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美國紀錄片《家園》看建筑文化的傳播

2020-09-10 08:01曹亦千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建筑文化家園

曹亦千

摘 要:系列紀錄片《家園》是傳播建筑文化的佳作。其以世界各地獨具創意的個人住宅為題材,講述屋主們的先鋒理念和個人故事,從而體現出“家園”——從個人居住的物理空間到人類共同家園地球——的多層次意涵,突出了建筑積極的社會作用,升華了主題。該片的敘事風格是散文或傳記式的,主要以人物內視角來敘事,更易獲得觀眾的共鳴。在聲音敘事的同時,畫面敘事使聲音敘事形象化,尤其在表現建筑的環境背景和在隱喻、象征等修辭上加強了敘事的表現力和張力。

關鍵詞:建筑類紀錄片;《家園》;建筑文化

系列紀錄片《家園》是蘋果公司的流媒體服務“Apple TV+”于2020年推出的首批原創紀錄片之一。這是一個以個人住宅為題材共九集的紀錄片。每一集介紹一個具有創意的住宅,分別來自美洲、亞洲和歐洲,屬于建筑類紀錄片。相較中國近年來建筑類紀錄片傾向大型公共建筑的選題,蘋果的《家園》系列更貼近普通觀眾的生活,容易激發人們觀看的興趣。正如建筑大師安藤忠雄所說:“我認為建筑的原點正是住宅。住宅起源于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忠實地呈現出長久居住在當地的人們的生活與氣候風土?!?/p>

再者,它也不同于國際上同類紀錄片主攻豪宅的思路①,并不以豪宅產生的奇觀作賣點,而是突出建造“家園”的人的創新理念和感人故事,深入闡發了“家園”的豐富內涵,更具人文情懷,同時揭示了建筑促進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是傳播和推廣建筑文化的佳作。本文從主題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分析其成功之處。

一、主題

《家園》的執行制片人、導演之一道格·普瑞(Doug Pray)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們“打算制作一個令人驚嘆的住宅系列。該系列不是為了展現奢華,而是傳遞小小星球的大大創意。不僅要介紹住宅本身,而且要講述那些極具創新精神的屋主的個人故事——兩者都須同等地啟迪觀眾的心靈才行?!彼栽撓盗胁⒎菃渭兊恼J知類紀錄片,其從拓展觀眾對住宅建筑的認知出發,通過講述住宅建造者的故事進而使單純的物理空間具有了溫度,成了孕育和承載愛的情感空間;同時,先進的理念能量強大,超越了個人的家這個狹小空間,能造福更廣大的社區;而貫穿全片的環保理念則是意在保護人類的終極家園地球。

(一)家:物理和情感空間

該系列首先介紹了作為物理空間的家的創造,但并未深入到住宅的設計細節上,而是側重創新的理念——如居住空間小環境的氣候改良、資源和材料的再利用,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的開發,狹小居住空間的功能設計,貧困人口的住房解決方案,敗落舊社區的振興等。其次其更把鏡頭聚焦在創造這些家的人身上,講述他們的感人故事,從而“家”從一個擋風遮雨的物理空間上升為承載和孕育愛的情感空間。如第一集采用了雙線敘事,并設置了一個“人物弧線”。瑞典工程師安德斯為家人打造一幢外面罩著玻璃溫室的木屋是一條線,同時交織了一條他和兒子的情感發展線。在建房過程中,安德斯升級做了一對龍鳳胎的父親。不幸的是,他的兒子是個自閉癥患者,這一度讓他難以接受。每當他痛苦煩悶的時候,就跑去工地上干活,建房成了他療愈傷痛的方式。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漸漸明白了做父親的含義是接納和包容,同時也感受到了兒子對他的愛。而他千辛萬苦建成的家也給了兒子一個完美的成長空間。

同時該片也突出了創作者的童年生活,尤其是父母給予的影響。幾乎每一集的主人公在介紹他/她家的緣起時,都會談到童年時父母給予他們的愛和影響或者童年生活的經歷如何塑造了他/她對家的看法和理想。如第六集印度的“墻屋”,主人公建筑師安努帕瑪的父親熱情好客,童年時家里總是訪客盈門,家成了一個“公共場所”,給她一種“混亂的感覺”,所以她希望把自己的家打造得“非常干凈、非??諘纭?。她的“墻屋”如她所愿,有著前衛、向自然敞開的空間設計、透著美麗的光影。她的家也讓年輕時被迫流離失所的母親在離開人世前得到了仿佛重返故鄉般的慰藉。

(二)創新造福社區

如果這些故事僅是關于人們如何建造自己的小家的,那么它們帶來的感動和震撼會小很多。正因為主人公們的創意和匠心還惠及了生活的社區、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們,才讓家園的主題進一步升華。在第九集中,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組織和一家高科技公司致力于為住不起房子的窮人提供住房解決方案。他們指出全球存在著嚴重的住房問題——世界上有超過10億人沒有足夠的居住空間,且這個數字預計在三十年后還會翻一番。而傳統的建筑方式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通過創新來另辟蹊徑。在克服了獲取土地和技術上的種種困難后,他們成功地為墨西哥的一個貧苦社區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了第一批住房。在愛和智慧的推動下,建筑回歸到了其本源——為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提供擋風遮雨的住所,給他們改善生活的希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芝加哥南區的黑人藝術家在敗落的黑人社區翻新幾處舊屋作自己的家,并使它們成為社區的文化藝術中心,從而喚醒了該地的活力。香港的一位建筑師在面積僅為32平方米的公寓中打造出了居家空間功能齊全的“超級變形屋”。他在職業生涯中致力于為香港市民探索狹小居住空間的解決方案。印度的女建筑師在打造自己的住宅時,完全使用當地工匠的手工藝,大膽地運用了土磚、陶罐等作建材。當她的印度工匠們在威尼斯雙年展上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墻屋”獲得滿堂喝彩時,她成功地向世界傳播了印度的傳統手工藝。這些故事都讓人看到了“家園”的第二重含義——個人的愛和才智不僅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個美好的家,還能為自己的社區,民族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帶來幸福、希望和榮耀。

(三)保護終極家園地球

建筑如何順應環境,如何在建造和生活中盡可能少地破壞自然環境及探索資源和材料的再利用——這些環保的理念在本片中處處得到彰顯,其具體的落實開拓了普通觀眾的眼界。瑞典工程師堅持使用自創的、標準更高的廢水循環系統,不惜和政府打上幾年官司,最終贏得了勝利。美國緬因州的青年建筑師在建房時只移動了39平方厘米的苔蘚,完全保持了周圍環境的原貌。印尼巴厘島的女設計師設計建造了巧奪天工的大型竹屋,連家具和家居用品都是用竹子做的。她把當地的竹子進行特殊處理,使之成了一種耐久、環保、經濟的新型建筑材料,并不斷探索其使用的邊界。環保的主題貫穿了整個系列,這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終極家園地球,從而“家園”的內涵也愈加豐富深厚。

通過介紹具有創意的住宅和建造住宅的人的故事,“家園”的多重意涵得到了詮釋——從個人居住的物理空間,到孕育和承載愛的情感空間,再到通過創新惠及的社區、最后是以環保理念維護的人類的終極家園地球,從而升華了該片的主題。同時該片不僅從認知層面介紹了獨具創意的住宅建筑,更是從意義層面揭示了建筑所能起到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很好地傳播了建筑文化。

二、敘事

圍繞著“家園”這個總主題,該系列一共設置了9個故事。除了最后一集墨西哥的3D打印房屋,其他房子都已建成,所以該片沒法用進行時態來追蹤建房過程,而是采用了散文或傳記式的敘事方式,以建房人的聲音敘述為主,敘述與采訪交錯,并輔以形象的畫面。

(一)聲音敘事

聲音敘事即解說,但和傳統的用第三人稱解說的紀錄片不同,該系列的畫外音是由故事的主人公本人講述,采用了第一人稱,也被稱作“人物內視角”敘事。幾乎每個故事從一開場就伴有主人公的畫外音,他/她開宗明義,介紹對家和建筑的理念,亦即這個故事的主題。第一人稱的畫外音常被用于劇情片中的內心獨白,使個體由內而外地呈現給觀眾,使觀眾能深入其內心。在紀錄片中使用此畫外音拉近了主人公與觀眾的距離,更易得到觀眾的認同。比爾·尼克爾斯認為“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使紀錄片的形式接近于日記、散文,以及先鋒派或實驗電影和電視的面貌。其重點從觀眾確信某個特定意見或某個問題的解決辦法,轉移到對事物有鮮明自我觀點的、更富個性的表述上,也就是從勸說變成表達?!庇杉覉@的創造者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也更符合個人住宅這種相對私人的題材。但片中不時會出現主人公接受采訪的畫面,聲音內容卻保持連貫,這產生了一定的間離效果。

在上述類似于文章的總起段之后,畫面打出“家園”(Home)這個片頭作為一個隔斷。接下來的主體部分會分成幾個板塊:對建筑本身的介紹,主人公從他/她的個人經歷,包括職業經歷和童年經歷出發,敘述創造這個“家”的緣起及理念,建造的歷程及經歷的困難,建筑建成后發生的故事等。這些板塊在每個故事中以略為不同的順序拼接,篇幅也各不相同。為了不顯得單調,也為了使建造者的形象更豐滿并佐證(偶爾反對)其敘述和看法,其中也穿插了不少對相關人士的采訪。

總體而言,它是散文或傳記式的,圍繞著家園,它更想介紹的是創建家園的人——他/她的成長,他/她對人生、家和建筑的思考。因為建筑是建造者思想的體現,而思想的產生和個人經歷是息息相關的。雖然片子并沒有從很專業的角度來介紹這個住宅的設計和建造細節,但講述個人故事并凸顯建筑的社會意義更容易讓普通觀眾產生共鳴,也使得整個系列更具人文情懷,讓小小的住宅因其表達的創新理念而變得高大、厚重起來,頗有些以小見大的意味。

(二)畫面敘事

散文式紀錄片即是用攝影機來寫作,畫面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把聲音敘述形象化。該系列運用了多種畫面形式來敘事:有實時拍攝的家庭生活場景和工作場景等自然素材;在主人公講述其過往經歷時,則會運用過去的照片、錄像和搬演來表現。

但是畫面并非僅僅是聲音敘事的附庸,其大大加強了敘事的表現力和張力。在表現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時,畫面便能直觀地捕捉到不同環境的特點。比如在第一集中,為了體現瑞典的“自然之屋”能營造地中海式氣候以及和植物親密共生的特點,畫面色彩明麗。有不少對著太陽仰拍的鏡頭,表現陽光的光線和光斑、透明的葉子、給植物澆水時形成的一道道細細的閃亮弧線,以渲染陽光的燦爛。又如第四集,其開場并沒有像通常那樣給出展現大環境的遠景鏡頭,而是采用幾個不同角度的中、近景:首先是一個高空俯拍并小幅度向下推移的鏡頭展現了香港的某個局部——高樓林立,街道狹窄,車水馬龍,隨后攝影師從平視和略微仰視的角度利用幾個長焦距鏡頭,使每個畫面都被高樓的局部占滿,且高樓和高樓之間被壓縮得沒有距離,重疊在一起,這種對香港的空間密集度的夸張表現極具視覺沖擊力。

畫面更是常常用來作隱喻、作象征,像語言一樣起到了修辭作用,豐富了聲音敘事。在第一集中,當安德斯抱怨政府強迫人民為公共廢水排放系統付錢,其實是不允許有人與眾不同時,鏡頭展現了公路邊遠處露出的一排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屋頂,隱喻每個人都整齊劃一。

第九集中出現了四次從各種角度拍攝的主人公墨西哥小販蹬著一輛一個輪子有點變形的三輪車緩緩騎行在路上的場景,也是意味深長。他最后一次載著全家騎行的畫面是在影片的結尾,他們即將搬入新家,畫面之外響起他的畫外音:“我覺得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只有29歲,伊瑟拉(其妻,作者注)只有26歲,而且我們還有一輩子的路要走下去?!?/p>

結語

建筑類系列紀錄片《家園》是普及建筑文化的佳作。其取材世界各地的創意住宅,貼合普通觀眾的生活,并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刷新他們對建筑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的立意很高。通過介紹創造這些住宅人的感人故事和先鋒理念,它揭示了通過建筑,人們不僅能創造美、孕育愛,還能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真正起到了啟迪人心靈的作用。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和飛速的城市化造成了“千城一面”“萬鎮一貌”的狀況;而且由于缺乏建筑素質教育的普及,在這個領域存在著專業和大眾之間的鴻溝。而紀錄片因其聲畫并茂、通俗易懂、觸及人心的特質,可以成為傳播建筑文化、溝通雅俗的上佳媒體,《家園》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內容還是根本。在住宅的選取上一定要夠有新意,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才能讓觀眾愿意坐下來往下看故事。從“豆瓣電影”中觀眾對該紀錄片的評價可以看出,它在這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找到好故事并講好故事是紀錄片永恒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日]安藤忠雄.在建筑中發現夢想[M].許晴舒,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Lynn Leahey. Apple TV+ Series HOME: Big Ideas for a Small Planet [EB/OL].Synopsis Media,https://www.cynopsis.com/cyncity/apple-tv-series-home-big-ideas-for-a-small-planet/.2020-04-17.

[3]張雷.人物內視角敘事在微紀錄片創作中的應用分析[J].電視研究,2019(12):55-58.

[4][美]比爾·尼克爾斯.紀錄片導論[M].陳犀禾,劉宇清,鄭潔,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建筑文化家園
夢中家園
漫畫家園
從形態構造類比中西方傳統建筑差異
淺論現代環境藝術發展現狀及危機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當代中國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趨向
溫馨家園
淺議本土建筑文化的認同感
野獸家園
“無憂家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