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文本解讀的“三者”視角

2020-07-27 16:26陳學輝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三者讀者文本解讀

陳學輝

摘? ? 要?? ?文本解讀直接決定教學目標的設定,進而影響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采用,最終影響課堂效果的達成。借助大量范例,闡述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必須經歷讀者、研究者、教學者三種視角的變化,明了文本的概要、價值、要素、聯系,在此基礎上才能精準定位該教什么、怎么教,從而帶領學生共同學習文本,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文本解讀 讀者 研究者 教學者

對文本的解讀直接決定教學目標的設定,進而影響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采用,最終影響課堂效果的達成,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錯滿盤皆輸。王崧舟認為,文本細讀首先是一種方法、一種技術。但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卻缺乏這種技術,要么戰戰兢兢以教參為律條,要么迷惑于文字營造的情境之間,要么信奉“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意進行“個性化解讀”,走馬觀花有之,舍本逐末有之,難有一條實在且有效的路子可供行走。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談一談文本解讀的實踐方法——從普通的閱讀者,變身研究者,再回歸教學者,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練就這一身語文教師的首要基本功。

一、文本解讀的讀者視角

對于文本,教師的第一個正確角色是普通的讀者。不同閱讀者的心態、眼光、體悟或許有所不同,但是,這是一個起點,一段必須經歷的旅程。

1.讀出概要——寫了什么

讀文章,自然要理清大意。概括文章大意常用的方法很多——段意合并、句子摘錄、重點羅列等,在此不一一列舉。比如《七顆鉆石》《白鵝》《搭石》等文章可以抓住關鍵事物進行梳理,《花的勇氣》可以事情發展和心理發展為主線概括,《和時間賽跑》則以時間和心理為雙重主線。

即使不能言簡意賅地概括大意,對讀者來說,能模糊地知道文章的概要也足夠了?;蛟S正因為這樣,新課程對概括要求才有所降低,比如對中段的小學生,僅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所以,我們在解讀及教學時,不可泥足深陷。

2.讀明價值——為什么寫

文以載道。人文價值在課文中是固定存在且無法回避的,不能視而不見?!端俏业呐笥选分械摹芭笥选?,《賣木雕的少年》中的“國家情誼”,《七顆鉆石》中的“愛心”……多么醒目的存在。能不能從“孤兒院”這一視角出發,把“朋友”再次提升為接近“親人”之間的關系?能不能只用一個 “愛”字概括《七顆鉆石》中水罐產生不同變化的原因,而不細化?答案不言自明。

文本解讀,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生長、容納人文精神的過程,是一種審美體驗。何為美、何為高尚,做人的道理、價值、意義,都在通過閱讀潛移默化地影響、播種著,在心靈的角落靜靜發芽,然后在某一天絢爛開放。

3.讀出感覺——寫得怎樣

(1)遣詞造句。同樣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巨人的花園》極繁——一個冬天,它有隆冬、寒冬、嚴冬,風、雪、斥責都有不同的表述;《去年的樹》卻極簡,“看”永遠只是“看”,“飛”永遠只是“飛”,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更不用說《木笛》中“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這樣讓眼睛瞬間發亮的語句了。

(2)段落層次。除了《桂林山水》這樣的文章,我們是否關注過《釣魚的啟示》中“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這樣心理反應層次分明的段落?《開國大典中》“廣場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橫……丁字形的一豎……”這樣井然有序的場景描寫?

(3)篇章結構。不用提那些千古名篇,即使是《呼風喚雨的世紀》《假如沒有灰塵》《趙州橋》……那些結構精巧的文章,或春風細雨,或石破天驚,琳瑯滿目。

二、文本解讀的研究者視角

1.讀清要素——如何寫出

如果單單滿足于概括課文的內容,從中找一個教學切入點,然后滿堂問,當然是不夠的。即使不是為了寫,研究一下“怎么寫”也是有必要的。比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寫“外洞”的寬敞與寫“孔隙”的窄小,方法迥然不同;《慈母情深》反復的表述以及第一次向母親要錢的鋪陳與第二次的簡略;《爬山虎的腳》似乎隱含著常春藤、紅絲草、捆石龍等別稱的意義;《和時間賽跑》中時間帶走昨天、童年、生命,層層推進;《祖父的園子》《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那些反常態化的描述……

2.讀清聯系——還有誰寫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孤立的:在創作上,它有一定的情境,是彼時彼地的產物,無法變遷;在編排上,它是單元的一份子,不容割裂;在內容上,同主題的文章比比皆是;在結構上,那些總分總、時間順序,常見的就那么幾種;在風格上,無論豪放、細膩,總有一類是與手中的文本接近的。另外,同一作家的文本,在課文中出現的概率也很高——葉圣陶、畢淑敏、老舍、李白……

一個文本,不只是一個平面,它是一個多維度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教教材,而應該在教材之外,篩選更多的經典內容引入學生的視線,在課內指導課外閱讀與寫作的后續探索。

3.讀察細微——有無問題

盡管教材是經過專家審定的,但也有不完美之處,不斷推出新版就是自我修正的過程。

(1)數據分析。比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有兩處明顯的問題?!皬臇|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薄L城究竟有多長呢?最新的數據是8 851.8公里,那就是一萬七千多里,這是由于教材編寫時間的相對滯后造成的。而《呼風喚雨的世紀》中20世紀人類“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則是夸張的寫法,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都只能“看到”百億光年,而不能 “洞察”,否則為什么對距離地球僅僅400光秒的火星上有沒有生命還這樣好奇?

(2)內涵分析。一些課文的內容顯然不符合實際,比如《一分鐘》:貪睡居然只睡一分鐘,遲到一下汽車居然不再來,老師居然當面嘲笑學生。一些課文的內涵還有待挖掘;《去年的樹》中,除了固有的“朋友”與“守信”,還可以怎么解讀呢?有的教師解讀出的是“戀人”,有的教師解讀的是“珍惜當下”,還有的教師解讀的是“人世無?!?。

(3)情境分析。比如,“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故人”到底是“王維”還是“元二”,“孤帆遠影”中的“孤帆”到底是“只有一只帆船”還是“許多帆船中的那一只”,一定要查閱資料并聯系情境,才能有正確地解答。

王尚文先生說,“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聲響”,這個“細”,不是訓詁,不是考證,只是大音希聲,我們要仔細諦聽才有望聽見。

三、文本解讀的教學者視角

1.讀準定位——該教什么

經歷讀者視角與研究者視角后,教師才能真正進入教學者的角色,審視文本的學科定位,結合自己的個性理解,精準定位課堂教學的目標。

竇桂梅在《朋友》一課的教學中,精心選取了《記住的和忘卻的》《管鮑之交》《胖子和瘦子》三篇文章,尊重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適當地進行了增刪取舍,很好地闡釋了朋友的主題。這不是特例,上《合歡樹》,她同樣也補充了《我的地壇》《病隙碎筆》《有關廟的回憶》。

王榮生把文本分為四類:定篇、例文、樣本、用件。教學目標定位也要牢記這一標尺,不要因為喜歡某篇文章就要學生去記去背,而應在一定程度上體認,取得共鳴。語言訓練點不能純粹為練而練,一定要達到厚積薄發的程度,不能泛濫,不能在甫一接觸某種形式之時就急著模仿,有形式而無實質、有樣貌而無神韻。

2.讀好途徑——該怎么教

對文本的解讀不能停留在教師個人層面,否則就變成了教師片面拔高后在課堂中對學生的生拉硬扯,導致學生的機械化學習和無意義識記。換言之,解讀必然要轉化為“教”的方法,體現為課堂活動。閱讀課其實就是在教學生語言運用舉一反三的辦法,遵循學習的基本規律,從文本中“悟法”,在模仿中“習法”,在實際運用中“得法”。

葉圣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苯滩臑閷W生打開一扇窺探世界的窗戶,而教師的任務是把玻璃擦干凈甚至去除那有形無形的障礙,讓學生真正進入這一世界——多彩的生活和廣闊如海的文本永遠是學生語言發展的土壤,也是教學扎根的土壤。

3.讀對方法——該怎么學

教法不等于學法,但學法即教法。學習過程不能只見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然后教師概括成型。就好像學生只是材料商,教師才是建筑商,缺少學習主體的深入參與,也就缺乏了真實發現、真實成長。

比如,《賣木雕的少年》中關于“名不虛傳”的理解,如果用找近義詞的方法, “大名鼎鼎”“M四?!闭娴哪芙忉尅懊惶搨鳌泵??在“聽說”的語境下,教師為什么不聯系課文讓學生發現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并進一步引申木雕的“名不虛傳”,甚至聯系實際生活說一說“名不虛傳”與“名不符實”?

錢夢龍說:“我在備課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有時候自己在閱讀中遇到難點,估計學生也會在這些地方發生困難,就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多想想?!币l真正的學習,就要在刪減、比較、聯想、勾連、還原中引發一種對語言的敏感。王尚文在《語感論》中也指出,語感好比冷暖的感覺,你不能命令誰感到冷或暖,而必須承認從而尊重人作為感覺主體的地位。

總之,文本解讀不應“對內涵的分析有時如蜻蜓點水,有時如木偶探?!?,教師必須經歷閱讀者、研究者、教學者三種視角的變化,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與語言文字取得親密接觸,再帶領學生有意識地“和語言文字親切、親密、親愛”。

參考文獻

[1] 李作芳.文本解讀的方法與策略[J].湖北教育,2009(01).

[2] 張紅.文本解讀五視角[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8).

[3] 沈金方.問題探究:實現文本解讀的有效方式[J].教育科研論壇,2010(03).

[4] 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 孫紹振,孫彥君.文學文本解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陳國慶]

猜你喜歡
三者讀者文本解讀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師之路
對文本解讀與課堂操作四個“度”的把握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運用科學理論市場意識法制精神努力將人事干部培養成為“三者”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語境層面的文本解讀策略
“《讀者》光明行動”(26)
“《讀者》光明行動” (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