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曲》審稿意見

2020-09-10 07:22吳恒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中國戲曲傳統文化

吳恒

摘要:中國戲曲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構成因素。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戲曲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納入國家戰略高度。中央及地方對戲曲的傳承與發展也高度重視,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吨袊鴳蚯返倪x題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關鍵詞:中國戲曲;審稿;傳統文化

通過對文件精神的學習與分析,我們把《中國戲曲》定位為一部面向大眾讀者(含外國讀者)介紹中國戲曲的專著。因之前出版《戲曲進校園》時與鄭傳寅先生合作愉快,并鑒于鄭先生的業界學術地位,我們認為鄭先生是這本書作者的不二人選。

鄭傳寅先生從事戲曲研究50余年,現任武漢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駐院研究員、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導。曾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獲得過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成果獎共5項;著有《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古代戲曲與東方文化》《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鄭傳寅卷》《歐洲戲劇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與人合著)《中國戲曲史》(“馬工程”教材,主編)等。鄭先生是戲曲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而且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戲劇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故能將中國戲曲置于世界戲劇的版圖之中去加以考察,視野開闊,判斷準確,有自己的新見,故能使本書特色獨具,不與人同,會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組稿期間,策劃人和責編多次與作者商議書稿相關事宜,經認真商討,確定了書稿的編寫大綱及所有章節名稱、內容。全書含發展歷程、藝術形態、名家名作三編內容。第一編探尋戲曲的起源,并提出新見;探討戲曲到底誕生于何時;對宋元戲曲南北分流、明清傳奇雜劇的文人化、清代的花雅爭勝、“革命樣板戲”進行分析。 第二編在比較戲劇學的視野下展開論述,對戲曲的藝術形態、戲曲文體的變化及特征、戲曲舞臺傳統表現手法及其美學特征等進行論述。第三編對代表性的劇作家、戲曲理論家、表演藝術家等進行評說,對經典劇目進行解讀。戲曲藝術是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的因素而形成的,凝聚了無數代藝術家和群眾的智慧,確實堪稱博大精深。要講清它的道理,深入不易,淺出更難。比如戲曲音樂的曲牌、板式等問題,人們不深入了解還會產生誤解,但本書對這類問題都解釋得很透徹。

由于中國古代戲曲作品和文獻多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現在一般青年讀者閱讀起來有些困難;另外由于現在的社會環境流行文化盛行,青年人也不大到劇場里觀看戲曲,所以如何讓他們了解戲曲、熟悉戲曲并進而熱愛戲曲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紤]到這一點,我們為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圖書內容,我們的圖書需要文圖并茂,且根據鄭先生對戲曲的專業性要求,更準確向讀者傳達信息,我們的圖片采用全彩的形式。根據以上要求,我們經過多方市場調研以及成本核價,把圖書的開本定為16開,成書尺寸為170*240。這個開本的優勢在于不僅好安排圖文版面,且成書效果大氣,方便書店上架,較少紙張浪費。

在確定了圖書編寫大綱及表現形式,作者提交樣章后,我們又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一)配圖問題。鄭先生長于文字寫作,但不善于配圖,對于配圖工作起先預備請專業人士繪制全書配圖,但經過調研,既專于繪畫又懂戲曲的專業人士鳳毛麟角,我們能聯系上的畫家畫作價格非常昂貴,遠超出項目預算。

(二)關于版式問題。首先圖片未定、數量未定,版式設計工作開展困難重重。其次排版復雜,幾張圖片的替換、挪動可能導致整本書的版式大動,排版耗時間且費用高。因為圖書定位為一部面向大眾讀者(含外國讀者)介紹中國戲曲的專著,鄭先生希望通過大量的配圖來輔助讀者對圖書內容的理解。這對責編而言相當棘手,在圖片未定的情況下,相當于書稿內容未齊、清、定就做版式,如后期修改,以前所做的工作相當于全部白做,需重新進行版式設計。

(三)審稿難度大。鄭先生的文稿專業性較強,且書稿里面大量引經據典,并且都標有注釋,編輯審稿難度較大。一是審稿專業難度較大,幾位責編并非戲曲專業,雖然之前有責編過戲曲圖書,具有一定相關的知識儲備,但審稿時還需查閱大量專業書籍。二是書稿注釋繁多,全書注釋多達325處。編輯須根據作者注釋的版本查閱、核對引用原文及其版本信息,工作量巨大。

(四)時間緊張。因作者時間檔期有限,加之本書希望沖擊幾個獎項,所以對出版時間有所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專業性強、深度參與稿件內容、審稿量大的圖書,編輯壓力較大。

面對挑戰,經反復思考以及與策劃人商議,責編做了以下工作,努力克服困難:

(一)為解決配圖問題,我們采用名家戲畫放于章節扉頁,用劇照及歷代戲曲刊本繡像作為正文配圖。通過鄭先生的引薦,我們聯系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徐培成先生為我們繪制插畫,但因他公務繁忙,無法專門為我們繪制作品,但答應將已有畫作提供給我們使用,我們再根據每章節的內容挑選徐先生的畫作放于每章的扉頁。另外,我們根據文稿內容使用戲曲劇照以及歷代戲曲刊本中的繡像作為正文配圖。因為劇照需要注意版權問題,所以我們同相關戲曲院團簽署了劇照的版權協議,再補充部分已進入公有領域的經典劇照。為了體現戲曲的歷史性與經典性,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找尋歷代戲曲刊本中的繡像作為補充,使配圖既有藝術性又有歷史厚重感。

(二)為提升稿件質量,責編多次通審全稿,除對詞句進行修改、潤色外,還對所有知識性問題進行反復核查。因文稿有大量注釋,我們更是通過查閱電子圖書館、圖書館等途徑找尋鄭老師標注版本的圖書,對其引用的文字及圖書版本信息等進行一一核對,確保準備無誤。

(三)為了既節約排版成本又節約時間,責編先把自己所找的配圖給作者以及相關專家審閱,確保責編所選配圖與正文相匹配,沒有知識性錯誤且具藝術性。圖片初步確定后,我們再把未精修的圖片請排版人員排放在相關位置,暫不關注設計細節。盡管如此,責編與美編及排版人員充分溝通,克服多方困難,且按鄭老師的要求對版式幾經調整,最終設計了新的版式效果。此稿編輯、作者審讀完畢后,我們對版式又進行了精加工,美編全程指導排版人員對每碼的版式進行調整,對所有圖片精修,對色彩進行調整。

(四)為了讓圖書能在眾多圖書中“亮眼”,封面設計初稿多達四種,但都不能從直觀上突出《中國戲曲》的精髓所在。通過鄭先生的引薦,我們聯系到了畢業于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傳媒系的陳曉茹設計師,她熱愛中國傳統戲曲,熱愛中國古典文化,致力于將民族傳統文化與流行時尚文化相融合的優秀中國設計。短短數日,陳設計師便設計出了三種不同風格但又能體現《中國戲曲》內涵的封面設計,有了優秀的封面設計就是給本書添磚加瓦。

稿件經過多次修改、審稿,一審認為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篇幅不大,但注意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力圖比較全面地介紹戲曲。既關注戲曲的歷史,也關注戲曲的當下;既關注戲曲文學創作,也關注戲曲舞臺呈現;既關注漢族戲曲,也關注少數民族戲劇。

(二)把戲曲放在世界戲劇“版圖”之中重新概括其特點,避免將東方戲劇共有的特點當成戲曲的民族特色;尋找戲曲在世界戲劇版圖中的“準確定位”和“歷史坐標”。

(三)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有特點,有新意,不與類似圖書重復。不但回答“怎么樣”的問題,還追問“為什么”, 用平實通俗的語言解讀有深度的問題,“圈外”人都能讀懂。如對作品劇情的介紹簡明扼要又形象生動,對演員表演的介紹既有專業術語又使一般讀者能夠理解;在考據上作者嚴肅認真地下了功夫,而論述出來又不顯繁瑣艱深。

(四) 使讀者對中國戲曲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書指出中國戲曲經千百年來的流傳而沒有間斷,與時俱進,充滿活力,為世界各古老戲劇所獨有;指出中國各地域、各民族戲曲并存,文人戲劇與民間戲劇相輔相成,匯成了雅俗共賞、百花齊放的絢麗畫卷;指出中國戲曲植根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心理,悲喜相乘,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指出中國戲曲與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并對世界戲劇的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等等。

(五)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書中既有名家畫作,也有經典劇照,還有歷史戲曲刊本繡像,既能更好的詮釋圖書內容,又具藝術性,拉近了讀者與戲曲的距離。

編輯組稿、修稿工作歷時大半年,經過作者、美編、排版人員、責編的通力合作,責編認為稿件已基本達到既定的出版要求,書稿既矚目戲曲輝煌的過往,也審視戲曲保護振興的當下;既關注戲曲文學創作,也矚目戲曲舞臺呈現。概括戲曲植根鄉土、傳神寫意、一體萬殊的特征,分析其成因,發掘中國戲曲豐厚的文化底蘊,衡定其價值和意義。對名家名作的點評分析,精準而獨到。時有新見,但深入淺出,力避繁瑣艱深,平易親切,娓娓道來,故引人入勝。

猜你喜歡
中國戲曲傳統文化
淺談中國戲曲在法國傳播過程中的文化障礙
中國戲曲與流行思想的融合
闡述西方音樂劇與中國戲曲審美特征的異同性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國戲曲藝術的特征之一“虛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