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2020-09-03 01:03原嘉清
科學與財富 2020年17期
關鍵詞:青年工作青年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嘉清

摘 要: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樹立文化自信,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發展貢獻力量。新時代青年工作對高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指導意義。本文試圖闡述高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以期對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選擇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年大學生;青年工作

我國經濟上的騰飛已得到國際上的認可,但由于意識形態的不同,我國尚未掌握國際話語權。文化強國,文化的強弱關乎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樹立文化自信,推動更多文化走出去,要讓世界讀懂中國,進而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有生力量,被寄予殷切期望。高校承擔培養青年大學生的重任,應當肩負起引領青年大學生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托起中國夢的重任。

一、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需要

高?,F有主力軍95后、00后是與互聯網發展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是互聯網的原著民。他們除在學校接收知識和信息外,還通過互聯網媒體認識更多元的世界。尚處在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很容易受到來自各方的思潮和觀念的沖擊。加之身處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個人自由主義、享樂拜金主義等不良觀念會引起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混亂,不利于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由此表現出青年大學生缺乏責任意識、懶散懦弱,缺乏擔當意識、自私自利,缺乏集體意識、急功近利等扭曲的價值觀。這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文化所倡導的誠信友善、有容乃大、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優良品質和精神相背離。為修正青年大學生錯誤的價值觀,讓其回歸到符合社會標準的正確價值觀上來,高校應當以文化人,將中華傳統文化中明哲修身、德才兼備等精神內涵內化為青年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明辨是非、信仰堅定、勤學勤思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實現中國夢的需要

文化體現了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精魂,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它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品質、價值取向。任何國家都會維護本民族文化,并推動本民族文化走向國際,贏得他國接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文化提供不竭的動力,在歷經五千年的積淀傳承中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生命。在中國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的當下,夯實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是彰顯大國特色和實力的體現,是推動中國步入世界強國的持續內在驅動力,中華傳統文化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國崛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1]。中國文化要完成從自省自覺到自信自強,關乎我國文化能否異軍突起,沖破樊籠,屹立國際舞臺。青年大學生是把握時代脈搏、發揚創新中華文化、實現中國夢的新生力量。他們對待文化的態度,決定著個人前途走向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只有青年大學生從心底認同中國文化,達成文化共識,才能在面對紛繁的文化思潮時,辨別是非,不被錯誤思想所裹挾。同時,高度的文化自信會讓青年大學生凝聚民族自豪感,喚醒對國家的認同感,情系國家的發展,自覺地與國家命運共呼吸。

三、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承擔育人工作的需要

習總書記從宏觀層面為高校培養青年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2017年4月,在國家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中對高校培養人指明了方向,也提出更具體的要求。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再次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可見,習總書記將高校培養人才放在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指導高校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效果,指引青年大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引導青年大學生堅定信念。

高校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首要陣地,責無旁貸,高校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責任重大。高校引領青年大學生了解、熱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學習和實踐中完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方面,作為中華兒女,青年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內容,學習“于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包容進取”的內在修為,“志在四方”的雄心抱負,更好地理解世代傳承下來的民族精神。高校育人進程中進一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富含的文化知識和精神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融入青年大學生血液中,使青年大學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人”,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另一方面,青年大學生有創造未來、開拓進取的雄心斗志,他們眼界開闊,思維活躍,追求創新。他們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觀念,能抓住時代脈搏和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痛點,對日久彌新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再向國內外輸出文化產品,更好地宣揚中國文化。

四、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貫徹“三全育人”的需要

習總書記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策略,明確了高校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劃分清職責范圍并且指明方向方法。同時,“三全育人”機制平臺的搭建為高校用中華傳統文化培育青年大學生奠定基礎。

當前,“三全育人”理念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問題。全員育人存在角色缺位。學生進入大學后,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管理投入明顯減少,高校幾乎承擔所有育人的任務。社會教育連接能力弱,難以給予青年大學生過多的關注和指導。大學生普遍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差,對學生身份的認識還停留在被教育的對象層面,難以把自己正確看作教育主體對待,嚴重依賴學校老師的教育管理督促。家庭教育的讓位缺失,社會教育力量的薄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培育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成為高校的獨角戲。全程育人連續性不足。高校育人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重大一大二的教育,抓得緊管得嚴,對大三大四教育管理松懈,不能貫穿大學教育始終。全方位育人協同不到位。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需各部門協作,利用多種教育載體,涉及教育教學各方面。高校重才輕德的現象較為普遍,且德育培養多集中在輔導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對于育人政策實施沒有量化標準,使得育人著力點不清晰,協同效果不佳,難以集中力量通過多渠道多載體開展育人工作,導致育人效果不佳。

當代青年大學生面臨不可多得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國家為他們創造實現自身價值和遠大抱負的發展空間,同時國家復興的未來掌握在青年大學生手里。因此,青年要珍惜邵華,筑牢道德根基,打牢知識基礎,勇立時代潮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化為內心最堅定的自信,在實現人生理想的路途中,復興中華民族大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猜你喜歡
青年工作青年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的探討及其對經濟工作推動作用的研究
做好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網絡民主觀調查研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關于新時期獨立學院基層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工作的思考
魯南地區青年大學生信仰現狀及信仰教育對策研究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青年工作研究概況
關于新形勢下企業青年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