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連二礦低變質程度煤層孔裂隙及其分形特性

2020-08-27 07:28疏義國胡繼松
煤炭工程 2020年8期
關鍵詞:孔容維數微孔

疏義國,胡繼松

(淮河能源西部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煤是一種多孔介質,根據直徑大小,煤中孔隙可分為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1],而煤中的裂隙則由內生和外生裂隙構成。微孔和小孔是瓦斯吸附的主要空間,而大孔、中孔以及煤體中的裂隙則形成了瓦斯輸送的通道,二者相輔相成,成為瓦斯儲存和抽采的必要組成部分[2]。同時,煤中的孔裂隙較多時,其比表面積較大,吸氧能力也較強,因而對自然發火也有一定的影響[3,4]。

煤體中的裂隙與成煤過程中遭遇的地質構造運動具有一定的關系[5],而煤體中的孔隙則與煤的變質程度等多個因素相關[6]。不同的煤儲層,雖然煤的變質程度相關不大,但煤體中的孔裂隙特性可能相差較大[7],因而對于不同塊段內的煤層,應該對其孔裂隙特性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文對變質程度低的色連二礦2號煤層孔裂隙特性進行系統研究,掌握其分布特性,為瓦斯抽采和抑制低溫氧化與自然發火提供基礎資料,并為鄂爾多斯東勝礦區安全高效開采提供借鑒。

1 煤層賦存情況

色連二礦地面標高+1421~+1500m,2號煤層標高+1095~+1150m,為變質程度較低的長焰煤,其干燥無灰基揮發分達39%。2號煤層距上覆3號煤層20.31~28.93m,煤層厚度變化較大,煤層中部與東部為1.5~1.9m,而西部1.9~2.9m。2號煤層煤層傾角0°~2°,平均值為1°,煤層內斷層較少,煤層賦存條件較簡單。2號煤層自然發火期較短,為20~41d,平均30d,屬易自燃煤層。

由于2號煤層直接頂為1m左右的泥巖,關鍵層為較堅硬的3m厚中粒砂巖,為瓦斯賦存提供了條件,在2號煤層開采過程中,經常發生瓦斯異常涌出;同時,由于該煤層孔隙率較大、吸氧特性較好等原因,自然發火期較短,因而,必須對該煤層的孔裂隙特性進行系統研究,為礦井的安全生產提供基礎支撐。

2 煤層裂隙統計分析

根據前蘇聯礦業研究所和蘇現波[7]對煤的破壞程度的分類,把2號煤層的煤樣分為:I類非破壞煤、Ⅱ類破壞煤、Ⅲ類強烈破壞煤、Ⅳ類粉碎煤,以及Ⅴ類粉末煤。

通過對2號煤層內部507條大中型煤層裂隙進行分析,見表1,可以發現,在2號煤層東部節理與裂隙發育可以分為兩類,分別為N25°W和N65°E兩個方向,多為共軛節理,且其角度多為60°左右,節理與裂隙中多為揮發性物質。裂隙發育頻率均勻,為0.7~1.8條/m,一般1.1條/m。

宏觀上,按照煤中裂隙的延展長度可分為6個級別,見表2。

根據統計分析,2號煤層中Ⅲ級、Ⅳ級、Ⅴ級裂隙最多,不同類別煤中的裂隙發育和延展特性不同。在Ⅱ類菱形包裹煤樣中,裂隙呈魚網狀分布,每個包裹體由8個面包裹起來,大包裹體(一般30~40cm)包裹著小的包裹體,包裹體的表面為具有揮發性組分的裂隙面。在Ⅳ類粉碎煤和Ⅴ類粉末煤中裂隙密度大、幾何尺寸小,因而難以觀測。在Ⅲ類煤樣中,裂隙呈近似于平行的方式呈現,裂隙的密度也較大,裂隙與層理之間的角度較小,在這類煤中,裂隙充分發育、密度大,因而難以觀測。

表1 煤樣裂隙數量

表2 宏觀裂隙分級

通過對2號煤層內大量裂隙的觀測發現,對于Ⅲ級、Ⅳ級和Ⅴ級裂隙,隨級別的增大,裂隙的數量也不斷增大,但其延展長度不斷降低。

微觀上,通過顯微鏡測定,2號煤層裂隙寬度較小,為3~350μm,通常為7~50μm,因而裂隙的壓實性較好。對于一些被方解石礦化的煤樣,其裂隙寬度為1.5~2.5mm。煤中裂隙呈平直、分叉、羽狀、齒狀、縫合狀等多樣性發育。

通過煤層裂隙統計可以發現,礦區內宏觀裂隙相對較少,說明礦區在成煤過程中受到地質構造作用較小,煤層賦存相對較均勻、穩定,不存在與地面及其他地層相溝通的大型裂隙,因而存在瓦斯異常賦存區、自然傾向性異常區的可能性也較低。

3 煤的孔隙特征實驗研究

采用美國Micromeritics公司研發的ASAP2460孔隙與比表面積測試系統,可對0.3~500nm范圍內的納米級孔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積進行測定[8]。煤樣的粒度為0.18~0.25mm,采用高壓容量法進行液氮吸附實驗,液氮的純度為99.99%。

3.1 測試結果

利用液氮吸附實驗對2號煤層井田范圍內Ⅱ類、Ⅲ類、Ⅳ類和Ⅴ類煤的煤樣進行測試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煤樣孔裂隙容積的測試曲線和液氮吸附曲線如圖1、圖2所示。

表3 孔容實驗結果均值

表4 比表面積實驗結果均值

圖1 不同煤的孔容曲線

通過實驗發現,Ⅱ類煤中微孔及超微孔的總數及其占比較小。煤樣破碎程度越高,微孔及超微孔總數及煤樣比表面積越大。Ⅴ類煤的煤樣孔容和比表面積分別達到了1964×10-5cm3/g和4804×10-3m2/g,分別是Ⅱ類煤的8.2倍和9.3倍、是Ⅲ類煤的27.3倍和29.8倍、是Ⅳ類煤的8.5倍和8.52倍。表明煤層所經歷的構造運動越多、越嚴重,煤體孔容和比表面積越大,煤中孔隙的連通性也越好。這些孔裂隙可以為氣體提供運移通道,同時也提高了煤的吸氧能力,由于該煤層內煤的揮發分較高,因而對煤的低溫氧化與自然發火帶來不利影響。

圖2 各類煤吸附回線

從圖2中的煤樣吸附回線可以看出,四類煤的氮吸附回線的基本形式大致相同,說明了煤體中孔、裂隙的結構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各煤樣在相對壓力P/P0(即平衡蒸汽壓力/同溫度下吸附質飽和蒸汽壓力)小于0.5時呈以單分子層吸附為主的吸附狀態,相對壓力P/P0處于0.5~0.9區間時呈以多分子層吸附為主的吸附狀態,而當P/P0>0.9時,呈現出以毛細管凝聚現象為主的吸附狀態,各曲線的形態和轉折點大致相似,反應了各煤樣具有相似的物理屬性。

然而,隨著煤的破碎性提高,煤樣的吸附容積不斷提高,且以Ⅴ類煤為最大,Ⅳ類煤次之,Ⅲ類煤再次之,Ⅱ類煤最小。說明煤中孔隙的連通性逐漸增大,原本封閉的孔隙相互貫通而形成半封閉甚至貫穿型孔隙。特別是當P/P0>0.9時,由于Ⅴ類煤中的納米級微孔較多,使其在這一階段的吸附容積顯著高于其他類型煤。同時,由于各類煤中相對封閉的孔的容積不同,使得吸附回線中吸附曲線和脫附曲線之間的寬度也產生變化,即,Ⅴ類煤中的封閉孔的容積較大,因而吸附回線中吸附曲線和脫附曲線之間的寬度也較大,Ⅳ類煤次之,Ⅲ類煤再次之,Ⅱ類煤最小。

研究發現,在孔容測試結果中(表3),5~10nm的納米級孔的孔容隨破碎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且呈現出D1型吸附回線(圖2)。各類煤樣的吸附回線中的解吸線在相對壓力值為0.5左右時形成拐點,迅速與吸附線重合,說明煤樣中含有大量孔徑為3nm左右的細頸型裂隙。

通過對比色連二礦各類煤的孔隙率與吸附回線可以看出,隨著煤的破碎程度的提高,微孔所占比例提高,使得過渡孔及2.5nm以下孔所占的比例下降,煤樣中的比表面積提高,從而對氣體的吸附與儲存能力也相應的提高。

3.2 比表面積和孔容隨孔徑分布的關系

利用BJH方程,獲得各類煤樣的比表面積增加量和孔容增加量隨孔徑分布的變化關系,如圖3、圖4所示。

圖3 比表面積增加量隨孔徑分布的關系

圖4 孔容增加量隨孔徑分布的關系

從表3、表4和圖3、圖4可以看出,煤樣的破碎程度越高,孔容越大,微孔所占的比例越大,且煤樣的比表面積也越大,說明比表面積增量與孔容增量具有相關性,Ⅴ類煤孔容的增量最大,Ⅳ類煤再次,Ⅱ類煤最小。對于Ⅱ類煤,其孔容與比表面積的增量隨著煤階的變化不大;但隨著煤樣破碎程度提高,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煤體結構破壞,再加上新形成的開放性裂隙,使得內部的可揮發性組分能夠揮發出來,形成新的微孔和超微孔,導致煤樣的平均孔徑顯著降低,微孔和超微孔占比上升,并以Ⅴ類為最大,但這些孔的連通性相較于Ⅱ類煤差。

相對于Ⅱ類煤,Ⅴ類煤的孔隙多集中于平均孔徑小于50nm的微孔,并在平均孔徑50nm左右時,微孔的占比達到峰值。對于平均孔徑小于30nm的微孔,孔容增量相對于比表面積增量更加集中(圖4)。對于平均孔徑大于50nm的孔隙,孔容與比表面積增量的變化分別呈現增大和降低兩個相反的趨勢,說明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小孔占比較大,增大了煤樣的比表面積,使煤樣吸附甲烷和氧的能力增強。

4 煤中孔隙的分形特性

4.1 計算方法

分形理論為零碎的孔隙特性數據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11],其中較為常用的模型計算方法為海綿模型。該模型是在Wash burn方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12],首先構建注氮體積與平衡蒸汽壓力之間關系函數:

ln(?Vp/?p)=ln(γ×pDn-4)

(1)

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分形維數Dn:

Dn=(ln(?Vp/?p)-lnγ)/lnp+4

(2)

令λ=ln(?Vp/?p)/lnpln(?Vp/?p),則分形維數Dn:

Dn=λ+4

(3)

式中,p為平衡蒸汽壓力,MPa;Vp為某一孔徑的孔隙在壓力p下的注氮量,mL;γ為無量綱常數。

4.2 分形維數響應

通過分形維數計算發現,色連二礦2號煤層孔隙特性分形維數位于2.35~2.76,分形維數與各類煤樣的之間的關系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Ⅱ類煤的維數較小,各測算樣本計算結果差別較小,而Ⅲ類和Ⅳ類則有顯著差異;Ⅴ類的分形維數值相對較大,但與Ⅲ類和Ⅳ類相比,各測算樣本計算結果差別也較小。說明,隨著煤樣破碎程度的增大,分形維數不斷增大,各測算樣本計算結果差別也不斷增大,而對于Ⅴ類煤,由于煤樣呈粉末狀態,趨同性較好,分形維數的測算結果的差別反而不大。

圖5 分形維數與煤樣破碎程度的關系

4.3 分形維數結構性特征

利用分形維數與孔隙結構特性之間的映射關系可分析煤樣孔隙結構特性。由前文可知,煤樣的孔容主要分布在1.95~14.54mm3/g,占納米孔總孔容的74%~83%。由圖4可知,各煤樣的孔容及孔隙率與其分形維數均呈指數關系,當Dn<2.6時,其數值呈離散聚集分布,但仍具有較明顯的趨勢性,當Dn>2.6時,各數值與擬合線的具有較好的趨同性[13-15]。

煤樣的孔容及孔隙度與其分形維數關系如圖6所示,圖6表明,煤體的分形維數在不同破碎程度煤樣中孔隙結構特性的配置作用。破碎程度較低的煤,總孔容較低,其分形維數亦較低,而破碎程度較高的煤則相反,但由于其容易被壓實,因而盡管其總孔容較高,但透氣性并不好。

圖6 煤樣的孔容及孔隙率與其分形維數的關系

過渡孔與煤體的滲流特性密切相關,其與分形維數之間的關系如圖7所示,當Dn<2.6時,過渡孔占總孔容的比例較高,而隨著Dn增大,過渡孔的孔容占比逐漸降低,這說明隨著煤體破碎程度的增加,過渡孔比例逐漸降低而變成輸氣能力較好的擴散孔。同時,隨著Dn增大,孔徑小于10nm的納米級孔的總孔容降低,反映了其儲氣能力有所下降。

圖7 分形維數與過渡孔孔容比的關系

4.4 參數分析

Dn與平均孔徑、比表面積及最大吸附量的關系如圖8所示。隨著煤樣破碎程度的提高,Dn增大,煤中孔隙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平均孔徑降低,比表面積增大。

圖8 Dn與平均孔徑、比表面積及最大吸附量的關系

通過計算可以發現,Ⅴ類煤的分形維數最大值2.76,表明Ⅴ類煤的孔裂隙充分發育且復雜,相應的,其比表面積及吸附甲烷和氧的能力亦最大。同時Ⅴ類煤中平均孔徑在30nm以下的孔隙充分發育,吸附量達到了8.936mL/g,其吸附回線中吸附過程曲線與解吸過程曲線區分明顯,如圖2(d)所示;而Ⅱ類煤則相反,其最大吸附量僅為1.239mL/g。

色連二礦2號煤層煤體松軟,開采后采空區遺煤多為Ⅴ類煤,煤體破碎嚴重,分形維數高,比表面積大,吸附氧的能力強,自然發火期短,給礦井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

5 結 論

1)Ⅲ級、Ⅳ級和Ⅴ級裂隙發育較充分,且隨級別的增大,裂隙的數量也不斷增大,但其延展長度不斷降低。2號煤層裂隙呈多樣性發育,且壓實性較好,裂隙寬度為3~350μm,通常為7~50μm,而對于一些被方解石礦化的煤樣,其裂隙寬度為1.5~2.5mm。

2)煤樣的破碎程度越高,微孔及超微孔的總數及煤樣的比表面積越大。Ⅴ類煤的煤樣孔容和比表面積分別是Ⅱ類煤的8.2倍和9.3倍、Ⅲ類煤的27.3倍和29.8倍、Ⅳ類煤的8.5倍和8.52倍。煤中孔裂隙可以為煤層氣提供運移的通道,同時也擴大了比表面積,提高了煤的吸氧能力,再加上該煤層內煤的揮發分較高,因而對煤的低溫氧化與自然發火帶來不利影響。

3)色連二礦2號煤層的四類煤的氮吸附回線基本形式大致相同,反映了各煤樣具有相似的物理屬性。隨著煤的破碎性的提高,煤樣的吸附容積和吸附回線中吸附曲線和脫附曲線之間的寬度不斷增大,且以Ⅴ類煤為最大,Ⅳ類煤次之,Ⅲ類煤再次之,Ⅱ類煤最小。

4)隨著煤體破碎程度的增大,其孔隙分形維數不斷增大,以Dn=2.6為拐點,當Dn<2.6時,過渡孔占主要地位,煤體的儲氣能力亦較強,滲流能力則較弱;當Dn>2.6時,過渡孔的占比逐漸下降,滲流能力隨之加強,但儲氣能力則不同程度的下降。隨著分形維數增高,比表面積增大,吸附氧的能力增強,導致發火期變短,給礦井安全生產帶來了隱患。

猜你喜歡
孔容維數微孔
一種微球狀流化床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β-變換中一致丟番圖逼近問題的維數理論
一種打微孔改進結構的塑料編織袋
一類齊次Moran集的上盒維數
勘 誤
飽和蒸氣壓對礦物孔隙結構影響的研究
帶旋轉孔容腔瞬態演化與建模方法研究
強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膜蒸餾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備
微孔發泡塑料中成核劑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