健康行進。

作家余華在《活著》一書的序言中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弊骷业氖姑褪莻鬟f真善美,針貶假惡丑,發現復雜人性中的光亮,讓讀者進入作品營構的情境中與主人公同歡喜同悲傷同苦樂,從中得到閱讀的快樂思想上的共鳴情感上的共融,最終起到文學的春風化雨般的浸潤效果。

作家剛創作完成一篇作品后,應像徐則臣、李修文那樣,不要急著去發表出版,而是“冷處理”一段時間,等到激動喜悅的情緒過后,才會清醒地看到短處和不足,然后,加以修改完善,才會變成精品佳作。

2.對生活保持激情

攝影圈有一個怪現象,很多攝影人總是拍不好身邊的風景,而一旦外出采風拍攝,往往靈感爆棚,拍出來的片子特別有感覺,也容易出彩。

攝影人為何拍不好身邊的風景?因為生于斯,長于斯,對身邊的一切太熟悉,司空見慣,便習以為常,最后熟視無睹,一次次錯過了身邊的好風景。

文學與攝影相通。時下,不少作家在寫作時,也害了相似的毛病,往往喜歡寫遠離自己生活的東西,寫一些自己根本不熟悉的行當,寫一些霧里看花似是而非的事物,看起來似乎很時尚很流行很時髦,實則流于輕浮淺薄,言之無物。讀之,既空洞蒼白,又味道嚼蠟。

其實,作家最應該書寫、卻最容易忽略的恰恰是自己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故鄉故土、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自己的親戚朋友。

最近,著名作家肖復興向綠茶談自己創作經驗時說,“我主要寫我熟悉的領域……就像我寫老北京,我選擇我熟悉的。北京太大,我縮小到我熟悉的南城,所以,我寫了《藍調城南》;但是南城其實也很大,我最熟悉的就是前門一帶,于是,我就寫八大胡同,鮮魚口等胡同,文章被出版社看到,建議我擴展一下,于是寫了《八大胡同捌章》;前門也很大,我最最熟悉的是我家門前的打磨廠老街,老街也很大,最后,回到我生活的老院。我把我們老院的格局、提綱以及多年來的采訪、走訪資料都準備好,2016年在美國一口氣寫了《我們的老院》?!?/p>

肖復興老師的經驗,看起來很簡單,卻很實用。因為熟悉,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自然流暢,倚馬可成,容易寫出感覺來;因為熟悉,所以有深刻的個人體驗、獨特感受,所以寫出來的作品有獨創性、辨識性,容易獲得認可。

寫熟悉的人和事,究根溯源,其實是文學本質的一個現實反映。這個本質,就是文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積累越豐厚,創作出來的作品就越有感染力、吸引力;反之,如果缺乏生活的積累,坐在家里憑空想像,閉門造車,只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終究是曇花一現。即便寫科幻小說,也不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而是基于現實的、合理的、科學的想像。

因此,寫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應成為作家的一種自覺。特別是青年作家,更應如此。

近年來,很多作家都提出,寫作時應該有自己的“原鄉”,這個原鄉,既有現實生活中的原鄉,最典型的莫過于陜西作家群,他們立足于陜西黃土高原,書寫當地的風情風物風貌,讓讀者感受到陜西那種粗獷豪放、深沉厚重、不甘落后、堅守傳統的地域文化,成為中國文壇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也有“精神的原鄉”,如作家張承志就把西海固當成了自己精神原鄉,寫出了《心靈史》這部產生了重大社會反響的著作;陳應松把神龍架當成了自己的精神原鄉,創作出了《獵人峰》等神龍架系列小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曉蘇把??道霞易鳛樽约簞撟鞯摹澳阁w”,創作出來的油菜坡系列小說成為鄂西北文化新符號。

文學原鄉概念的提出,說到底就是提醒我們的作家,寫作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或者是有自己的“根據地”,這個“根”或“根據地”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或者創作采風考察生活時的剖面。

縱觀國內外著名作家,無不是從自己最熟悉的地域入手進行寫作,創作出了一部部優秀作品。像巴爾扎克寫巴黎,肖洛霍夫寫頓河,魯迅寫魯鎮,老舍寫北京,賈平凹寫商州,馮驥才寫天津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寫作上的原鄉。人生也有涯。每個作家都是一個鮮活的具體的人,不是神仙,不可能做到全通全能全才,也會有一定局限性,只有立足自己足下的土壤,目光向下挖掘出一口深井,找到自己的精神譜系,找到自己創作的根脈,深深扎下根,見微知著,才能超越寫作的本身,沖出地域,成為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精神財富。

在文學創作中,要避免出現攝影人那種拍不好身邊的風景的怪象,寫不好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的怪象,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始終對生活充滿激情,始終保持創作激情,你就會發現好風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地不在,才會有永遠也寫不完的東西,才能寫出有辨識度、有思想、有份量、有流傳價值的好作品。

3.人品關乎作品

詩人周慶,是襄陽市一個大型燈具銷售公司老總,其銷售的產品中有一個品牌是廣東順德電器。2012年,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到武漢考察市場時,聽說周慶的公司產品銷售非常好,便從武漢趕到襄陽。來之前,董事長隨行人員打電話給周慶說,“屆時,你到火車站接一下!”周慶放下電話便趕到火車站。當董事長出站后見到他說,“我們到你的公司看一下,你的車在哪兒?”周慶說,“我的車都出去了,我們坐公交車吧?”隨行人員一聽,忙把他拉到一邊說:“我們董事長到全國各地都是大奔和寶馬接送,到你這兒咋能坐公交?”周慶說,“那正好來襄陽體驗一下?!本瓦@樣,兩個人在周慶帶領下,坐公交車到了周慶的公司。

事后,董事長感慨地說,“我都二十多年沒有坐公交車了,沒想到來襄陽又坐了一回!”在周慶看來,只要能到公司就行了,何必要坐小轎車呢,即便身價再高的董事長又如何?不久,周慶去這家公司參加產品訂貨會,當董事長聽說他來后,單獨把周慶接到自己的別墅吃飯,這位董事長說,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正直、真誠的品格,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這則發生在詩人周慶身上的故事,折射出來了詩人的高貴品格。做為一個企業家,獲取利益是企業的本能沖動,他卻在巨大利益來臨時,沒有想著如何低下頭來求人,甚至像一些經銷商那樣去刻意鉆營奉承、投機取巧,而是正正常常、平平等等交往,也正因為如此,他在經商中保持了一顆赤子之心,才寫出了干凈、自然、清新、意趣盎然的詩歌,出版了兩部詩集,在網絡上一銷而空。

作家的人品與作品問題,始終是文學創作中的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與對待。對詩歌創作者來說尤為重要。為什么?因為當前詩壇亂象紛紛,廣為人們詬病,一些所謂的垃圾派,梨花體,野獸派,下半身寫作等沉渣泛起,使一個最為大眾的文體變成了小眾文體,從過去人人爭相傳唱的文體變成了少數人自我陶醉的工具,這都是一些所謂的“詩人”人格低下導致的。寫詩,本來是追求自由、曠達,追求靈魂的安靜,追求人間的最美好,但因為一些寫詩的人,不甘寂寞,追名逐利,偏偏又不苦練內功,肚腹空空,還想紅想紫,只得靠出位、出格、出丑、甚至出售靈魂去“玩”詩,最終,走上了歪門邪路,把好好的詩歌弄得蓬頭垢面,弄得烏煙瘴氣,弄得精神不振,被人唾棄。詩歌的沒落,詩人榮譽的蒙羞,本質原因,就是一小撮詩人人格扭曲、品德淪喪所導致的。

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在《解讀一種人生恣態》的序文中說,“作家穿透生活迷霧和歷史煙云的思想力量的形成,有學識有生活體驗有資料的掌握,然而,還有一個無形的又是首要的因素,就是人格。強大的人格是作家獨立思想形成的最具影響力的杠桿。這幾乎也是不需要辯證的一個常規性的話題。不可能指望一個喪失良心人格卑下投機政治的人,會對生活進行深沉的獨立性思考?!边@段話,可以說是對作家人品、人格與創作的關系,進行了非常好的闡釋。言為心聲。一個道德低下、心理陰暗、性格扭曲的人怎么可能寫出偉大的作品來?只有具有高尚情操、高潔的人品才能寫出偉大作品來,比如屈原、魯迅等人,雖身處亂世,卻懷揣對祖國的滿腔熱愛,奮筆疾書,奔走呼號,寫出了不朽的篇章。

人品好壞關系著作品的高低。徐增在《而庵詩話》中說,“詩如人之行略,人高則詩高,人俗則詩亦俗,一字不可掩飾,見詩如見其人?!痹娖芬娙似?,品高則文高。否則,一個作家人品不好,即便有著較高的文學天賦,能寫出較好的作品,也會被人詬病或者當成笑話來看。合稱“宋四家”的“蘇黃米蔡”代表著宋代書法最高水平,這四人原來是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但蔡京因為人品問題,是眾人周知的的大奸臣,雖然他的藝術天賦極高,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但后來大家把“宋四家”的“蔡”換成了他的同鄉蔡襄。藝術家如此,作家同理。魯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文學造詣同樣深厚,但因曾在汪偽政府任職,人品存在污點,而被世人所不齒,他的作品也因此不被人喜愛。

立言先立德。作家肩負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職責使命,通過創作的作品影響人、感染人、教育人,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讀者在閱讀作家的作品的同時,也會對作家本人進行了解。作家與作品從來就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如果一個作家的人品與作品割裂開來,就會影響到作品的傳播;只有人品與作品合二為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才能同頻共振,放大作品影響力和傳播力。因此,崇文尚德,德藝兼修,不斷提升作家的人格和精神境界,既是對創作者的要求,更是偉大作品誕生的基礎條件。

先做人后作文。在利益多元化的當下,在誘惑越來越多的當下,希望每一位作家,都能夠保持文學定力、生活定力,保持一顆清明、清朗、清凈的內心,知行合一,才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來。

4.慢工方能出細活

2019年暑假,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騎走紅,僅上映六天票房就突破12億元,遠遠超過了同期上映的美國動畫大片《獅子王》20天總票房的成績,成為近年來國產動漫電影的一個高峰。

國產動漫電影一直受人詬病,為什么這部影片卻得到廣泛好評呢?這是因為該部電影從誕生之初便確立了精品意識,認真打磨、精雕細琢的結果。該片劇本打磨了2年多時間,制作花了3年多時間,60多家團隊、1600多位制作人員參與……僅“江山社稷圖中四個人搶筆”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因為對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該片最終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前,國產動漫影片《大魚海棠》制作了十年,《大圣歸來》制作了七八年時間,因為慢工出了細活,這些動漫電影都獲得了觀眾認可。

2019年8月16日揭曉的第十屆矛盾文學獎,5部獲獎作品都是歷經多年的匠心之作,《應物兄》寫了13年,《北上》經過了20多年的文學積累與準備,《牽風記》更是經過了長達50多年的反復醞釀、寫作與重構,正是這種“慢工”才出了“細活”,受到評委和讀者的認同。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過去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钡拈e適生活,已成為明日黃花,一去不復返。凡事圖快,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新常態,反映在文藝創作上,就是“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翱觳臀幕爆F象的出現,說到底,是文藝工作者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而“炮制”出來的急就章,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則是沒有營養的垃圾食品,一陣風吹過,便會“雨打風吹花落去”。

文學是培根鑄魂的事業,是育人化人的事業,是穿透人心的東西,耍不得半點花槍,更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潛心靜氣,用“十年磨一劍”的匠心來打磨。急不得,快不得,趕不得,必須發揚“兩句三年得”“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雕琢精神,千淘萬漉、千錘百煉,方能成就精品力作。

近年來,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提出了弘揚“工匠精神”的倡議,就是要求廣大企業摒棄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提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執著精神,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最終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什么是“工匠精神”?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說,“工匠精神就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肮そ尘瘛北举|就是腳踏實地,精工細做,力求完美。說到底,無非是“認真”二字。德國的工業產品為什么享譽世界?就與德國崇尚“工匠精神”有關。德式“工匠精神”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慢??坡〈蠼烫檬冀ㄓ?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國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長達600多年,因為“慢工細活”,才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日本二戰后重新崛起也與崇尚“工匠精神”有關,日本很多企業在品牌培育、產品打造上,不是忙于上市圈錢、忙于做大做全,而是精工慢活,專注技術和產品的精益求精,使很多企業都成為百年老店,有3100多家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居全球之首。

欲速則不達。工業產品制造如此,文學創作同理。要想改變當下文學有“高原”無“高峰”的現狀,必須提倡“文學工匠精神”,在思想藝術上精雕細琢,在布局謀篇上精細刻畫,在文字語言上精深提煉,把每一篇作品都當成寶玉進行研磨,反復修改,煉意煉句煉詞煉字,力臻完美,方對得起讀者,方對得起“文以載道”的神圣使命。

俗話說,一口吃不了胖子。文學創作切不可急躁,應像工匠一樣,要具有一顆打造傳世之作的“匠心”,每次寫出初稿后,都要靜靜地坐下來,細細地打磨取舍,至少要做到“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思想精神、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學作品來。

5.好記性抵不過爛筆頭

2018年夏末,作家李春雷來襄陽市采風期間,我發現他有一個好習慣,無論何時何地,手里都拿著兩樣東西:一本大號的黑色筆記本、兩支圓珠筆。他在行走坐臥甚或吃飯時,只要聽到有意思的事,都會拿筆記錄下來。

為什么要帶兩支筆?李春雷解釋說,“萬一筆芯沒有墨水了,到時候再找,來不及記錄了?!?/p>

從李春雷隨身攜帶兩支筆的習慣可以看出,其成功的背后是努力與付出、細心與認真,正是因為付出比常人更多,其成為聞名全國的報告文學作家、兩獲魯迅文學獎,也就不奇怪了。

一次,我和襄陽市作協副主席王大春偶然談起此事時,他說襄陽市小小說作家尹全生也和李春雷有著類似的做法,他總是隨身背著一個黃色的帆布挎包,里面永遠都會裝著本子和筆,只要聽到有趣的故事,就會立即記下來。憑借堅持不懈地的積累素材,尹全生成為國內名噪一時的小小說作家。

對文學創作而言,積累素材的過程,就像化蛹成蝶的過程,或者像火山積聚力量的過程,只有力量積蓄到極限,方能噴涌而出。這個積累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記錄,不斷地搜集,方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而這個過程需要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恒心,方可功成。

唐代詩人李賀,“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闭驗樗粘S^察細心和每有靈感便記錄下來,并持之以恒,才成就了“詩鬼”的美名。無獨有偶。宋代詩人梅堯臣,隨身帶著一個號稱“詩袋”的布袋,游玩或者行走途中,一旦有所得,便記下來投入袋中,之后再慢慢斟酌修定,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

隨聽隨記、隨得隨記、隨感隨寫,既可以不斷積累素材,更可以捕捉一閃而過的靈感,避免錯失機緣。

南宋詩人陸游,每有奇思妙想時便及時記下來置于詩囊中,他在《初寒》一詩中寫道:“作詩老恨無奇思,時取囊中斷稿看?!?,等到創作枯竭、或鉆進死胡同、或缺少創意時,把原來記下來的一些不完整的詩稿拿出來看看,便會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重新迸發創作的激情。因為對創作中這種偶然閃現的靈感有著深刻體悟,他在另一首詩中寫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靈感一如滑過暗夜星空的流星,如果不及時記載下來,一旦錯過,你就可能會抱憾終身。

小的時候,父親常說,好記性抵不過爛筆頭,就是讓希望我們養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避免遺漏重要的事情。這種方法,在文學創作中,尤為實用。在文學創作中,經常會出現靈感一霎那間閃現的時候,當那些好的構思、好的想法、好的詩句突然出現時,應當盡快記錄下來,然后,再慢慢打磨,就有可能成就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詩歌。如果不及時記下來,等到以后再寫時,就會少了靈性,失去了“詩眼”,后悔莫及。但不少作家對此卻不以為然,總認為自己有著聰慧的大腦、過人的想像、強悍的記憶力,對一些福至心靈、突然而至的靈感不是想著及時記下來,而是輕漫漠視,總想著以后寫作時肯定會記起來。殊不知,靈感往往是一瞬間的事,往往是突然而來、倏然而去,并不能被人隨心所欲地控制,如果不及時記下來,就會很快逃遁,并有可能永遠不會再來,從而錯失奇思妙想,一篇奇文妙詩可能因此失之交臂了。

文章自古辛苦事。一名作家要成名成家,寫出不朽的名篇巨著,還須平時下得苦功夫,既像李春雷那樣隨身備兩支筆,更要像李賀那樣隨身帶上一個“詩囊”,隨聽隨記隨想,長此以往,方能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作家。

6.內容為王

在一次文學培訓活動中,一名老師在小說創作講座中提出,希望寫微型小說的寫短篇小說,寫短篇小說的寫中篇,寫中篇的寫長篇,因為長篇小說更有恒久的影響力。

巧的是,在聽講座的人中,有一名寫小小說的作家,當即站起來表示反對,他說,濃縮的都是精華,短有短的力量。

其實,兩人爭論的是文學的外在形式,或者說是文學的衣服。除了形式之外,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文學本身的東西,就是內容如何。

四大名著,煌煌巨著,讓國人奉為經典;《古文觀止》中的一些名篇名章,篇幅雖然不長,同樣讓我們讀得抑揚頓挫,激情四射。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園丁集》等影響深遠的詩集,內容短小,形式活潑,讓人耳熟能詳。唐詩宋詞元曲,短短幾句,卻穿透古今,吟誦千年不絕。

由是看,文章的長與短,與文章的好與壞、是否具有穿透力影響力并無關系。見諸事,感乎情,述之筆,情盡而文止,才是剛剛好。

我曾多年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新聞寫作中有一句話叫,內容為王。無論宣傳平臺、媒介、渠道如何變換,內容生產永遠是第一位的。對讀者來說,大家更關心的是雞蛋本身的味道,而不關心下蛋的雞長得怎么樣。

無論短也好,長也罷;小說也好,寓言也罷,外在的就是外在的,內在的才是魂,才是魄,才是核,才是文章的精氣神,這些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注和追求的東西。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委宣傳部)

猜你喜歡
作家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作家的畫
作家的畫
作家的畫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