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2020-09-10 08:26肖長征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改革與創新學分制管理體制

摘要:學分制是以學生意愿為主的管理模式,是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有效舉措。如何從傳統的學年制轉向學分制,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結合高校學生管理體制發展實際,厘清目前學分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學分制管理創新措施,探索以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為導向的教育改革之路。

關鍵詞:學分制;高校;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

學分制是以學分為衡量標準來管理學生學業完成情況的管理模式。實施學分制改革是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主動實踐,也是高校主動適應21世紀科技、經濟、教育、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大教育創新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舉措。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學分制是“以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內在要求,學分制與學年制相比,更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個體需求,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更適應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學分制管理的重要意義

學分制不同于傳統的學年制,學分制更側重于學生自主安排和自主選擇。學分制管理體制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課程,規劃自己的專業學習方向。學分制對于培養綜合性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1學分制注重學生主體性,有利于個性化發展

現代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是立德樹人。學分制管理是以尊重學生意愿,遵循個體發展規律為出發點,讓學生有自己選擇學習課程的權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積極性,為學生營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1.2有利于學生學習自主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分制管理模式下,學習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學分制采取的是靈活地選課方式,不同于傳統強制選定課程學習,學分制更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意愿,同樣也會有必修課、選修課、專業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專業發展要求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1]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可以選擇多樣化的課程,接受不同專業背景、知識的熏陶,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學習多門課程,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1.3有利于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學分制管理模式下,打破了院系專業等限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專業所長開設多門課程,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跨專業、跨學科去選修自己喜歡課程。同時學校實驗室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實現學校的教學資源共享,教學方式也可以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改進。

二、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現行學年學分制的主要優點是統一性,便于管理,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創新能力培養。高?,F行的學分制管理大都是固定化的學分制,學生并沒有完全的選擇權,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獲得全面發展,不利于優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2.1學校對學生選修課缺乏重視和指導

有許多學校號稱實行學分制,但實際卻沿用學年制,或者說是學年學分制。仍然將必修課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選修課的范圍也非常有限,學生并無多大的自主選擇空間。[2]部分學校對學生選修課并沒有引起重視,對學生選修課程時缺乏專業指導,導致部分學生修不滿學分,或者選修了課程,卻達不到學分標準,從而延遲畢業。

2.2選修課程和師資不健全

由于供學生選擇的選修課程較少,許多學生選不到自己意愿的課程,但為了修滿學分,學生不得不胡亂選擇。其次,許多教師沒有將選修課當作學生的必修課進行教學,認為選修課不如必修課重要,在備課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認真細致,只是應付式教學,教師的應付式導致無法引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再者,隨著高校招生的不斷擴招,師資力量和課程設置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2.3高校學分制管理彈性不足

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大部分高校的學分制管理彈性不足,許多學校都是按照固定學制開展課程,而不是讓學生自由選擇發展,院系之間的課程固定,也不能隨意選課,院系與專業之間的界限依然十分明顯。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規劃也趨于同質化,教育的差異化和個性化不明顯。

三、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體制工作創新的有效措施

學分制管理模式是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安排個人的修學計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課程,有利于推行彈性學制。通過建立健全學分制下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選修課教學質量,增強師資力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課程選擇指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推動高校學分制管理體制工作有效創新。

3.1建立健全學分制下的人才培養機制

學分制改革的導向,是將單方面的傳授灌輸知識向關注學生成長學習的多元需求轉變。學分制改革需要整合優化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學校學分制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學分制下的人才培養機制。[1]根據人才培養機制制定相應的方案,制定可供學生選擇的多專業多方向課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跨專業、跨院系選擇,鼓勵學生向多學科,多方向發展。

3.2提升選修課教學質量,增強師資力量

學生的自由選課、選教,勢必會造成教師工作量的不平衡,如何提升選修課教學質量,增強師資力量是學分制對教學質量提出的新挑戰??梢园凑諏W校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要求,成立教學支持團隊,打造以學校特色課程為核心的選修課程體系,開展完全學分制試點。[3]其次,高??梢灾鸩揭胝n程競爭機制,加大教師投入選修課程力度,調動學校優秀師資力量,開設數量夠和質量高的選修課,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3提供課程選擇指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學生從按部就班的高中學習中到自主的大學生活中需要一個過渡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專業選擇和人生規劃進行有效指導。在選擇課程時,教師應全過程、全方位跟進指導;選課后可試修,未修讀完可以申請退課,還可申請免修免聽。其次,要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大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選修課程前,要做適當的了解,對課程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是否符合自己專業發展,應有自己的基本判斷,在選擇之后,要按時按質完成課程要求,嚴格遵守學??己斯芾碇贫?。

3.4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

當代大學生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學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平臺推動學分制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學??梢詷嫿▽iT的選修課程網站或者微信公眾平臺,并開設專門的專業課程介紹、咨詢等欄目,同時,通過建立微信、QQ群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所面臨的難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分制的實行,讓教師的工作數量和難度都不斷增加,對學生的指導僅限于平常工作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互聯網平臺,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指導,提升教育教學工作效率。

結語

高校學分制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是高等教育適應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改變傳統學年制教學觀念,建立健全學分制下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調動現有的教學資源,合理配置,讓完全學分制成為高校教育的有效模式,最終實現個對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教育。

參考文獻:

[1]陳蕊.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探索[J].黑龍江科學, 2020(21):86-87.

[2]王烽.學分制教學管理機制與體制系統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20(41):39-40.

[3]梁羨飛 韓冬.學分制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現代交際, 2020(18):182-184.

作者簡介:

肖長征(1978年4月—),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現任山東外貿職業學院財會金融系副主任兼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改革與創新學分制管理體制
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傳媒管理體制建設研究
推進中職學分制改革對策分析
“學分制”盤活遠程教育工作原動力
雙語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探究
高校網球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高職教育發展存在的若干問題研究
淺析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與創新
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圖書館內部控制建設的深度思考
探討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的創新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