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竹山縣實施“5+1”行動助推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2020-08-09 08:48楊鑫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竹山縣工程建設

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腹地,湖北省十堰市南部,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縣面積3586平方千米,轄17個鄉鎮239個村47.1萬人,是湖北省9個國家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竹山縣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研究探索,通過實施“5+1”行動,走出了一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子。

一、“5+1”行動的主要內涵與實施成效

“5+1”行動的主要內涵是:以培植產業基地、壯大農業規模、推進三產融合的產業工程為基礎,以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精準滅荒、村莊(庭院、道路、水體)綠化的綠色工程為抓手,以深化“廁所革命”試點、安全飲水、垃圾污水治理的衛生工程為突破,以整治村莊環境、打造特色庭院、建設特色小鎮的潔凈工程為重點,以照亮回家的路、微視頻安裝的亮化工程為依托,以搭建素質提升平臺、加強農村黨員教育、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為保障,在全省范圍內推進踐行鄉村振興的“竹山模式”。

2018年來,通過“縣級統籌、鄉鎮實施、村莊集中、群眾參與”的模式,整體推進了100個鄉村振興“5+1”重點村建設,啟動和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5+1”行動典型村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普遍好評。竹山縣“鄉村振興5+1”行動成功入選“2018年全國民生示范工程”,《實施5+1工程,改善人居環境》的做法得到湖北省委組織部、省住建廳高度肯定,《以“5+1”行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的經驗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

二、竹山縣實施“5+1”行動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規劃引領,堅持謀定后動

竹山縣在深入研究國家、省、市戰略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結合起來系統化推進,縣委、縣政府先后印發了《竹山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5+1”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基本思路、目標任務、重要舉措、重大工程,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遵循、繪就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二)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執行有力

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和“5+1”行動領導小組,形成“縣委領導、農辦統籌、部門參與、鄉鎮推動”的工作機制,為全面實施“5+1”行動提供了組織保障。工作推進中,堅持實行月匯報、季督辦、年考核的方式倒逼任務落實,把推動“5+1”行動納入對縣直部門、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目標考核,營造自我加壓、比學趕幫的濃厚氛圍。

(三)加強環境整治,建設宜居家園

一是綠色工程增亮生態底色。結合“精準滅荒”任務,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2.25%。堅持林果、觀光、生態綠化相結合,實施人戶集中院落、易遷安置點綠化植樹,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提升。二是潔凈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從“5+1”重點村開始,開展破舊房屋改造、圈棚拆除工作。建立環境衛生長效機制,深入治理農村院落臟、亂、差“頑疾”,建成一批潔凈宜居的農家小院,逐步實現群眾出行“晴天不揚灰、雨天不濕鞋”。三是衛生工程營造健康環境。搶抓全省“廁所革命試點縣”機遇,竹山縣農村廁所改建“三年任務一年完成”,新建公廁245個、改造戶廁2.7萬個。全面落實“河長制”,保障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四是亮化工程照亮回家的路。在農村重點路段、人口集聚區、易遷安置點安置戶、院燈,實現了試點村亮化全覆蓋,照亮了群眾回家的路,為群眾夜間文體活動提供保障。在重點路段實現微視頻全覆蓋,為群眾筑牢了“安全的搖籃”。

(四)提升農民素質,營造文明鄉風

竹山縣是“全國十星級精神文明創建發祥地”,多年來,該縣持續推動“十星”創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思想文化陣地,開展家風宣講200余場,評選“十星級文明戶”5.8萬戶,培植精神文明示范村55個、“竹山好人”200名,涌現出“全國第六屆道德模范”劉學舉、“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王煥云等一批先進典型。

三、“5+1”行動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群眾參與度不夠

通過調研走訪了解到,受農村教育水平、經濟條件、宣傳引導等因素影響,很多群眾對鄉村振興“5+1”行動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

(二)鄉土人才及勞動力流失嚴重

目前農村普遍缺乏有學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青年骨干人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比例偏低,使得鄉村發展缺少活力和后勁。

(三)鄉風文明建設內涵有待提升

通過調研,廣大農村在鄉村文明建設上主要依托群眾會、院子會、小組會等平臺借助于“十星級”農戶創建,農民對于懸掛到戶的十星文明牌比較了解,但對鄉村文明內涵關注較少,重形式輕內涵的現象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擬采取的措施

“5+1”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農業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方面面,必須形成“組合拳”才能更富有成效。

(一)抓好隊伍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堅持強基固本,持續加強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拔力度,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鄉村發展先鋒隊。二是充實鄉鎮農業干部隊伍。提高農村干部專業技術水平,激發他們的工作激情,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壯大返鄉創業隊伍。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增強創新創業和就業本領,高起點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二)堅持科學規劃,提高建設標準

一是依山、依水、依路進行規劃。在離公路較近的地方,依山就勢力布局村莊組團;依托河流、水系,合理搭配村莊空間布局;以交通干道為主軸,逐步鋪開村莊架構,布局中心村莊,形成幾個鄉鎮、幾個村之間同氣連枝、一氣貫通的建設格局。二是突出系統性和規范性。對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實行先編制規劃后啟動建設,其他重點村要制定建設方案,明確建設內容、資金投入、過程監管、檢查驗收等,形成系統化的操作體系。

(三)堅持農民主體,增強建設實效

一是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堅持“四議兩公開”,對“5+1”行動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只確定總體思路、總體規劃、不劃固定模式,放手讓基層根據實際進行大膽探索。二是發動群眾參與。充分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開展自建,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讓項目資金發揮最大效益。三是抓好教育引導。要把提升農民素質作為關鍵之舉,抓干部培訓、抓黨員引領、抓農民教育、抓鄉村治理,解決“5+1”行動暨鄉村振興誰來建,建什么,怎么建好的問題。

(四)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支持

一是繼續加大財政資金對“5+1”項目的支持力度,解決基層建設的后顧之憂。二是繼續探索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更好的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農民。三是進一步健全涉農投融資政策,切實解決農民、農業企業貸款難問題,激發金融機構投放“三農”貸款積極性。四是建立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重點發展符合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需求的多層次、高保障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

作者簡介:楊鑫(1989-7)男,湖北十堰人,農藝師,湖北省三農研究會會員,研究方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三農政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猜你喜歡
竹山縣工程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深入推進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工作探析
——以A市C縣八個村莊為例
包澤祥 藏石欣賞
張金保 藏石欣賞
宋令偉 藏石欣賞
子午工程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