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非遺壯族嘹歌的傳承與保護

2020-07-13 04:22楊春鋒
黃河之聲 2020年8期
關鍵詞:傳承與保護中職學前教育非遺

楊春鋒

摘 要:廣西壯族嘹歌深植于廣西燦爛的傳統民間歌謠文化,已于2008年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本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壯族“嘹歌”為研究基礎,以本地壯鄉中職學前教育學校為研究基地,以本校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組建的嘹歌演唱團隊為研究對象,試就中職學前教育積極傳承壯族“嘹歌”的途徑與方法進行實踐探索,尋找一條可行的原生民歌傳承發展之路。

關鍵詞:非遺;嘹歌;中職學前教育;傳承與保護

近年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世界認可,如何有效傳承與發展我國少數民族的原生民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新課題。國家也非常重視,針對非遺項目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方針。本文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壯族“嘹歌”為研究基礎,以本地壯鄉中職學前教育學校為研究基地,以本校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組建的嘹歌演唱團隊為研究對象,試就中職學前教育積極傳承壯族“嘹歌”的途徑與方法進行實踐探索,尋找一條可行的原生民歌傳承發展之路。

一、廣西壯族嘹歌現狀

嘹歌,是壯族民歌的一類歌種,主要流傳于廣西百色右江中游地區,以平果縣和田東縣毗連一帶區域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是一種以男女對唱為演唱形式的雙聲部民歌?!班诟琛?,是壯族歌謠文化的典范,它真實生動地反映壯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形態、民族風情,是他們風尚習俗、審美情趣、思想觀念、理想志向的集中體現,文化底蘊深厚,鄉土味十足,不加任何修飾,富含傳統文化信息,極具地方特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而言,越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其傳承的范圍已經非常萎縮,也越不被現代人接受和重視,嘹歌亦是如此。首先,嘹歌的語言是古壯語,平果縣原人大代表農敏堅老先生介紹說:“嘹歌不是誰都能唱的,會講壯語懂壯語,但不一定聽得懂嘹歌?!闭Z言這一方面就極大的限制了嘹歌的發展與傳承,特別是在少數民族漢化特別厲害的大環境下,很多壯族人不會說壯語了。其次,其表演形式單調,為男女高低音配合唱,沒有表演動作,演唱“土”味十足,無法吸引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然后,現代音樂的沖擊使它逐漸失去了傳承的土壤,目前還在唱嘹歌就只剩下老年人和當地文藝工作者,年輕人都喜歡現代流行音樂。種種現狀告訴我們,嘹歌的傳承與保護迫在眉睫,目前當地已經開啟一系列的傳承保護措施。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傳承嘹歌的現狀

目前,我國各地都已經把民族文化傳承納入學校教育中去,各界人士都在探討本地民間文化與教育的融合,都想培養一批能傳承本土民族文化的傳承人,政府也加大支持力度,組織并鼓勵開展各種文化傳承活動,但現狀是各個院校單獨開展研究項目,造成很難有整體規劃發展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傳承的廣度。而在實際的學校教學中融入民族歌謠文化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唱法差距大。學校里的歌曲演唱方法一般分為民族唱法、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演唱技巧要求聲樂通透、干凈;而嘹歌屬于民間“原生態”歌謠,演唱類似于“喊叫”,給人一種“擠出來”的感覺,這是“學院派”聲樂教師無法接受的,他們認為這違反了聲樂演唱規律,而學生運用學院派唱法也致使嘹歌的演唱沒有原生態的“味道”,這種尷尬的局面也讓嘹歌的傳承發展緩慢。其次,嘹歌的語言屬于古壯語,前面也提到了,現在普通話非常普及,會說壯語的人越來越少,學生能把嘹歌的歌詞說的很準確的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嘹歌“土味十足”的腔調,使很多學生從一開始的躍躍欲試直接變成偃旗息鼓了。再則,學校領導和老師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嘹歌的傳承不僅需要上級支持,也需要指導老師全身心投入,改革創新,精心編排,更要鼓勵學生堅持學習、排練,這是三股力量,失去任何一股,都可能失敗。

三、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育融入嘹歌的實踐嘗試

(一)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加入嘹歌演唱內容

中職學前教育聲樂課屬于普及型的聲樂技能教學課程,與專業藝術院校差別還是很大的。我校由于中職學生多而老師少,上課形式只能采用類似于文化課的大班上課,很難做到單獨輔導。另外,幾乎所有學生聲樂都是零基礎,有演唱天賦和沒天賦的孩子同時在一個班進行聲樂技能訓練,從而導致同級學生演唱水平不一。想要在聲樂課中加入嘹歌演唱訓練,就必須針對這些現狀進行一系列的資源整合,不僅要優化課程標準,在教學形式上也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優秀的學生在高級班,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學生在中級班,有天賦但沒學過的分在初級班,這樣在學生能力層次上進行了縱向優化,教學內容上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選擇難度適中的曲目,高級班可以學習《嗚哇那》這種難度較高的嘹歌曲目,中級班的同學可以學習一些難度適中的民族歌曲并嘗試融入較容易的嘹歌曲目,初級班的同學主要進行聲音的訓練。嘹歌隊的人選就優先從高級班挑選,這樣嘹歌人才的梯隊就建立起來了,有利于嘹歌在中職長期發展。

(二)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主動運用嘹歌的唱法進行特色教學

目前,學校的聲樂教學主要以“學院派”唱法為主,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而民族“原生態”的唱法隨著近年來我國對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視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它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多藝術類高校也鮮有原生態唱法的老師,也有很多音樂人認為這種唱法不科學,是“喊出來的”,但是也有人反駁:“喊出來的為什么不壞嗓子呢”。

筆者認為,我們的傳統音樂要繼承和發展就要向少數民族歌手學習“喊”民歌,這里的喊不是真的拋棄科學的發聲方法喊,而是找到民族歌手演唱發聲的特點和風格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有句話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是我們教師要去思考、研究的。當然,文化離開不了滋養它的土壤,想要原滋原味地表達出嘹歌的藝術特色,我們必須要求助于當地民歌手和專家??梢哉埶麄儊黹_講座、搞培訓,先讓教師學習嘹歌的發聲、咬字、演唱,教師有聲樂基礎有研究能力,他們懂了就可以教授同學們演唱,這樣,就可以達到運用嘹歌演唱特點教學生唱嘹歌,而不是直接“學院派”唱法教學。

(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設立嘹歌表演唱團隊的可行性

實踐出真知,嘹歌在我校發展多年,目前已經有中職的嘹歌演唱隊在培養,并獲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所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設置專業的嘹歌表演唱團隊切實可行。首先,學前教育專業有聲樂演唱課程,這相比其他專業具有很大的優勢;其次,嘹歌演唱并不需要太深層次的演唱技巧,它更自然、親切,所以只要挑選出嗓子好的同學再加以訓練,很容易出效果;再則,我校身處嘹歌腹地,受當地嘹歌文化熏陶,和教師的培訓引導,她們也更容易接受這種藝術形式;然后,職業院校的藝術課程是非專業性質的,相比較專業藝術學校來說,同學們舞臺演出、比賽的機會少,她們更加珍惜上臺機會,訓練也更積極、刻苦,節目效果也更容易出來;最后,為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發展盡一份力,成為新型具有地域傳統文化特色的學前教師,不僅是學校的要求,也是同學們樂于嘗試和接納的教育改革。

(四)嘹歌表演要革舊創新才有發展

我校中職嘹歌演唱團隊于2014年正式成立,經過一系列的困難,我們因地制宜與平果當地的嘹歌傳承人、文化協會合作,解決嘹歌的語言和曲調問題,才慢慢走上正軌。經過表演創新再加工,我們嘹歌隊獲得了社會,也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如若直接把“陳舊的”傳統嘹歌搬上舞臺根本吸引不到年輕人,這條路根本行不通,所以,我們的團建經驗是:創作適合舞臺表演的新式嘹歌,并在音樂創作上仍保留當地傳統嘹歌風格;在演唱方式上依據自身優勢采用了女聲兩聲部演唱;在舞蹈編排上,大膽采用了具有壯族風格的群舞、獨舞相互配合的舞臺表演形式,在服飾、道具上,量身定做廣西最具代表性的壯族傳統服裝,并且加入了壯族傳統樂器,如馬山會鼓、蜂鼓和銅鈴等來豐富其舞臺效果。目前來看,這些改變是成功的,只有創新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

結? 語

“鄉土音樂體現了民族靈魂的本質,每個民族、國家都將立足于自身的音樂文化的歷史與世界交流,并面向未來?!惫芙ㄈA先生曾這樣說。培養富有民族文化素質的學生是世界教育的一大趨勢,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育迫在眉睫,作為一線音樂教師更應該擔負起傳承及保護傳統文化的義務,而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大關注,不要讓民族瑰寶失去光彩甚至消失。

參考文獻

[1] 張聲震.壯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

[2] 農敏堅.壯族民歌文化叢書·嘹歌嘹亮[M].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

[3] 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傳承本地壯族嘹歌文化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XZZJG2017A148)

猜你喜歡
傳承與保護中職學前教育非遺
貴州黔東南侗族大歌傳承與發展新探
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戲傳承與保護研究
試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計算機課程教學措施
從鍵盤樂器演奏基礎教學分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課程教學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關于揚州口頭文學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一包一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初探河南新鄉鑼鼓樂“小咚鼓”
中職學前教育開設科學課程的必要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