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講幼兒文學的游戲性

2020-09-01 03:14方衛平
地理教育·當代幼教 2020年5期
關鍵詞:游戲性文學游戲

方衛平

幼兒文學的游戲性是指幼兒文學從內容、語言、體式到內在精神,都體現了一種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游戲特性。幼兒文學的藝術始終與游戲特有的快樂、自由的愉悅聯系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文學就是一種特殊的幼兒游戲。

一、幼兒與游戲

“游戲,幾乎就是童年的象征?!睂τ變簛碚f,生活就是游戲,而他們的游戲也就是生活。游戲是幼兒的一種本能需要。這一需要在幼兒生命起始之初,就已經銘刻在了他的精神之中,它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體遺傳編碼的一部分。我們看到,許多動物會在幼年期都表現出某種游戲的本能,而我們人類直至成年期仍然對游戲保持著內在的狂熱需求,盡管這些游戲在形式上截然有別于兒童游戲。游戲對幼兒來說不是一種剩余精力的簡單耗費,而是包含了學習、創造和娛樂層面的多重意義。

1.游戲是一種學習

就像小貓小狗通過游戲來學習未來的生存技能一樣,兒童也通過游戲模仿和學習成人世界的規則。我們看到兒童在過家家等游戲中進行外在世界的各種角色扮演,并在這一實踐性的扮演中溫習和鞏固他們對于外在世界的各種認知。因此,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就這樣說:“我的朋友,請不要強迫孩子們學習,要用做游戲的方法?!备郀柣舱f過,“游戲是兒童們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碧K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兒童游戲“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兒童在游戲中怎么樣,當他長大的時候,他在工作中也多半如此?!?/p>

幼兒早期游戲所指向的往往是一種認知性學習。3歲前幼兒一般是從觀察他人游戲開始,逐步進入到獨自游戲階段。這一時期,他們自己的游戲通常需要一些具體的游戲物(玩具)。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仔細地察看游戲對象,動用觸覺、聽覺、視覺甚至味覺來認識和熟悉它們,以“假裝”的方式為它們安排想象性的扮演。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需要充分調動起自己的感知覺以及觀察、注意等基本的認知能力。我們經??吹接變号踔粋€簡單的新玩具,仔細觀察和琢磨著它的模樣,重復著它的功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世界中。這一時期,即便在游戲時有其他幼兒參與,他們所關注的也是具體的游戲物,而不是身邊的玩伴。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游戲也由認知性學習向著社會性學習的功能方向拓展。在4歲左右的孩子身上開始出現了合作游戲。幾個孩子為了某個游戲目的組織起來,并共同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展開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人際關系逐漸變得重要起來。幼兒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分工和合作,才能順利適應和完成游戲活動的目標。因此,這類游戲對于促進幼兒的社會性學習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2.游戲是一種創造

游戲的過程對游戲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與想象力有關的創造的過程。在游戲中,他們的世界脫離了現實物質世界的束縛,而進入到了一種近似于夢想的國度。一根竹枝可以成為一匹駿馬的象征,一把椅子可以成為一輛車子的象征,一個用小石子壘起的簡陋的石包,完全可以被想像成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與成人相比,年幼的孩子有著在現實和創造的幻想之間隨意進出的能力,因此,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普普通通的物事,在他們看來,可以瞬間幻化為游戲中真實的幻想事物。通過這樣的方式,幼兒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普通語境下,為自己創造出一出又一出奇妙的場景。所以弗洛伊德說,“每一個正在做游戲的兒童的行為,看上去都像是一個正在展開想象的詩人,你看,他們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圍的世界,使它以一種自己更喜歡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嗎?”

與此同時,游戲中的幼兒也能夠借助于想象,為自己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角色位置:強大的國王、美麗的公主、能干的指揮員、了不起的火車司機,以及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這樣的角色扮演中,幼兒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為自己設想各種不同的生活情境,以及與這些情境相應的行動規則。因此,每一次游戲都是一次故事的創造,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所動用的豐富的想象能力和特別的想象邏輯,既展示了幼兒獨特的創造力,同時也發展著這一創造力。

3.游戲是一種娛樂

就像成人通過運動、比賽等各種游戲來為生活增添樂趣一樣,游戲對幼兒來說也是生活快樂的一個重要源泉。游戲中的幼兒總是愉快的,這種令人滿足的快感有助于強化幼兒潛意識中對世界和生命的積極態度,也有益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幼兒時期始終伴隨著愉悅的滿足感度過的孩子,長大后對于周圍世界和他人有著更為正面的認識傾向,對于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也更能表現出樂觀的應對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種觀點甚至認為,如果個體童年時期未能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那么即便在他成年之后,他也一定需要一個時期,通過游戲來重新彌補童年時代缺失的快樂。

在幼兒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游戲和對游戲的尋求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幼兒文學也是幼兒體驗游戲的其中一個特殊的場所。

二、幼兒文學的游戲特征

一般說來,我們對于一本幼兒圖書的期待通常是,它首先必須是“好玩”的,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夠吸引幼兒讀者的注意,也才有可能被幼兒所順利接受。這里所說的“好玩”,就包含了對于幼兒文學游戲特征的一種樸素的認識。

對幼兒文學來說,幼兒文學作品提供給他們的,首先也是一個游戲,這個游戲是由語言作為最基本的承載物的,其游戲內容主要也在語言的層面上展開。在此基礎上,它同樣可以被轉化為普通的幼兒游戲。

幼兒文學的游戲性表現在幼兒文學文本的各個層次。

1.形式的游戲性

幼兒文學所格外重視的語音上的韻律感,本身就指向著某種游戲的特性。對幼兒來說,他們總是在理解一首兒歌的意義之前,先愛上它所帶來的聲音游戲的。這些結構工整、排列有序、高低頓挫、抑揚諧和的歌謠,在形式上包含了很大的語言游戲的成分。

幼兒文學作品在形式上的游戲特征,還表現在它所具有的多種文本呈現形式上。比如幼兒所喜歡的立體書,是在書頁翻開時利用事先設計好的折紙效果,將故事場景立體地呈現在幼兒面前。這樣的設計使平面的書頁中容納了立體的景象,從而能夠給閱讀過程帶來一種變魔術般的游戲效果。另有一些幼兒文學圖書會在書中設計特殊的視覺游戲,比如通過畫面的設計剪裁,使得前一頁上出現過的一種事物,透過后一頁的布景來看,又變成了另外的事物。此外還有揭開每一頁畫面上的小紙片就能發現一些小秘密的圖書、會發出不同動物叫聲的動物知識圖畫書,等等。這些圖書都將游戲的元素添加到了傳統的圖畫和文字故事中,從而進一步增添了閱讀的游戲性。

立體書內頁

2.內容的游戲性

幼兒文學離不開故事的編織,而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游戲。即便是在短小的童謠中,除了音韻上的語言游戲之外,也往往包含了一個含有游戲內容的小情節。比如下面的這首兒歌:

捉迷藏

[臺灣]林芳萍

捉迷藏,

哪里藏?

綠草叢里藏一藏。

伸出頭,

望一望,

頭上一只綠螳螂。

這首兒歌所吟唱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幼兒捉迷藏游戲。

與此同時,幼兒文學作品也常常通過一種離奇、夸張的想象,來刻意制造情節的游戲性。比如蘇斯博士的韻文體童話《戴帽子的貓》,在語言游戲之外,也包含了一個富于游戲趣味的故事。故事中,在一只戴帽子的貓的帽子下,我們看到了另一只戴帽子的貓;就在這只貓的帽子里,又有另一只戴帽子的貓……這樣一次次下去,幾乎沒完沒了。隨著帽子變得越來越小,從里面出來的貓也一只比一只小。這個故事并不傳達什么特別的生活知識或內涵,而就是一個滑稽、好笑的游戲,但這個游戲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來了難忘的快樂。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宮西達也的圖畫書《好餓的小蛇》提供了另一種夸張的故事游戲。好餓的小蛇吃下什么,它的身體就會變成那個形狀。于是我們看到了小蛇的身體先后呈現出圓圓的蘋果、彎彎的香蕉、三角形的飯團、串狀的葡萄、帶刺的菠蘿等形狀,當小蛇最后吞下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時,它的身體也完全變成了蘋果樹的形狀。圖畫書的整個故事就是一次奇想的游戲,盡管在現實生活中,小蛇并不真的把這些東西當作食物,但這并不妨礙游戲過程的展開。在閱讀實踐中,幼兒們對這樣的故事游戲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興趣和熱情。這正如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姜尼·羅大里(又譯作喬安尼·羅達立)說的,“故事其實就是玩具的延伸,也是發展與愉快的種子?!?/p>

3.操作的游戲性

最早的幼兒文學是伴隨著游戲而誕生的,它本身就是游戲的一個部分。在傳統歌謠中,至今仍然保存著大量幼兒游戲歌謠,這些歌謠是各個游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唱詞”。比如“又會哭,又會笑/三只黃狗來抬轎/一抬抬到城隍廟/城隍菩薩看見哈哈笑”,是大人與嬰兒之間做逗笑游戲時念誦的歌謠;“扯扯拉拉/抱個娃娃/抱抱喂喂/上床睡睡”是幼兒過家家游戲的歌謠;“炒蠶豆/炒豌豆/骨碌骨碌翻跟頭”則是配合一種手拉手的動作游戲所唱的歌謠。此外還有配合跳繩、踢毽子等游戲所吟唱的歌謠。比如下面的這首游戲兒歌:

一個毽踢八踢,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這是一首配合踢毽子游戲時吟唱的數數歌,它具有雙重功能,一是作為一個完整的游戲環節從開始到結束的標志,二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除了口頭吟唱的童謠之外,書籍形式的幼兒文學作品也可以成為孩子游戲的對象。比如專為幼兒設計的一些洗澡書,其題材往往與水有關,甚至在外形上也被設計成某種游水動物的形象。同時,書的材質是防水的,可以漂浮在澡盆里。這樣,幼兒便可以一邊洗澡,一邊在水里操演書中的故事。

此外,許多幼兒故事都可以很容易地改編成幼兒游戲的腳本,從而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游戲素材。

三、幼兒文學的游戲精神

幼兒文學在形式、內容、操作等層面所具有的游戲元素,以及從這些元素中所體現出來的與游戲有關的深層內蘊,就是幼兒文學的游戲精神。

它首先意味著一種天然的童年游戲趣味。游戲是童年自由和創造力的代名詞,而幼兒文學也秉承了這樣一份與游戲有關的自由和創造精神。它以極簡的語言文字符號,來為幼兒打開一片無比寬廣的想象的天地,這正像幼兒以極簡的素材,來為自己創設一個無比豐富的游戲的情境那樣。對幼兒來說,進入幼兒文學所提供的這個世界,就是進入一個廣闊的精神游戲的世界。這個世界豐富多彩而又趣味盎然,而且,這是一種從幼兒精神世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游戲的童趣,而不是復雜的文學雕琢的產物。正因為這樣,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在形式和內容層面的游戲性追求,始終保持著對于一份清新、素樸的低幼童年情趣的自覺追尋。

其次,它意味著一種充沛的童年生命能量。就像童年游戲是童年旺盛的生命力的自然外化一樣,幼兒文學試圖使自己成為這份童年生命力的另一種保存和展示的渠道。幼兒文學作品中的許多童年主角,不論他們是人、擬人化的動物或是被賦予生命的其他事物,總是在不停歇地把童年的生命能量發散到文本的各個角落。這些作品中的童年生命盡管看上去并不強大,卻總能以游戲的幽默和快樂來化解現實生活的煩惱。因此,那些富于游戲精神的幼兒文學作品,大多十分強調故事動作的推進,突顯行動的意義,并通過這些行動來表現童年生命對于世界的主動參與與把握。顯然,在充滿生命自信和熱情的奔突與沖撞中,童年將不斷地犯錯,但也從不懼怕接受錯誤的洗禮。這使得很多時候,連這些勇敢的犯錯行為也成為了童年生命力的一個象征。

再次,它意味著一種嚴肅的童年內在精神。乍看之下,我們或許很難將“嚴肅”這樣的詞與印象中輕松的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細想一下,便會意識到在人類漫長的文明進程中,游戲從來不是一個輕描淡寫的詞匯,它包含了對于規則、意義等范疇的莊嚴態度。正如荷蘭歷史學家赫伊津哈所說,“游戲‘只是一種假裝的意識,無論怎樣都不妨礙它拓展極端的嚴肅性,它帶有一種專注,一種陷入癡迷的獻身,……游戲可以求助于嚴肅性而嚴肅性也求助于游戲?!庇變涸谟螒蛑幸渤31憩F出對于這樣一種嚴肅的游戲精神的認可:在進入游戲時,他必須信守游戲的規則;在游戲過程中,他必須服從游戲的邏輯。游戲中的幼兒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儼然把維護其規則和邏輯視為自己應盡的義務。這正是游戲莊重感的另一面,它所體現的是對于生命、生活和世界的某種自覺而又真誠的責任感。幼兒文學作品盡可以取用一切輕松愉悅的游戲手法,但也必須在精神深處保持對于童年生命的這樣一份莊嚴感的尊重。

因此,對于幼兒文學的游戲精神,我們不能僅僅從簡單的“好玩”或者說“娛樂”的角度來理解。盡管娛樂性的確是游戲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但它還不足以詮釋游戲精神的全部。如果缺乏對于童年游戲所包含的內在生命精神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幼兒文學作品中對于游戲式的熱鬧、好笑等效果的追求,永遠不能賦予它真正意義上的游戲精神,從而也就無法使它成為一種高級的審美游戲。

猜你喜歡
游戲性文學游戲
以“游戲性”的方式開展小學美術教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淺析游戲性幼兒舞蹈教育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淺談班級主題課程與環境區域的有效運用
爆笑游戲
文學小說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中職語文游戲性閱讀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