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融合背景下地方黨報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2020-09-10 07:22何南觀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18期
關鍵詞:達州日報社報業

摘要:受經濟下行及媒體介質革命的影響,國內紙媒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地市級紙媒雖未處在風暴眼,但日子也多舉步維艱。本文站在報業管理者角度,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體制內外員工同工同酬;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重構組織架構和媒體理念;強化內容建設,鞏固老受眾,吸引年輕的新受眾;推行“立體營銷”理念,打贏“廣告營收下滑阻擊戰”;積極引進年輕人才,完善人才結構;布局新的產業,推進報業多元化發展等多個層面,對四川省達州日報社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的轉型發展實踐作深入探究,為媒體同行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一種探索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媒體融合;地方黨報;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8-0001-04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和媒體介質革命的影響,國內紙媒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其廣告經營更是遭遇斷崖式下滑,許多都市紙媒紛紛選擇關閉、???。一時間,“紙媒死了”“紙媒無用了”“徹底告別紙媒”等唱衰紙媒的聲音在業內業外甚囂塵上。地市級紙媒雖然沒有處在風暴眼,但風暴所及,遍地哀鴻,許多報社日子過得舉步維艱。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在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地方黨報各顯神通,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艱難探索生存、發展的別樣路徑。

本文從報業管理者角度,結合四川省達州日報社近年的轉型發展工作實踐,談談地市級黨報應對媒體風暴、融合發展且穩住陣腳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穩住陣腳,關鍵時刻要體現黨報姓黨,充分發揮黨報的公信力和號召力

達州地處四川東部,與重慶、陜西接壤,轄7個縣(市、區)和1個省級高新區,總人口700萬,主城區常住人口110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經濟總體上仍屬欠發達地區。達州日報社成立于1951年,有著近70年的歷史,歷史負擔和人員負擔相當沉重。從2017年以來,報社積極面對困難,以問題為導向,抓改革促發展,報業經營逆勢上揚,各項事業穩步推進,不但穩住了陣腳,提振了廣大員工的信心,還為報社未來的發展布好了局,為報業的多樣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黨報姓黨,地方黨委的支持始終是報業發展的最大支撐點

在鞏固黨的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密切黨群關系、宣傳黨委中心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等方面,地方黨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報事業的發展要緊跟時代脈絡,積極拓展市場發展空間,同時,黨報的特殊性決定黨報事業具有極強的政策性,不可與市場化媒體簡單類比,政策紅利越大,黨報的生存空間就越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歷屆達州市委領導非常重視黨報事業發展、媒體融合發展,在財力保障、干部成長、融合發展、報業經營等多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

從2015年開始,在市委的支持下,達州日報的發行數穩定在10萬余份,每年報款由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在市委主要領導的引導下,達州上下形成了“訂黨報是政治任務,讀黨報是政治修養”的良好風氣?!包h員讀報,財政買單”在達州已成為一項制度安排,每年不等黨報發行會召開,各區縣的報款就會主動打到報社的賬戶上。穩定的黨報發行收入成了當前報社融合發展、轉型發展的“定海神針”。

達州日報社從創刊以來就一直蝸居在達州老城不到10畝的小院里,窄小的空間制約了報業的發展。2017年,市委主要領導經過調研,決心將報社西遷到馬踏洞新區。經過多方論證、選址,目前市委已劃撥50畝土地,完全由財政投資,建設5萬多平方米的達州傳媒中心。2年后,隨著新址的搬遷,達州日報社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圍繞達州日報社旗下“515藝術創窟”文創項目,達州市財政給予5年的財政貼息支持;投資1.2億元新修一條道路通到文創園區大門口;投資6000萬元,新修一座污水處理廠,專門治理流經文創園區的一條小河。此外,達州市委非常重視達州日報社的干部隊伍建設,2019年從市人才儲備編制庫擠了3個名額,解決報社優秀合同制員工的身份,為報社儲備年輕的后備干部。2020年,報社成長了3名縣處級干部,其中2名在市級其他重要部門任職,1名在報社任副社長。這在報社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市委對報社的這些關心、支持,激發了達州報人干事創業的激情,讓廣大員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奔頭。

(二)自己不能唱衰自己,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

隨著科技的進步、媒體介質的改革、閱讀方式的轉變,傳統紙媒日漸式微,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事物的發展總有其辨證的一面,身為傳統媒體的一員,我們不能緊隨社會的唱衰論調,不能自亂陣腳。我們要看到傳統紙媒獨特的傳播方式和閱讀魅力,要看到依然龐大的讀者群。當前,紙媒的受眾主要是中老年人和機關干部,相比“80后”“90后”“00后”年輕人,這個群體依然是社會消費的一大主體。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達州日報社與許多同行一樣,有過悲摧的斷崖式下滑,有過揪心的人心浮動。到2016年底,達州日報社的廣告營收嚴重下滑到1200多萬元,年輕員工紛紛出走,報社上下漫溢著極端悲觀的情緒。

達州日報社新一屆黨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經過分析,報社黨委認為要穩住陣腳,首先要解決員工的自信心問題。為此,報社黨委發出“思想大解放·責任大擔當·報業大發展——我為報社發展獻計獻策”的號召,要求每個板塊、每個科室、每個黨支部組織大討論,要求每個領導、每個員工上臺演講。歷時3個月的大討論,達州日報社廣大干部員工經歷了集中的思想大洗禮,凝聚了共識,提振了士氣,找回了信心。

(三)當好社會活動家,積極建設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地市級黨報是黨的機關報,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也具有很強的市場主體屬性。報社不具有任何行政審批職能,要生存要發展,除了上級黨委的支持外,還需要商家的信任,需要各區縣和其他市級部門的理解與支持,需要友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達州日報社提出,每個記者都是社會活動家,要廣交朋友,要求每名領導干部和編委對口聯系一個區縣和多個市級部門,定期拜訪相關負責人,收集宣傳訴求,個性化制定宣傳方案,提高新聞宣傳工作滿意度。

通過這些舉措,我們贏得了社會廣泛的理解和支持。在達州,只要是報社開展的活動,只要不突破政策的紅線,各區縣都會踴躍參與,各部門都會盡可能地給予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二、苦練內功,強力推進改革,提高辦報質量,推進媒體融合

(一)認真推行“采、編、播、管改革”的落地落實落細,讓體制外員工成為報業發展的新主體

達州日報社現有各種形式員工350人,在編員工130人,體制外員工占比60%,采編、經營一線的許多骨干都是體制外員工。由于歷史的原因,體制內員工干與不干、干多干少,都拿著優渥的薪酬,而體制外員工不管多么優秀、多么敬業,其薪酬都遠遠低于體制內員工。這種局面造成了優秀的體制外員工紛紛出走,他們看不到公平,更看不到希望,對報社沒有歸屬感,沒有認同感。

2017年,達州日報社黨委沖破重重阻力,強力推行機構、人事和薪酬這3項內部改革。在薪酬制度的設計上,完全打破體制內外的界線,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同工同酬,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科學評價體系,真正實現了按勞分配和按貢獻分配。在采編系統,每個月都有特別優秀的記者收入高于總編輯;在經營系統,每個月都有特別敬業的廣告營收人員收入高于社長。

在政治上,達州日報社創新黨的建設,特別注重在優秀的體制外員工中發展新黨員,給他們創造機會,給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2017年以來,通過優化調整,體制外員工擔任中層干部的有25人,在全社的中層干部中占比達到了50%。同時,每年拿出數目不等的編制數,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逐步解決年輕的優秀體制外員工的編制,為他們今后在政治上的進一步成長搭好第一步臺階。

同工同酬,“采、編、播、管改革”的落地落實落細,讓達州日報社體制外員工找到了歸屬感,增強了認同感,也提高了他們對黨的新聞事業、對報社的忠誠度。好的制度是最好的留人方法,近幾年,達州日報社再也沒有人才流失,還吸引了相鄰地區、相鄰單位的人才和優秀大學生到報社就業。

(二)在媒體融合道路上,傳統主流媒體要有大作為

媒體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個時代浪潮中,傳統主流媒體要有時代擔當,大融合則大發展,小融合則不發展,不融合則只有被時代、被受眾、被市場拋棄。上海的澎湃新聞、成都的封面新聞、重慶的上游新聞,給我們作出了業界的榜樣,也給了我們發展的信心。

盡管生存壓力大,達州日報社近年仍咬著牙關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全力推動媒體融合,構建起了“兩報(達州日報、達州晚報)”“兩網(達州日報網、秦巴網)”“兩微(日報微信、晚報微信)”“兩端(掌上達州、云達州)”的現代立體媒體格局,擁有專業的無人機飛行大隊,擁有自己的演播室,擁有專業的視頻攝制團隊?!皟蓤蟆钡钠诎l數達到13萬份,“兩網”日瀏覽量達到70萬人次,“兩微”的粉絲穩定在近50萬人,“兩端”的有效下載量達到12萬次。同時,我們入駐國內新媒體各大平臺,成為全國各大媒體傳播達州新聞的最大內容提供商。

傳統紙媒的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報紙+新媒體”,更重要的是媒體理念和組織的重構。在這條道路上,會在主觀、客觀上遭遇紙媒從業者觀念和技術上的阻礙。達州日報社一是加大轉型理念和技能方面的培訓,二是從績效評價體系著手,加大新聞稿件傳播指數的考評權重。

經過幾年的艱難努力,達州日報社基本完成了媒體融合的布局,成功應對了海量的自媒體對傳統主流媒體的挑戰。近幾年,達州沒有發生過大的輿情危機公關事件,即便發生自然災害和較大的公共安全事故,也沒有“網上謠言滿天飛”,這與達州主流媒體融合發展,全媒體權威發聲有密切關系。

(三)提高辦報質量和發行質量,穩住傳統的讀者群

在媒體轉型時代,受眾有了更多信息獲取路徑的選擇,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讀者喜歡傳統的閱讀方式。這對我們的辦報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達州日報社緊緊抓住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把信息快速傳播的任務交給“兩網”“兩微”“兩端”,把深閱讀的任務留給“兩報”。近年來,達州日報社深化“走轉改”,從時間上、篇數上下任務,要求編委帶頭下基層,寫“新聞背后的新聞”,寫“人物背后的人物”。擴大副刊版面,大辦“大副刊”,提出“大家來辦報”的理念,把那些深受大眾喜歡的“網絡寫手”和熟稔風土人情、歷史掌故的“老達州”請到報紙上來,給他們開辟個人專欄。這樣一來,我們不但鞏固了老讀者,也吸引了年輕的新讀者。

達州是典型的山區,幅員廣,鄉鎮眾多,報紙投遞質量是個老大難問題,看“坨坨報”、看“周周報”的現象比較突出,廣大讀者反映強烈。針對這個問題,達州日報社黨委提出將2017年作為“黨報投遞質量提升年”,將2018年作為“黨報投遞質量鞏固年”,要求每名黨委委員掛包一個區縣,每個區縣至少走5條投遞線路,查找問題,并同郵政公司一道商討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連續兩年的努力,報紙投遞質量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得到了傳統閱讀者的認可。在這個工作上,我們的體會是,不管讀者喜不喜歡,讀者訂購的產品必須按時送上門。

(四)推行“立體營銷”理念,從做宣傳轉為做服務,傳統紙媒依然有著強勁的營收能力

2001年到2011年,是傳統紙媒廣告營收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中,商家抱著錢排著隊來要廣告版面,紙媒人風光十足?!叭旰訓|,三十年河西”,僅僅十年,紙媒就風光不再。其實,冷靜思考,那“黃金十年”剛好處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新的媒體介質還沒有發展起來,傳統媒體包括紙媒成了眾多商家的不二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黃金十年”不是傳統紙媒有那么優秀,而是中國經濟有那么優秀。從2011年開始,傳統紙媒的下滑也契合了宏觀經濟的下行,中國經濟從高速度發展開始轉向高質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紙媒不是不再優秀,而是需要轉型,需要與轉型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同頻共振。

面對廣告的斷崖式下滑,面對員工隊伍的低迷,達州日報社提出了“打一場廣告下滑阻擊戰”的號召。通過艱辛努力,達州日報社廣告營收阻止了繼續下滑的勢頭,2017年逆勢回升了27%,2018年逆勢回升了28%,2019年逆勢回升了5%。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告營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下半年通過幾個大活動,我們完全有信心穩在去年的廣告營收水平上。

經過連續幾年的“廣告營收下滑阻擊戰”,我們深深體會到在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時代,廣告營收的理念和手段也必須轉型。一是從單純的“你給錢我給你版面”轉變為主動為商家進行立體策劃;二是從傳統的宣傳轉變為綜合服務;三是延伸黨報機關的政治優勢,對接行政資源,發展會展經濟。

三、未雨綢繆,著眼長遠,布局報業的多元化發展

當下,許多地市級黨報都在謀求從公益二類轉為公益一類,希望得到財政的全面保障,或謀求黨報發行數量和單價的上升,希望在發行收入上謀求報社的健康運行。

這些想法都沒錯,這也是黨報應該得到的基本保障。但隨著我國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隨著傳統閱讀群體的逐漸消退、媒體介質革命的進一步升華,上述這兩項保障在未來都存在不可知的變數。

為了應對這些可能的變數,增強報業抗風險的能力,達州日報社近年做了一些探索,力求報業發展多元化。

(一)積極引進年輕人才,完善人才結構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達州日報社是一個擁有70年歷史的老新聞單位,既面臨人浮于事的生存壓力,又面臨無人干事的發展壓力。體制內員工年齡結構嚴重老化,學科背景單一,很難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和報業轉型的要求。

從2017年開始,達州日報社黨委把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了一個“五年引才計劃”,即每年從高校和社會引進10名應屆和往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年齡控制在28周歲以下,專業涵蓋文史哲類、計算機、新媒體技術、財經類、市場營銷、酒店管理等。我們主張結合報社的工作實際進行自主招聘,并給出較為優渥的待遇。這個引才計劃剛出籠時,許多老員工并不是很贊成,他們認為報社本身就人太多了,再招50個人,今后每年的用工成本至少增加500多萬元,擔心報社能否良性運行。

連續4年的引才行動,共引進了40名優秀大學生,有碩士研究生,有雙學士,有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他們的到來,使報社采編和經營一線員工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都得到了科學的優化調整。報社融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新奇的經營點子,都得益于這群年輕的大學生。他們的健康成長將是達州日報社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

(二)應對市場變化,布局新的產業,為報業的多元化發展奠定基礎

為應對融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著力布局新的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也是傳統媒體需要努力的方向[2]。與其他兄弟報社一樣,達州日報社的傳統報業經營主要有發行、廣告、印務三大板塊,這三大板塊目前仍然是報社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都市紙媒的萎縮,印務收入也隨之萎縮。廣告營收這兩年雖然在逆勢增長,但我們非常清楚傳統的廣告營收下滑是大勢所趨,是勢所必然。要想維持報社的正常運轉,要想報業有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布局新的產業。在這方面,達州日報社根據達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結合報社的自身實力,對報業的經營思路和格局作了一些調整。

一是深化改革,完成了事改企。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目前我們已完成了廣告、發行、印刷的事改企工作,創立了子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鯤鵬物流有限公司、青鳥印務有限公司,并建立了現代化的企業運行制度。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黨報機關在當地的公信力和號召力是其他媒體和同類企業無法相提并論的。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資源。近年來,達州日報社圍繞讀者服務,延伸產業鏈條,成立了報業旅行社和巴山萬家電商公司。旅行社的主打產品是為小記者的研學服務以及為各單位職工春秋游、黨員戶外活動服務,電商公司的主打產品是為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的線上營銷和單位職工的工會福利服務。目前,這兩家公司在踐行報社黨委“立體營銷”理念方面行穩致遠,成為達州市服務于中小學生、工會會員的主力軍。

三是主動作為,將報業的轉型發展融入當地文化事業建設中。達州市委非常注重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提出建設“全國巴文化高地”的奮斗目標。達州日報社黨委一班人統一思想,認為報社是當地當仁不讓的文化領軍企業,理應在“全國巴文化高地”建設中出一份力,作一份貢獻。

在這個背景下,“515藝術創窟”應時而生。面積100余畝的“515藝術創窟”地處達州城郊,20世紀60年代為川東北地區最大炸藥倉庫,90年代劃撥給達州日報社作為新聞文化培訓陣地,后來長期荒廢。2017年,達州日報社黨委一班人經過多方論證、考察,決心將此地建設為一個以現當代繪畫藝術為主體的文化創意園區。市委領導非常支持報社的構想,將其作為達州市的重要文化產業建設項目,并上報為省文化廳的重要文化產業項目。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核心園區初具規模,并在今年1月10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園儀式,120多位中外藝術名家參加了開園展,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決定將“地方?國際”專題論壇永久落戶園區。開園后,每天游客絡繹不絕。

此外,報社成立了爾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運營藝術園區,目前有120多位省內外知名藝術家與爾雅公司簽訂入住協議。園區內布局有4個美術館、若干畫家工作室和酒店。依托這個陣地,酒店餐飲業、會務會展、拓展培訓將會成為達州日報社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傳統媒體踏入轉型發展之路已是時代所趨,地方黨報的融合探索任重而道遠。只有順勢而為,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著力融合創新,才能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贏得更多受眾。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參考文獻:

[1] 伍晶晶.融媒體時代地市級黨報的發展困境及轉型策略[J].科技傳播,2019,11(18):74-76.

[2] 潘駿暉.融合轉型:媒體融合時代下傳統報業多元化經營新方向[J].中國出版,2019(03):5-8.

作者簡介:何南觀(1968—),男,四川達州人,本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管理、媒體融合。

猜你喜歡
達州日報社報業
吉尼斯世界紀錄
關于日報社新媒體平臺發展的思考
增強資本運作促進報業經濟發展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達州赴京因雨備降天津
檢察版(四)
數字報業發展趨勢及對策分析
城市孤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