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作為機器——機器美學的建筑形式研究

2020-08-02 10:47張浩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0年5期
關鍵詞:建筑師

張浩

摘 要:工業革命使得機器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機器美學開始滲透在不同的設計領域。在建筑中,勒·柯布西耶首先用“居住的機器”定義住宅建筑,這使得機器美學首先在建筑領域得到確立,隨后建筑的機器美學形式不斷成熟,“高技派”的出現將這種形式發揮得更為純粹。建筑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文章對不同時期機器美學的代表建筑師的建筑藝術作品進行分析,總結其時代特點規律。

關鍵詞:機器美學;建筑形式;“高技派”;建筑師

建筑發展至今,早已不單單是供人類居住的工具。從最初的洞穴,到后來的裝飾為主的中世紀建筑再到后期的幾何統一化的國際主義風格,到現在多元化的后現代主義,建筑的形式一直在改變,同時影響著其他藝術門類的形式語言。工業時代的巨變使人們開始崇拜機器,就機器美學影響下的建筑形式而言,其結構形式大膽,勇于創新,具有“叛逆感”。

一、機器美學在建筑中的萌發

(一)現代主義源流中的藝術與技術

1851年英國首屆世界博覽會推動了全球工業化的進展,機器在世界上第一次作為展品受到世界矚目,新的審美正悄悄出現。與此同時,該世博會對于建筑設計的嘗試也是屬于革命性的,完成展館的設計要求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其規模之大,短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身為園藝師的帕克斯頓,將花房的結構嘗試用于建筑,金屬和玻璃取代傳統的石材成為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形式解決了當時的建筑建造難題。展會結束之后,水晶宮展館便被拆除。其整個建造、使用到后期拆除無疑體現了工業機器的強大,這也使得機器美學第一次被實踐于建筑領域。

全新的建造手段對于當時崇拜古典藝術的歐洲來說顯然是悖逆的,新的結構形式雖然出現,但是并不符合當時的美學理論,水晶宮的建立也僅僅是由于時間倉促而采用的臨時方案。機器美學的形式概念逐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出現萌芽。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是現代主義設計思想的啟蒙運動,這一運動否定了傳統的建造手段,為新的形式語言出現奠定了基礎。但在此時期,工業產品的結構和造型并沒有得到肯定,相反,社會對其大肆批判,以此確定人相對于機器的優越性。雖然沒有推翻主流的形式語言,但建造手段的改變也為新的形式發展埋下了種子。

隨著現代主義設計思想逐漸成為主流設計思想,機器美學也逐漸得到確立。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建筑是供人居住的機器”,這是首次提出將建筑與機器整合在一起。他所設計的薩伏伊別墅就是體現其機器住宅設計理念的作品,底層架空、自由的平面布置、彎曲的圍合造型等設計手段無不體現了現代建筑簡潔實用的特點。架高的柱體十分精巧,內院的坡道以及屋頂的曲面墻成為建筑的機械構件。從整體看,建筑層次明顯,有著機器一般復雜的幾何構成形式。建筑形式所透露的工業氣息在當時的藝術背景下非常超前。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住宅機器很大程度是從空間功能而言,在藝術品的基礎上更強調了住宅的物理性,即“居住性”,這與他的城市構思密切相關,模塊化的住宅在他的設計中成為冰冷的機器。他的設計理念雖然沒有強調機械形式美學,但從機器功能折射出的建筑構成無疑是建筑機器美學的契機。

(二)技術的倡導者——巴克明斯特·富勒

20世紀50年代屬于戰后恢復期,工業發展恢復,科技氣息濃厚,戰后建筑的快速重建也使新的建筑形式備受期待。其間,建筑設計領域出現了新的實踐形式和結構理論,在美國建筑師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的作品中得到體現。富勒最突出的成就是將穹頂構造的工業技術建造付諸實踐,鋼筋和玻璃圍合成的網格球體法則即使在現在也是不可推翻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博覽會的美國館就是其代表作。作為建筑構造的革新者,富勒無時無刻不在嘗試,如 “效能最大化”系列盥洗間、汽車和終極住宅,雖然所完成的實踐案例數目寥寥,卻引起建筑理論研究者極大的興趣。富勒的穹頂建筑將結構、材料完全裸露在建筑表面,建筑所帶來的科技感、未來感正是工業升級所造就的,他的嘗試使工業技術將建筑機器美學的形式感與建筑本體捆綁。

二、20世紀的建筑——機械主宰的天下

在西方建筑藝術史中,后現代主義建筑從20世紀60年代發展到現在,機器美學是其中的代表美學形式,其理論核心來源于結構建筑學。結構建筑學是以建筑結構的工程設計為核心,建筑構件為基礎,通過理性的工程設計來實現建筑的形式表達。結構建筑學與建筑形式相互滲透,建筑本體潛在的欲望被逐漸激發,建筑結構不只是單純高度理性的工程設計,結構的叛逆造就了機器美學。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出現將這種機器美學的形式感推向了高潮。

20世紀70年代,機器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在建筑領域已有一些新銳建筑師做出了嘗試?!案呒寂伞本褪钱敃r社會所興起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形式流派。倫佐·皮亞諾和理查德·羅杰斯在法國巴黎所設計的的蓬皮杜藝術中心震驚世人。形式守舊者大肆批判的同時,也有部分新銳建筑理論家開始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建筑形式能作為代表工業化的時代標簽。蓬皮杜藝術中心建筑的外立面縱橫交錯的結構管線密布雜亂地排列著,甚至像一座工廠一樣,形成疊透、錯亂的形式美感。羅杰斯說到:“建筑的設計本就是為了打破原有的傳統文化隔閡,吸引更多的市民前來參觀?!?/p>

皮亞諾和羅杰斯以明確的機器美學作為建筑的形式表現,促使“高技派”的設計語言逐漸形成,設計作品在世界各地趨于豐富。羅杰斯所設計的倫敦勞埃德大廈建筑表面趨于整體化,高聳震撼建筑體的更像是大的機械體。建筑“高技派”的另一位建筑師諾曼·福斯特在項目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將整潔的建筑外立面用管道分割,內部空間運用了大量的鋼架和玻璃組合,形式像一個巨大的結構倉。另外還有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等建筑實踐也是福斯特機器美學的代表。建筑機器美學也在這個時代下被更多人關注,也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方式。

三、“技術形態主義”的表現手法

(一)裝置與建筑構造相結合

湯姆·梅恩無疑是“技術形態主義”的代表建筑師,“技術形態主義”使得機器裝置更加形式化,藝術性得到了空前的表達。在梅恩的建筑建筑作品中,空間形式常常以機械裝置與建筑構造相結合,作品細節豐富,結構復雜精巧,傳動裝置設計精良巧妙,形式復雜卻又不失構造的秩序感。在他的作品如海普銀行中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衛星操作用房中,機械與建筑傳動裝置相結合,形成符合邏輯審美的控制裝置,將構造技術與建筑藝術相結合,是其“技術形態主義”的手法之一。

(二)豐富的表皮設計

雙表皮設計是“技術形態主義”主要的特點之一,表皮設計采用多材料、多結構、多形式的手法,以達到多重的感官刺激。其強調材料的多重性和透明性,金屬材質的傾斜、交錯,玻璃的折疊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室內透明材質與結構表皮所產生的光影變化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建筑表皮的材料也可以歸納為三種:一是鋼材和玻璃的結合,二是金屬構架與金屬網狀結構,三是金屬百葉窗和遮陽板的組合形式。

韓國首爾太陽大廈中,就體現了其建筑表皮的多樣性。這件作品建成于1996年,建筑刻意采取了“雙塔”的形式,其原因是建筑本身屬于兩個業主。建筑從室外看整體的結構形式夸張,豐富多變,建筑頂錐形尖頂向上伸展。建筑表皮用鋁板將整個建筑包裹起來,形成了太陽大廈的第二層表皮肌膚,鋁板的形式采用折疊的形式手法,其靈感來源于韓國本土繁榮的折紙手工藝。其夸張的形式、巧妙的構思,與很多解構主義建筑師的設計手法不謀而合,例如弗蘭克·蓋里等。

(三)“致亡技術”的傾向

“致亡技術”是指人面對復雜機械技術后的恐懼心理。在很多科幻電影中,科技的發達不只是給人類帶來了便捷,還可能給人類帶來的是毀滅,科技面前人類顯得渺小?!爸峦黾夹g”的建筑語言便是面對機械產生的復雜情緒。建筑傳達的語言充滿了矛盾性,給人以恐懼、壓抑、焦躁的感受。

四、建筑機器美學的數字化趨勢

而今在參數化設計系統的基礎上,當代建筑通過新的設計手段將原有形式重組,滿足日漸差異性的不同受眾群體。數字化重新定義了機器美學,建筑機器形式不只是鋼鐵與玻璃的交錯,而是形式更為有機,可控制性更強。在數字化的設計驅使下,建筑設計師通過數值調整進而對方案設計進行深化,從而達到建筑空間多元、差異的發展。

數字建造賦予了技術美學更豐富的內涵,在藍天組建筑師事務所的實踐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數字化對于機器美學所帶來的形式革新。復雜的建筑形體及其反叛的解構形式語言是其主要特點,數字化的建造手段是實驗基礎。從法國里昂匯流博物館、韓國釜山電影中心等案例中都可以看到數字化帶來的叛逆的機器美學實驗。雖然數字化建造手段在世界廣泛被實踐,但是水平的差異化、實驗的可挖掘性等因素仍然是今后的研究趨勢,而機器所帶來的工業使命也逐漸成為時代印記,多元化的社會需要機器美學有新的形式語言。

五、結語

建筑作為機器藝術,所呈現的時代氣息和時代精神正是當代人們對于未來時代的一種訴求,對于機器的思考和表達,在建筑發展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但是形式中所表達的復雜感、秩序感、異質感卻是基于建筑師對當代科技文明的思考,設計的多元化表達正是文化科技多元化的時代體現。形式的表達以及基于形式背后的審美性批評從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開始,美學形式部分變得抽象、幾何,這也正是促使現代設計飛速發展的重要起源之一,欣賞者從形式背后所體驗到的情感也趨向多元,機械美學順應時代的審美訴求,表達于建筑實踐,實現人對于未來技術的幻想,這些人們的思緒和情感也正是這些建筑形式不斷發展的前進動力。建筑與機器的完美結合、作品的感性認知大于其理性認知,這也正是此類建筑藝術形式中的審美情感表達。

參考文獻:

[1]黑爾.建筑理念:建筑理論導論[M].方濱,王濤,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方曉風.建筑還是機器?:現代建筑中的機器美學[J].裝飾,2010(4).

[3]劉順為.技術形態主義:湯姆·梅恩的建筑思想和方法研究[J].建筑師,2012(3).

[4]高峰.產品形式的“數字建構”:當代高技派建筑的數字化設計趨向簡析[J].建筑師,2010(2).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猜你喜歡
建筑師
喬伊想當建筑師
昆蟲里的“建筑師”
青年建筑師
——張以俊
小小建筑師
建筑師的“別墅”
百歲建筑師養生秘訣
當建筑師
建筑師的“別墅”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一個建筑師的獨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