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現狀與影響調查結果分析

2020-08-19 04:42張政
錦繡·下旬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大類招生教育改革培養模式

張政

摘 要:學科大類招生,簡稱大類招生,是相對于按專業細化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實行"通才教育"的一種改革。北京大學在調研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十六字改革方針”,并于2001年正式開始實施“元培計劃”,之后全國各個高校也結合自己辦學的實際情況,先后實施了大類招生的制度。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類招生還存在一些不足。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高校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現狀與影響調查小組(以下簡稱“調查小組”)因此計劃對當前改革后的本科培養模式進行研究以供高等教育改革參考。

關鍵詞:培養模式;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教育改革;本科培養

一、調查簡介

調查小組共得到1000份有效問卷,將從工科、理科以及社會科學與文學三個差異較大的不同學科分類入手,對不同年級的同學采取不同問卷提問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查。主要角度從對大類招生認識與專業分流的作用認知,到對專業招生方式改革的傾向性,以及招生方式改革的影響三方面入手對大類招生認識與專業分流的現狀和影響進行研究。

二、現狀簡介

(一)招生模式現狀

根據調查可知,當下高等學校大部分采取的是大類招生模式,只有極個別定向專業或者高校由于情況特殊采取的仍舊是小專業直接招生的方式,說明了當下大類招生已經成為絕大部分高校及專業的選擇。而根據現有數據顯示,理工科基本實現了100%的大類招生,而社會科學與文學類的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少部分還是采取小專業直接分流招生的模式。

(二)學生對于大類招生模式傾向性現狀

從調查數據來看(對大類招生認識模式支持者占比約60%),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于大類招生的模式認識度不高甚至是持反對意見,說明了大類招生的效果還未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學生對于專業分流了解程度現狀

大部分學生對于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的主要目的——減少盲目性、寬口徑招生作用還是比較認同和支持的。但大部分學生自己即將進入的小專業了解程度還是比較片面甚至是不了解,并沒有因為經過了大類招生和專業分流而達到很了解的程度,并且超過半數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小專業還是存在一定的不滿。

(四)學生對于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對個人、高校教育、社會三方產生的效應看法

從學生角度來看,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的模式對個人發展的影響還是最大的,而對于社會影響最小,再次說明了該模式目前在社會發展中尚未顯示出有很明顯的效果,而對于學生的人生選擇上已經起了較大作用。若將招生模式改變在三者中起到的作用分開計算比例的話,分別是個人41.95%、高校35.4%、社會37.64%,在數據對比上基本符合上述三者協調與分配的關系比重,但是明顯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該模式對于三者的發展影響不強,與高考完直接細分小專業的差異不明顯。

二、原因分析

(一)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帶來好處的原因

1.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同學認為在實行大類招生的政策之后專業學習成績及專業學習氛圍得到提升。大類招生相較于未實行大類招生來說,它更多地給學生在選擇專業的前期做了鋪墊。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大學通識培養后對細化專業選擇盲目性減少,考慮更加周全。

2.對未來目標有了更明確的規劃

調查中顯示學生在經過大一介紹性的專業課程引導后,對于自己畢業后能干什么、要干什么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這樣,更加利于細化專業的選擇。

3.更加利于教師的授課計劃

相關文獻數據顯示70%~80%的大學教師認為在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后,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所提高,一年的通識教育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開設。

(二)大類招生與專業分流在一些方面不被認可的原因

1.專業的“冷”與“熱”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從數據分析上看,接近半數的學生并不是進入高考志愿填報時選報學校的第一專業志愿,這也與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小專業不是很滿意有明顯的統計學上的關聯。專業冷熱會牽扯到工作競爭、行業壓力等,導致學生在所感興趣的方向上無法得到很好的發展,打擊了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兩極分化,“冷”“熱”加重。ⅰ

2.不利于學生生活上的管理

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會讓學生產生深厚的感情,但是在第一年結束后,采取專業分流的做法,不可避免的需要打亂原本一年里已經建立好的感情架構以及學習秩序,學生必須花費更多精力去處理人際關系從而建立新的班級秩序。這也導致了專業分流后班級凝聚力不強,集體認同感不高。如何促進學生快速融入一個新集體是學生專心學習的前提。

3.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

約30%的學生認為分流后的課程數量變多,學習負擔增加。由于在教學結構改革后,大一基本都在通識教育,專業課程從大二專業分流后才開始學習[1],原先是3~4年學完的專業課程,就必須壓縮至2~3年學完,壓力明顯增加。

四、針對性建議

(一)優化課程結構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一基本不觸及專業課程,而將專業課程壓縮至大二、大三學習??梢栽诖笠桓鶕箢悓I特點開設一些共同專業課程以緩解各年級課程分布不均導致的學習壓力。

(二)加大對學生的生活心理疏導

一個健康的心理是專心學習的保證和前提,加大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力度,確保將專業分流帶來的心理壓力減到最小,讓學生盡可能地根據自己的志愿和興趣選擇專業。[2]

(三)提高專業內涵的普及

應在通識教育的同時,積極地開展專業內涵普及工作,對專業進行解讀,盡可能消除學生對于“冷”專業的認識誤區,平衡選擇,達到專業認同得效果,同時可以適當增加相近專業課程,擴展學生認知領域,進而避免熱門專業“扎堆”填報現象發生。

大類招生是時代的大勢所趨。感謝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師生的數據支持以及劉小杰、周立斌老師的指導意見?!按箢愓猩?,專業分流”教育模式是當前與個人發展及社會需求相符的模式,培育了一大批創造型、高素質型人才。當然,不可否認,這種模式在全國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夠成熟,這就需要高校結合自身現狀合理地制定與調整計劃,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模式”。

參考文獻

[1]熊慶年. 通識教育:大學招生的新名片?[N].中國教育報,2014-12-23.

[2]陶婷婷.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推進一流大學建設[N].上??萍紙?,2016-03-09.

猜你喜歡
大類招生教育改革培養模式
涉農專業大類招生的探索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淺談大學教改中創新型的物理試驗問題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大類招生模式下大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