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的“取象盡意”與繪畫創作

2020-09-10 08:26陳琳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易經思維模式意象

摘要:《易經》是我國古代文化哲思的精粹,對世界的哲學、文化以及藝術等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藝術史的發展歷程中,《易經》從哲學層面引領著各個時代藝術家的創作哲思。本文汲取《易經》中的“取象盡意”的思維模式,對照古今大師經典之作,探討當代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 《易經》 ;取象盡意;創作;思維模式;意象

《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我國和世界哲學思想、文學藝術、自然及社會科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儒釋道皆出其右,從先秦諸子百家的轉意,兩漢的演繹,魏晉南北朝的得意,到宋明的生意(創新),清代的復意,歷代哲學思想家結合當時的科學文化政治思想等發展,不斷對《易經》提出新的解釋。藝術家在創作中亦深受《易經》淵源的哲思的影響,同樣遵循著這些哲思和思維模式。幾千年來其哲學思想一脈相承,直至今日,其對現實世界仍然具有非凡的意義,猶如一股強大的潛流推動著當代藝術之舟砥礪前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傳》 。太極即為“道”,是宇宙萬物萬象共同的基因,揭示著事物和諧共處、有序有理、不斷地變化的自然規律?!兑住まo系象》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跋蟆彼x予的“意”,通過爻辭“言”來闡明,再由“象”而使“言盡意”?!兑捉洝芬幝啥到y的符號直觀地揭示了事物內在的相互聯系。以象觀物、以意表象,“取象盡意”是辯證思維方式,其重體悟而輕思辨,它對文學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易經》的“取象”是一種類比推理,指借由想象從具體物象直觀地推斷出抽象事理的邏輯思維方法。其模糊思維與精確思維的模式相互補充,形成了完整的思維模式體系。例:坤卦“白虎”,通過“白虎”這個象在不同時空的表現來說明坤卦的變化之道。文字說明“象”,而并非說明事理,即是借助于物象來表達意志,物象不再是事物本身了,而是融合了理解和想象之后的 “象”。

“取象”揭示了中國人對朦朧美感的偏愛。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表明了易經式的思維方式是超越語言,詮釋象背后的抽象意理。中國傳統儒、釋、道主張用直覺來詮釋宇宙與人生的智慧真諦,認為對于宇宙本體的客觀認知,不能單靠語言、概念、推理邏輯等方法,而必須依靠直覺或者頓悟來加以體認和領會。

《易經》的根本是:宇宙最本質的特征就是“變化”,惟有“變化”才是事物永遠不變的真理。學會用變化的目光與態度認識事物,用變化的方式去應對事物,并宏觀把握宇宙整體的內外格局,利用“取象盡意”的思維模式,將事物內在的抽象含義運用到藝術創作中。陸機《文賦》中的“佇中區而玄覽,頤情志以典墳”,正是創作者的心路歷程,既在天地間細致觀察,深刻思考,從典籍中涵養情志,方可創作。歷代大家從《易經》方法論中總結出從具體客觀存在到抽象的思維過程,不僅對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哲學文化理論都起著指導的作用,同樣也對當代藝術創作起著范式的作用。以運動、變化、相互聯系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其思辨的模式又是《易經》五大思維方式中最具系統性和科學性的:

一、變易從意

是以變化的觀點去考察事物的思維方式。中國畫中的“寫實”往往以不同時空的物繪入一幅畫內,如王維的畫,四時之花入一景,如其山水詩里的意境,充滿了禪意,集四季之“變”一體于“不變”的時空畫面中,充分體現“變易”的思維,既從“意”的高度出發,在創作中以“象”繪“意”。取象盡意是源自藝術家內心的意而發,再通過對物象的描繪,得以展現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意”(思想或情感)。

二、相濟相成

《易·辭系》中寫道“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事物的常態既對立統一,要用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濟相補的觀點去看待對立矛盾的事物。

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無不從《易經》中的“陰陽平衡原理”得到啟示。歷代藝術家創作推崇“傳神”,氣韻生動者“神”也,“陰陽不測之謂神”,“形而上之謂道”,將對立的事物統一,追求主觀精神的完滿。漢代以后倡導“詩教”,創作者常集文學家、詩人、官宦和畫家于一身。藝術作品也集合了他們的技法、思想、情懷、寓意等,所以觀者可在其中體味到不同的“意”。清﹒盛大士《溪山臥游錄》提到:“米之癲,倪之迂,黃之癡,此畫家之真性情也?!碑敃r對藝術水平高下也以性情智慧來評判,反以癲狂迂癡為上境。

三、整體融合

整體思維即系統學思維,認為世界是由相互聯系和制約的事物組成的整體的有機系統。

傳統藝術遵循了《易經》的方法論,高度概括整個世界的精神體系。即使是“寫實”的山水也將遠近景色并列,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將不同景觀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同樣《清明上河圖》展示宋代繁榮市井,事無巨細地描繪每一處動態的景象。中國畫中的“游觀”,即體現了這一思想,每一片段獨立成畫,而集合起來又有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意境,這既為傳統繪畫的典范模式。

經歷了西學追求科學寫實的探索,當代藝術走向了哲學思想的高度。西方近現代藝術大師亦深受東方哲思和文化的感染,無論象征、抽象、超現實主義等,都已經突破具象寫實的局限,而從“象”到“意”地創作。當代藝術并不以逼真寫實的廓形作為唯一評判標準,則更側重于精神內涵,即所謂的“意”(思想和情感)。藝術家以敏銳的洞察力發現并挖掘事物的深層意義,非只局限于形似,甚至摒棄事物原形,創造出其理解的事物形態,即賦予“象”真正的“意”。大衛·薩利《Eqaulettes for Walt Kuhn》中碎片化的物象組合,展現其對事物內在聯系的理解和意念。而旅法藝術家趙無極更是深諳以意當先的理念?!兑捉洝返囊鬃?、陰陽以及整體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影響著他,使其作品由具象向抽象蛻變,化有型于無形,最后形成其獨特的充滿國畫意境的風格。

《易經》揭示的“道”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智慧,而今從新解讀并將“取象盡意”的思維方法運用到藝術創作中,貫穿時代之精神,試之于當代科技的新成果,導之于思維的新模式,多維度多層次進行研究,不拘泥于古也不全棄古。用科學的態度發掘《易經》之深意,既體現“生生之謂易”的價值,又踐行了“富有之謂大業”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姜澄清.《易經》與中國藝術精神[M].貴州:貴州大學出版社,2013.

[2] 傅佩榮.解讀易經[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3] 張輝.解讀易經密碼[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1.

[4] 李娓.易經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 無.周易全書珍藏版[M].北京:中國書店,2012.

[6] 劉繼潮.游觀——中國古典繪畫空間本體詮釋[M].上海:三聯書店,2011.

[7] 周山.《易經》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J].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0(01).

[8] 陳彥雄.論《易經》與文化藝術[J].北京:建筑與文化,2016(07).

[9] 孫維.論《易經》取向盡意的形象思維方式[J].黑龍江:北方文學,2018(06).

[10] 何祚庥.對《易經》文化的反思[J].北京: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04(12)

作者簡介:

陳琳(1975—),女,漢族,上海市人,碩士,單位: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專業,研究方向:油畫具象表現。

猜你喜歡
易經思維模式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我所認識的《易經》
來自林間的風
易經哲學思想系統論及其網絡性新探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維模式分析
邏輯創新的思維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
語境與英語寫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