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論語》中的“必也……乎”句式

2020-09-10 07:25王前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句式論語

摘要:《論語》一書中共出現6個“必也……乎”句、1個“必也……也”句;《禮記》中的3個“必也……乎”句;《孟子》中的1個“必也……乎”句,這些句子應該是同一個句式,需要一個統一的翻譯模式,但縱觀各家譯文并不一致,本文試圖對這些句式加以詳細分析比較,得出一個統一的翻譯模式。

關鍵詞:必也……乎;句式

《論語》一書中曾6次出現“必也……乎”的句式,1次“必也……也”的句式;《禮記》3次出現“必也……乎”的句式,其中2次是對《論語》的引用;《孟子》一書只出現1次“必也……乎”的句式,也是對《論語》的引用??梢哉f“必也……乎”是《論語》特有的一種句式,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翻譯模式,但各家對此的翻譯并不一致,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一致的。下面我們選取幾家有代表性的譯注,如下:

以上各家主要是對“必”含義的理解不同,《論語譯注》把“必”全譯成“一定”;《論語新解》有時把“必”譯成“必要”、“定要”,有時又譯成“只有”或“除卻”,或譯成“必然”、“必該”;《禮記譯注》把“必”譯成“必須”或“一定”;《孟子譯注》則把“必”譯成“必定”?!墩撜Z譯注》7句話中的“必也”后都沒有標點符號;《論語新解》中只有一個“必也”后用了逗號;《禮記譯注》“必也”后1處有逗號,2處沒有標點符號;《孟子譯注》中“必也”后也無標點符號?!墩撜Z譯注》中“乎”后全用感嘆號,句末“也”后用句號;《論語新解》中“乎”后有的用問號,有的用感嘆號,還有的用句號,句末“也”后用句號;《禮記譯注》中“乎”后有時用句號,有時用逗號?!睹献幼g注》中“乎”后用感嘆號。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句式。首先從“必”、“也”、“乎”三個詞說起。上文說過各家對“必”主要有①一定;②必須;③必定;④只有;⑤除卻,五種翻譯?!稘h語大字典》中并無“只有”、“除卻”這兩個義項,且如果用這兩個義項來翻譯上述8個句子,并不是每個句子都能夠翻譯得通。如果譯成“一定”、“必須”、“必定”三個義項,也并不能把每個句子都翻譯得通,就會造成了增字解文的現象。我們認為“必”應理解為《漢語大字典》中的義項⑻連詞,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假使”、“如果”;“必”后則省略了分句中的謂語動詞,楊伯峻、何樂士的《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說:“省略的方式主要有承上省略和探下省略,還有不依賴于上下文的省略。省略的成分已在上文出現過,省略的對象可以在上文中找到,下文承上文而省略。古文中大部分省略屬于這種情況?!保ㄕZ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第814頁-815頁)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說,“必也”是一個省略了謂語動詞的分句,那么“必”后面的“也”就應該用逗號,作用有兩點:①語氣詞用在句末;②用來引起下文。用現代漢語來翻譯,可以翻譯成“……的話”。

對于句末“也”和“乎”來說,肯定是語氣詞,爭議主要在表什么語氣?!耙病焙汀昂酢倍伎梢员硎娟愂?、疑問、祈使、感嘆這4種語氣。只有感嘆語氣表達的是喜、怒、哀、憂、愛、惡等強烈的感情。上述幾個句子不可能是祈使句和疑問句,這一點沒什么疑問。假設是陳述句的話,就說明這幾個句子表達的語氣就比較舒緩,沒有強調的意味,但是來我們來看一看表1中的8個句子,句1表述的射禮方面的思想,句2表達的是仁方面的思想,句3表達的德化,句4是名實方面,句5和句7表達的是中庸,句6是孝悌,句8是為師之道?!霸诳鬃拥乃枷塍w系中,‘仁愛’是核心,‘禮制’是為仁的標志,‘中庸’是為仁的途徑?!蕫邸竞诵氖切┲?。要強調‘禮’,就必須‘正名’,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杏怪绖t是孔子為仁、行禮的途徑。中庸就是謹守禮制,不偏不倚,調和折中,把握道理,始終遵循人事的倫理常規??磥怼蕫邸?、‘ 禮制’、‘中庸’、‘正名’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保埳袑挕读沂鲆分v義)儒家在表達這些思想的時候,應該不會用平緩的語氣來陳述這么重要的思想,而是會用一種感情強烈的語氣來表達,也就是感嘆語氣。所以說句末的“乎”和“也“表達的是感嘆的語氣,不是陳述語氣和疑問的語氣,不應用句號和問號?!抖Y記》是孔門七十子之后至西漢時代儒家學者所記,是儒家經典之一。它所記錄的都是戰國、秦漢間儒家的言論。所以在《禮記》中出現“必也……乎”句式也就不難理解。后代的儒者模仿孔子的口氣來強調一個重要的道理,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綜上,我們認為這個句式的翻譯模式應是如果……(省略的是一種與前一句相反的一種情況,是一種沒有實現的假設的情況。)的話(是對“也”的翻譯,表示話沒說完,引起下文),就……(對“必也”后的句子的翻譯)?!氨匾病焙髴撚卸禾?,句末的“乎”和“也”應用感嘆號,表達的是一種感嘆的語氣。正確的句逗和翻譯如下所示: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M]湖北辭書出版社 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2] 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3] 錢穆.《論語新解》[M]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9月。

[4] 唐子恒.《文言語法結構通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版。

[5] 楊伯峻 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

[6]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2版。

[7] 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版。

作者簡介:

王前(1979—),女,遼寧大連人,寧波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訓詁學、中古漢語詞匯研究。

猜你喜歡
句式論語
滿文簡單句式之陳述句
植物蛋白有助于長壽
“動詞+賓語+現在分詞”句式歸納
點點讀《論語》
點點讀《論語》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點點讀《論語》
特殊句式
半部《論語》治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