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間數據驅動的線上混合式教學實踐

2020-08-25 07:06趙希武
計算機教育 2020年8期
關鍵詞:微信模型課堂

王 莉,趙希武

(內蒙古師范大學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0 引 言

疫情期間,大學計算機公共課構建了以資源平臺、直播平臺、交流平臺三大平臺為核心,以大數據反饋為導向的“平臺+數據”的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并用此模型實施教師和學生居家教與學,確保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有成效地穩妥推進線上教學活動,全力保障學生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質量同質等效[1]。

1 “平臺+數據”的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構建及教學實施

1.1 “平臺+數據”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的構建

“平臺+數據”的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如圖1所示。平臺包括資源平臺、直播平臺、交流平臺三大平臺。

資源平臺包括“學堂在線SPOC 平臺”和“學堂云APP 平臺”,“學堂在線SPOC 平臺”供電腦端使用,“學堂云APP 平臺”供手機端使用。資源平臺上放置了所有的教學資源,學生主要在該平臺上完成學習,可以在平臺上觀看教學視頻,完成交互練習、測試,提交作業等,還可以參與班級主題討論,向老師或同學提問。

圖1 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

直播平臺由釘釘和雨課堂構成,釘釘主要用來簽到、直播課程、答疑,而雨課堂可以完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包括測試、彈幕、投稿等。

交流平臺即微信群,為每個教學班級單獨設立微信群,用于教師和學生的快速交流、答疑以及通知學生一些重要的事情與時間節點。

數據中心是用來支撐教學的,它的數據來源于三大平臺,通過三大平臺獲取教學過程中的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地修正教學過程,達到精準施教。

1.2 “平臺+數據”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型的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實施流程如圖2 所示。教師可將三大平臺和數據中心融入課前、課中、課后3 個環節,適時開展教學活動。

圖2 教學實施流程

1.2.1 課前環節

首先在課前由雨課堂在班級里發公告,告知學生MOOC 平臺資源開放時間(以下將SPOC平臺和學堂云平臺統稱為MOOC 平臺),并且推送學習任務單以及輔助學習資源。教師由班級微信群提醒或通知學生登錄雨課堂查看相關信息及資料。

學生接收到雨課堂發來的學習任務單之后,登錄MOOC 平臺,觀看教學視頻,完成交互練習以及主題討論和測試。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在MOOC 平臺討論區相互討論,任課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或者也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向教師提問,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答疑。

1.2.2 課中環節

課中,即直播課堂,用釘釘實施直播,用雨課堂實施互動。教師利用釘釘進行簽到記錄考勤,督促學生參與直播課堂。直播時主要對課前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其次對課前實操類的問題進行答疑,現場演示。為了調動學生隔空上課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和學生進行互動,如彈幕、投稿等,也可以進行課間小測和課上小測,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1.2.3 課后環節

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向學生推送關于所學知識的梳理與總結、輔導資源以及課后測試題,為了能讓學生及時查收雨課堂資料,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提醒學生接收資料,并告知完成測試的時間節點。在課后的復習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問題,教師會在微信群里答疑。

1.2.4 數據驅動

通過三大平臺實施教與學的過程中,數據中心通過智慧教學工具收集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即時學習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及其分析,督促、檢查、指導學生的學習,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以數據為驅動進行精準教學。從各個平臺獲取的一些典型數據列舉如下。

1) 從資源平臺獲取的數據。

(1) MOOC 平臺學習總成績中,各分數段人數分布:0—59.99 分數段的有72 人,60—69.99分數段的有0 人,70—79.99 分數段的有0 人,80—89.99 分數段的有0 人,90—100 分數段的有0 人。因為剛開課3 周,學生學習的總成績還沒有拉開差距,分數比較集中,通過統計的數據,教師可以實時調整教學策略。

(2) MOOC 平臺各個學生分項成績見表1,該表可以下載為Excel 格式,將下載的成績表通過微信群發給學生,可提示學生哪部分成績差,需要加強;教師也可以從數據中獲取各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分批指導、分層教學。

2)從直播平臺獲取的數據。

(1)從釘釘直播平臺獲取直播基本數據,教師從直播數據中可以看到學生的聽課時長,監督學生認真學習。

表1 MOOC 平臺各個學生分項成績

(2)從雨課堂可獲取與學生課堂互動的數據,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調整教學。

2 教學調查分析

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從“家中學習電子設備、網絡速度、線上學習的出勤率、線上學習的自律性、線上教學的學習效率、在線學習的效果、疫情結束返校后希望的教學形式”等維度統計分析學生線上學習狀況。面向大一本科生,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2 400 份,回收有效問卷2 205份。問卷主要數據分析如下。

(1)居家學習電子設備,見表2:大部分學生使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多選)

表2 居家學習所使用的電子設備

(2)網絡速度,見表3:基本上都能滿足學習的要求。

表3 網速情況

(3)線上學習的出勤率,見表4:出勤率達到了95%,好于傳統教學。

表4 線上學習出勤率

(4)線上學習的自律性,見表5: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占87.98%以上。

表5 線上學習的自律性

(5)線上教學的學習效率,見表6:學習效率較高以上的占86.58%。

表6 學習效率

(6)在線學習的效果,見表7:學習的效果滿意以上占91.48%。

表7 學習效果

(7)疫情結束返校后希望的教學形式,見表8:大部分學生愿意采用網絡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

表8 返校后希望的教學形式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平臺+數據”線上混合式教學切實可行,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由于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屬于實踐類操作較強的課程,需要不斷地加強練習,進行實操,這就需要電腦,而一部分學生沒有電腦,是通過手機APP 進行學習的,這無疑降低了學習的質量。

(2)網絡問題,無論是上平臺學習參與討論,還是觀看直播等,都需要網絡,而有時網速較慢,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心情,降低了教學質量。

以上兩方面問題都是由于客觀因素造成的,鑒于此,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部擬在開學后,開放公共機房,配備專職教師進行集中指導答疑,對個別學生做好補救措施。

3 結 語

疫情時期“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是保障學生繼續學習的有效措施,但是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型是關鍵[2]。通過對計算機公共課線上教學的實踐,可以看出“平臺+數據”教學模型切實可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未來的教學將會發生以下變化[3]:①在線開放資源平臺(如MOOC、SPOC)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任何課程都需要逐漸建設和完善,并利用這種平臺開展教學,學生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學習,將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②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模式來說是一種挑戰,將來會逐漸地代替傳統教學模式;③基于數據驅動的教學導向,督促學生學習,指導教師教學,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猜你喜歡
微信模型課堂
適用于BDS-3 PPP的隨機模型
自制空間站模型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嘻游課堂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模型小覽(二)
微信
離散型隨機變量分布列的兩法則和三模型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