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人林羽自述

2020-07-20 00:39林乾良
茶道 2020年6期
關鍵詞:功效

編者按>>

中國人發現并利用茶,最初便是從藥用開始的。即便是茶文化盛行的當代,茶依然發揮具有藥用價值,并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

林乾良先生,系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也是知名的中藥學大師。他在精研中醫藥的同時,也從中醫藥的角度來觀茶,深入發掘茶的藥效與療法,并于1983年提出了“茶療”之說。此說一出,受到了茶界乃至中醫藥界的廣泛認可,特別是在科學飲茶、飲茶保健日益備受關注的今天,“茶療”更是日益備受關注。而且,他在治印上也是獨樹一幟,是西泠印社的名家之一。在“茶療”提出后的30多年時間里,林先生置身于汗牛充棟的中醫藥典籍中,廣征博采,爬梳整理,出版了一系列關于茶療的著作。同時,作為福建人的他,時刻關心家鄉茶文化及茶業發展,與本刊聯系密切,常有文章見賜。盡管他已年逾耄耋,但依然筆耕不輟,并堅持手書信件寄送,讓人倍感溫暖,也令人肅然起敬。

浙江長興的大唐貢茶院是當今的茶文化旅游名所。就在顧諸山下,規模宏偉,氣勢不凡,憑門票可以領一杯紫筍茶。茶寮處處,游客既觀景又品茗,樂而忘憂。由此,長興的農家樂業十分興旺。

5年前,我曾與三家友人兩度度逗留長興,多次到院。首次來時,見到陸羽真人小之塑像。先恭容禮敬,再坐與其多對友人暢談陸羽的生平與功績以及《茶經》概況。當夜,我失眠了。想到我與陸羽有三大共同處:孤兒身世,自幼好茶到老、茶著影響深遠。因此,我替自己起了另一名字,也和陸羽一樣名“羽”。雖然今年已89歲了,仍然可以每日工作十小時,在多個領域不斷有文章與專著交表。有關情況請諸君,上網一查即知,茲不贅言,故本文只言茶。

發現“茶療”,大有文章

我是1932年生于福州。翌年發生“閩變”(編者注:即“福建事變”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養父被炸死。賴寡母十指(縫衣),始得存活。日寇攻入福州,母攜兒倉皇“走反”至閩北南平。偶得機緣,入教會學校求學。1950年,考入浙大醫學院,1955年畢業留校任外科醫師,后調往衛生部辦的上海中醫研究班(前后三年)。先留滬,后返浙,于醫教研頗多建樹,由中醫又進入中國的多領域傳統優秀文化。

我首倡“國學三系論”:一為人文國學,即固有之文、史、哲;二為自然科技系,如“四大發明”、茶瓷玉、青銅器、中醫等;三為藝術娛樂系,前者如書畫、篆刻、雕塑(均屬造型藝術),與音樂、戲劇、曲藝(均為表演藝術);后者如棋、牌、體育、功夫等。此三系,余均略有涉獵。譬如,“印文化”與“鏡文化”均由我首提,各有專著。

1977年,我分別從中醫臨床、中藥研究、養生保健、本草文獻以及食療五個領域都及于茶,令我大感驚奇。后來,綜合各方面材料,攪得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就先從茶的傳統功效與茶史這兩方面全面搜集古今資料。

1983年暑假,我做了件很辛苦的工作,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曾前后查不下五百種的文獻,包括茶學、醫藥學及經史子集三大塊,將其中與茶葉功效有關91種文獻,依時代次序排列起來。由于僅是資料匯編,自覺還未大成。后因參加部辦老年醫學的研究,就把這件事擱起來了。

爬梳文獻,廣搜博采

1983年的“茶與健康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使我撂下其他課題,趕寫出兩篇論文:《茶葉藥用之研究》與《茶史片甲》。尤其是前者,我將前此所得之資料逐條剪得粉碎,再逐詞加以標志?!懊髂俊薄耙鏆鈩印?、“止渴生津”之類,各注以文獻出處的序號。大盒中,放滿數千小片,然后,再按中醫論藥的功效各裝入幾十個小盒中,再數度排比調整,終于得出茶葉藥用功效共20項。僅僅剪、標、分、理,整整花了五天的工夫。必須一次做完,否則花時既多,也給家人生活造成了不便(只因到處攤著大小盒子)。

1983年這次大會,是我國茶學、醫學(中、西及基礎、臨床)與文化人的首次大聚會。我的兩篇論文,竟然引起廣泛的重視,后來都在《中國茶葉》上發表了。在此基礎上,我的第一本茶書一《養生壽老茶話》,于1988年由中國農業出放社發行。上述兩篇論文的發表,僅是這次會議對我的一大推動。此外,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茶療”的提出。中國自古有“藥茶”“茶藥”之詞,但并無“茶療”。

由于這次大會歷時六天,大家都食宿在賓館中,大大促進了不同學科研究者之間的親密交流。在會程的后半段,我想到,纖纖茶葉,竟有如此多防治疾病的功效。除了我總結的20個中醫傳統功效外,又有減肥、降血脂、降壓、抗動脈硬化抗癌、抗衰老、抗輻射、抗菌等現代發現的功效,堪稱中西醫藥中獨一無二之事,不可小覷。聯想到自我1955年從醫學院外科系畢業以來,經歷過種種療法,如理療、食療,睡眠療法、封閉療法,雞血療法、鹵堿療法、巴甫洛夫療法等,何以不能有“茶療”呢?

我在分組討論時提出:唐時陳藏器已有‘茶為萬病之藥”的意思(但今輯的《本草拾遺》尚無其文),加上千年來的補充,應可專列“茶療”。后來,我又向幾位大師級人物請教,醫學方面如王季午、何任、楊繼蓀,茶學方面如吳覺農、張天福、莊晚芳,均微笑以為可,令我大為振奮。于是,會后,我立即行動建起來。作為試探,1985你那,我在《福建衛生報》以《茶療專欄》發文21篇,又于1985、1987兩度在杭召開的國際茶學會議上發表“茶療”專文,在國內外造成很大的影響,距今正好35周年。

十五年磨一劍,終于在1998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茶療》一書。這本書面世后,在國內外造成了不小的反響。這里插兩句:一是其間又進一步追查古今文獻(以古為主),得到材料者照樣分條梳理,遂從99種文獻中,共梳理出茶的傳統功效24項,收入《中國茶經》,遂成經典。二是曾在1991~1999年《茶葉》發表《茶療》專欄18篇,又于2004~2006年在《茶博覽》發表相關文章10篇,其它專著如《茶印千古緣》、《茶壽與茶療》等。另,?!恫韫εc茶德》及《茶與中醫藥》二書,將由中國農業出社發行。

“中國茶療”走向世界

《中國茶療》初版三次曾三次重印,可知暢行海內外。在大陸,先后由中國農業出版社(第一二版,2006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第三版)出版。此外,《中國茶療》與我的其它4本醫書合刊為《林乾良醫學叢書》,于2012年出版。2006年,中國臺灣宇河出版社以《我的第一本茶療全書》為題出版了中文繁體字版。

2013年初,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與美國貝特林閣出版社(Better?Link?Press)聯合將《中國茶療》摘譯成英文版《Tea?Therapy》。此書刊行后,在西方世界頗為流行,以至于在波蘭、法國又相繼推出了波蘭文版和法文版?,F今,羅馬利亞文版也正在洽談中。同時,拙作的外文版還有日本版的《不老寶典》(1985年)、加拿大出版的《養生之道》以及美國出版的《藥對》,這些著作都是當年去海外講學時的內容總結。

在我看來,茶療,可分三大類:單味茶(為療之主體)、茶加藥與代茶。代茶其實無茶,用的是其他食物(如大麥、焦米),或物(如菊花、胖大海),但“一依煎茶”(宋《太平圣惠方》)。其用法以內服為主,亦可外用與體應用。內服又以湯為主,兼有茶劑、丸劑、散初與食療等,效佳、面廣、無毒、味美、價廉、便用等六大優點。

妙哉!偉哉!茶療!

附記>>

我7歲在福州為自己刻了兩方印,至今已整整82年。1999年,加入西泠印社,為“西冷五老”之一。書畫印全能,并及收藏、鑒賞。近些年來,又忙于從畫、印、陶瓷等方面,致力于宏揚茶文化,己著《茶印千古緣》,是國學中茶與印兩項交融的佳作,堪稱首創。隨文發表篆書“茶壽”亦可見書法功力。前人多以“茶壽”與“米壽”出自日本,拙文從所藏清人嚴冠印知其齋號為“茶壽盒”。

猜你喜歡
功效
中藥大黃在臨床應用中的功效以及對其藥理作用分析
家的“自留地”
墨鏡的功效
自編“延年操”
這些“屎”,也是藥
如何讓你的化妝品發揮更大的功效
物理理想實驗及其教學功效探微
由一則數學教學片斷看教材的“微創”功效
同角三角函數的神奇功效
功效 品牌中不可缺少的“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