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水稻綠色發展對策研究

2020-07-10 01:17王新其曹黎明李茂柏沈慧梅吳雄杰金海洋
上海農業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稻田機械化水稻

王新其,程 燦,曹黎明*,李 剛,李茂柏,沈慧梅,吳雄杰,金海洋

(1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 201403;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 201103;3上海市種子管理總站,上海 201103;4上海市農機技術推廣鑒定站,上海 201601)

上海地處長江經濟帶下游,肩負著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任。上海水稻種植面積9萬hm2左右,約占郊區耕地面積的67.8%,產量占糧食總產的82.1%[1]。稻田系統是城市季節性的重要濕地生態屏障,其生態價值不可估量[2-3]。上海水稻生產可持續發展面臨土地資源約束趨緊、綠色優質稻米供給不足、生態環境沖擊較大等挑戰[4-7]。水稻是全程機械化程度最高、單位面積化肥和農藥使用量較低的作物,水旱輪作是一種獨特的生態類型,水稻綠色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契機,通過提質增效可促進水稻綠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本研究圍繞上海市郊水稻產業發展,提出構建水稻生產綠色發展體系,對上?,F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具有重要意義。

1 近十年來上海水稻生產現狀

1.1 調優稻田農作制,推行生物養地綠色茬口

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上海市近年來穩步推進稻田農作制的改革優化,在過去“一年二熟”制的基礎上,豐富了稻田農作制茬口模式,種植布局逐步形成了糧、經、特多元化種植的生產結構。全市稻田農作制從傳統茬口模式(麥/油-稻)向優質高效多元化種植模式轉變,并相繼出現了生態高效稻田種養模式,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顯著;2011—2017年,推行生物養地綠色循環茬口模式后,“麥/油-稻”面積逐漸減少,“麥-稻”茬口模式占比由64.77%縮減至23.01%,“油-稻”占比由7.22%縮減至2.12%(圖1、2),生物養地綠色循環“肥/休-稻”茬口模式比例逐漸增加,2017年全市以種植冬季綠肥或冬季深耕休閑為主的水稻綠色茬口比例由“十二五”末的40%增至73.1%。

1.2 水稻單產穩步提高,生產規模逐步縮減

近年來,上海通過構建新型科技創新體系、高水平糧田設施建設和完善、優化種植結構布局、推進規?;r機社會化服務發展、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創建規?;弋a示范方,水稻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至2016年市郊單產達到8 595 kg/hm2(圖3),位于國內領先水平。2015年后,上海市水稻生產從以產量為主向注重質量轉變,水稻生產由“賣稻谷”逐步轉向“賣大米”,規?;洜I的合作社擴大了優質早熟“國慶稻”的比例,水稻整體單產雖有所下降(8 250 kg/hm2),但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升,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隨著城市外延的擴張和種植業結構調整,糧食生產比重逐年下降,全市水稻面積從2006年的11萬hm2,縮減至2016年的9.3萬hm2(圖3)。

1.3 水稻種源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優質米新優品種加速推廣

隨著市民對稻米品質需求的提升,水稻品種選育由高產穩產型逐步向優質高產型轉變。近十年來,上海市審定品種稻米品質3級以上比例達到71.42%,其中1級優質稻米品種占比為5.95%,2級占比為30.95%(圖4)。全市主推優質米品種比例始終保持在90%以上。自主培育的‘滬香粳106’‘青香軟粳’‘光明粳3號’‘松香粳1018’等一批優質香軟米,成為常規稻主推品種。上海粳稻雜種優勢利用取得重要進展,雜交粳稻種植比例達到40.7%(圖5),成為國內雜交粳稻種植比例最高的省市,育成的‘花優14’‘秋優金豐’等雜交粳稻組合株型緊湊、株較矮,抗倒性強,品質優、產量優勢突出,成為雜交稻主推品種。新一代優質強優勢雜交粳稻組合‘申優26’‘申優415’米質均為1級優質米,優勢強、抗倒性強、適宜機械化制種和機械化直播栽培,為水稻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優質種源。

1.4 水稻生產機械化率穩步提高,機械化種植實現突破

上海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水稻耕地和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100%[8],十年來,隨著水稻機械直播和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機械化種植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引進推廣水稻精量機穴播農機具和配套農藝技術后,水稻機穴播由2013年的1 100hm2迅速提高到2015年的13 400hm2,水稻機穴播對機械化種植直接貢獻率從2013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13.7%[9]。至2017年,全市水稻機械化種植比例達到71.8%,機穴播比例首次超過了機插秧。經測算,2017年,上海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91.1%[10](圖6),為全面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1.5 水稻生產技術不斷完善,主推技術不斷普及

近年來,上海市重點推廣用地養地優化茬口模式、化肥農藥雙減技術、生態種養、現代農機農藝配套高效栽培等技術,進一步完善了耕地質量保育體系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通過市、區兩級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及基層科技人員的培訓,水稻綠色生產主推技術得到有效普及。目前,上海水稻機插秧和機直播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群體質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綜合防控等技術基本實現全覆蓋。

1.6 水稻綠色生產規?;l展,隊伍不斷壯大

以家庭農場、糧食專業合作社或集體農場為主體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較快,隨著土地流轉政策深化,全市水稻生產新型經營主體數量逐年增加。至2017年,3.33 hm2以上規模的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水稻專業合作社和產業聯社體經營主體數量達到了5 618個,比2013年增加了26.76%,規?;洜I面積占比也增加了16.3%,全市規?;犖椴粩鄩汛?,產業基地連片種植,為水稻機械化生產打開了發展空間,是產業化發展進程中重要的必備基礎條件(圖7)。

2 上海水稻綠色生產面臨問題

2.1 稻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日益削弱,資源利用較低

水稻不僅是上海主糧作物,其稻田系統更是重要濕地和城市生態屏障。據測算,2010—2014年全國平均稻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每667m2為5 513元人民幣,其生態價值遠超其本身的經濟價值[11]。但在保障糧食安全的背景下,為了追求高產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這不僅產生了一定的面源污染,而且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稻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被削弱,稻田綠色認證比例僅36.4%,地產稻米品牌數量少且影響力低。地產稻米品牌價值與生態價值的融合重視程度尚有待進步提高,水稻綠色生產稻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資源空間的利用還不夠充分。

2.2 稻田生態文明價值亟需挖掘提升

土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要素,稻田生態系統承載著美化鄉居文明棲息地功能,近年來,上海利用彩色稻景觀功能布局,發展稻田、鄉村旅游,通過發展有機、綠色生態種養、會員制種植等,發展鄉村稻作文化,但在傳承文化底蘊方面,內涵還不夠豐富、農耕文化文明傳承感受度不高,沒有形成鄉村農旅融合產業,稻田生態文明價值尚有待提升。

2.3 全面推進水稻綠色生產全程機械化任務艱巨

上海綜合科技進步水平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上海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綜合水平達到了89.3%[12],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超過90%。但水稻綠色生產中施肥、植保和秸稈綜合利用等多個環節依然存在農機與農藝融合不緊密的問題。全市水稻綠色生產施肥仍以傳統人工撒施、表施為主,機械施肥占比仍較低,這成為上海全面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的“卡脖子”環節,也是提高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主要瓶頸之一。

2.4 水稻綠色生產技術協同創新不足

2017年上海糧食單產達到7 514 kg/hm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7%,位于全國之首[13]。但當前圍繞水稻生態種養、生物多樣性防控、肥料高效利用等技術協同創新依然較為薄弱,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產業升級,迫切需要水稻綠色生產多學科技術的集成應用,滿足水稻綠色生產全產業鏈發展的需求。

2.5 稻田生態綠色防控效果亟需再提高

水稻綠色生產通過化肥和農藥“雙減”技術示范和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優化農藥品種結構,大力推廣高效低毒農藥,使化肥和農藥利用率穩步提高。目前,水稻生產中氮肥和化學農藥量仍處在相對高位運行態勢。因此,稻田生態綠色防控效果亟需再提高,以有效推進水稻綠色生產向清潔化生產和環境友好型方向轉變。

3 上海水稻綠色發展對策建議

3.1 挖掘稻田生態服務功能,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上海稻作農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在融合都市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稻田生態服務功能,將稻田生產單一性活動向多元化延伸。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因地制宜開辟富含文化底蘊的稻田濕地公園,建設集休閑觀光、農耕傳承、現代生態種養、娛樂餐飲等產業于一體,有濃烈鄉土民俗文化氣息的市民假日棲息地。將“稻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民房變民宿”,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提高都市農業稻田生態服務附加值,促進產業融合和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3.2 建立稻田生態補償機制,維護稻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融合城市發展與水稻綠色生產生態功能,聚焦制約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生態、資源、環境、質量安全等要素,制定政策開展水稻綠色生產中的農業生態建設、農業資源保護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提升稻田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借鑒江蘇、浙江等地經驗[11],對綠色水稻功能區實行生態補貼,在政策層面上認同以進一步發揮稻田生態服務的功能價值。

3.3 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水稻綠色生產全程機械化

水稻生產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但在機械化植保、施肥,以及一體化農機農藝領域迫切需要加強科技創新,通過農機和農藝部門協同創新,大力研發和推廣適用農機具,發展一體化農機作業,加快推進現代先進農藝機械與配套技術應用,加強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上海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3.4 堅持生產生態結合,推進生產清潔化、環境無害化

在綠色政策的引導下,精準推進水稻綠色生產“雙減”行動計劃。大力推廣肥藥安全高效、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調整施肥結構,以有機肥替代化肥,優化氮磷鉀配比,大力推廣水稻專用肥料和新型緩釋肥料。改進施肥方式,引進和推廣適用施肥設備,改表施、撒施為機械深施、葉面噴施等方式。集成推廣用地與養地綠色生產、綜合治理等技術模式,有效推進肥料減量施用技術。積極利用病蟲害的預測預警機制、推廣綠色(農業、物理、生物)防控技術和高效環保農藥,科學用藥,減少用量。加強推進植保專業化服務,實施農藥的精準應用,減少農藥防治次數。開展新農藥機械示范,積極推廣有機替代無機、生物替代化學的農藥減量措施,切實提高農藥的使用效率。

3.5 加大綠色政策創新,助推水稻綠色生產進程

政策向新型經營主體聚焦,培育發展新型綠色水稻經營主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設立農村土地規范流轉獎補政策,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綠色農產品認證相關政策;鼓勵綠色水稻生產區域組建各類社會化綠色技術服務主體,政府會同相關部門審核、發放綠色服務許可證,政府通過資金補貼方式降低惠民服務收費標準,促進大面積普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

3.6 構建以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綠色生產體系

以全市糧食功能區劃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契機,聚焦優質稻米產業化中優質稻品種選育、綠色生產技術集成和普及、產品保鮮加工、品牌供應鏈等環節瓶頸問題,以及城郊型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生態功能的深度開發。從全產業鏈環節建立水稻綠色生產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上海特色的優質稻米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模式,引領全市水稻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稻田機械化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我從金黃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國
稻田里的寫真
稻田里的小豬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