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怪謠言:未知世界的恐懼

2020-08-24 09:32劉媛小棋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8期
關鍵詞:傳播特點周期性

摘要:世界各地都有關于水怪、湖怪的謠言,這些謠言在歷史的時空中并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被破解,反而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以新的面貌再現在新興媒介之中。實際上水怪謠言并非現代社會的新型謠言,其背后有著古老的民間信仰傳統,它的傳播反映著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正因如此,這一謠言類型才有著極強的“生命力”。

關鍵詞:水怪謠言;傳播特點;周期性;未知恐懼

關于水怪的謠言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英國尼斯湖水怪,以及中國的長白山天池水怪以及新疆喀納斯湖水怪等等。在百度上搜索“水怪”會出現約250,000個相關內容,足以說明人們對“水怪”謠言的關注度并未降低。從故事形態的角度仔細考察流傳甚廣的水怪謠言,可以發現這些謠言在敘事結構上都有共通之處。同時,研究中國的幾則著名的水怪謠言可以發現這些流傳于現代社會的謠言實際上并非完全產生于現代都市文化中,而是蛻變于古代傳說、神話以及民間故事當中,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從前的民間信仰成分,在現代社會中與新興媒體相結合,成為了時下最受歡迎的“有圖有真相”型謠言。

一、水怪謠言的關鍵性要素:神秘地帶的遠古生物

1.關于水怪特征的描述

(1)體型巨大:盡管世界各地的水怪謠言都有著不同的內容,但涉及到對水怪外形的描述,不同地方的水怪似乎都有著一些相似之處。

幾個對著名水怪的描述為例,據統計,自1962年至1980年,共有20多人分5次目睹到天池水怪,他們對它的描述歸納起來為:頭比牛頭還大,嘴突,頸長,體碩(3米以上)。尼斯湖水怪自1500年以來就不斷被人們提起,對有人說它長著大象的長鼻,渾身柔軟光滑;有人說它是長頸圓頭,長相似龍。歐肯納根水怪的體型被描述為長90到100米,身體直徑至少5米。由此看來,體型巨大的確是水怪們的共同特征之一。

(2)吞食動物

有人稱在喀納斯湖邊常??匆姶笮蛣游锏氖w。同時,關于加拿大水怪奧古布吉,當地的印第安人聲稱渡湖時要帶一只狗或一只雞上船,看到水怪時要將動物投入水中確保自已的平安。而1500年前就有傳言陳尼斯湖水怪吞食牲畜。由此看來,巨大的體型往往會使人人們產生被傷害的恐懼。而牲畜常常會在河邊喝水,自然而然牲畜的被吞食逐漸就成為了水怪謠言的要素之一。

(3)長相異類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這些水怪除了體型巨大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頭和身體往往類似于不同的動物。比如尼斯湖水怪,就被目擊者描述為“長者大象的長鼻,長頸圓頭”;而剛果沼澤水怪也被目擊者描述為“一半像大象,一半像龍、而錢譜水怪則被描述為長著蛇或狗的頭部。

(4)水怪出現地的特殊性

喀納斯、尼斯湖、三峽、青海湖這些地點都是著名的山川湖泊,比如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淡水湖,而長白山天池則是中國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新疆的喀納斯湖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內陸淡水湖。這些地帶往往都具有以下這些特征:

2.流傳著古老的傳說

以長白山為例,長白山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山海經·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不咸”即長白山,肅慎在漢代稱挹婁。12世紀初,黑水靺鞨發展為女真族建立金國?!督鹗贰份d:“黑水靺鞨居古肅慎之地,有山曰白山,蓋長白山”。后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滿族正式形成。滿族是長白地域的土著民,地理環境使其發展出了山林文化、漁獵文化和信仰“萬物有靈”的薩滿文化,該文化與自然交融,滋養了其對長白山的崇拜,成為長白山民間傳說的主要源泉,傳說反映出他們的勞動生活和對長白山的遐想。[1]古老的民間傳說為長白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遠古的想象。

3.自然環境具神秘色彩

云海、霧氣籠罩是出現水怪謠言的地理區位的共同特征。例如長白山天池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區,空氣濕度比較大,常年霧氣環繞,宛如仙境。同時周圍坐落著無數座山峰,群山環繞,這樣相對封閉,有山有水的區域自然讓人產生一種神秘感。再比如喀納斯湖,“喀納斯”本身就是蒙語“美麗而神秘的湖”的意思,同時喀納斯湖空氣濕度較大,相對濕度一般為59%-90%,降水之后或者清晨也常常是霧氣籠罩,宛如仙境。

其次,喀納斯、長白山等地所處的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異域性??{斯湖是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而長白山天池則是中朝兩國的界湖,這種異域性元素也增添了他們的神秘色彩。

二、謠言傳播的特點

1.模糊不清的視頻或圖像

大多數水怪謠言都起于一些模糊的視頻和圖像,以喀納斯湖水怪謠言為例,曾多次有人聲稱拍到了所謂水怪的照片,其中引起大范圍關注的主要是兩張照片。一張拍攝于2004年,拍攝者是一位來喀納斯湖游玩的游客。2012年,《東方時空》欄目又播出的一段視頻,但這些圖像和視頻都只能看到所謂水怪的輪廓,拍攝地點和水怪也有很大的距離,完全不能辨識出是何種生物。視頻的模糊性一方面制造了神秘恐怖的氣息,另一方面也為謠言創造了可以再創造的空間。這種模糊的視頻可以在謠言傳播中成為無數個可以描述的漏洞,謠言家的創造力在這種模棱兩可中得到了發揮。

2.模糊的信源

以近期新出現的三峽水怪謠言為例,三峽水怪的謠言來自于網友拍攝的一則動態視頻,后流傳于網上。視頻的特征和其他以視頻流傳為起點的謠言一樣,有著模糊不清的圖像,圖像所配的文字是;“有網友在三峽壩區拍到神秘動物,體型碩大數米長,像游蛇一樣在水中游動”,并被媒體稱為“龍樣水怪”。提取視頻文字中的關鍵詞,再次證實了之前所總結的水怪謠言的共同點“體型碩大”、總體輪廓很像人們所熟悉的某幾種動物的結合體。

施愛東曾說謠言語法不僅要關注有什么還要關注缺失了什么,而其中最重要的缺失即信源的消失。

讓我們分析一下關于喀納斯湖水怪的較早的傳言:2004年的6月9日,一名正在湖邊旅游的游客透露說,他們同行的一些人,在喀納斯湖中看到了神秘水怪,而且好多人都拍攝到了照片。這就要說到四天前,也就是2004年的6月5號的早晨,這名游客和其他同行的侶伴在湖邊觀景,他們站在半山腰處,所以對湖面是視野十分開闊,這時突然看見水中,有兩個很亮的發光點。并且持續閃爍。好像正在游動。而且湖中的神秘神物不只一條,最少有四條。身長很長,它們的頭一會露出水面,一會又鉆進水面。于是一行人立即拿起相機進行拍攝。

在這段引人入勝,引發人聯想勾起人們好奇心的描述中,有著十分具體的日期以及細節的描述,但實際上提供的都是無效的信源。具體的時間也許是真實的,但“一名游客”是誰根本無從查證,在謠言流傳的過程中真實的時間伴著所謂的細節描述和無效的信息使謠言更具有迷惑性。有研究者曾經發現,這種擁有信息源的謠言相比于沒有信源的謠言傳播的更為廣泛。這類有模糊信息源的謠言狡猾的利用了人們的心理,一方面擁有表面的真實性,但實際上更為模糊和無證據可尋。

三、周期性的復現

1.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在眾多的水怪謠言中,大多數水怪謠言的發源地都是風景旅游地帶。英國的尼斯湖,中國長白山天池,新疆喀納斯湖,三峽庫區……這些地帶都是如今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而如今這些旅游地好像反而以水怪、湖怪而聞名。水怪謠言帶給這些地方的神秘性已經悄然成為了他們的旅游符號,在導游詞中也成為了必定會被介紹的內容。例如喀納斯湖的導游詞中就包括了喀納斯“四迷”,而水怪就是“四迷”之一:

傳說喀納斯湖有“湖怪”,當地圖瓦人放牧的牛、羊、馬、駝去湖邊飲水時,常被拖進湖中作了點心?!昂帧背3T谔靹偭粱螯S昏時出現,至于“湖怪”長的什么樣,誰也沒有看到過。據說,有一個圖瓦牧民去親戚家喝喜酒,回家時已近黃昏,路過喀納斯湖下馬轉身沖著山林小解,忽然聽到身后“嘩啦”一聲響,趕忙回頭,發現他的馬不見了,湖面上隱約看到一對“212”小汽車車燈般陰冷的大眼睛緩緩沉入湖中。他驚得酒醒了一半,連忙向村子里跑去,邊跑邊喊:"212"把我的馬吃掉了!村民們聽說后,紛紛組織起來,制作了一個大大的大釣鉤,用一頭牛做誘餌,用牛皮筋編成繩,繩的另一頭套上了二十匹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終于有了動靜,一聲令下,二十匹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馬口吐白沫,繃斷了牛皮繩,連“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沒有見著。新疆大學生物系曾經組織考察隊,于1985年7月20日,在觀魚亭上用高倍望眼鏡觀察到身長約15米的大紅魚,最多時一群竟達68條。但是喀納斯湖有沒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謠言融入當地景觀之中,成為景觀的一部分,也許在謠言傳播之初并不帶有這樣的復雜目的,但特殊事件一旦被謠言家們創造加工就帶有了特殊的傳播目的,在一波又一波的傳遞之中謠言本身的真實性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謠言的奇幻性帶來的吸引力。因此謠言的神秘性和無解性逐漸成為了為這些旅游地創造經濟價值的手段之一,為了創造連續不斷的經濟效益,水怪謠言由此長盛不衰,在一遍遍的傳謠、辟謠之中循環往復,在不久的以后換個面貌卷土重來。

2.謠言傳播公式:越模糊就越易傳播

水怪、湖怪謠言總是在發生、流傳、被辟謠、再發生再流傳中循環往復,這與謠言的傳播公式不無關系。根據謠言公式:R≈i×a。用語言表達就是:流行謠言傳播廣度隨其對相關人員的重要性乘以該主題論據的含糊性的變化而變化,重要性與含糊性之間的關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因為,如果兩者之中有一個為。,也就沒有謠言了”。[1]首先,含糊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謠言傳播要素,水怪謠言的含糊性正來源于那些模糊不清的圖像、視頻以及謠言家們所做的模棱兩可的描述。

謠言傳播的另一個重要要素是謠言對傳播群體的重要性。它們與群體文化傳統相吻合。巴薩德也認為,當謠言與當地的迷信相一致時,它們就會流行。集體意識中所認為的水中有龍,中國古代神話以及志怪小說,以及最為著名的《西游記》中都構筑了一個水下世界,水中有龍王,有龍宮,水作為一個異質空間是不屬于人所管轄的。因此構筑出許許多多的關于水下世界的謠言,總的來看還是這則謠言符合人們集體的認知,與群體文化相符合。

正是重要性和模糊性的相互作用,使水怪謠言得以長盛不衰。

3.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現代社會對海洋、水下世界的探索從未停止,但相比于陸地和天空,水下世界一直是人們開發的較為不完善的區域,由于水下巨大的壓力差使人們一直在嘗試突破進入水下的深度,甚至還有科學家利用基因技術來驗證水怪謠言。但似乎由于科技的局限性,辟謠似乎總是不那么徹底,水怪謠言也因此一次次卷土重來。

以喀納斯湖水怪謠言為例:謠言最初來源于很久以前的圖瓦人傳說,1980年水怪的目擊消息刊登在《光明日報》上,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此后不時也有游客聲稱見到水怪。到了2012年6月,央視《東方時空》節目播出一段“新疆喀納斯湖再現神秘水怪,掀巨大浪花”的視頻,喀納斯水怪的謠言又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每一次水怪謠言盛行之后,總有科學團隊對謠言發生地的水體進行實地考察和科學觀測,例如英國科學家就運用"DNA"技術來證實尼斯湖水怪的生物屬性。由于生物在水中移動時會留下皮膚、鱗片以及排泄物的DNA,調查在尼斯湖的不同地點、不同深度采集300份樣本進行DNA分析,為了揭開“尼斯湖水怪”的真面目??{斯湖水怪同樣也吸引了科學團隊的關注,1985年前后,新疆自治區就多次派專家團隊前往喀納斯湖進行實地考察,在專家團隊的實地調查之后,專家們推測所謂“水怪”應該是哲羅鮭。但奇怪的是人們好像并不十分關注水怪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么,或水怪是否真實存在,人們對水怪謠言的關注并非為了證實其真實性,而是滿足自己對未知領域中未知生物的好奇心,將其作為添加神秘要素的工具。這種心理不僅在現代社會中存在,實際上還有這古老的民間信仰背景。

四、古老信仰的現代變形

1、龍的傳說

在眾多水怪謠言的內容中,都有一個關鍵的部分即水怪長相似龍,或身體的某一個部分像龍。

關于水中有龍的神話及傳說根植于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之中,《山海經》中就有關于龍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渴。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庇帧逗M饨洝罚骸扮娚街?,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p>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p>

2.水鬼、水怪的民間故事

《太平廣記》中關于水鬼的傳說:

時無風濤,驚浪翻涌,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髻,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復出。時楚多知名士,與湯相顧愕驚,不知其由。

喀納斯湖水怪謠言的要素之一即水怪吞食了岸邊的馬以及其他牲畜,因此,現代謠言中水怪吞食牲畜似乎是古老傳說母題的現代變體。筆者認為這一傳說母題的來源是古老的向水怪獻祭的民間習俗。為了使國家有好的收成,古時人們常常會以童男童女或者牲畜作為祭品獻給河神或土地女神,含有農業社會起源的思想。但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儀式的逝去,只留存下民間故事,故事中的情節不再作為儀式的解釋后,就變成了恐怖故事,使人產生恐懼。這似乎亦可以解釋為什么水怪的謠言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因為這些出現的謠言的地域都有著農業文化的傳統,因此有著相類似的古老祭祀儀式。

《子不語》中也有關于水怪的故事一一《西江水怪》:

徐漢甫在江西見有咒取魚鱉者。日至水濱,禹步持咒,波即騰沸,魚鱉陣至,任擇取以歸。其法不可多取,約日需若干,僅給其值而已。一日,偶至大澤,方作法,忽水面涌一物,大如獼猴,金眼玉爪,露牙口外,勢欲相攫。其人急以蒙首走。物奔來,躍上肩,抓其額,人即仆地,流血暈絕。眾咸奔救。物見眾至,作聲如鴉鳴,躍高文許遁去。人不敢捕,傷者亦蘇。土人云:“此水怪也,以魚鱉為子孫。吾食其子孫,故來復仇耳。其爪利,遇物破腦,非蒙首而得眾力,則斃其爪下矣?!?/p>

這與剛果河中要給水怪獻祭以及喀納斯水怪吞食河邊的動物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看來,這種對水中生物的想象自古有之,一方面來源于對未知世界的好奇,還有對于水下世界的恐懼。水似乎與陰間世界有著聯系,古希臘神話以及俄羅斯民間故事里就有水中蛇妖來人間捉人的故事,吞食是原始時期的割禮儀式的一部分,隨著儀式的淡化,逐漸只剩下作為解釋一時的神話。

另外在普羅普所著的《t申奇故事的歷史起源》中說到過蛇妖的故事,蛇妖在各個國家古老故事中都有留存。普羅普認為神話中蛇妖的吞食母題與古老的授禮儀式有關,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殘存著類似的觀念:希臘神話中有什么弗里特拉與陀羅神相斗的故事,在古老中國蛇妖也被認為是水的霸占者,居住在水宮中。

關于水怪的謠言在經歷了漫長的流傳過程后,如今仍然活躍于互聯網之中,在不同的地域變換著不同的文本復現,總的來看,水怪謠言還是來自于人們的一種人們對陌生事物的潛意識中的恐懼,裹挾著古老信仰在人們腦海中的留存,并在新興媒介的幫助下一次次發酵,一次次重現。謠言是民間故事的初級形態,如今水怪謠已經不僅限于謠言的形式傳播,而演變為民間故事,或作為影視作品的母體展現在大熒幕上,但其核心的母體依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注釋:

①馬東峰.長白山民間傳說的文化詮釋.延邊大學學報[J],2019(6).

②王瓊 劉建明.謠言研究的方法論述評.當代傳播[J],2011.

參考文獻:

[1]新浪網.三峽水怪?!.[EB/OL],http://finance.sina.com.cn/wm/2019-09-15/doc-iicezzrq5884143.shtml

[2]施愛東.網絡謠言的語法.民族藝術[J],2016.10(5).

[3]施愛東.謠言作為民間文學的文類特征.民族藝術[J],2016(3).

[4]施愛東.謠言的發生機制及其強度公式.民族藝術[J,]2015(3).

[5]李若建.謠言的建構:“毛人水怪”謠言再分析.開放時代[J],2010 (3).

[6]張靜.西方傳說學視野下的謠言研究.民俗研究[J],2016(3).

[7]施愛東.災難謠言的形態學分析一一以5.12汶川地震的災后謠言為例.文化研究[J]2008(3).

[8]世界十大恐怖水怪,中國四大水怪紛紛上榜-51區未解之謎網.[EB/OL],https://www.51qumi.com/46325.html.

[9]祁澤宇.恐懼陌生:“艾滋謠言”的類別與演變.中國艾滋病性病[J],2019(8).

[10]黃楊.“龍樣水怪”.青年記者[J],2019(10).

[11]陳福民.揭開“水怪”的神秘面紗.科學探索[J],2018.

作者簡介:劉媛小棋(1997-),女,漢族,江蘇人,碩士,研究方向:民間文學與民族文化。

猜你喜歡
傳播特點周期性
一般函數的周期性與三角函數相結合的兩個重要結論
全媒體視角下的彈幕傳播
磁場周期性問題的剖析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數對稱性與周期性的問題
重大突發事件中政務微博的響應表現
多屏環境下體育節目的傳播特點及改革策略
自媒體傳播特點以及優劣勢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
脫發的生物學機制及治療方法
新媒體背景下的影視傳播途徑及傳播特點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