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SNP分子標記構建50份糯玉米自交系DNA指紋庫

2020-07-10 10:07孫小淋沈雪芳
上海農業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類群自交系糯玉米

韓 晴,孫小淋,盧 媛,田 東,施 標,沈雪芳*

(1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CIMMYT:中國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上海 201403;2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上海201403)

糯玉米(ZeamaysL.var.ceratinaKulesh)是玉米屬的一種類型,起源于中國[1],富含支鏈淀粉、賴氨酸、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具有良好的適口性且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食品加工企業的歡迎。近年來,通過國家審定的糯玉米品種數量越來越多,其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同時也出現套牌侵權、偽劣假種等現象,嚴重影響種業健康持續發展[2]。

早期的品種鑒別主要依靠形態學方法,這種方法易受人為和環境的影響。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出現了分子標記技術如RFLP、AFLP、SSR等,該技術不受環境影響,鑒別周期短,被廣泛應用于品種鑒定、遺傳多樣性分析、DNA指紋庫構建等。王鳳格等[3]利用40對核心SSR引物分析了328個玉米品種的遺傳多樣性,發現育成的品種遺傳多樣性指數在不同年份間變化不大。盧媛等[4]利用29對SSR標記對87份糯玉米自交系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并將其劃分為4大類群,各個類群包含種質不同。常利芳等[5]利用40對SSR標記對56份超甜玉米和88份普甜玉米進行聚類分析,共篩選出14個超甜玉米和19個普甜玉米兩個亞群體種質,這兩個亞群核心種質保留了原始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和表型變異,能夠代表原始甜玉米材料群體。但采用SSR等分子標記技術構建玉米品種DNA指紋庫普遍存在檢測位點數量少、標記數量有限和位點突變率高等缺點。SNP標記作為繼AFLP、SSR標記后的第三代分子標記,具有分布廣泛、呈二態性、通量高、遺傳穩定性強和易于自動化分析等優點,已被國際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聯盟(UPOV)推薦用于DNA指紋數據庫的構建[6]。目前,SNP標記已應用于油菜[7]、甘藍[8]、海島棉[9]等作物指紋庫的構建和作物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中[10],但SNP標記在糯玉米DNA指紋庫中的應用很少。本研究利用SNP標記對糯玉米自交系進行基因型分析,并利用核心SNP標記構建糯玉米自交系的DNA指紋庫,同時對糯玉米自交系類群進行聚類分析,以期為糯玉米品種確權、遺傳多樣性分析和育種者權益保護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50份糯玉米自交系,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玉米遺傳育種課題組提供。編號為1—50,品系名稱、系譜來源及籽粒性狀見表1。

表1 50份供試糯玉米自交系

1.2 DNA提取

將50份自交系種植在人工氣候培養箱中,生長到兩葉一心時取幼苗葉片。每個品系取5株,混合,采用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離心柱型,TIANGEN DP320)提取幼苗DNA,具體流程參照試劑盒說明書。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對提取樣品DNA質量進行檢測,要求主帶明顯、單一,保證DNA的A260/A280值在1.8—2.2。樣品DNA置于-20℃保存備用。

1.3 基因分型

利用Illumina公司研發的包含56 110個SNP標記(Illumina,San Diego,California,U.S.A)對供試材料進行基因型分析,按照芯片操作手冊進行DNA處理、DNA與芯片雜交、洗脫、單堿基延伸等步驟,將原始數據導入GenomeStudio 軟件(V2 011.1,Illumina,Inc.)進行SNP 分型。

用tassel 5.0軟件對試驗材料基因型進行統計,包括樣品的缺失率、雜合率以及SNP的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選出位點檢出率大于95%、最小等位基因頻率大于0.01、雜合率小于0.05的共42 406個SNP標記用于后續分析。利用位點篩選工具LociScan_V1.0對位點進行梯度篩選。

1.4 聚類分析

用tassel 5.0軟件計算各品系之間的遺傳距離和遺傳相似度,利用NTSYSpc 2.1軟件和UPGMA算法進行聚類分析[11]。

2 結果與分析

2.1 SNP標記的分析

利用篩選得到的42 406個SNP標記對50份糯玉米自交系進行SNP分型。99%的位點檢出率大于95%,94%的位點檢出率超過97%(圖1)。說明該芯片對糯玉米自交系SNP位點具有較高的分型效率。42 406個SNP位點在50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雜合率為2%—9%,平均4%,說明自交系純合度較高;SNP缺失率為0—13%,平均1%,說明SNP芯片質量好;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AF)為0.05—0.55,平均0.40;多態性信息含量(PIC)在0.12—0.46,平均0.38?;蚨鄻有灾笖底兓秶鸀?.15—0.65,平均0.44。

2.2 DNA指紋庫的構建

分別選用8個不同的數量位點,即7 000、8 000、9 000、 10 000、25 000、30 000、35 000、40 000,統計分析位點的識別率。發現這些位點MAF在0.41及以上,雜合率在0.05及以下,PIC在0.31及以上。隨著位點數的增加,識別率也越來越高。當達到10 000位點時,識別率為95%;當達到25 000位點時,識別率為98%,以后趨于平緩(表2)。25 000位點時的雜合率0.03,MAF為0.42,PIC均值0.35,98%的糯玉米材料可以被有效區分開。因此,最終選擇25 000個核心SNP位點組合構建50個糯玉米品種DNA指紋庫(本文未列出)。

表2 SNP核心位點的篩選

2.3 聚類分析

50份自交系兩兩之間的相似系數在0.38—0.93。18SW-中(編號38)與B紅(編號41)、19SW-恒(編號4)與19SW-35(編號5)之間相似系數最大,為0.925,二者之間有6 875個位點的差異。說明18SW-93(編號23)與18SW-OP(編號28)之間親緣關系要遠;18SW-中(編號38)與B紅(編號41)、19SW-恒(編號4)與19SW-35(編號5)之間親緣關系要近。在玉米育種實踐中,應盡量避免將親緣關系近的自交系配組。

在相似系數0.65處,50份糯玉米自交系劃分為4大類群。第Ⅰ大群包括19SW-玉、19SW-萬、19SW-張、19SW-18、18SW-52等12個糯玉米自交系;第Ⅱ大群包括19SW-恒、19SW-35、19SW-恒6、19SW-蘇科、18SW-江恒等11個糯玉米自交系;第Ⅲ大群包括19SW-紅、19SW-48、19SW-75、18SW-H、18SW-OP等14個糯玉米自交系;第Ⅳ大群包括19SW-玉、19SW-31、18SW-甜糯、18SW-彩甜糯、申-3等13個糯玉米自交系。聚類結果與各類群的籽粒顏色表現和系譜來源均一致,如第一大類群籽粒顏色均為白色,組合父本為‘萬糯2000’;第二大類群籽粒顏色均為紫白色,組合父本為‘恒♀-2’;第三大類群籽粒顏色均為紅色,組合父本為‘紅w’;第四大類群籽粒顏色均為五彩色,組合父本為‘w93’。

3 討論與結論

SNP分子標記技術被國際植物品種權保護聯盟指定為構建DNA指紋數據庫的標記方法之一,具有與功能基因關聯度高、自動化程度高、樣品檢測通量高等優點?,F在已經被廣泛用于玉米DNA指紋庫的構建、遺傳距離和遺傳相似度的分析[12]。

目前,在玉米研究中應用比較多的SNP標記有600K、50K、5K、3K、1K等,SNP標記在基因組中密度高且分布均勻,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建庫標記之一[13-14]。本研究采用的Illumina公司開發的包含56 110個SNP標記屬于高密度SNP標記。通過軟件計算得出所選SNP標記的PIC均值為0.35,按照PIC>0.5為高度多態性;0.25

通過設置8個不同數量位點梯度篩選核心標記,可節約檢測成本,提高品種鑒別的準確度。梯度篩選分析表明,當數量位點為7 000時,供試材料的識別率就可達85%,對于親緣關系較遠的品種,可選擇7 000個SNP位點結合定點測序的方法進行鑒定;當數量位點達到25 000時,供試材料間的識別率高達98%,對親緣關系較近的品種,需要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區分。本研究篩選SNP核心位點組合,可為糯玉米自交系指紋庫構建、遺傳多樣性分析和種質資源評價等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聚類結果表明,50份糯玉米自交系被劃分為四大類群。通過系譜分析和農藝性狀比較,發現聚類結果與系譜來源較一致。如品系18SW-中與18SW-56籽粒顏色都是紅色,穗型都是筒錐型,株型一致;品系18SW-中與18SW-56的父本是同一個父本,都是‘紅w’。說明SNP標記技術能夠根據親緣關系遠近,準確劃分糯玉米自交系。

猜你喜歡
類群自交系糯玉米
利用SNP 標記劃分玉米自交系雜種優勢類群
甜蜜糯玉米的發現及應用
6個新選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自交系粒重與品質性狀的相關分析
糯玉米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及加工利用
北方糯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研究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生境土壤動物群落的組成及多樣性
薏苡種質資源ISSR分子標記篩選及親緣關系分析
淺論糯玉米苗期田間管理
苗圃國槐林和沙棘林春季大型土壤動物群落格局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