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師亦友二十年

2020-09-15 16:24張波
江蘇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關鍵詞:江蘇課題研究

二十多年前,我從江蘇省海州師范學校畢業后分配到一所鄉鎮中心小學工作,結交的第一個不說話的師友便是《江蘇教育研究》。初出茅廬的我滿懷一腔熱血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盡管那時有用不完的勁,但是教學效果卻是事倍功半,這難免讓自己感到有些失望。正在我迷茫之際,一位同事跟我交流探討上課教研的問題,一番交談后,讓我有了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當我連連夸獎這位“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時,她靦腆地說:“跟她學的?!闭f著指了指桌上的《江蘇教育研究》。臨走時,她送了幾本給我學習。于是,我開始了與該刊的緣分。二十多年來,借助《江蘇教育研究》這個平臺,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江蘇教育研究》是我教學研究的“良師”。在“課題博覽”中我發現,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名師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作為一名在農村工作的青年教師,一次偶然的機會,學校領導把區級課題研究“教師教學實績考評的方法”的重擔壓在我的肩上。躊躇滿志的我,既興奮又茫然。興奮的是,長久期待的夢想終于有了實現的“抓手”。茫然的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時間緊,任務重,沒有別的辦法。于是我就經常到學校閱覽室搜集資料,時間長了,我發現《江蘇教育研究》給我的啟發和幫助最大。這是一本辦得比較大氣的雜志,與我的教育專業和課堂教學關系非常密切,充分體現了指導性、實用性和層次性的特點。從那時起,我與《江蘇教育研究》經歷了“相識一相知一鐘情”的歷程。在與《江蘇教育研究》為伴日子里,我結識了張慶、朱衛國、朱家瓏、李吉林、成尚榮、許新海等眾多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也認識了孫雙金、王崧舟等一大批特級教師。我拜讀他們的精彩論述,品味他們的經典課堂,研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從而記住了“語文姓語、小語姓小”,知道了語文課要“尚簡、務實、求真、有度”,感悟了本色語文、享受語文、生命課堂、綠色課堂等新鮮術語所蘊含的思想精髓。這些無論是對自己教育教學理念的把握,還是課堂教學風格的成型,都有著深刻而明晰的影響。后來,我承擔的課題順利結題,而且我又多次承擔或參與省級規劃課題的研究。如今我先后在省優質課、基本功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市、區基本技能、閱讀演講比賽中獲獎30余次,被評為連云港市“333”工程首批骨干教師,贛榆區“311”骨干教師。

《江蘇教育研究》是我讀書寫作的“益友”。談寫作,我總會想起李吉林老師《為兒童的學習》一書。它指出:要“少一點技巧,多一點實際”。一篇文章只有扎根生活才會陽光,才具有生命力、感召力,才富有靈性、人性。為此,我比較喜歡閱讀《百家論壇》《案例》《調查》《寫點》等欄目。這些文章令人深思,給人充實豐富的感覺,有真實的經歷、溫暖的情韻、理性的思考、清新的創意。為成功的人生鋪路,為幸福的生活奠基。拿到每一期新雜志,我總有如獲至寶之感,迫不及待地去體味每一篇文章。題目的確定、結構的統整、內容的選擇、語句的斟酌,我都細細琢磨,反復咀嚼,從中汲取了充足的養分。我在理解基礎上融會貫通,把所思、所感、所悟、所得記錄下來,積累寫作素材。在捧讀《江蘇教育研究》的日子里,我總會被經典的課堂、前瞻的理念、精彩的設計、新穎的觀點所感染,自己已經休眠了的思維被喚醒、激活。有時我徹夜地精神亢奮,反思著自己成功或失敗的過去,構想著明天即將實施的已被無數專家學者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卻又經過自我加工,獨具特色的新課題、新思路。每每這些時候,我總會感到無比幸福!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把學習的點滴傾注在筆端,終于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三年來我先后在《江蘇教育研究》《學校管理》《江蘇教育報》《小學語文教學》《江蘇教育》《七彩語文·教師論壇》《連云港教育》等12種報刊發表了36篇論文,有300多篇文章在各級各類征文評比中獲獎。

可以說,我的成長離不開《江蘇教育研究》,是《江蘇教育研究》在助推我成長,也在記錄著我的足跡。自從擔任副校長后,我工作更忙了,回到家時往往都已經是午夜。就在這樣的午夜,在別人已進入夢鄉的時刻,泡上一壺熱茶,翻開《江蘇教育研究》細細品讀,能讓我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安寧,就像在給心靈做一次有氧運動。品讀《江蘇教育研究》,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整個世界就是一本書;品讀《江蘇教育研究》,我感悟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督K教育研究》猶如生命中的一縷陽光,照耀著我,給我溫暖;她好像沙漠里的一片綠洲,鼓舞著我,給我希望。還記得雜志中刊載的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觀點: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就讓我去做那棵可以搖動另一棵樹的樹,做可以推動另一朵云的云,做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靈魂”吧。

《江蘇教育研究》經歷37載風雨,培養了許多知名的專家?!督K教育研究》能夠成為“學校的參謀”“教師的朋友”“科研的助手”,凝聚了雜志社全體編輯的心血,體現了他們對教育的熱愛。我相信,《江蘇教育研究》會越辦越好,會擁有更多的讀者。我也相信,《江蘇教育研究》作為我的良師益友,會一直陪伴在我教育教學的旅程中,幫我成長,助我成功。

(張波,連云港市贛榆區石橋中心小學,222114)

責任編輯:石萍

猜你喜歡
江蘇課題研究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圖說江蘇制造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