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下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問題研究

2020-09-10 08:55候暢張慧琴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農業

候暢 張慧琴

摘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的重要措施。在分析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的基礎上,提出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農業人才缺乏、農業創新能力較弱和農產品結構不合理,并提出推動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培育具有創新意識的職業農民和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兩個措施。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新表述。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出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九方面的部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現代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主要動力。對大慶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將有利于推動大慶市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

(一)有助于推動大慶市農業經濟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多,為滿足不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急需推動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證農產品量的基礎上,提高農產品的質,通過實現農產品的充分、多樣化供給,提高農產品的銷量,提高農民的收益,推動大慶市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二)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現有農業生產的成本逐漸增高,為實現更多的收益就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但大慶市現有農業多數是小規模、零散經營,這就導致一些大型農業機械無法發揮作用。所以,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農業小規模、零散化經營的情況,將為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提供良好條件,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二、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人才缺乏

首先,大慶市主要進行農業生產的大多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農民。他們整體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思想相對保守老化,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低。其次,思想相對開放、知識水平較高的青壯年多數在外務工,只有極少數人留在農村從事農業工作。最后,具有農業專業知識的人才更是極少??偟膩碚f,大慶市農業人才缺乏,限制了大慶市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農業創新能力較弱

農業創新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提升農產品種植效率以及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從農業種植方面看,大慶市多數農民仍采用小型機械進行種植,大型機械的利用普及度不高。相對于小型種植機械來講,大型種植機械更為精準,效率也更高。從農產品銷售方面看,沒有創新性的營銷手段和途徑??偟膩碚f,大慶市農業創新能力相對較弱,農民創新意識不強。

(三)農業產品結構不合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消費者需要綠色、無污染、無農藥、健康、高質量的農產品。但是目前大慶市農產品結構不合理,尚無法滿足消費者更高標準的、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大慶市應優化農產品結構,滿足消費者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需求。

三、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

(一)培訓具有創新意識的職業農民

農民創新意識及素質的高低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影響。為加快推進大慶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農民的傳統思想、改變農民傳統的務農方式是關鍵??萍荚谵r業方面的應用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而且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現代化農業對會使用現代科技、具有創新意識的農民的需求逐漸增強。因此,需要通過對農民進行職業化的培訓,從思想上改變農民傳統的務農思想,同時加強農民使用科技的能力。

培訓職業農民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從而保證不同的農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與形式。例如,可以開展網絡課程培訓,讓農民在家通過網絡就可以學習先進的農業方面知識,減少由于交通不便或時間導致的不能接受培訓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應開展線下培訓,線下培訓應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主要側重農業科技應用方面的培訓,讓農民親自觀看和學習有關機械設備是如何操作的,并進行親自嘗試操作,這將有助于加快農民接受新設備的速度。

(二)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隨著環境污染逐漸加重、土壤環境被長時間大量使用農藥污染以及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多,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要實現農民收益和環境治理的雙重目標。

首先,應采取系列措施減少農藥的使用及農產品對農藥的依賴,但同時還要保障糧食具有一定的產量,保障農民應有的利益不減少。其次,要深入推進循環農業發展,加強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理方法,例如,可以采取激勵和懲罰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和迫使農民進行農業廢棄物的無污染處理并盡可能的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最后,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重要解決的是農民固有的思想問題。農民已經習慣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而且使用農藥提升農產品產量進而提高收益的優點已經被農民所掌握。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減少農藥的使用,必須要改變農民的思想,這樣才有利于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簡介:

候暢(1993—),女,助教,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師,現主要從事創新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高質量發展下大慶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路徑研究(DSGB2020021);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三橫三縱支持計劃:產業異質性視角下東三省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空間演化研究(RRCPY202003)。

猜你喜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農業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