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道整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策略

2020-08-02 01:52王少峰
環境與發展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

摘要:航道整治工程會對周邊水域造成擾動,很有可能引發水岸限制,便造成懸浮物急劇上升,影響水生環境的穩定,改變水生生物的狀態?;诖?,本文主要分析航道整治工程的特點,探討其對于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指出針對性的策略,以減少這種擾動,提升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以適應航道整治工程之后的新環境。

關鍵詞:航道整治工程;生態環境;浮游生物;底棲生物

中圖分類號:X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96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strategy of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

Wang Shaofeng

(Anhui Traffic Science Institute,Hefei Anhui 230041,China)

Absrtact: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 will cause disturbance to the surrounding waters, which may lead to the limitation of waterfront, which will cause the suspended matter to rise sharply,affect the stability of aquatic environment and change the state of aquatic organisms.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argeted strategies to reduce this disturbance.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after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

Key words: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Ecological environment;Plankton; Benthic organisms

航道整治工程是通過多種人為建筑來限制水流、水速、水量,從本質上改善水域的水文環境,使得整體航道更易于通行,減少洪澇災害對于上下游的綜合影響。目前常見的航道整治方法包括擴建方法、水面占用方法,但是這些手段都會對水體造成劇烈的影響,晃動所產生的力會依照力學傳播原理逐漸深入到兩岸以及水底。

1 航道整治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我國在航道整治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除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之外,淮河、黃河、淮河、錢塘江幾大水系也都經歷了多樣化的航道整治工程,這些工程也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的影響。

1.1 航道整治工程對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方式多樣化,常見的有疏浚、筑壩、導流、護岸、護灘等等,這些人類的活動會與水域環境產生密切的聯系。在高強度作業下,很有可能造成水域環境的大幅度變化,工程抵制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域面積變小,水域環境污濁,水生生物流失等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水道生態環境變化。水生生物環境與周邊的水體和周邊的土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也是構成航道整體環境的基本因素。整治工程開展時,一般會通過沉排、拋石、放置透水框架等行為,將原有通暢的水流進行阻隔,改變局部的水道環境,這就造成水道的生態環境受到了破壞,原有的生物鏈平衡發生了改變,總體的惡劣影響要大于良性的影響。水體和土體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流失或者是水生生物進入其他水域的情況。

對浮游生物產生影響。浮游生物是維系水生生態環境穩定的重要生物類型,其數量直接決定了水體整體的透光度以及養分的含量,浮游生物可以給水下的植物提供必要的氣體,還可以給魚類和底棲生物提供必要的養分。航道整治工程開展之后,浮游生物在大量泥沙上浮的影響之下,短時間內死亡量劇增,這些浮游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小顆粒藻類或者是細菌,只能使用大量的泥沙,因此消化系統被堵塞,造成死亡的情況。從安徽地區的航道整治工程來看,浮游生物的死亡率高達95%。這造成水域的透光度不足,水生的植物和動物食物鏈被打破。

對底棲生物產生影響。底棲生物的運動能力不足,相對于魚類來說,更依賴天然的遮蔽物或者獨特的捕食方法來生存。但是,航道整治工程開展之后,占用大量的河床面積,平均生物量下降,底棲生物的死亡率增高。天然的遮蔽物被顯著的破壞,底棲生物可能會直接被掩埋或者遭受重要的打擊,因此難以存活,還有一些底棲生物會在這種工程的影響之下永久的損失。

對魚類產生影響。魚類是屬于生態環境當中最常見的生物物種,大部分的魚類都圍繞著水域的植物環境、土體環境、水生環境進行活動。有一些特殊的魚類類型,例如江豚等等,依靠回聲定位來維持生存,而航道整治工程下大量的噪音充斥了水體的環境,江豚的回聲定位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就會造成其擱淺死亡的現象,且在整治工程之下水體內的工程體增加了水下結構的障礙物,一些大型的動物很有可能在洄游的過程當中受傷受困,造成死亡。

1.2 航道整治工程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航道整治工程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陸生植物、陸生動物造成影響,改變陸生生物生產力,影響生態功能區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系統問題。

首先,生態功能區劃的演變帶來了一系列城市工業污染和農業污染的問題,濕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了顯著的威脅,農業與工業自身的非點源性污染對于城市水循環系統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航道整治工程帶來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其次,在陸生植物的發展中航道整治工程開展之后,一些地區的植物數量減少。大多數生態區域的原生植被被栽培植被所取代,僅有少部分開闊地區存有樟樹、利樹、樸樹等原生樹種。航道整治工程之后,擴建的農田以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垂直性分布特征明顯性下降,低邊和農田附近的植被受到人為的干擾比較嚴重。

再次,陸生動物方面,多樣性下降,分布的面積減少。以安徽地區為例,東方白鸛、白額雁、紅腳隼數量分別下降1.5%,12%,3.3%??偟膩砜?,兩棲類動物,爬行類動物,鳥類動物和哺乳類動物均存在屬性和棲息地變化的問題。

最后,陸生生態環境質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自然體系生產力現狀與整治之前具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農業植被、水域面積大小等方面平均凈生產力下降較為明顯,大多數的生態地區在航道整治工程之后,土地的利用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林地、草地比例下降,建筑工地的面積上升,未利用地的占比面積下降。景觀生態體系質量整體良好,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建筑的各拼塊優勢度當中耕地最高。

2 航道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了解航道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之后,還需要應用系統性的工具,結合理論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情況進行綜合的評價,制定合理化的政策。

2.1 評價理論基礎

第一,看待航道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要從生態學理論角度出發。強調生態環境的持續性,對于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方法進行探討,從而做出生態園里預測評估結果,減少不同程度的人類活動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開展系統性的環境監測。第二,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待航道整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注重航道水深環境與陸生環境的生態資源系統性分析與反饋,生態環境安全的問題,從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航道工程的綜合整治。第三,采取系統科學理論的角度分析經濟社會和環境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問題,從而建立科學集群,系統性看待航道工程整治之后生態環境受到的擾動情況。第四,應用環境經濟學理論角度出發,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帶來的國民經濟的增值和消納,從而分析如何平衡政策,如何協調環境,如何看待生態環境的變化問題,從而調節人類的行為,改善生態環境。第五,從環境價值理論的角度出發,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生態環境可承載力的變化情況,重視環境價值的保護,從而提高生態環境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

2.2 評價工具方法

經過多年的環境保護,國內外形成了一系列的在環境工程領域應用的方法和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類別:列表清單法是1971年由環境工程保護人員提出的、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性質、影響強度,建立符號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針對性強,使用方便,可以篩選有效的生態保護因子,從而了解人類的不同工程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判斷其強度。圖層疊置法,可以分析生態信息環境特征,將這些因素疊加在一張工程圖紙上,應用3s模型,分析該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態以及適合的開發程度,開發強度,從而系統性設計路線。生態機理分析方法基于環境條件、生物習性模擬等等做出數字化的預測模型,探討動植物的生物學特征,從而分析一項人類工程開展前后,生態環境發生的立體性的變化。數字分析方法,了解生態系統集群的格局特點和自然資源的分配情況。重現生態系統,獲得工程前后的功能匹配一致性,建立一個穩定的空間結構,對生態治理進行判斷。除上述幾種方法之外,還包含類比分析法,系統分析法,生物多樣性評價法,這些方法都是通過選擇地理、環境工程特性、植物資源等方法建立一個系統性的評估模型,了解生物的歷史變遷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對應性的保護。

3 生態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在生態影響評價的基礎之上,選擇良好的保護對策,可以提高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態適應性,從而使生態環境與經濟文化發展相匹配。

3.1 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一方面,加強施工期間的管理,嚴格遵照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對施工期間的水域行為進行良好的監督和管理,減少各類作業對于魚類造成的傷害。在工程開始之前,通過Bim技術結合超聲波驅魚等手段,對于附近密集的深潭、回水區進行區域作業,從而減少魚類受到的影響。嚴格控制施工的時間和施工的次數,盡量減少施工船只的往返,注意各項工程活動的生態影響,強化漁政保護水生物資源,限制捕撈的船只,開展魚類的增殖放流活動,對于重點的保護魚類進行合理的控制。

另一方面,對魚類的保護和修復,還要采取低灘修復方法,設置更多的黏合劑、泥炭土、腐殖土,配合高灘修復方法進行填充。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人工魚巢修筑的方法,為魚類的產卵和洄游提供良好的環境。

3.2 陸生生態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一方面,采取生態影響地避免性措施,將施工開挖表面40~80cm厚的表土進行剝離留存,從而在施工后期進行回填,改善航道整治工程之后出現的相對低凹地區,用作耕地或其他工程的覆土,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

另一方面,采取生態影響的消遣性措施,對現場已經平整的土地進行預演練,減少植物受到的擾動和水體流失的現象。

除此之外,還要采取生態影響的恢復和補償性措施,安裝一定的鋼絲網護墊、生態護坡以及多種植被的護坡方法。注重水質的凈化和生態功能,系統的完善,使工程之后的植被可以快速與原生植被混合在一起。

4 結論

航道整治工程的開展要從生態系統影響的角度進行分析,減少生態系統受到的負面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綜合分析航道整治工程之后林地、灌叢、耕地、水域、建筑等六種類型用地的變化情況,分析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受到的不同影響,開展預警性的保護措施以及后續的恢復性措施。在未來還需要結合數字化的分析方法,合理選擇施工方式,減少航道整治工程造成的生態破壞。

參考文獻

[1]江小寒.航道整治工程對水域生態環境影響探討[J].中國水運,2019(12):102-103.

[2]郭東悅,孫無為,葉志坤,等.土工合成材料在內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9,19(11):141-142.

[3]王元駿.聚氨酯護坡在長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標準化,2018(22):128-129.

[4]劉寶華.對提升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品質的思考[J].珠江水運,2018(24):58-59.

收稿日期:2020-10-10

作者簡介:王少峰(1988-),女,漢族,碩士,環境科學,研究方向為環保咨詢。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
發展工業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
建設濕地園林工程研究
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從社會問題視角看轉型期人的發展的失衡
鞍山生態礦山平臺構建的對策研究
產權視角下的西寧特鋼企業環境風險評價與控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