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三大社會形態理論中的資本邏輯探析

2020-08-23 07:45胡志剛周峰
北方論叢 2020年3期
關鍵詞:私有財產無產階級所有權

胡志剛 周峰

[關鍵詞]資本主義 個人所有制 所有權 無產階級 私有財產

馬克思按照資本邏輯的進程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分為三大社會形態,這三大社會形態的根本特征不同。前資本主義社會以人的依賴關系為根本特征,資本主義社會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為根本特征,后資本主義社會以社會財富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為根本特征。資本主義社會是三大社會形態的第二環節,它是對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否定,同時自我否定而進入否定之否定的共產主義社會,理解資本主義對前資本主義的否定和自我否定是把握重建個人所有制,即把握共產主義社會的關鍵。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資本本性自身運動的必然結果,它的產生和存在都由資本的本性統率著?!榜R克思自己在說明他的辯證法方法時也指出,一切都是在最初的資本概念中當作萌芽而包含著的東西的發展”只有從資本的本性和資本的運動,即把資本邏輯用于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能揭示資本主義起源、發展和終結的內在規律。

一、資本的興起:人的依賴性社會的崩解

馬克思對前資本主義所有制有細致的研究,他研究前資本主義所有制是為了說明資本主義并不是一種自然、永恒的社會制度?!榜R、恩從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發研究歷史,他們否定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剝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因此很早就關注人類社會的起始狀態”。馬克思認為,自階級社會以來,或者個人以物的形式占有社會權力,或者以物的形式行使人支配人的權力,只有消除人的依賴關系和依賴于物之上的人的關系,才能進入一個無階級的社會,才能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叭说囊蕾囮P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小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同步發展起來”。人的依賴關系階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自由個性階段的相互替代表明了馬克思持一種進步的歷史觀。在馬克思看來,后來的歷史階段是基于前一階段的成果之上的辯證否定,人的自由生成的歷史就是在對不合理現實不斷否定和超越中實現的。馬克思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成就,但馬克思并不因為資本主義所達成的成就而放棄對它的批判,這就是馬克思對歷史發展所持的辯證法?!稗q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資本主義取代前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基于資本邏輯,資本邏輯是一種基于資本擴張本性的邏輯,只有通過資本的本性和運動,才能看清資本主義的起源及其不可擺脫的歷史命運。

按照馬克思的理解,前資本主義的三種所有制形式是“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人身依附關系是這三種所有制形式的根本特征,在前資本主義所有制中,個體獨立是不存在的。部落所有制的生產力水平低,人們以耕作為生,以大量未開墾的土地為前提,分工僅限于家庭內部?!吧鐣Y構只限于家庭的擴大:父權制的部落首領,他們管轄的部落成員,最后是奴隸。潛在于家庭中的奴隸制,是隨著人口和需求的增長,隨著戰爭和交易這種外部交往的擴大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在部落所有制中,部落成員和奴隸完全依附于部落首領,沒有自由和獨立可言,因而是典型的家長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仍然保存著奴隸制,公民擁有支配自己那些做工的奴隸的權利?!斑@是積極公民的一種共同私有制,他們面對著奴隸不得不保存這種自然形成的聯合方式”。在這種所有制中,公民是自由民,是獨立而自由的,他們不再像部落所有制中部落成員依附于部落首領,但奴隸的人身依賴關系依然是全面的,他們作為一種會說話的工具,當然沒有自由權利。從公民擁有自由和獨立而言,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不再是典型的家長制?!胺饨〞r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土地所有制和束縛于土地所有制的農奴勞動,另一方面是擁有少量資本并支配著幫工勞動的自身勞動”。在封建時代,擁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和擁有少量資本的手工業者在身份上是自由的,但農奴和幫工由于沒有土地和資本,他們是依附于封建主、自耕農和行會師傅之上的,他們擺脫不了人的依賴關系?!啊说囊蕾囮P系社會是前資本主義社會。這時候生產力處于比較低的發展水平上,地緣關系和宗法關系都難以打破”。家長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以及封建的所有制方式建立在小規模的、粗陋的土地耕作之上,都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進行,這種生產特點決定人的依賴關系是普遍的、難以改變的。

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建立在其政治、法律和意識形態上層建筑之上的,因而它的特征在于其政治性和超經濟強制?!胺饨ㄉa方式的基本界定是,大土地所有權同小農生產相結合,剝削階級用超經濟強制的習慣方式——勞役、實物貢賦、貨幣地租——來壓榨直接生產者的剩余,另外,商品交換和勞動力流動也因此而受到限制”。隨著資本的擴張運動,即隨著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政治特權遭到瓦解,經濟對社會施加的強制力度日益擴大,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趨沒落。生產力的新生因素瓦解了前資本主義所有制固有的生產關系,對財富的渴望要求顛覆以榮譽和虔誠等價值維持著的社會秩序,資本的逐利的本性和所承擔的使命推動了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稗r奴制依附關系的解體,以及工場手工業的產生,逐漸地使一切勞動部門轉變為資本經營的部門”。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一種“純粹”經濟的方式,即通過形式平等的工資契約來占有生產者的剩余,而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剝奪方式卻是以赤裸裸的超經濟強制,以政治的、特權的、習俗的、宗教的方式來剝奪生產者的剩余?!霸趶那暗纳鐣?,人們對他人的依賴是直接的和看得見的,他們的義務是清楚的和可以強制執行的”。前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根本特征是人的依賴關系,這跟當時的所處的生產力狀況直接關聯,只要生產力得不到發展,就不能廢除這種直接的、普遍的人的依賴關系。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基于生產力之上的社會關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人的依賴關系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資產階級鏟除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牧歌般的關系,清除了束縛于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各種羈絆。資產階級把人之間的關系變成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把利己主義當作最高價值?!八讶说淖饑雷兂闪私粨Q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資本主義清除了那些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取消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褻瀆了一切神圣的東西。資本主義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生產工具迅速得到改進,極大便利了交通,改變了前資本主義所有制那種只能在狹窄的范圍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的格局?!案淖兞诵∩a方式對封建領主關系的依賴,并最終使小生產者從封建剝削關系中解脫出來。于是,資本主義的誕生應從小生產方式開始算起(它確保了行動的獨立性以及從其中所發展出來的社會分化)”。由于對貿易自由的推崇,資本主義把自由和獨立奉為神圣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擺脫了人的依賴關系,個體獲得了獨立,人類社會發展到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歷史階段,即資本主義階段?,F代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由于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人的需求和能力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是以物進行統治的社會。由于無產者缺乏物,他需要物來滿足自身的需要,因而他不得不把自身勞動力作為商品出售以換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物。

二、資本統治地位的確立:物的依賴性社會的形成

商業、奢侈、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破壞了前資本主義所有制,這些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并不直接導致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關鍵在于建立一種能夠不斷刺激資本增值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產權制度。資本的擴張本性和資本運動的內在邏輯需要建立一種能夠不斷激發資本增值能力的制度,資本主義產權制度能夠為資本增值和擴張開辟廣闊道路、能夠不斷獲取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產權制度是資本主義得以確立和發展的充要條件,它的確立使得資本主義能夠源源不斷獲取剩余價值,正是對雇傭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中生產出的財富的無償占有,資本主義大生產才能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資本主義社會要真正建成,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即通過確立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產權關系,資本主義才能發展成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先進制度。

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前,以經濟占有為根本特征的資本主義產權制度并沒有得到承認,前資本主義所有制是以政治和特權為主要特征的。貴族擁有永久性地租,還享有賦稅豁免權,保護貴族財產和特權的法律并沒有改變,法律并不保護資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利。前資本主義的私有產權是根據習俗、政治、特權等方式確定下來的,而不是純粹從經濟方面確定的。前資本主義所有制從習俗和政治層面確定的產權不是以擴大生產和收益為目的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人們要求排他性的私有產權,要求廢除私有土地上的各種習俗性使用權?!皩Α袷サ乃袡噙M行最無恥的凌辱,對人身施加最粗暴的暴力,只要這是為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所需要的”。資本主義產權概念不僅是“私有的”,而且是“排他性的”,資本主義的產權制度以生產和產生收益為旨歸,它把交換價值視為財產的基礎。在資本主義財產關系中,資本家是為了資本增值而進行生產的,財產不是為了滿足炫耀性的消費,而是用以投資和擴大收益。在資本主義產權制度中,財富的生產是為了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取剩余價值,把勞動和收益性生產結合起來是資本主義產權制度的根本特征。

資本主義產權制度是和政治自由結合在一起的,政治自由是市場和商品交換的前提,市場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進一步增進了政治自由。商品交換和市場天然關聯,沒有市場,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商品交換,市場和交換的前提是能夠自作主宰、擁有獨立和自由的主體,資本主義必須廢除人的依賴關系。只有人是自由的,他才能擁有出賣自己勞動力的自由:只有勞動力是能夠自由交易的商品,資本主義才能擁有可供持續剝削的勞動力;只有雇傭工人是自由的,社會化大生產、資本的不斷增殖才是可能的。自由是市場競爭的內在需求,以排他性和受益性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產權制度需要保障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提供源源不斷可供剝削的對象。如果人的依賴關系繼續存在,市場上就不會出現大量的、可供剝削的自由勞動者,如果不消除人的依賴關系,資本主義就喪失了發展的土壤和前提。

資本主義產權制度有助于市場競爭,如果缺少資本主義產權制度和市場競爭,資本主義就難以得到迅猛發展。資本主義動力機制植根于那種把勞動和收益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社會產權制度,資本主義產權制度的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只有通過社會產權關系上的轉型,才能不斷否定和超越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農村經濟要獲得發展,需要革命土地所有權關系?!鞍殡S土地所有權關系革命而來的,是耕作方法的改進,協作的擴大,生產資料的積聚等等”。農村經濟中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是農民和其勞動資料和勞動工具的分離。同農村經濟發展一樣,城市經濟要獲得發展,也必須對手工業行會組織進行革命?!笆止I行會組織阻礙了勞動者與勞動工具的完全分離,這一分離本是在城市經濟中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先決條件”。資本主義產權制度保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它使人們參與到競爭性生產過程中,使得交換成為生產生活中最普遍的現象。資本主義社會產權關系的轉型,增強了資本主義生產收益最大化的內在驅動力,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資本主義產權制度使得資本主義大生產能夠持續推進下去。

資本主義產權制度的確立使得普遍的雇傭勞動成為現實。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是以雇傭勞動為主的,在資本主義生產之前,由于勞動資料只供個人使用,這種生產規模和能力必然是小的、有限的和簡陋的,社會內部的分工自然也是自發的和無計劃的?!霸谫Y本主義生產出現之前,即在中世紀,普遍地存在著以勞動者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小生產:小農、自由農或依附農的農業和城市的手工業”。個體勞動者往往用的是自己生產的原料和勞動資料以及自身或家屬的勞動來進行生產,它沒有采用雇傭勞動,因而生產出的產品自然歸個體勞動者所有,因為他是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只有確定資本主義所有權才能最終確定雇傭勞動制度,只有當生產資料成為社會的生產資料,并且這種生產資料集中在資本家手中,資本家以勞動者的勞動為財富的源泉,大規模的雇傭勞動才能成為現實。

在前資本主義時期,雇傭勞動不是作為一種必然的方式存在的,“那時雇傭勞動是一種例外,一種副業,一種輔助辦法,一種暫時措施”。要實現生產資料和勞動者之間的分離,就必須把工人的生產資料剝奪殆盡,使得工人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才能使得雇傭勞動成為生產的通例和基本形式,當工人把被雇傭當作追求,暫時的雇傭勞動者才能成為終生的雇傭勞動者?!百Y本關系以勞動者和勞動實現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資本主義生產一旦站穩腳跟,它就不僅保持這種分離,而且以不斷擴大的規模再生產這種分離。因此,創造資本關系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資本主義要求的是私人的、排他性的財產權,正是基于這種私人的、排他性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能最終確定?!百Y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使得大規模的雇傭勞動成為現實,一旦工人被雇傭,他只有在為資產階級生產出剩余價值的時候才允許生存?!胺彩沁@種自由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且這種關系日益擴展的地方,舊的生產方式,即公社的、家長制的、封建制的生產方式等等,就處于解體之中,并準備了真正雇傭勞動的要素”。資本主義生產體系是為資本的增值服務的,為了盡可能擴大剩余價值的生產,延長工作日、提高生產率、增強勞動力的緊張程度等辦法就自然產生了,目的只是為了增加剩余價值。

物世界的增值和人世界的貶值是同時進行的。社會生產力越發展,物世界對人的控制越強,雇傭勞動制度這種奴隸制度對人實施的剝削就越殘酷?!霸谒默F實實存中,‘自由的雇傭工人仍然和古代的奴隸一樣是不自由的,因為即使他也是自己的勞動力的所有者,與生產資料的占有者有同等的權利,并且僅僅出賣一個有限的時間里的一種特殊的勞動,但他由此卻使自己完全徹底地成為勞動市場的奴隸,因為他那可以出售的勞動力是他實際占有并且為了能夠生存而必須外化的惟一的東西”。資本主義在長期的統治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越來越具有非個人化、客觀化和普遍化的操作程序,這使得資本主義的生產變得越來越合理、高效和多產。

三、生產資本的廢除:自由個性社會的實現

資本邏輯把資本主義推到了繼續改良不再可能的境地,在這個時刻,資本主義的喪鐘將遲早敲響。資本主義生產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并不能改變資本主義被推翻的歷史命運,這種歷史命運是由資本邏輯導致的?!榜R克思從來沒有說過,資本主義永遠不會達到它的極限,但是這些極限是邏輯性的,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資本主義被取代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資本主義能不斷得到改良,資本主義就還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盁o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資本主義社會充滿矛盾的運動,但這種運動還沒有上升到作為普遍危機的頂點,資本主義就難以終結。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雖然沒有實現真正的自由,但政治自由的獲得仍然使得人在自由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耙驗檎巫杂删哂幸环N神奇的力量,能在所有公民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系和相互依賴關系,卻又不會因此使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人。而獨夫專制久而久之帶來的必然結果永遠是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毫無差異并且連自己的命運都互不關心”。政治自由為實現人的獨立個性創造了條件,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形式如果不能確立,人的獨立個性形式也就無從談起。資本邏輯會導致個人所有制的重建,重建后的個人所有制將實現人的自由個性。人的自由個性的實現只能建立在個人所有制的重建上,這種個人所有制不是私有制,而是生產資料公有,而生活資料私有的個人所有制。

在馬克思看來,重建個人所有制是基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之上的,當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突破資本主義的生產范圍,資本主義制度就要土崩瓦解了?!皬馁Y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馬克思認為,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奠定在三個條件之上:一是協作;二是土地國有;三是生產資料的共有占有。

1,協作

協作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形式,資本主義生產實質是立足于協作之上的生產。在資本的作用下,雇傭工人進行了協作,工人和同一資本發生關系,他們彼此不發生關系?!八麄兊膮f作是在勞動過程中才開始的,但是在勞動過程中他們已經不再屬于自己了。他們一進入勞動過程,便并入資本。作為協作的人,作為一個工作有機體的肢體,他們本身只不過是資本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資本主義的協作是建立在雇傭勞動制度之上的,它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本的自由雇傭工人為前提。在資本主義協作中,由于工人為資本勞動,而不是為自己勞動,他們不可能激發內在的潛力,發揮他們的競爭力,也無法振奮他們的精力,只有打破他們的個人局限,強化他們的“種屬能力”,才能把協作的內在生產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把資本主義協作轉化為社會主義大協作,才能避免資本主義協作帶來的種種危害,最大限度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大協作能夠以最合理的規劃來安排人類的生產生活,它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生產力,它為每個人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前提。社會主義協作有助于個人所有制的重新確立,勞動者能夠擺脫“勞動協作”的資本屬性,實現自己對于勞動成果的個人財產權。

2,土地國有化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如果要確立政治統治,必須把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都集中到手中,作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能夠利用集中起來的一切生產工具去組織生產,從而盡可能地擴大社會生產力的總量。他們認為,需要對所有權和資產階級生產關系進行強制性的干涉,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白钕冗M的國家幾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其中第一條就是“剝奪地產,把地租用于國家支出”。在《資本論》第一冊的《所謂資本原始積累》中,馬克思認為,土地國有化才能重建個人所有制。馬克思在1872年所寫的《論土地國有化》一文中具體談到了土地國有化的解放潛能。對剝奪地產,實行土地國有化一直是馬克思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的未來將取決于土地國有化問題的解決,地產是一切財富的原始源泉,只有把地產掌握在手中,無產階級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巴恋貒谢瘜氐赘淖儎趧雍唾Y本的關系,并最終消滅工業和農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只有到那時,階級差別和各種特權才會隨著它們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一同消失??克说膭趧佣顚⒊蔀橥隆?。只有實現土地國有化,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把一切生產部門組織起來,把生產資料進行全國性的集中,這為自由平等的生產者的聯合體奠定了基礎,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能夠在生產資料的全國性的集中下進行通力合作,能夠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計劃指導生產者進行社會勞動。

3,生產資料的共有占有

“馬克思重建的個人所有制既是個人的又是社會的一個所有制:當財產作為生產資料時,它就是社會的;當財產作為消費資料時,它就成為個人的”。在馬克思的未來社會構想中,既有公有制,也有個人所有制,而且是在公有制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對個人所有制重視不是要倒向資本主義私有制,而是那種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個人所有制。這種個人所有制能夠打破資本主義私有制對個人能力發展的束縛,避免使人成為單向度發展的人,重建個人所有制能夠使得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成為一切人全面發展的前提。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必須消滅私有財產的階級屬性。資本積聚是基于社會成員共同活動之上的,資本要改變其剝削的本性,就需要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擁有,受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支配。只有資本受人控制,而不是人受資本控制的時候,重建個人所有制才是可能的?!耙虼?,把資本變為公共的、屬于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并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時所改變的只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資本一旦轉變為公共的財產,它就自然具有社會性質。馬克思認為,在未來社會,個人財產是需要得到保證的,重建個人所有制,首先要保護作為個人消費資料的個人財產,消費資料體現了人被滿足需要的程度,消費對象直接體現了人的發展程度,重建個人所有制就是要給個人提供更多的消費資料。

自由個性社會是對物的依賴性社會的否定之否定,這種否定之否定不是簡單地回到起點,即回到“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而是重建一種個人財產制度,這種個人財產制度建立在社會化勞動基礎之上?!盁o產階級作為無產階級,不得不消滅自身,因而也不得不消滅制約著它而使它成為無產階級的那個對立面——私有財產。這是對立的否定方面,是對立內部的不安,是已被瓦解并且正在瓦解的私有財產”。一旦私有財產瓦解了,作為對立面的無產階級也自然被消滅了,只有到共產主義,私有財產和無產階級才能實現辯證的和解,這就是資本邏輯必然導致的結局。當資本不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它成為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財產時,資本失去了其固有的階級屬性,資本的私人本性消除了,它成為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重建的個人所有制是建立在現代生產方式基礎上的個人財產制度,它與資本主義私有制存在本質的不同。前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特點在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結合,這是以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資本主義把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廢除了,確立了以勞動者和勞動資料分離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是以人的本質力量喪失為代價的,為了重拾人的本質力量,為了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必須要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耙驗椤鐣兄?,就是勞動的客觀條件歸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的所有制,而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勞動的客觀條件的所有者,所以‘社會所有制的建立,就是‘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是以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為前提的,它是一種社會所有制,生產資料歸勞動者所有,這種社會所有制不是私有制。同時它是一種個人所有制,消費資料歸個人所有,不再以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

馬克思主張從資本邏輯的視角對資本主義進行研究。正如“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資本邏輯的揚棄和資本邏輯的異化走的也是同一條道路,從資本邏輯和歷史結合的角度能夠清楚看到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其不可避免的歷史命運。資本邏輯導致資本主義的產生,基于同樣的道理,資本邏輯和也將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只有資本主義的消亡,個人所有制才能得以重建,人被剝奪的本質力量才能重新獲得,人的自由個性才能成為現實。

猜你喜歡
私有財產無產階級所有權
一方支付首付購房,婚后雙方一起還房貸未取得產權證的,離婚時房屋歸誰?
探析所有權在物權體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論所有權保留
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研究
基于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分析
馬克思貧困化理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
權利人放棄所有權只能適用注銷登記
對時代觀視閾下《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淺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涵
讀列寧的《論我國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