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式”網狀模式新探

2020-07-07 09:34任艷
法制與社會 2020年17期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

關鍵詞 高校 輔導員 新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任艷,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黨建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15

一、高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現狀分析

高校擔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挑戰,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弘揚主旋律,激發學生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一)高校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局性,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項工作中。近年來,個別勢力攻擊我國價值體系,通過多個社會熱點事件分析,企圖顛覆民眾認知,歪曲抹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就,設置中國發展的障礙。工作中如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易使部分學生受到影響,導致混淆黑白,為立德樹人帶來新問題。

高校要重點抓好學生思想教育,以事實為依據,掌握話語權,輔以理論宣講、主題活動,將學生思想行為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對錯誤思想言行予以棒喝鏟除。

(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問題分析

黨的十九大報告詮釋了現階段要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明加強思想教育仍是工作重點,高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還存在亟待改進的問題: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錯位偏差。精準性不強。部分高校存在工作目標、對象、任務、責任泛化問題,對學生思想、行為研究不到位,把“穩定就好”“不出事就行”當標準,拉低工作主導性。對象認知缺失,“輸出”和“接收”主體頻率不一,未能思考當前學生思想言行特征變化和怎樣的教育模式是學生愿意主動接受的,造成工作效果不佳。

模式僵化。思想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目前多數高校工作形式吸引力不夠,開展教育多理論灌輸。馬克思主義原理反映出思想教育工作是抽象化工作,不能僅依托思政課及制度約束,否則會陷入教條主義,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的模式、手段、載體均有待創新。

活力待提升。抽樣調查287名學生對思政工作的認知,73%的表示不是特別清晰,尤其理工類學生,認為很抽象,平時少聽少用。工作活力不足,與新時代學生經?!翱窗素浴薄巴娑兑簟钡雀行蕴卣鞲窀癫蝗?,要注重“通俗化”宣教,使學生喜歡聽、愿意學。

2.學生思想行為特征存在共性問題。社會轉型期,家庭、成長、社會變革背景均導致學生“早熟”,思想價值觀念淡化成為普遍問題,也表現出特殊的時代特征。

思想上,自我為中心意識強,學生普遍有主見且具創造性,自尊心強不容被否定,習慣從自我角度思考問題;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從小接受較多的智力訓練和個性化教育,造就了“利己主義者”;責任心不強,多媒體的發展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認知,部分媒體塑造的成功人士多是明星、企業家,以“金錢”衡量價值,造成部分學生多以自我發展、自我價值為導向。

行為上,學生崇尚非主流文化,在塑造期更易受非主流文化影響,追求行為藝術認為是“酷”“有型”;享樂主義傾向明顯,當代大學生物質條件較好,貪圖享受和自我滿足,也是前些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民族美德宣教不足造成的。

3.學生對社會主義思想認同不足。調研顯示,多數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但在認同度上淡化、弱化,認為與自身無太直接關系,追求實現自我利益。以入黨為例,追求入黨不是內心對信仰的執著追求而是動機功利化。西方思潮對學生思想認知滲透,出現利益至上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思想,歸根到底,是對社會主義思想文化認知淡漠、缺失,這關系著黨和國家的事業由誰接班,前途命運如何的問題。

二、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及挑戰

(一)作用發揮

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復雜現象的關鍵,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思想導師,在學生“大學體驗”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對學生的思想狀況足夠了解,及時開導學生將矛盾化解在萌芽中。0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征對輔導員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換位思考問題,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精準展開教育,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二)面臨的新挑戰

面對社會熱點,認識差異性及西方價值沖擊,部分學生在認識事物上會消極,輔導員不能停留于傳授理論或要求,要對新事物進行辯證分析與透徹解讀,使學生看清問題本源,存疑后逐漸開朗。

隨著新媒體發展,學生獲取正能量時也受負面信息沖擊,弱化思想覺悟,對價值觀邏輯構建帶來沖擊,輔導員要適應新媒體發展,引導學生抵制不良網絡信息流傳,認清西方自由主義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創新工作思維開展網絡思政。

三、“交叉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狀模式構建

馬克思指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應對當下大學生思政工作存在的問題,要探索浸潤式工作體系,“交叉式”網狀教育模式以縱橫雙線實現學生各階段的思想、學習、生活全覆蓋,達成思想教育引導和目標強化。

(一)縱向探索

以學生年級為縱軸,遵照學生成長規律持續拔高,實現思想教育系統化、全面化融入。搭建組織模型,以特定年級內的班級為小組,以學生易接受、愿參加的形式替代傳統理論灌輸,實現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繼承和發展。

1.思維模式和活動模式的有效融合。思維模式上,分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層面。首先,引導學生認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意義,通過黨史國史學習,在思維上清晰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明白中國迅速發展的本源。其次,使學生明確使命責任,按照習總書記“扣扣子”提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習實踐,以價值觀作為宣教重點提升綜合素質。再次,宏觀把握全局,使學生在思想上堅定“文化自信”,鼓勵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中國夢”浸潤在學生思維中。

行動模式上,選取有效載體,利用線上和線下開展紅色故事會、榜樣事跡學習、主題班會、讀書分享會、實踐活動等。通過多形式、多平臺、多方位增強學生主動性,提升宣教成效,轉變傳統灌輸式教育。

2.空間進程優化。大學一年級,準確提煉歸納學生思想行為特征,應對新生孤獨感和不適應做好融入教育,盡快適應大學。抓好思想引導、法制教育,新生接觸的非主流思想相對較少,是筑牢主流思想形態的最佳時期。開展主題班會,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每月一主題,通過多樣形式帶動學生參與,并輔以志愿服務等活動,形成積極的教育態勢。

大學二年級,學生轉向自主探索階段。增加讀書分享形式,推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書目供學生選讀,對社會熱點開展討論分享,對學生片面、歪曲的觀點及時糾偏。要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了解中國共產黨、了解國情史實,堅定“四個自信”,對是非有明確評判,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潛移默化培養政治覺悟,主動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框架。

大學三年級,學生基本具備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奠定了較扎實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基礎。輔導員要著重引導學生參加實踐,磨練意志品格,用所學理論和專業技能開展實踐規劃,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建設緊密結合,感知社會、精準定位,提升服務國家建設的覺悟。同時,引導學生參與低年級學生教育,以朋輩教育幫扶更多學生盡快樹立正確價值觀。

大學四年級,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和職業規劃指導,倡導感恩師長、家長、同學,以情感維系激發學生人性價值,在求職、升學中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加強心理疏導,鼓勵積極就業或升學,勇敢擔負時代使命。

(二)橫向探索

構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模塊為橫軸,將模塊工作嵌入學生思想變化各階段,注重可行性和科學性,重點強化隊伍、平臺和氛圍三個方面。

1.強化隊伍建設。一是提高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思想導師”,言行舉止和水平能力直接影響學生成長,要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在理論、業務、思路等方面強化,及時“充電”創新工作方法,做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良師益友。

二是發揮學生組織、社團及學生骨干的作用。加入學生組織和社團是多數學生的“必修課”,重視學生黨員和骨干的全方位教育,加強對學生組織和社團的指導,在社會主義文化宣教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以優秀學生為標桿實現點帶面,形成網絡支點推動更多學生思想進步。

2.優化平臺建設。一是抓好網絡平臺建設,這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當前網絡成為思想教育的終端工具,高校要要搶占新媒體高地,建設好、運營好、監管好新媒體平臺,一方面注重主流思想文化宣傳,使學生浸潤在先進思潮文化中;另一方面抵制不良文化,對敏感事件、突發事件,牢記“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方針,黨團干部、輔導員、學生骨干要有更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敏銳度,用好微信、QQ等工具,把握“時”“度”“效”,適度創新網絡用語和表達形式,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

二是建好實踐平臺,這是學生思想成長直接的“體驗式”陣地。學生在參加文體藝等各類活動中感悟磅礴的時代正能量,增強對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例如,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計算機學院連續多年培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麥心”“暖心”團隊,以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為主體,深入云南、海南等地理論宣講、助力脫貧攻堅,凝聚了學生對中國發展的高度情感認同,再如開展演講、辯論、紅歌合唱等,架設貼近學生的主題教育,在參與中思考問題,歸納總結,最終升華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體驗式教育豐富思想教育的宣教形式,提高工作靶向力,優于枯燥的理論灌輸。

3.注重氛圍營造?!皾櫸餆o聲”是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近年來外部不良思想滲透,諸如追美劇、過洋節等在學生中蔓延,可謂某些勢力架設的用于文化侵略、價值觀顛覆的隱蔽橋梁,此類行徑是負面思想滲透生活化的體現,值得反思和警醒。要注重營造社會主義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堅定文化自信,將思想教育和專業特色相融合,培育文化精品,讓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提升社會主義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使學生時刻浸潤在主流文化氛圍中,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體系,同時培養法律意識,做守法公民。

四、結語

“交叉式”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狀模式,是基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隊伍思想政治宣教的創新探索,引導學生懂中國、愛中國,用社會主義新思想浸潤精神和心靈,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路徑,工作理念和實踐模式實現了縱橫交叉的全覆蓋。

參考文獻:

[1]梁欽.自媒體對“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94-96.

[2]孫壯.論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的使命擔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2) :140-143.

[3]劉家祥.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定位[J].江蘇高教,2020(4) :100-104.

[4]馮剛.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熱點研究的實踐導向[J].思想教育研究,2020(3):115-119.

猜你喜歡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數年如一日的義務輔導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