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心理資本優勢的現代學徒制評價研究

2020-09-10 08:55史濤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心理資本現代學徒制評價

史濤

摘要:關于現代學徒制的第三方評價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廣泛展開,基于心理資本優勢的現代學徒制效果評價,需要依據大學生心理資本構成要素、要素的內在結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機理以及驅動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以及現有的大學生心理資文獻,搭建心理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同時研究影響現代學徒制模式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因素,以及“師傅傳幫帶”對于“學徒”心理資本獲得的中介作用。

關鍵詞:心理資本;現代學徒制;評價

教育部于2014年9月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展的現代學徒制的改革與實踐。這一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效能與教改效果需要客觀的評價。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關于現代學徒制的第三方評價研究在學術界已經廣泛展開,本研究側重于“心理資本”視角,對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效果與模式優化展開探索。

人力資源管理由20世紀70年代末問世以來,在學者的不斷研究之下,在管理者的不斷實踐之下,已經日趨成熟,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人,更多的是有關于如何能夠使員工更加心甘情愿的為組織貢獻出自己更多的力量的課題.在這時,新興的積極心理運動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管理學家路桑斯教授敏銳地捕捉到了心理學的這一顯著進步,創造性地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與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領域結合,并提出了"心理資本"這一概念,旨在從根本上打造人的競爭優勢。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學者、經濟學家Goldsmith等人于 1997 年正式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心理資本是指那些能夠影響個體生產效率的心理特征。Luthans等(2005)通過探索性研究考察中國的兩家個體企業和一家國有企業,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員工的希望、樂觀及堅韌性及合并而成的核心心理資本變量都顯著相關于由其主管評價的工作績效。國內有關心理資本對績效相關研究從不同角度展開:一類在職場領域主要分析心理資本對績效的直接增益作用,如張宏如(2010)研究證明心理資本提升對知識員工的工作績效存在極其顯著的影響,另外有學者對心理資本影響工作績效的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如柯江林等(2010)認為復雜多變的任務不確定環境下,心理資本對任務績效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侯二秀等(2012)在研究知識員工心理資本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時,檢驗了心理契約的中介作用;倪艷和熊勝緒(2012)證實員工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正相關,領導成員交換在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田喜洲和謝晉宇(2012)則從對比的角度,同時檢驗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對個體績效的影響,并得出員工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小于人力資本而大于社會資本的結論。除了工作績效之外,心理資本對員工態度與行為的影響也得到關注,已有研究驗證心理資本部分要素或整體構念對個體的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留職意愿等積極態度和行為有正向影響。

一類在非職場領域,心理資本研究主要針對特定群體展開,張闊等(2010)更進一步驗證了大學生心理資本及其子成分與單個心理健康指標的關系,結果同樣顯示心理資本對心理健康有積極促進作用;另外,勵驊(2011)指出大學生心理資本對其就業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預測作用。焦念濤(2019)從個體因素層面分析了實習生心理資本的作用,并基于期望理論和情感事件理論探討了工作滿意度的中介作用。結果表明:心理資本對留職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

由文獻梳理,我們可以確定心理資本可以作為學生職業成長和綜合素質評價的一個較好的指標。擁有心理資本優勢的學生與企業的成長契合度更高,是校企心目中較為理想的“人才”。

二、基于“心理資本優勢的”的現代學徒制檢驗路徑研究

從心理資本積累的角度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效果進行檢驗,并對模式進行優化,具體路徑如下。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心理資本的理論分析。

本研究首先對心理資本及其相關概念進行了梳理,闡述了心理資本的基本內涵和結構。立足高職大學生心理資本群體特征,分析了高職大學生全面發展對心理資本積累提出的新要求。最后,提煉出大學生心理資本構成要素的內在結構,在分析各要素之間作用關系的基礎上構建高職大學生心理資本的驅動模型。

(二)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現狀掌握。

這部分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依據大學生心理資本構成要素、要素的內在結構、要素間的交互作用機理以及驅動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以及現有的大學生心理資文獻,搭建心理資本評價指標體系;二是在量表設計基本原則的指導下,依照評價指標體系選用《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并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三是以測量數據為基礎,從整體和分類兩個角度對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現狀進行評估與分析,實現了對當前該模式培養下的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現狀及存在問題的總體認識和把握。此部分為本項目的研究重點與難點。

(三)研究影響現代學徒制模式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因素,以及“師傅傳幫帶”對于“學徒”心理資本獲得的中介作用

此部分研究以前期文獻成果和作者訪談結果為基礎,歸納出影響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以調查分析法對上述影響因素加以檢驗,尋找到影響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關鍵因素,同時以“師傅傳幫帶”為中介變量,對各因素的影響力和大學生的敏感性加以分析。

(四)形成促進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教育管理對策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方案。

通過對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構成要素和內在結構進行分析,結合大學生教育管理實際,試圖從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創新教育管理方法、拓展教育管理途徑、增強教育管理針對性等方面完善和優化現代學徒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

三、可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深度訪談法。訪談已畢業現代學徒制學生的心理資本積累及其影響因素。訪談雇主了解學生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的協同關系,訪談“師傅”,了解“師傅傳幫帶”在“學徒”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和價值。

第二、文獻分析法。對心理資本及其相關概念進行了梳理,分析心理資本的基本內涵和結構。立足現代學徒制學生心理資本群體特征,分析了大學生全面發展對心理資本積累提出的新要求。提煉出大學生心理資本構成要素的內在結構,構建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的驅動模型。

四、基于心理資本優勢的現代學徒制檢驗模式可能產生的學術創新

(一)構建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及其影響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了對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現狀、存在問題和影響因素作用情況的初步把握。

(二)是從理念、方法、途徑、針對性和教育主體素質視角提出了促進現代學徒制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的對策,以及對現代學徒制的重新審視與模式優化。這種優化應當既有組織層面的引導舉措,又有個體層面的自主激發方法;既有體現意識形態引導方面的內容,又有體現行為管理方面的內容;體現出了宏觀視角與微觀視角相結合外部改善與內在優化相結合的系統化問題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1]焦念濤,酒店實習生心理資本對留職意愿的影響滿意度和組織支持感的作用研究[J].旅游學刊,2019,(02)

[2]侯二秀,陳樹文,長青.企業知識測量[J].管理評論,2013,02

[3]仲理峰.心理資本研究評述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03

[4]蔣建武,趙曙明.心理資本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J].經濟管理,2007,09

[5]田喜洲,積極心理資本及其在旅游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旅游科學,2008,01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20年度課題“基于心理資本優勢的餐飲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效果評價與模式優化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心理資本現代學徒制評價
知識型員工心理資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質拓展與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系研究
創業型大學青年教師心理資本問題探析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