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2020-09-10 09:55李亞晨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微時代計算機教學高校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計算機逐漸普及,計算機科技也逐漸成熟。在高校教學中,學校開始注重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對未來發展的了解能力。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掌握計算機的相關內容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對此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促進高校信息教育的發展和完善。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教學;創新;發展;微時代

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差異性被忽略

傳統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傳統教學模式將教師與學生形成主客對立的關系,在授課中學生的差異性被忽視,不能根據學生自身能力培養其自學能力。

(二)教學的持續性很難得到保障

高校計算機在整體教學上前后知識點具有連貫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知識點的特性,利用其中的連貫性對學生進行教學,由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在目前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地注重對學生的整體教學,并沒有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教學,更多的是根據自身教學特點對學生進行灌輸,沒有采用較好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只是淺顯地明白知識點的操作,并沒有掌握計算機在生活中如何利用。

(三)輕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校計算機教學的考察仍然以考試為標準。對于高校生來說,計算機的學習是輔助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占據主要課程。由此,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教學,而是對學生過多的進行理論知識地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創新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解,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想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尋找適合學生發展,同時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

二、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

在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完成課本上的信息知識學習,而是活化他們的自主思維,形成獨特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學生在進行計算機學習時進行模擬訓練,并在訓練中形成一個學習計算機的良好循環,以此來活化學生的學習思維,最終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幫助學生去發散自己的思維,讓他們形成一個獨特的思維理念,找出計算機學習背后的自然規律,并靈活地運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啟發他們的計算機思維,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校素質教育中,不斷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著重培養計算機復合型人才,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加強對計算機技能的講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選擇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

在高校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內容,以及為什么要學習計算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與計算機相關的科技對學生進行教學,采用較為情境建設,微課等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現依據計算機所產生的現象來吸引學生學習計算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發展歷史的講解,鼓勵學生進行計算機創新,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三)化任務驅動為項目驅動

模塊化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將方案設計、信息收集和項目評價都交由學生小組自行完成,學生通過項目學習了解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環節。計算機課程中,教師經常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但是由于教材知識點較為分散,任務也只能是點對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以到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綜合應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將任務驅動轉化為項目驅動,就能很好地整合教材中的知識點,在教學任務中穿插一個情景模式,從學生的內在需求出發,讓學生得到全面的個性化發展。比如在“文字處理”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制作出一份電子報,在制作前先制定學習計劃和信息收集,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將文字處理中的知識點穿插在電子報的項目中,這樣不僅能考慮到不同水平的學生,還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加深知識理解,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四)線上課程與實景教學融合

與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現在的教學模式更加趨向于場景化、智能化、個性化。在此背景下,利用線上課程對學生進行教學,保證學生可以更快地適應發展,了解知識的難易程度等,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以此建立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科技,采用模塊化教學的方式,加強線上教學與實景教學的融合。例如,采取SPOC模式智慧課堂是基于智能化設備設施、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等,依據多媒體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體系,增加課堂中對學生的關注度,保證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良教學方式。SPOC模式智慧課堂的具體實施內容包括三部分,即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課前教學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規劃和學習;課中教學主要針對課前學習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課后是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鞏固。通過線上課程的建設,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借助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了解學生發展,強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建立服務于“工控網絡教學平臺”的全方位、網絡化、信息化、開放式的課程教學管理平臺營造立體化和數字化的教學環境,開辟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途徑。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課堂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

三、結語

通過上面的描述,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實際特點、深刻地把握好教學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出發,布置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任務,總結出一套高效的教學方案,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有效地促進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何紅梅.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探討[J].職業,2011年S1期

[2]黃秀芳.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職業,2012年12期

[3]湯陽.高校院?!队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4

[4]韓鶴.試論高校學?!队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4

作者簡介:

李亞晨(1999-),男,漢族,湖南人,本科學歷,單位:湖南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技術。

猜你喜歡
微時代計算機教學高校
微時代語境下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考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網絡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探析
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和對策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