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紀錄片生態的變遷

2020-09-06 13:46楊晟寧
視界觀·上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紀錄片新媒體發展

摘? ? 要: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隨著互聯網基因的注入,紀錄片的傳播渠道與傳播方式、創作思維與節目形態、制作者與受眾,格局與市場,都發生了媒介生態的改變,這些改變給紀錄片帶來新的機遇與內涵。

關鍵詞:新媒體;紀錄片;發展

一、傳播渠道與傳播方式的拓展

目前,中國紀錄片早已形成了一個以專業紀錄頻道、衛視綜合頻道為主力,以新媒體為重要支撐的基本格局。央視紀錄頻道、北京紀實頻道、上海紀實頻道、湖南金鷹紀實頻道是最重要的播出平臺,衛視頻道在紀錄片創作與傳播上表現強勢,共同推動紀錄片的發展。

根據中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網絡視頻的用戶規模分別為6.12億,使用率分別為73.9%。各大網絡視頻平臺注重節目內容質量提升,自制內容走向精品化。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隨著眾多互聯網企業布局短視頻,市場成熟度逐漸提高,內容生產的專業度與垂直度不斷加深,優質內容成為各平臺的核心競爭力?!?/p>

新媒體成為各類題材紀錄片播放的新渠道。2017年,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的活躍用戶規模保持“三國鼎立”格局,培育IP,開發IP市場。騰訊每年上架的紀錄片上萬小時,獨家達到4000多小時。國內最大綜合視頻服務平臺愛奇藝近年來與BBC、CNEX、Discovery等全球知名紀錄片出品方建立起深入合作的關系,希望打造中國最大規模紀錄片內容片庫。視頻網站通過深挖國內IP與國際合作,用強大的紀錄片儲備片庫吸引受眾,人們不必在電視機前等待播放時間,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通過互聯網觀看紀錄片。

二、傳統紀錄片人的轉型與內容創作的擴展

從2017年開始,加強自制節目成為了新媒體紀錄片的一個新興趨勢。各視頻平臺陸續開啟針對紀錄片的布局和規劃,調整紀錄片制作和運營平臺,加大對紀錄片生產環節的投入力量。與此同時,一批有影響的紀錄片人紛紛從傳統媒體加盟到騰訊、優酷、B站等網絡平臺,使得原本以播放紀錄片為主的視頻網站,有底氣也有能力開始力爭進入紀錄片制作的上游。

騰訊視頻每天覆蓋2.5億用戶,但是有紀錄片觀看習慣的用戶占比僅為20%,新媒體紀錄片創作的空間可謂是一片藍海。從2017開始,騰訊視頻開始自制紀錄片,成立了“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進行投資和紀錄片創作,題材重點關注在自然地理類、美食類、社會現實類、歷史與現實結合類四個方面。隨著央視著名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的加盟,成立稻來紀錄片實驗室,2018年隆重推出了美食類紀錄片《風味人間》,這是對傳統媒體孕育的《舌尖上的中國》的告別,也是其成為新媒體紀錄片人的開山,雖然在創作上延續了《舌尖》的敘事風格、配音風格,但《風味人間》以更輕松的心態和更廣闊的視角,在互聯網平臺上探索了一把,放眼全球,融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相通點,一躍成為年度現象級IP,總播放量達到4.8億。

優酷紀實在架構體系上從過去的子部門升級為一個獨立的內容體系,優酷投資的制作公司“知了青年”推出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又相繼有了《了不起的村落》,“了不起”系列同樣形成了一個持續深耕的IP。

三、觀眾的年輕態與營銷模式的拓展

視頻網站自制紀錄片節目除了可以體現自己的品牌風格,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外,可以掌握龐大的用戶數據,以精準的用戶定位來吸引廣告商的投入。注入了“互聯網基因”的紀錄片沒有以前那么窄眾和高冷,不再僅僅定位于“三高”人群,青年觀眾增多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2016年至2017年,騰訊視頻的年輕用戶增長近4倍,受眾在28歲以下的年輕人占到70%。愛奇藝紀錄片用戶者中,35歲以上的占12%,19-30歲的用戶超過了50%,18歲以下的用戶占比14%。聚集了90后、00后的B站,從2017年開始成為紀錄片愛好者的領地,甚至打出了“在B站,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紀錄片”這樣的口號。

長久以來,傳統紀錄片的商業化運作始終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而互聯網卻成為紀錄片商業運作的重要幕后推手。與傳統紀錄片受眾結構產生巨大轉變,為新媒體紀錄片帶來全新商業動力,觀眾的年輕態意味著商業運營的種種可能,他們喜歡新鮮事物,熱愛分享傳播,熱衷消費購物,使得紀錄片的渠道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和重構。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短視頻與電子商務合作更是日趨緊密,尤其在手機端的媒體平臺更為突出。短視頻發力,給紀實影像產業化更大的想象空間。2017年短視頻APP行業用戶突破4.1億,“一條”廣告收入1億元,電商5-6億元,廣告覆蓋節目本身的成本,電商的收入為純利潤。

“互聯網+”的模式下,紀錄片生產、傳播、接受等各環節的壁壘被打破,邊界變得模糊,受眾即是用戶,用戶是主動選擇內容,只要內容定向準確,主打圈層明確,符合審美,一定會出現回應。那么,紀錄片本身也會變成營銷產業鏈上的某一環節,這也就意味著這一環節要去“遷就”受眾,滿足受眾的興趣品味、視聽感受,貼合互聯網感甚至向綜藝化發展,以增加趣味點和受眾的參與感。新媒體紀錄片正在敘事、節奏上也在尋找互聯網受眾的脈象,這種貼合與調試,為新媒體紀錄片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互聯網大潮改變著傳統紀錄片的生態,無論是播出渠道的擴展,還是創作人才的流向,都影響著未來紀錄片生產方式、運營模式甚至是審美表達。盡管新媒體紀錄片本身還有很多需要破局之處,但新的媒介生態,倒逼傳統紀錄片及創作者思考紀錄片的邊界與類型,紀錄片的融合傳播一定會成為未來趨勢,但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做內容?;ヂ摼W是新媒體紀錄片的機遇,更是對傳統紀錄片的挑戰,但歸根結底,紀錄片本身是這場生態變遷的最大的贏家。

參考文獻:

[1]張同道、胡智鋒《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8》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第二版

[3]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作者簡介:楊晟寧(1973年9月),男,漢族,本科學歷,現職稱主任編輯。

猜你喜歡
紀錄片新媒體發展
Rough Cut
等待
超級蟻穴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區域發展篇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