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衍生品設計方法研究

2020-09-10 07:22陳靜王傳東
攝影與攝像 2020年5期
關鍵詞:衍生品非遺設計方法

陳靜 王傳東

摘 要:近年來,國家開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分重視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鼓勵傳承人進入高校學習深造,各地政府也為傳承人提供各種扶持,非遺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非遺傳承人也開始逐漸重視設計在傳承中的重要性。文章針對非遺傳統技藝的創新設計進行探討,重點是對創新的設計方法、設計方式進行研究梳理,為傳承人和喜愛非遺的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設計引導,同時也為推進非遺的活態傳承,促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非遺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非遺;衍生品;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呈現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有助于延續傳統文化,增強文化凝聚力。

近年來,國家開始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分重視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鼓勵傳承人進入高校學習深造,各地政府也為傳承人提供相應的扶持,非遺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目前國內外對非遺的保護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搶救式保護,這種方式主要是由政府給予特定的財政投入,以文物保護的方式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適用于瀕臨消亡的項目。二是開發式保護,這種方式是由政府主導、引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融入現代生活,以市場為導向激發非物質文化化遺產的生存活力,借助市場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這是一個主流趨勢,主要針對于現存的大部分非遺項目。

非遺的發展在工業化進程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大量的非遺技藝面臨生存困境,非遺傳承人也開始逐漸重視非遺衍生品設計在傳承中的重要性,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非遺研培基地近五年的培訓過程中,經常和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很多傳承人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獨特的想法,但具體到創新設計上,缺乏理論指導,沒有明確的方法,更多的傳承人是隨著市場、客戶的需求進行被動制作,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對非遺衍生品的設計方法的研究與梳理,可以為傳承人和喜愛非遺衍生品創作的設計師們在創作過程中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設計引導,同時也可以推進非遺的活態傳承,促進非遺保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不同歷史時期都有著不同的歷史印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應該與現代社會融合,如何讓非遺傳統技藝有活力的傳承下去,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顯得尤為重要,非遺傳統技藝的創新設計勢在必行。

1 非遺衍生品設計的必要性

1.1 促進文化傳播,帶動產業發展

非遺衍生品可以進一步促進地域文化、非物質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帶動相關產業的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對當地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非遺衍生品的生產與加工,可以解決部分閑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提高當地百姓的經濟收入,帶動地方經濟效益,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

1.2 促進非遺傳承,助力產品推廣

非遺衍生品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相關非遺傳承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相關領域人才的崛起與發展。借助非遺衍生品的推廣,可以提升相關非遺作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價值,有利于當地非遺項目與地方文化的傳播與推廣,為非遺的發展與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1.3 非遺融入生活,堅持活態發展

將非遺作品融入現代生活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順應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非遺衍生品可以依據當前大眾需求,結合現有產品,更好的滿足當前市場的消費需求,更有利于非遺以最低的成本、最實用的形式快速的融入現代生活,讓傳統的非遺形式以現代的產品展現出來,堅持活態發展,具有無線發展潛力。

2 非遺衍生品分類

非遺衍生品主要源自與之相關的非遺項目,其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紀念品、工藝品、旅游產品、創意產品、生活用品和虛擬產品等等,是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和紀念性的產品。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可將非遺衍生品劃分為平面類非遺衍生品、立體類非遺衍生品、多媒體類非遺衍生品和民俗文化類非遺衍生品四大類。

2.1 平面類非遺衍生品

平面類非遺衍生品主要是以平面類的非遺項目為原型進行的非遺衍生品設計,例如剪紙、刺繡、年畫等非遺項目,這些作品可以直接提取圖案、色彩進行衍生品的設計創作,這類非遺衍生品在進行設計時,相對比較容易,其創作出來的非遺衍生品具有很強的識別性與裝飾性特征。

2.2 立體類非遺衍生品

立體類非遺衍生品主要以立體造型類的非遺項目為原型進行的非遺衍生品設計,例如泥塑、面塑、木雕、玉雕等非遺項目,這些作品在進行非遺衍生品設計時,需要先將立體造型轉成平面圖案,再進行設計與創作,或是借助原來的造型,通過改變加工材質和加工工藝進行創作。

2.3 多媒體類非遺衍生品

多媒體類非遺衍生品主要以視、聽類的非遺項目為原型進行的非遺衍生品設計,例如音樂、戲曲、舞蹈、雜技等非遺項目。這類非遺衍生品的設計自由度很大,可以結合戲曲、雜技等人物特征或故事情節,創作相關的圖案、造型,提取色彩與文化要素,進行周邊衍生品的設計與創作。

2.4 民俗文化類非遺衍生品

民俗文化類非遺衍生品主要以民俗文化類的非遺項目為原型進行的非遺衍生品設計,例如傳統地方民俗、民間文學等非遺項目,可以提取相關的文化元素及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符號為設計依托,進行衍生品設計,此類非遺衍生品進行設計時,著重對地方代表性的圖案、形態、色彩要素進行總結、提煉,具有很強的創意性。

3 非遺衍生品本質特征

非遺衍生品的創作可以借助造型、載體和技法三大基本要素進行設計,這三大要素也是一件產品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3.1 造型

造型主要是指平面圖案和立體形態,這是構成非遺衍生品的最基本要素。圖形主要是平面的圖案,包含基本的圖樣和色彩,通常是從非遺作品中直接借用或提取。立體形態主要是指非遺衍生品的外觀特征,這個造型可以是直接沿用原有非遺作品的基本造型,也可以根據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重新設計或選擇合適的形態。

3.2 載體

載體主要是指材料,非遺衍生品的基本造型確定好了之后,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將其表現出來,常見的創作載體有紙、布、皮、木、石、泥、陶瓷、金屬、塑料、玻璃等等,還有一些植物的纖維和果核,動物的骨頭、皮毛等等都是常用的載體,例如桃核、葫蘆、柳條、竹條等等,可以直接用來進行產品的加工與制作。另外也可以借助現代數字化的多媒體,來做虛擬的衍生品,這些虛擬的衍生品可以直接在手機、電腦等多媒體的載體上進行觀看、互動。

3.3 技法

非遺衍生品的創作技法是將衍生品由設計方案轉化成可以用來銷售和傳播的產品,技法主要包括制作技藝和創作方法兩個部分。

制作技藝主要是指非遺傳統技藝,包括書、畫、刻、印、編、染、繡、烙、燒等等,另外諸如軟件制作與編程等現代電腦操作,也可以作為進行非遺衍生品設計的輔助手段。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往往通過一種或多種技法來進行非遺衍生品的制作,表現手法具有多種可能性。在進行非遺衍生品創作過程中,可以延續傳統非遺技藝,繼續做精做細,將技藝做到極致;或是可以嘗試改變技藝手法,或是探索其他技藝表現的可行性,拓展技藝表現手法,創作新的作品形式。

制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和機器生產兩種形式。手工制作是傳統的純手工制作方式,對制作者的技藝要求很高,產品制作流程多,加工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其藝術價值很高,采用傳統的手工技藝,人為因素占有絕大的比例,容易產生精品,具有極強的收藏價值,主要用于傳統非遺產品的制作和非遺衍生品的設計與定制。機器生產或是半機器生產的方式是非遺衍生品的主要加工方式,由非遺衍生品價格低、實用性強、普及性廣的特點,決定了生產的形式要有別于傳統的純手工的加工方式,機器的輔助生產,更好的解決了產品的生產速度,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

4 非遺衍生品設計方法

非遺衍生品的設計與開發,可以從非遺產品的基本要素著手,從現代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與契機,探索系列的、多功能的非遺衍生品。非遺衍生品具體的設計方法可以從圖形、功能、色彩、載體、使用方式五個方面進行深入設計:

4.1 裝飾圖形設計

圖形的設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借用,局部調整。另一種是提取要素,創新設計。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勢,在設計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直接借用,局部調整。這種方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非遺衍生品的設計手法,常用在平面類非遺衍生品設計當中,也是目前主流的設計方法。這種方式的設計優勢就是主題明確、操作簡單、適用面廣,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將平面作品的圖形,直接或局部應用到實用性較強的產品上,如杯子、帆布包、手提袋、本子、筆、胸牌、扇子、掛歷、臺歷等等,很容易形成系列感(見圖1)。

提取要素,創新設計。非遺衍生品設計可以是在原非遺作品上的延伸,也可以是跨界產品的創新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先從非遺作品中提取諸如造型、圖案、色彩等關鍵要素,通過歸納整理、設計整合,賦予到非遺衍生品的設計當中,這種形式的設計創新性較強,對設計者整體設計的能力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可以從傳統造型和地方特色吸取靈感,提取設計元素。這種元素的提取是可以跨行業的,從代表性建筑、生活用品、服裝首飾等地方性造型上汲取傳統紋樣,運用打散重構的方法,表達到大眾剛需的日常產品上,既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又實現了非遺衍生品市場轉化。

4.2 使用功能開發

賦予非遺衍生品更多的實用功能。傳統非遺作品,有些是帶有一定的使用功能的,有些是純粹的觀賞品,在進行非遺衍生品設計開發,可以從功能的角度,賦予更多的實用功能,這種功能的添加最好能切合當地人的使用習慣和流行趨勢,滿足大眾的需求。功能的添加可以從原有的功能上直接添加同屬性的附加功能,也可以借助原有的造型元素,跨領域的賦予全新的功能。對于多功能的非遺衍生品,在進行功能開發與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便捷性,產品的多種功能要有一定的連貫性,不能跨度太大,造成使用的不便。

結合流行產品,開發新功能,拓展市場。在衍生品設計與開發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結合當前市場流行產品,開發與之相關的非遺衍生品,賦予更便捷的實用性功能,可以借勢促進產品的推廣與銷售。

4.3 配色方案應用

色彩應用要結合非遺衍生品的特點及應用范圍進行設計,常用的色彩方案為原色、純色和多色搭配。

原色,主要指選擇載體材料的本色,不添加任何的染料。這對載體材料本身的要求較高,借助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質感,具有天然的美感。

純色,多用于以形取勝的產品,對造型整體要求較高,即使用單色也能夠將產品表現出來,純色多用黑白灰及紅黃藍三原色,也可調和高級灰系列的色彩,通??梢猿山M搭配,有很強的序列感。

多色搭配,最常用的顏色方案。通常借助當地的文化特色和風俗,提取色彩傾向和色彩組合進行裝飾。在使用的過程中,注意提取色彩的同時,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比例,有意識的歸納總結色彩搭配比例,這會影響到最終作品的整體效果。

4.4 制作載體轉換

載體,就是指制作衍生品的材料。保留傳統技藝,換一種材料表現,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創新手法。也可以嘗試多種材料的結合,很多材料的加工方式和材料的屬性是差不多的,可以借助同屬性材料的加工優勢,將材料結合在一起進行加工。

新材料的開發與利用?,F代科技的發展,很多新興材料出現在生活當中。非遺衍生品的設計,可以多了解、探索新型材料的優勢,挖掘傳統工藝與新材料結合的可能性,為非遺產品的創新發展和衍生品的設計與創作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借助現代的加工手法對傳統的工藝形式進行批量化的加工。通過載體轉換,改變傳統非遺作品的材料與加工方式,降低產品成本,有利于產品的銷售與推廣。

4.5 拓展使用方式

拓展使用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度,讓產品更具吸引力。非遺衍生品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考慮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種使用方式,可以讓使用者的選擇性更多:一方面可以增加產品的系列組合,從尺寸、大小、顏色、材質、圖案等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性,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搭配、或是有搭配好的套餐可供選擇;另一方面,可以將衍生品根據難易程度做成半成品、或是材料包的形式,讓使用者參與制作、加工,提升使用者的參與度與歸屬感,讓使用方式更具趣味性。傳承人還可以錄制短視頻,做簡單的技法指導,不僅減少了加工成本,也對非遺的傳承有著很好的普及推廣作用,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創作過程中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與人們世代相承、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衍生品的設計與開發,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的轉型與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非遺衍生品設計方法的研究可以讓非遺傳承人和產品設計師有明確的理論方法作為設計指導,為非遺衍生品的設計過程明確設計方向、提供設計思路、確定設計方法,對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衍生品非遺設計方法
衍生品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公路橋梁結構橋梁抗疲勞設計方法應用
如何利用七年級新教材進行英語課堂閱讀教學
由“大白”玩偶脫銷說開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