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機制研究

2020-09-10 09:26牟榮榮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直播帶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網絡直播帶貨營銷模式的迅速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培訓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新型職業農民既要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更要跟緊現代電子商務營銷模式的轉變。本文主要分析在現代電子商務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現狀,研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載體、新機制,對于促進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電子商務;直播帶貨;培育

十九大報告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翻開了農村農業發展的新篇章。隨后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要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任務,狠抓管理機制創新,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取得實效。隨后幾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遍地開花,形式多樣。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與普及,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也將面臨新形勢、新問題,勢必要創造新載體、新機制來繼續促進推動農業農村新發展。

一、與時俱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必然要求

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又實施高職院校百萬擴招計劃,其中新型職業農民被納入社會招生人員范疇內,培育新時代的高水平職業農民成為我們要研究的新課題。面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機制都面臨方向性的改變。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電商模式也快速帶動了農村市場的蓬勃發展,各個地區都積極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創辦農產品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極大地推動了農村貿易高質量發展。但是在數字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同時,電商人才卻尤其匱乏。這勢必要改變原有的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案,增加培育內容、完善培育機制,形成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格局。

二、深入宣傳是達到良好培育效果的前提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說,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之所以相對較慢,與農村對電子商務發展認識不足密切相關。許多基層部門和農村本身對電子商務的先進性認知不足,不能透徹的理解信息化及電子商務內容。尤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沒有強大的信心開拓網絡市場,也不能清楚的認識網絡經濟的作用,從而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緩慢。

信息時代要下大力氣進行廣泛的宣傳,呼吁新型職業農民與時俱進、開拓思路,通過學習電子商務技術和電子商務管理方面的知識,拓展營銷渠道,通過高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使職業農民自身成為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通過調研拓展培育范疇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法寶

在電子商務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內容涵蓋方方面面,經過幾年的探索,大部分能夠按照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的要求,培訓內容涵蓋了農業生產的前中后各領域,涉及技術技能、農產品銷售、市場開拓、品牌建設、農產品儲存與加工、職業道德教育等專業知識及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經濟、法律、投資等管理方面知識。在信息時代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培育內容要及時更新、與時俱進,優化培訓模式、創新培訓載體,才能讓農業、農村、農民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充分抓住電商紅利,培育直播帶貨農民網紅

網絡直播帶貨越來越流行,電商逐漸占據市場較大份額。利用網絡直播營銷帶來的流量效應,能快速幫助農產品完成銷售難題。在2019年脫貧攻堅公益直播盛典中,12位縣官和淘寶主播在3個小時內,賣出了超過1600萬的農產品,吸引了2200多萬觀看。網紅主播的超高流量,能帶來一時的直播熱潮,但要想長期保障農產品的銷售量,就要培養新型農民,讓他們把手機當做“新農具”,把直播當做“新農活”,通過學習電商運營知識和市場經營方式,培養一批懂農業、懂電商、懂市場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從根本上提供農村電商的“力量源泉”。 構建農村直播電商人才支撐體系。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職業農民專業化的培養。要為新型農民定期舉辦網紅經濟專題講座、直播電商基礎知識授課和直播電商技能大賽,普及電商知識;聯動各大直播電商平臺,舉辦直播電商帶貨大賽,營造良好產業發展氛圍。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走出一條以人才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二)借助多種運營主體,助推職業農民新發展

多種電商平臺發展迅猛,讓農民自行尋找電商渠道,或者讓電商平臺慢慢在農村發掘好產品,在實際操作層面都存在較大難度。這就需要培育縣級、甚至村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幫助農民找到外銷渠道,助推農民掌握技術,甚至可以用好融媒體中心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優勢力量,在圖文、短視頻、直播等方面“帶貨”農村優質產品。還要培育建立優質農產品“上架”機制,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能力,滿足電商平臺對產品的嚴格要求,實現互助互利,打破信息交互壁壘,推動農產品出村“上架”,推動新型職業農民更加專業化。

在培育農民網紅的過程中,培育新型農民的發展觀,建立大格局、大視野。

2020年做網絡營銷之短視頻、直播、電商,其核心內容、路徑已經轉變。其一培訓職業農民完成各人IP打造,形成較強的粉絲粘性,打下客戶基礎,只有強IP才能聚集粉絲,形成自己的流量池,才能實現長期穩定發展。所以培育過程中應該考慮自己的IP定位,比如說李佳琦的定位就是“口紅一哥”、“美妝達人”;薇婭2019年的IP定位是“全球好物推薦官”,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在電商環境下,也要建立形成自己的專屬定位,形成品牌效應。

(三)網絡信息技術助力,培育現代化職業農民

農村要加強網絡、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流通短板,在農業數字化和信息化能力培訓等方面下功夫,打通直播帶貨的“最后一公里”。農村電商發展的關鍵瓶頸是信息技術操作問題。新型職業農民如果只是依賴其他各種途徑提供的技術做網絡銷售,將會形成被動局面,對于長遠發展是有局限性的。在網絡營銷初期,對于職業農民人才的培養可以創造條件與互聯網成熟主播團隊合作,學習營銷方式、互聯網技術、直播技巧等,利用優質的主播團隊,短期內就可以見到成效,也可以填補培養本土主播團隊的空白期,還能降低后期本土主播團隊在品牌塑造方面的難度,厚植沃土,培養農村直播網紅。后期通過批量培育,是新型職業農民掌握更加先進的網絡技術,為鄉村振興、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電商+直播”模式快速帶動了農村市場的蓬勃發展,數字農業帶動了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也要抓住機遇,在培育模式上要與時俱進,改變原有的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案,完善培育機制,利用新方法、新手段,助其提升綜合能力,成為新一代職業農民。直播帶貨經濟的興起,或將成為各地區打造地方特色形象、實現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農村要借力移動互聯網創新農村電子商務形式,培育一批農村帶貨達人,充分利用手機直播平臺、社交媒體、移動電商平臺發展農產品電商經濟。創新形成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參考文獻:

[1]李亞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新機制探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9(12):113-114.

[2]沈愛芳.創新機制? 拓展內涵——我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之淺見[J].農民科技培訓,2018(07):22-23.

[3].著力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 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精準性規范性[J].農民科技培訓,2018(07):11-12.

作者簡介:

牟榮榮(1982.8—),女,漢族,籍貫:山東濰坊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碩士學位,專業:英語,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教育培訓

本論文依托2019年濰坊市軟科學課題《面向濰坊鄉村振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RKX043。

猜你喜歡
直播帶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校企合作為“直播帶貨”人才培養加速
未來零售業誰主沉浮
線上、線下企業齊入局,“直播帶貨”是一劑萬能解藥?
電商直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探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