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倫理角度淺析網絡輿情的處理對策

2020-09-10 09:55馮穎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處理對策網絡輿情倫理

馮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網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媒體正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陣地。而網絡語境具有虛擬性、多重主體性和無中心性等特點,加之我國正處于改革關鍵期和矛盾突發期,導致眾多不和諧的網絡輿情層出不窮、欲禁難止。大多數政府機構在遭遇輿論圍攻時,選擇傳統的輿論危機處理方法和手段,不得其法,使輿情失控,導致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本文就政府機構網絡輿情引導和危機處理工作淺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倫理;網絡輿情;處理對策

網絡輿情是指網上出現的某一熱點、焦點事件而引起網民發表的意見和態度的總和。由于網絡自身具有直接性、突發性、偏差性、隱蔽性的特點,使得網民在表達思想和觀點的同事產生了網絡用語失范、容易引發網絡用語失范、引發虛假泛濫、導致善良缺失等一系列倫理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加強網絡倫理道德建設,加強網絡信息管理,健全網絡法律法規等方式正確處理網絡輿情。

一、 網絡輿情的倫理失范表現

互聯網為民眾提供了比現實社會更為寬泛的表達方式。網絡輿情一方面帶來了正面效應,成為傳遞社情民意的平臺,增強了政府與社會民眾的溝通。另一方面,網絡輿情中也存在一些倫理失范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網絡用語失范

有些網民使用不規范的語言表形式,主要體現在使用拼音字母、同音字等組成臟話(如草泥馬(操你媽)、TMD(他媽的)等等);有些使用的網絡語言內容低俗,通過網絡表達出來的內容污言穢語,充斥著偏激、詆毀、傷害。這類網絡語言的低素質、不道德,會對人們的價值體系、行為尺度和個人素質產生印象,容易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誤導,甚至引發犯罪。

(二)容易引發虛假泛濫

假新聞和謠言容易通過網絡進行傳遞。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和團體通過網絡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和虛假信息,讓民眾真假難辨,被假新聞所迷惑。那些對現實不滿的個人、恐怖分子、有著特殊目的極端組織,是這類輿情的制造者。他們通過網絡傳遞負面輿論,制造混亂。虛假信息危害很大,占用了大量信息資源空間,降低了網絡運行的速度和效率,浪費了民眾查看信息的寶貴時間,同時也有悖于現實社會的誠信原則,會對現實社會的諸多方面造成信用危機。

(三)導致善良缺失

由于網民的經歷、背景和素質不同,通過網絡表達的觀念也良莠不齊。我們看見的網絡輿情內容范圍廣泛,包含著迷信、暴力、黃色、反動等有害內容?;ヂ摼W通過人與網絡的互動,將現實生活中的網民的身份隱藏得干干凈凈,為網民提供了一個釋放隱藏在內心深處欲望的機會。一些網民平時生活中遇到挫折,網絡正好成為他們發泄憤怒的平臺,還有些心靈扭曲的人通過網絡發送殘暴、黃色、反動的內容,甚至有些心懷惡意別有用心的人,通過篡改信息內容、添加聲音和視頻混淆視聽。

二、 網絡輿情倫理失范的原因

互聯網具有的開放性、難控性、及時性、虛擬性等特征導致了網絡輿情倫理失范。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一是網民道德意識淡漠。網絡上少了人類交往的空間,沖淡了傳統意義上的親情、友情,為民眾營造了一個可以不謀面進行交流和交往的空間。而網絡中眾多崇尚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取向容易影響網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信念記憶偏離社會正常的價值觀念。二是網絡倫理道德建設滯后。網絡幾乎一夜之間融入百姓生活,而網絡道德建設相對于網絡社會的發展,具有滯后性。缺乏有效的引導監督機制約束網民的言論;在網絡道德規范建設中,沒有形成統一的網絡道德評判標準,不利于規范網絡個體行為。三是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就互聯網出臺了一些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但互聯網處于時時發展的狀態,隨著它的發展,會不斷產生新的網絡問題,而現有的網絡法規相對滯后,缺乏前瞻性,對新的網絡問題缺乏有效的制約和管理,對網絡主體的道德失范行為的法律控制作用及其有限。

三、網絡輿情的管理內容

輿情管理工作的內容,就是要從網絡言論庫中收集、管理有關網民對政府機構及社會熱點關注的言論。一般而言,常規性的輿情管理至少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輿情監測,隨時把握社會公眾的關注點;二是危機管理,對于損害政府機構形象的言論要及時解釋應對,傳達其真實情況,消除公眾誤解或取得公眾諒解。輿情監測和輿情應對是輿情管理的兩項基本內容,但隨著該項工作的不斷深入,該項工作的內容也會延伸,直接超越以上兩種職能,把輿情管理有機地融入政民溝通、政民互動互動之中。

四、網絡輿情的處理對策

網絡新媒體主導的輿論時代,如何去應對這些網絡輿情,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課題,筆者認為,做好輿情應對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網絡陣地道德宣傳,形成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網絡道德缺乏的原因在于對意識形態教育的放松,隨著社會進步,網絡媒體的發展,在網絡上的自由言論不加控制和引導,不但不利于弘揚傳統意識形態,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必須明確網民主體的道德需要和道德義務,增強網民主體實踐網絡道德行為的自覺性和情感體驗,建設自主型網絡道德。要加強網絡道德規范和網絡道德行為建設,增強網民文明上網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網民辨別真偽能力,發揮網民對不良信息的監督作用,控制網絡虛假消息的傳播。要把網絡規范內化為網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要建立網絡倫理準則,建設網絡道德,明確網民作為網絡中輿情主體的道德義務,形成健康的網上輿論氛圍。網絡道德的建設還包括加強網絡媒體傳播信息的“職業道德”,要加強對信息真實性的嚴格把關,強化網絡媒體的行業自律,凈化網絡傳播渠道。政府和媒體應尊重網民的利益表達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和自由,提倡自律,培養成熟網民,為民眾提供一個表達觀點的平臺并及時反饋信息。

(二)加強網絡輿情信息管理,構建信息內容過濾機制

要強化媒體的地位和責任,保證網絡新聞真實性。網絡新聞工作者必須盡力核實網上的新聞來源,確保驗證新聞的真實性,對于轉載其他媒體的新聞也應注重調查研究。尤其對那些轟動的、刺激性的網絡輿情內容要進行反復驗證,盡量采用權威新聞媒體的信息。網絡新聞工作者應該堅持基本的新聞理念,用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信息采集和發布;提高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不斷提升自身的倫理道德修養,自覺地避免不良傳播行為。要加強政府與網絡媒介之間的聯動與協調,明確網絡經營者職責。政府應加強對網絡信息的把關,網絡經營者應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對網絡輿情報道和評論的虛假信息、負面信息進行過濾,保證其管理范圍內的信息傳播的真實性;論壇管理員或版主應推出發帖規則,對發布不嚴肅言論的網民利用技術手段提出警告或者限制其發帖。

(三)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形成良好行業規范

我國在網絡方面的立法存在一定漏洞,相關執法手段更加需要完善,使得在網絡輿情虛假泛濫、無故揭露他人隱私、造謠污蔑等案例,都沒有明確的法律制裁制度,導致網絡輿情中出現的倫理失范問題與日俱增,不容樂觀?;ヂ摼W是現實社會中人的思想態度的真實反映,網絡個人受教育的成都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文化程度也有差異,如果僅通過良心和社會輿論來約束是不行,只有通過立法,將人們的日常行為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才能約束人們在網絡中的隨意行為,使網絡的運行和管理趨向有序化。

參考文獻:

[1]譚萍.中國網絡輿論現狀及引導方略[D].鄭州:鄭州大學,2005.

[2]金勁松.論網絡輿論監督及其規范化管理[D].武漢:華中師范大,2004.

[3]黎文安.走向主流的網絡輿論及其引導[J].新聞知識,2005(6).

[4]崔耀中.論互聯網與“輿論引導新格局”[N].北京日報,2008-10-13(17).

[5]鐘瑛.網絡傳播倫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處理對策網絡輿情倫理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淺議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對策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私人取證的法律邊界如何確定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律與監控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