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詞歌曲在當代社會的演唱實踐及價值研究

2020-09-10 07:25劉喜梅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古典詩詞流行歌曲藝術歌曲

摘要:古典詩詞歌曲是具有悠久文化底蘊的全新藝術形式,是我國音樂藝術發展的全新篇章,無論是在音樂曲調還是在歌詞上,無不體現著我國先賢文人的哲學思想與人文關懷。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代,古詩詞歌曲的出現為當代社會精神文明發展開辟了全新篇章,本文結合古典詩詞歌曲的時代意義與審美價值,探討古詩詞在中國當代音樂發展中的演唱實踐及價值研究。

關鍵詞: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流行歌曲;演唱實踐;價值傳承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古詩詞歌曲也最能體現古代文化的音樂美學思想,它的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都是無可取代的,更是旋律與詩歌結合發展的成果。中國古詩詞歌曲在審美價值上不僅具備著審美體驗與文化教育價值,更具有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與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并發展古詩詞歌曲審美價值是當代中國音樂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歷史使命,更是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在新時期發展視域下,大力推動古詩詞歌曲的社會功能是復蘇我國傳統文化的關鍵手段。

一、中國古詩詞歌曲概述與發展

古典詩詞歌曲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楚辭、漢樂府以及歷代特別是唐、宋、元三代詩人的作品尤為豐富,品類繁多,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吟詠,有許多詩句家喻戶曉,是歷代中華民族能人志士的智慧源泉與精神支柱。中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從體裁與形式上來看,與西方的藝術歌曲并沒有太大的差異性,同樣都是通過詩詞來體現情感與意境。不同的是,中國的古詩詞是可以吟誦出來的,并且本身就自帶韻律節奏等因素的,加上了音樂的渲染,所以古典詩詞歌曲對于中國聲樂的領域影響之大,范圍之廣對于我們來說都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詩經》《楚辭》,還是唐詩、元曲,它們都是優秀詩歌與音樂完美的結合,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優秀的古詩詞都有其獨特的意境美,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對生活的無奈苦澀難以訴說。韻律美是古詩詞歌曲的另一特點,黃自先生創作的藝術歌曲《花非花》也是遵守原詩的韻律,在創編過程中沒有做特別大的改動,沒有加入裝飾音,使歌曲變得寧靜,更能深入人心。古典詩詞歌曲藝術歌曲的發展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出具有古典美學價值的音樂作品,形成了具有獨特韻味的歌曲藝術形式,這種歌曲藝術形式及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 同時也很好地繼承和保存了我國傳統古典詩詞文化。

古典詩詞歌曲藝術歌曲的發展從創作特點和手法方面來講一直在探索與研究,從上世紀20世紀初,這時期的藝術歌曲是在中國發展最早的時期,大部分的創作技法多采用歐洲浪漫派晚期特點,代表人物青主黃自,以青主創作的《大江東去》和《我住長江頭》為主,這是兩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而黃自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點絳唇·賦登樓》《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有懷》等曲,除了青主黃自的作品外,同一時期的劉雪庵的《紅豆詞》(曹雪芹詞),譚小麟的《清平調》(李白詩)《彭浪磯》(朱希真詞)《正氣歌》(文天祥詞),硬尚能的《沁園春·恨》(鄭板橋詞)等,這些作曲家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無不表現了古詩詞藝術本身的典雅和獨特的魅力。古詩詞藝術歌曲和西方傳統藝術歌曲的相似性,同時也一直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新中國成立之后,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于文化審美的變化,藝術歌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中,在這個時期,古詩詞藝術歌曲也只能出現在國外留學或深居海外的作曲家創作下,他們將中國傳統的古詩詞加入了很多現代的元素和相對之前階段不一樣的風格,比如留學于加拿大,后就任于香港大學的作曲家林樂培創作了獨唱與管弦樂形式的聲樂套曲《李白夜詩三首》。這部作品就是林樂培在美國完成的,含有較高的藝術性,也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譚小麟同樣在美國留學,后執教于上海國立音專,是現代作曲觀念技法的第一人,其作品具有非深的文學底蘊和音樂修養,更是吸取了西方作曲的某些可行的因素,

二、中國詩詞歌曲在當代社會的演唱實踐

古典詩詞歌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東方特色的審美品味,有助于提升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因此,古典詩詞歌曲創作既是對古代詩詞的當代解讀,又反映了當代人當的審美心理和視角。 進入當代,隨著大眾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促使古典詩詞歌曲的審美價值由“褪變”轉為“蛻變”。保持古典詩詞的獨有風格不被破壞,突出音樂部分的民族性和藝術性,這是古典詩詞歌曲傳承、改革和創新的底線。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擁有最廣泛的受眾群體,原因在于流行音樂具有鮮明的通俗性,符合大眾的審美區位。流行音樂受眾的群體十分廣泛,年齡大小、受教育程度雖然皆不相同,但無論男女老少皆能接受。古典詩詞歌曲與流行音樂自古是一脈相承的,無論是《詩經》、樂府詩歌或者唐詩宋詞,其實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提到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會想起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鄧麗君演唱的《但愿人長久》,歌詞源于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歌詞源于唐代張繼《楓橋夜泊》;梅艷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歌詞源于唐代李白《靜夜思》;徐小鳳演唱的《別亦難》,歌詞源于唐代李商隱《無題》;羅文演唱的《滿江紅》,歌詞源于宋代岳飛《滿江紅》等等。說到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相結合,不得不說是周杰倫的作品流行音樂“中國風”的代表人物之一,歌詞文雅古典,與周杰倫現代的演唱方法及作曲手法相結合,意境深遠且耐人尋味,比如《東風破》、《千里之外》、《菊花臺》、《發如雪》等,將古典詩詞流行化推向高峰,贏得了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認可和歡迎。

古典詩詞歌曲借助流行音樂的形式,踏上了“古典也流行”的道路上。在古代,詩歌本就是歌詞,先有曲調,依曲填詞。流行音樂具有極強的包容性,當代的流行音樂更是一個綜合藝術體,歌詞的選擇更加多元化。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加強烈, 欣賞品味也不斷提高,但是當前,許多人覺得流行歌曲的歌詞內容深度不夠,主題種類單一,重復性高,內涵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在當代生活中,人們面臨重重的壓力,找不到屬于自己精神家園,而古詩詞融入流行歌曲,滿足了人們對歌曲文化品味的更高要求。流行音樂與古詩詞歌曲的有機結合,帶有現代人的是通俗易唱的旋律與豐富內涵的古詩詞的互相交織。古詩詞歌曲的典雅和內斂是其它類型歌詞所無法相提并論的,古詩詞歌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獨特的文化意境,使得人們在喧囂躁動的生活忙碌之余,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寧靜。從價值功能的角度看,古典詩詞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推動了傳統文化的普及發展,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在當代文化傳播語境下,流行音樂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傳播速度十分迅猛,與古詩詞的結合可謂是相輔相成,既有民族性又不失時代感。

三、古典詩詞歌曲在當代社會的演唱特點

(一)咬字吐字:以字帶聲

咬字也是演唱中國歌曲最基本的,我們演唱強調咬字清晰,字頭字尾要干凈利落,如果字也咬不清,那我看來,聽這首歌曲的意義何在呢,是不是這樣就破壞了音樂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呢。所以,古詩詞的吟誦就顯得多么重要,要做到字清,準確,短短一句詞,十幾個字,卻字字涵蓋著它的意蘊。因為每一首詩詞的表達和語境不同,所以演唱者對于咬字的準確性要有一個判斷,作出相應的調整,因為語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時,還要注意“依字行腔”,根據漢字聲調的變化規律對旋律進行潤腔處理和風格調適,避免“唱聲不唱詞”的演唱弊端。根據個人體會,可以進行詩詞的誦讀練習,掌握詞句的韻律聲調變化特點,明確口齒、舌位、口腔等發音器官的著力點,同時可以深入領會詩詞的藝術風格,最終達到“以字帶聲”的效果。

(二)氣息控制:氣為音帥

氣息是演唱歌曲的前提,尤其是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更需要的扎實的基本功,會自由的控制氣息,要讓氣息流動起來,這樣歌曲才不會唱的生硬,把握好它的度,不能吸得太滿又不能吸的太淺,讓整首音樂流動起來,講究字字均勻又要把古詩詞的韻味生動的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演唱者臺下努力的訓練,精確到每一個字都要達到狀態。氣息控制直接影響到藝術歌曲的聲音是否飽滿,是決定音質的決定性因素,所謂“善歌者必先調其氣”,聲音源自丹田之氣,,便是古人對此的精妙總結。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借鑒美聲唱法中的呼吸方法,根據情感表現需要靈活運用。古典詩詞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意境的悠長深遠,因此對氣息的控制要求較高,用氣息的沉穩有力來配合發聲器官,做到以氣帶聲、靈活用氣。

(三)聲音控制:聲韻相生

古典詩詞體現的是古代文人氣質,大多具有文雅內斂的文化特色,因此,古典詩詞歌曲的演唱不能出現過于明亮、張揚的聲音,而是需要古樸而凝重、舒展而清凈,才能充分表現古詩詞的深邃意境,做到“聲韻相生”。在演唱方法上,我國初期藝術歌曲大多采用美聲唱法,其后,隨著民族唱法的興起,歌者大多采用民族唱法來處理歌曲的“聲、腔、韻”融合問題。此外,采用自然清新的流行唱法來演繹古典詩詞,是當代人嘗試用不同的聲音來詮釋經典詩詞,以新歷史主義的視角來觀照古典詩詞的藝術內涵,以實現古典詩詞在當代的身份轉換。筆者認為,在古典詩詞的演唱實踐中,不要拘泥于一種演唱方法,要打破演唱方法之間的界限,以有利于情感表現為原則,各種演唱方法為我所用,“聲”為“韻”而發,“韻”因“聲”而生。

四、中國詩詞歌曲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分析

古典詩詞歌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在我國近現代的專業聲樂演唱實踐中具有很強的存在價值,借助高等藝術院校的專業音樂教育,得以向全社會推廣普及。藝術歌曲的創作主體主要是音樂院校的作曲專業教師,或者是從音樂院校畢業的專業作曲家,因此,古典詩詞歌曲必然帶有鮮明的精英文化屬性,主要體現在它的藝術水準之“精”,思想內涵之“精”,審美趣味之“精”,演唱技巧之“精”,呈現出上移式的高雅化發展。古典詩詞歌曲的受眾群體是具有一定文化修養和音樂鑒賞能力的人群,因此,其演唱技巧和風格處理要突出“雅化”,具體來說,在咬字吐字方面要做到“以字帶聲”,在氣息控制方面要做到“氣為音帥”,在聲音控制方面要做到“聲韻相生”,在情感表達方面要做到“心動情達”。

古典詩詞與流行歌曲的結合,優勢在于用流行音樂的旋律烘托古詩詞的意境,迎合了大眾階層的審美取向,不僅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為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古典詩詞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東方特色的審美品味,有助于提升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古典詩詞的歌曲創作既是對古代詩詞的當代解讀,也是一種時尚化表達,反映了當代人當的審美心理和視角。古典詩詞流行歌曲的興盛發展,賦予了古典詩詞新的時代內涵,促進了流行音樂與時代風尚更緊密的結合。

當代,大眾音樂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是由于文化傳播以網絡化傳播為主導,因此,要努力促使古典詩詞歌曲的審美價值由“褪變”轉為“蛻變”,實現審美風格的多元化轉變和審美體驗的闕值擴張。保持古典詩詞的獨有風格不被破壞,突出音樂部分的民族性和藝術性,這是開展古典詩詞歌曲傳承、改革和創新的底線。演唱者要將自己融入到當代文化發展環境中,順應時代發展,在保持古典詩詞固有基因和風格特質的前提下,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傳承方式,使古典詩詞歌曲的“高雅化”與“大眾化”發展并行不悖,在新的文化語境下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當代,大眾傳播已經沖破了古典詩詞歌曲與觀眾之間直接的交流途徑,原有的文化符號系統開始逐漸隱沒,既有的美學旨趣受到質疑,并開始淡出主流文化系統。古典詩詞歌曲的轉型發展,既要勇于進行藝術語言和文化內涵的解構,也要大膽進行審美旨趣的結構,充分利用當代傳媒技術和移動網絡平臺,實現作曲家、歌唱者與新的觀眾和聽眾群體的審美對接,適應新的文化語境下的新民俗,使自己成為新的文化環境的重要一員,才能夠獲得新的文化話語權。

五、結語

近年來我國對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而古詩詞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一環,近幾年又刮起了“古詩詞熱”,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喜愛古詩詞歌曲,作曲家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創作出了一首有一首動用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這對古詩詞的長遠發展尤為重要。古詩詞歌曲是中國聲樂學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國聲樂學派審美追求與文化定位的一個重要方面,古典詩詞歌曲無論是旋律或者是演唱上都顯得簡單質樸,以還原作品的真善美為比標準,這也是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古詩詞歌曲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對中國聲樂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中國高等院校聲樂教學的幫助,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蘇玲芬,黃進. 中外藝術歌曲理論研究與演繹探討.

[2]劉佳媛.中國古典詩詞歌曲審美意境的表現—古詩詞歌曲《關雎》演唱解析[J].藝術教育,2019(01).

[3]解本康.古詩詞歌曲對建立中國聲樂學派的價值和意義[J].藝術研究,2018(03).

[4]王亞瓊.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審美及演唱分析[J].西南大學,2016.(02).

[5]鄔裕婷.古韻新聲—古典詩詞歌曲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與美學價值[J].西部皮革,2018(11).

[6]翟赫.古詩詞藝術歌曲《釵頭鳳》詩與韻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03).

[7] 李 濤. 中國詩詞歌曲演唱研究 [M].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11.

[8] 孫濟南 . 周柱銓 .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 [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9] 劉再生 .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劉喜梅: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與歌劇表演。

此論文為星海音樂學院2019年校級創新強校項目結題論文。

猜你喜歡
古典詩詞流行歌曲藝術歌曲
左手右手一起抓
藝術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歌曲
高中“藝術歌曲”教學之漫談
中國古典詩詞的閱讀與欣賞
古典詩詞在廣告文案寫作中的運用探討
趣從詩中來
對我國藝術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架起流行歌曲與嚴肅音樂的橋梁
淺談流行歌曲進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